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状语后置
标志性词语:“于”“乎”“以”
基本结构:“于”/“乎”/“以”+名词
一般位置:句末,或动词之后
课内出现的所有句子:
“多于南亩之农夫”等六个带“多于”的句子。(于:比)《阿房宫赋》
游于赤壁之下《阿房宫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阿房宫赋》
徘徊于斗牛之间《阿房宫赋》
况吾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阿房宫赋》
相与枕藉乎舟中《阿房宫赋》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项脊轩志》
鸡栖于庭《项脊轩志》
尝居于此《项脊轩志》
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逍遥游》
翱翔(于)蓬蒿之间《逍遥游》
众人匹(于)之《逍遥游》
御六气只辩,以游(于)无穷者《逍遥游》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
当其欣于所遇《兰亭集序》
暂得于己《兰亭集序》
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
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
俟我于城隅《静女》
谋动干戈于邦内《季氏将伐颛臾》
虎兕出于柙《季氏将伐颛臾》
龟玉毁于椟《季氏将伐颛臾》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谪戍之众,非亢(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过秦论》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之君也《过秦论》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生乎吾前《师说》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而耻学于师《师说》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治东阿》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以下为论语部分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弟子问仁》
舜有天下,选于众《弟子问仁》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立身处世》
敏于事而慎于言《乐在其中》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言而有信》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于:向;交:交友之道)《交友之道》
异乎吾所闻《交友之道》
二、宾语前置(三种类型)
1、提宾的两个标志“之”、“是”
唯利是图何罪之有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论语》
2、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而今安在哉?(“安”为疑问代词,哪里)《赤壁赋》
何为其然也?(“何”为疑问代词,什么)《赤壁赋》
而又何羡乎?(“何”为疑问代词,什么)《赤壁赋》
奚以知其然也?(“奚”疑问代词,什么)《逍遥游》
彼且奚适也(“奚”疑问代词,那里)《逍遥游》
之二虫又何知(“何”疑问代词,怎么)《逍遥游》
彼且恶乎待哉?(“恶乎”,疑问代词,凭什么)《逍遥游》
何以伐为?(“何”疑问代词,什么)《季氏将伐颛臾》
陈利兵而谁何(“谁”疑问代词;“何”,通“呵”,盘问)《过秦论》
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何以谓之“文”也?《论语》
3、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不,否定词,自,代词)《阿房宫赋》
令人长号不自禁(不,否定词,自,代词)《项脊轩志》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莫,否定词;之,代词)《逍遥游》
恐年岁之不吾与(不,否定词;吾,代词)《离骚》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否定词;之,代词)《寡人之于国也》
莫我知也夫《论语》
三、主谓倒装
渺渺兮予怀(正常语序:予怀渺渺兮)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正常语序:几家能彀称心快意?)《与妻书》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正常语序:子之治东阿甚善矣。)
《晏子治东阿》
富哉言乎《弟子问仁》(正常语序:言富哉)
君子人与?《立身处世》(正常语序:人君子)
贤哉,回也!《乐在其中》(正常语序:回贤哉)
何哉,尔所谓达者?《立身处世》(正常语序:尔所谓达者何哉。)
四、定语后置常见标志“之”“者”
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广阔的样子万顷:湖面用“茫然”修饰“万顷)《赤壁赋》
客有吹洞箫者(正常语序:有吹洞箫者客)《赤壁赋》
钟情如我辈者(正常语序:如我辈者钟情)《与妻书》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正常语序:虽无盛之丝竹管弦)《兰亭集序》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正常语序:仰观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类)《兰亭集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铸以为金人十二(正常语序:铸以为十二金人)《过秦论》
士卒亡者过半矣《交友之道》
五、被动句:标志“于”“为”“为……所”
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阿房宫赋》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幸,被宠幸)《阿房宫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项脊轩志》
渐见愁煎迫为仲卿母所遣《孔雀》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过秦论》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交友之道》
六、判断句:
基本结构:“……者,……也。”
“……也。”“为”“非”“则”“皆”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交友之道》
富而好礼者也《论语》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
是闻也,非达也《论语》
六、省略句: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是()鲁孔丘与?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不仕()无义。
翻译题的方法小结:
分析评卷老师是如何给分:句式+关键词+大意
(1)通读句子两遍
(2)看是否有省略的成分,如果有应将其补充完整
(3)判断是否有特殊句式,如果有应按现代文正常语序翻译。重点落实状后、宾前、判断、被动,关注标识性词语
(4)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制度名等专有名词可照抄
(5)抓住关键词(即:采分点。也就是你不得不译的字词,能译出即可拿分的字词)
如何抓:先抓动词,再看形容词、名词
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6)对单音节词进行组词,然后逐字逐句串,串时可暂时忽略你不理解的词,最后整理时再根据前后意思把原先忽略的词语猜出来。
(7)尽量直译,实在不行才意译
断句的基本方法:
(1)通读两遍
(2)看到“曰”、“云”要断
(3)看到虚词要注意。(有些虚词是出现在句尾的句末语气词,如“之”“也”“耳”“哉”等。有写则需要在其前面断,如“则”。)
(4)看到对偶句,中间要断。(根据相同相似的结构整齐的句式进行断句)
(5)根据人名断句。人名一般都出现在句子的首尾,作主语或作宾语。
(6)先易后难,先把能够断开的先断开,再缩小范围打攻坚战。(一般规律:4分断8处,3分断6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