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大成拳内劲之体认
2017-10-31 | 阅:  转:  |  分享 
  
“本拳之基础练习即为站桩……其次为试力、试声、假借、体认各法则”。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明确指出,体认是大成拳修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所谓体认,就是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来领悟与认识拳学内涵,使自己由茫然无知过渡到感性认识再发展到理性认识,最终获得拳学的种种内在精华的活动。在大成拳的学习当中,以内劲之体认最为不易,若非经过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之体认,难知难得个中三昧。

何为内劲?不显于体表而潜于体内,可自然而然应时应势随意而出之劲力即是。此劲与当今多种搏击术之劲具有本质的差异,它不是靠躯干与肌肉的紧张而产生,而是在肢体处于放松状态时由内向外迸发而出,且放松愈好,愈沉浑雄厚。它可本能地以各种形式随意而出,自然灵活,变化丰富,同时不露形迹,旁人觉似软绵,被作用者却难以承受,是“活劲”“不用劲之劲”。

一般而言,内劲之体认需经感性体认,内在体认,应用性体认三个阶段。



一、感性体认



初学者往往对内劲认识模糊,教学者当通过讲解、演示等各种方式予以启蒙。可先对他们详细讲解内劲的外延与内涵,灌输相关知识,然后加以形象直观的表现内劲的种种实际演示,使其获得感性体认。



二、内在体认



具备感性体认之后,就应进入实质性体认——内在体认,可先后于桩功中体认,试力中体认,辅助动作中体认。



1、桩功中体认

站桩是求取内劲之途径。细心品察,可充分体认到内劲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生成发展过程。此过程分为六个阶段:(1)站桩初始,身体产生种种不适,或肌骨酸痛,或关节胀痛,有时甚至不堪承受,此为桩功对肢体之作用。即消除肌肉紧张,卸去身上的僵滞之劲,为内劲之产生创设条件;(2)站桩一段时间后渐觉舒适,胸腔坦荡,腹部充实,并有温热麻酥之感,此为内气渐足,内劲悄然萌芽之阶段;(3)站桩时,身体有膨胀感和重力感,感觉沉稳如山,劲力增长,初步感觉内劲产生;(4)站桩时,整个胳膊有外撑胀大感觉,并愈来愈甚,同时感内劲逐渐向肢梢移动,此为内劲不断增长阶段;(5)站桩当中重新出现不适,肌骨酸痛,肩臂沉重,此为“骨重建”与“肌通联”阶段,一定时日后,骨骼的密度和强度大幅增加,臂肩、胸腹、背腰、胯腿各处肌肉相互联结为一体,肢体有较强的充实感、沉重感和整体感,可明显感知到体内潜伏着强大的内劲;(6)站桩时精神饱满,整体空灵,有王芗斋先生所说的“满身空灵意”之感,觉体内内劲如流水与大气一样无所不在,随时随地可自然而然迸泄而出。



2、试力中体认

《大成拳论》曰:“站桩有相当基础后……应继续学试力功夫,体认各项力量及神情,以其真实效用……”可见,在站桩获取笃实之内劲后,应接以试力训练,对内劲进行更进一步的体认。要求分三步而为:(1)用意不用力。此即王芗斋先生所称之“意中力”之训练方法。试力时,要做到立身中正,得力体顺,筋肉空灵,形松意紧,通过相应的意念诱导进行各种方位力的体验。可设想双手推一浮在水面的大船,缓缓使之前移,推至远处后,再慢慢拉回原处。或设想我两手搭扶于远处一大山之腰,推之能移,拉之能回,按之能沉,托之能起。也可设想正前方有一堵泥墙或一个很大的厚棉袋,我全身放松,空握两拳轮番前击,每拳均将泥墙或棉袋击穿(要体会泥墙的阻力作用或棉袋的弹性作用)。通过这些练习,可逐渐产生物体感应,初步体认到内劲向空间之延伸。(2)力意相逆。试力时要求随着肢体的前(左、上)移,力感能缓缓向前(左、上)运行,或推移某一重物,或撼动某一大山,而意念中又含后(右、下)拉之意。如此练习,手部会出现沉重感和实物感,产生推之不动、拉之不来、按之不沉、托之不起,欲止又欲动、欲动又欲止之意,极易体认到大成拳的二争力及多面争力乃至上下左右前后的浑圆力。(3)力意相随。试力时要求意力不分、意到力到、力意交融,要在微动中求速动,于微动中体会在不同姿势中或不同的推手与实战意感下能否使自身劲力应运而出。试力时可快可慢,可缓可急。快则如水中游鱼,慢则犹春蚕吐丝,缓则似涓涓细流,急则若九天瀑布。此种试力,可充分体认到整体之浑厚,四肢之撑大与沉重以及内劲向肢梢之移动。



3、辅助动作中体认

于试力体认的同时,辅以辅助动作以体认,能起事半功倍之效。具体作法为:两脚前后大丁八步站立,自然屈膝,整体放松,尔后两臂向前向上复向下向后自然甩动,注意不要用拙力,且肢体与手臂互动而不是仅仅手臂的局部之动。动作之时,意想两臂无限延伸,能甩至远方目光所及之处;或如钢似铁,猝然击穿身前墙壁或其它障碍物。待两掌有增厚感,两臂乃至肢体有沉重充实感后,可让一人站于身前,对其进行甩臂练习,运用自身沉重充实的整劲作用于对方,使我两掌在触及对方胸部时将其甩出。此一辅助动作练习,能较快地诱导出自然整劲,从而体认到内劲的整体性。



三、应用性体认



大成拳为实战拳学,每一项训练皆以能应用于实战为目的。内劲亦然。因而在以上体认之后,须进行实用性体认。分别在放人中体认,推手中体认和实作中体认。



1、放人中体认

放人分为定步放人和动步放人。应先练习定步放人,有一定基础后再配合步法进行动步放人。前者包含单纯放人法,弹抖放人法,旋动放人法,转动放人法,叉臂放人法,尔后则有踩步放人法,二、三角步放人法,绊腿放人法,铲腿放人法,拉腿放人法等。限于篇幅,下面着重介绍定步放人的单纯放人法、弹抖放人法、旋动放人法以及动步放人的踩步放人法,二、三角步放人法和绊腿放人法。

单纯放人法:站于练习对象身前,下肢呈丁八步,双手触其胸部,整体向下向后作一蓄力动作,然后以自然整劲向上向前将其放出。

弹抖放人法:两手触及练习对象胸部,先作快速多频的弹抖动作,破其重心,然后周身下沉,迅速以笃实圆整之力将其放出。

旋动放人法:先在练习对象胸部作顺时针旋拨动作,使其重心不稳,然后周身下沉,蓄足饱满笃实劲力,起身将其向前放出。

踩步放人法:若放对方效果不好,立即以踩步向其中线不断踏进,每踩一步均以整体弹力弹抖对方,逼迫对方连连后退,在其重心最为不稳之际,以最后一个踩步,最充足之整力将其放出。

二、三角步放人法:放人之时,若对方后脚支点很稳,立即撤前脚而上后脚插进对方裆前中线部位,破坏对方后脚之支撑,尔后周身微沉,迅速以自然之整劲将其撞出。

绊腿放人法:倘若对方具有一定功底不易放出,左脚先向左跨步,接着右脚向前迈一大步至对方右腿外侧,以右脚跟钩绊其右腿,同时两掌向前以自然整劲推放对方,使其跌出。

放人训练其实就是将内劲作用于练习对象之训练,是对空间位阻状况下内劲之大小、匀整与否和发放效果之检验,应勤加练习,深入体认。



2、推手中体认

推手其实是一种接触性试力,也就是双人状况下的位阻试力,是比单纯性试力更复杂、更丰富、层次更高的试力。就形式而言,其分为单推手与双推手。就内劲之体认而言,其包含感知内劲和守中用中两部分。

所谓感知内劲,就是在两臂运行的过程中,要感知自身劲力的存在。李照山先生强调,在与练习对象单臂或双臂相互缠绕时,周身既要放松,又要沉实。进行单推手应着重体会周身的松沉之劲能否通过下肢或胯部的鞭根制动原理传感于对方。当对方向我推进时,我尽量加长自身的阻力臂,使其难以推进(应注意的是,对方推我时,我不能硬顶,主要以%劲撑之)。我推对方时,不用拙力硬进,而是在保持身体放松的前提下,以内在稳定之沉劲推进于对方。进行双推手,则要保持肩膀灵活,形成一动无有不动之势,尔后感知自身劲力能否通过两臂在空间缠绕运行,使对方感似棉里裹铁。

在位阻状况下能感知内劲存在后,即可进行守中用中训练。即试探性的用力(劲)与防力(劲)训练。练法为:我千方百计以己之力进攻对方中线,同时又设法化解对方来力,护住自己中线。“用中”时要留有余力,以免被对方所利用;“守中”时,既不要有意与对方形成硬顶之势,又不能处于松软无力之状态。其要点是:通过触点的感知,弄清对方的进攻意图,然后采取适当的方法使之化为乌有。例如右式单推手,当对方右腕推至离我胸部约8寸距离时,我立即松沉整体,以产生全体贯通之%劲,同时肩膀略右转,驱动右臂右膀内旋,形成扣进对方右臂之势。如此,既能化解对方来势来力,又能反给予对方以威胁。再如双推手,若对方向我中线推进,我可通过腕部触点使对方来势来力向右或向左化解,即使对方已推进触及我胸部,我亦可通过向右或向左的转体动作,将对方力量化掉。



3、实作中体认

应该说,经过以上体认,内劲之体认已达较高层次。但自己笃实的内劲能应用于实战吗?相信很多修习者都会疑惑地对自己发出这样的质问。答案当然是“还不一定”。那就应该继续进入最高层次的体认——实作中体认。

实作训练是“七妙法门”的最后程序,是大成拳修习的最高阶层。其终极目的是达到无法而处处有法,无力而处处皆力,无招而处处是招的高境界技击水平。然而这并非一蹴而就之易事,须历经单操手、连环技法、非法之步、无定势实作、无定态自卫这些步骤之训练,方可登堂入室。而内劲之体认正是融于每一步骤的训练之中。

单操手大致有圈锤、劈拳、炮拳、扇掌、金刚膝、穿裆脚、蛇形脚、转环脚等。应逐一认真练习。李照山先生提醒,首先应进行定步空击,然后才配合步法、身法进行活动空击,最后则进行击靶训练和模拟对练(出手不宜过重,且对练对象应戴上相关护具,以免受伤)。练习之时,不可紧僵肌肉,强用拙力;周身应该放松,自然而为,反复感知体内内劲随自己的动作自然迸泄而出,如爆炸物轰然炸响在拳靶之上和对练对象身上,或如子弹猛然穿透拳靶和对练对象,直至充分体认。

连环技法就是将各式单操手合理组合,进行一系列的连环技击。非法之步即有法之步训练到一定程度后,由定步过渡到自由步,衍生出迅疾飘忽,敌难适应的似步非步的无定步之步。无定势实作与无定态自卫就是脱离定势定法、常规常态,随机而为的实作与自卫。这几项训练都是直接进行模拟对练,而内劲之体认的要求与前相同,不复赘述。

实作之训练日久,不仅会渐感内劲沉浑雄厚,摧枯拉朽,而且能应感而发,应势而出,谈笑间从容制人。至此,内劲之体认圆满完成。
献花(0)
+1
(本文系天命天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