配色: 字号:
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4 阅读理解问题(含解析)(数理化网)
2017-10-26 | 阅:  转:  |  分享 
  
专题14:阅读理解题

一、选择题

1.(2017四川泸州第9题)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求其面积问题,中外数学家曾经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故希腊的几何学甲海伦给出求其面积的海伦公式,其中;我国南宋时期数学家秦九韶(约1202-1261)曾提出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其面积的秦九韶公式,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其面积是

()

A.B.C.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根据海伦公式可得,故选B.

二、填空题

1.(2017山东临沂第19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点坐标为,向量可以用点的坐标表示为.

已知:,,如果,那么与互相垂直.

下列四组向量:

①,;

②,;

③,;

④,.

其中互相垂直的是(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

【答案】①③④

【解析】



考点:1、平面向量,零指数幂解直角三角形







……

请利用你所得结论,化简代数式+++…+(n≥3且为整数),其结果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根据题目中所给的规律可得,原式====.

3.(2017湖南湘潭第16题)阅读材料:设,,如果,则.根据该材料填空:已知,,且,则.

【答案】6.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新定义设,,如果,则,2m=4×3,m=6.

三、解答题

1.(2017北京第29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和图形,给出如下的定义:若在图形上存在一点,使得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为图形的关联点.

(1)当的半径为2时,

①在点中,的关联点是_______________.

②点在直线上,若为的关联点,求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的圆心在轴上,半径为2,直线与轴、轴交于点.若线段上的所有点都是的关联点,直接写出圆心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答案】(1)①,②-≤x≤-或≤x≤,(2)-2≤x≤1或2≤x≤2

【解析】

试题分析:(1)①由题意得,P只需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1和3两圆之间即可,由的值可知为⊙O的关联点;②满足条件的P只需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1和3两圆之间即可,所以P横坐标范围是-≤x≤-或≤x≤;(2).分四种情况讨论即可,当圆过点时B时,详见解析.

本题解析:

(1),

点与⊙的最小距离为,点与⊙的最小距离为1,点与⊙的最小距离为,

∴⊙的关联点为和.



(2)与轴、轴的交点分别为两点,令得,解得,?

令得,,

(1,0),B(0,1),

分析得:

如图,当圆过点时,此时

∴点坐标为,C(2,0)?



如图2,当圆与小圆相切时,切点为D,

∴CD=1,

?

又直线所在的函数解析式为??

∴直线AB与x轴形成的夹角是45°,

∴RT△°ACD中,CA=,?

∴C点坐标为(1-,0)?

∴C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1-,

如图3,当圆过点A时,AC=1,

C点坐标为(2,0)



如图4,

当圆过点B时,连接BC,此时BC=3,

在Rt△OCB中,由勾股定理得OC=,C点坐标为(2,0).



∴C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2;?

∴综上所述点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或≤≤.

考点:切线,同心圆,一次函数,新定义.

2.(2017福建第22题)小明在某次作业中得到如下结果:











据此,小明猜想:对于任意锐角,均有.

(Ⅰ)当时,验证是否成立;

(Ⅱ)小明的猜想是否成立?若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举出一个反例.

【答案】(Ⅰ)成立,证明见解析;(Ⅱ)成立,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Ⅰ)成立,当时,将30°与60°的正弦值代入计算即可得证;

(Ⅱ)成立,如图,△ABC中,∠C=90°,设∠A=α,则∠B=90°-α,正确地表示这两个角的正弦并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证.

试题解析:(Ⅰ)当时,=sin230°+sin260°===1,所以成立;

(Ⅱ)小明的猜想成立.证明如下:

如图,△ABC中,∠C=90°,设∠A=α,则∠B=90°-α,

sin2α+sin2(90°-α)==1



3.(2017湖南长沙第25题)若三个非零实数满足:只要其中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另外两个数的倒数的和,则称这三个实数构成“和谐三数组”.

(1)实数1,2,3可以构成“和谐三数组”吗?请说明理由.

(2)若三点均在函数y=(为常数,)的图象上,且这三点的纵坐标构成“和谐三数组”,求实数的值;

(3)若直线与轴交于点,与抛物线交于两点.

①求证:A,B,C三点的横坐标x1,x2,x3构成2=1,求点P(,)与原点O的距离OP的取值范围.

【答案】(1)不可以(2)t=-4,-2或且

(2)分别表示出M、N、R的坐标,然后根据“和谐三组数”求出t的值;

(3)①令y=2bx+2c=0表示出x1然后联立方程组得到然后由韦达定理表示出x2x3的关系,从而判断;

②由已知求出OP表达式,然后根据表达式求范围.

试题解析:(1)由已知1<2<3



又∵1≠

∴1

(2)M(t,),N(t+1,),R(t+3,)

,,组成

①若=+,得t4

②若得t2

③若得t2

综上t=-4,-2或2bx+2c=0

∴x1=-

联立



∴由韦达定理可得



∴构成

②∵x2=1

∴a+b+c=0

∴c=-a-b

∴OP==

∵a>2b>

∴-<b<

∴<<

令t,p=2=

∵-<<且t≠1或∴<p<且p≠1

∴且、是四边形的对角线,若,则线段,,三者之间有何等量关系?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思路:如图2,延长到,使,连接,证得,从而容易证明是等边三角形,故,所以.



小亮展示了另一种正确的思路:如图3,将绕着点逆时针旋转,使与重合,从而容易证明是等比三角形,故,所以.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小颖提出:如图4,如果把“”改为“”,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线段,,三者之间有何等量关系?针对小颖提出的问题,请你写出结论,并给出证明.



(2)小华提出:如图5,如果把“”改为“”,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线段,,三者之间有何等量关系?针对小华提出的问题,请你写出结论,不用证明.

【答案】(1)BC+CD=AC(2)BC+CD=2AC?cosα

【解析】

试题分析:(1)先判断出ADE=∠ABC,即可得出ACE是等腰三角形,再得出AEC=45°,即可得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判断ADE=∠ABC也可以先判断出点A,B,C,D四点共圆)

(2)先判断出ADE=∠ABC,即可得出ACE是等腰三角形,再用三角函数即可得出结论.(1)BCCD=AC;

理由:如图1,

延长CD至E,使DE=BC,

ABD=∠ADB=45°,

AB=AD,BAD=180°﹣ABD﹣ADB=90°,

ACB=∠ACD=45°,

ACB+∠ACD=45°,

BAD+∠BCD=180°,

ABC+∠ADC=180°,

ADC+∠ADE=180°,

ABC=∠ADE,

在ABC和ADE中,,

ABC≌△ADE(SAS),

ACB=∠AED=45°,AC=AE,

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E=AC,

CE=CE+DE=CD+BC,

BC+CD=AC;



(2)BCCD=2AC?cosα.

理由:如图2,

延长CD至E,使DE=BC,

ABD=∠ADB=α,

AB=AD,BAD=180°﹣ABD﹣ADB=180°﹣2α,

ACB=∠ACD=α,

ACB+∠ACD=2α,

BAD+∠BCD=180°,

ABC+∠ADC=180°,

ADC+∠ADE=180°,

ABC=∠ADE,

在ABC和ADE中,,

ABC≌△ADE(SAS),

ACB=∠AED=α,AC=AE,

AEC=α,

过点A作AFCE于F,

CE=2CF,在RtACF中,ACD=α,CF=AC?cosACD=AC?cosα,

CE=2CF=2AC?cosα,

CE=CD+DE=CD+BC,

BC+CD=2AC?cosα.



几何变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四边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数和形是数学的两个主要研究对象,我们经常运用数形结合、数形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下面我们来探究“由数思形,以形助数”的方法在解决代数问题中的应用.

探究一:求不等式的解集

(1)探究的几何意义



如图①,在以O为原点的数轴上,设点A'对应点的数为,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点A'与O的距离为,

可记为:A'O=。将线段A'O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线段AB,,此时点A对应的数为,点B的对应数是1,

因为AB=A'O,所以AB=。

因此,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数轴上所对应的点A与1所对应的点B之间的距离AB。

(2)求方程=2的解

因为数轴上3与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都为2,所以方程的解为

(3)求不等式的解集

因为表示数轴上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求不等式解集就转化为求这个距离小于2的点所对应的数的范围。

请在图②的数轴上表示的解集,并写出这个解集







探究二:探究的几何意义

(1)探究的几何意义

如图③,在直角坐标系中,设点M的坐标为,过M作MP⊥x轴于P,作MQ⊥y轴于Q,则点P点坐标(),Q点坐标(),|OP|=,|OQ|=,

在Rt△OPM中,PM=OQ=y,则

因此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M与原点O(0,0)之间的距离OM

(2)探究的几何意义

如图④,在直角坐标系中,设点A'的坐标为,由探究(二)(1)可知,

A'O=,将线段A'O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线段AB,此时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1,5)。

因为AB=A'O,所以AB=,因此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A()与点B(1,5)之间的距离。

(3)探究的几何意义

请仿照探究二(2)的方法,在图⑤中画出图形,并写出探究过程。

(4)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1)+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A与点E的距离与点AA与点F____________(填写坐标)的距离之和。

(2)+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

【答案】探究一(3)解集为:

探究二(3)()拓展应用(1)()(2)5



拓展应用:根据题目信息知是与点F()的距离之和。

+表示点A与点E的距离与点A与点F()的距离之和。∴最小值为E与点F()的距离5.

试题解析:探究一

(3)

解集为:



探究二(3)

如图⑤,在直角坐标系中,设点A'的坐标为,

由探究(二)(1)可知,A'O=,

将线段A'O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

得到线段AB,此时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

因为AB=A'O,所以AB=,

因此的几何意义可以理解为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

拓展应用

(1)()(2)5

考点:信息阅读题

6.(2017山东日照第21题)阅读材料: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为:d=.

例如:求点P0(0,0)到直线4x3y﹣3=0的距离.

解:由直线4x3y﹣3=0知,A=4,B=3,C=﹣3,

点P0(0,0)到直线4x3y﹣3=0的距离为d==.

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1:点P1(3,4)到直线y=﹣x的距离为;

问题2:已知:C是以点C(2,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C与直线y=﹣xb相切,求实数b的值;

问题3:如图,设点P为问题2中C上的任意一点,点A,B为直线3x4y+5=0上的两点,且AB=2,请求出SAB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案】(1)4;(2)b=5或15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2(1)点P1(3,4)到直线3x4y﹣5=0的距离d==4

(2)C与直线y=﹣xb相切,C的半径为1,

C(2,1)到直线3x4y﹣b=0的距离d=1,

=1,

解得b=5或15.

(3)点C(2,1)到直线3x4y+5=0的距离d==3,

C上点P到直线3x4y+5=0的距离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2,

S△ABP的最大值=2×4=4,SABP的最小值=2×2=2.,,定义关于“”的一种运算如下:.例如:,.

(1)若,求的值;

(2)若,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017(2)x<4



考点:1、阅读理解,2、解一元一次方程,3、解不等式

8.(2017浙江台州第24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借助直角三角板可以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比如对于方程,操作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方程的系数特征,确定一对固定点;

第二步:在坐标平面中移动一个直角三角板,使一条直角边恒过点,另一条直角边恒过点第三步:在移动过程中,当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轴上点处时,点的横坐标即为该方程的一个实数根(如图1);

第四步:调整三角板直角顶点的位置,当它落在轴上另—点处时,点的横坐标即为该方程的另一个实数根.



在图2中,按照“第四步”的操作方法作出点(请保留作点直角三角板两条直角边的痕迹);

(2)结合图1,请证明“第三步”操作得到的就是方程实数根;上述的关键是定两个位置,若要以此方找到一元二次方程,请你直接写出固定点的坐标;(4)实际上,中的固定点有无数对一般地与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点就是符合要求的—对固定?

A(0,1),B(-,)或A(0,),B(-,c)等(4)m1+m2=-,m1m2+n1n2=.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目中给的操作步骤操作即可得出图2中的图.(2)在图1中,过点B作BD⊥x轴,交x轴于点D.依题意可证△AOC∽△CDB.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列出式子,化简后为m2-5m+2=0,从而得证。(3)将方程ax2+bx+c=0(a≠0)可化为x2+x+=0.模仿研究小组作法即可得答案。(4)以图3为例:P(m1,n1)Q(m2,n2),设方程的根为x,根据三角形相似可得..化简后为x2-(m1+m2)x+m1m2+n1n2=0.又x2+x+=0.再依据相对应的系数相等即可求出。

试题解析:(1)解:如图2所示:(3)解:方程ax2+bx+c=0(a≠0)可化为x2+x+=0.模仿研究小组作法可得:A(0,1),B(-,)或A(0,),B(-,c)等.(4)解:以图3为例:P(m1,n1)Q(m2,n2),设方程的根为x,根据三角形相似可得.上式可化为x2-(m1+m2)x+m1m2+n1n2=0.又ax2+bx+c=0,即x2+x+=0.比较系数可得:m1+m2=-.m1m2+n1n2=.考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2、根与系数的关系,3、作图—基本作图,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9.(2017湖南湘潭第22题)由多项式乘法:,将该式从右到左使用,即可得到“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的公式:



示例:分解因式:

(1)尝试:分解因式:______);

(2)应用:请用上述方法解方程:.

【答案】(1)2,4;(2).

【解析】

试题分析:(1)把8分解成24,且2+4=6,类比例题即可求解;(2)把-4分解成1(-4),且1+(-4)=-3,类比例题分解因式,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即可.

试题解析:

(1)_2__4_);

(2)





















































献花(0)
+1
(本文系学习百眼通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