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冬护肾1、避寒防病以室内活动为主,适当减少外出活动。宜早睡晚起,避寒就温,清晨少在寒风中锻炼。2、御寒锻炼每天户外活动一小时左右,再加 以适当的冷浴。冷浴可以选择:①冷水浴面,先用湿毛巾擦再用干毛巾,擦干后用手摩擦面部至红;②冷水擦身,擦完上身穿上衣服再擦下身,注意 保暖;③冷水浴足,洗后要以手按摩足底涌泉穴;④室温不宜过高,保持在16~18℃为宜,常开门窗通风换气。3、保持心情舒畅①进行适当的 运动来保持心情舒畅,如慢跑、跳舞、打球、滑冰等;②听舒缓的歌曲。4、科学进补①补气:食用人参、山药、陈皮、大枣等;②补血:食用当归 、熟地、首乌等;③补阳:食用附子、鹿茸、肉桂等;④补阴:食用银耳、百合、枸杞等。5、重视食疗秋冬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养胃护气应晨起 服热粥,晚餐宜少食。▌二、秋冬四保1、保津:气候干燥,应重视人体津液的保护,宜适当多吃蜂蜜、香蕉、核桃等滋阴、润肺、防燥食品;涂抹 护肤霜。2、保肺:及时添加衣服;调理饮食,多食滋阴润肺的食物;加强耐寒锻炼;经常饮水,补水养肺;适当进补,补脾益肺;预防便秘;保持 心情舒畅。3、保心:常饮水,注意防寒保暖,晨起时不空腹上班,锻炼。4、保胃: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贪食生冷瓜果;少吃油炸、刺激性食 品;不空腹饮酒、喝浓茶;晚间睡卧不要贪凉。▌三、减轻秋乏18法1、节食欲;2、忌怒气;3、常梳发;4、多擦面;5、呼浊气;6、咽唾 液;7、齿数磕:牙齿多活动,相互磕一磕,有助于消除疲劳,保持牙齿健康;8、舌舔腭:用舌头舔牙齿上腭,有补气、提神、养心的作用;9、 目运转:经常眺望远方,结合眼保健操可以醒脑解乏;10、耳常弹:多用手揉搓耳朵,多听音乐激活听觉神经;11、脊背暖:及时增减衣物,防 止感冒;12、胸宜护:保持体温,增加免疫力;13、腹自揉:用手掌按摩腹部,助消化、益气强身;14、谷道拖:收缩、上提肛门,可以提神 补气;15、肢节摇:甩手、踢腿,增强活力,消除疲劳;16、足心搓:按摩脚心,可消浊通络,解除疲劳;17、便禁言:大小便时闭口握双手 ,可益智补气;18、净体肤:用手揉搓身体,可使人精神焕发、延年益寿。四、秋冬养生粥1、麦门冬粥耶麦门冬15~30克,粳米100~2 00克,冰糖适量。先将麦门冬用水煎,去渣留汁,再将粳米放入汁中。煮成粥,加适量冰糖即可。功效:益胃生津,清心除烦。适用于干咳燥咳、 口干、口渴及失眠、身热夜甚等。2、枸杞粥枸杞30克,粳米100克,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功效:滋补肝肾、明目补虚。适用于中老年人视物 模糊、腰酸腿软等症状。3、黑芝麻粥黑芝麻6克,粳米50克,蜂蜜适量,水煮成粥。功效:润肠通便、益五脏、壮筋骨。适用于瘫痪、大便燥结 、病后虚羸、记忆力衰退等症。4、核桃粥核桃肉15克,粳米100克,适量白糖,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功效:润肺止咳、补肾固精、润肠通便 。适用于腰膝酸软、小便频数、大便燥结等。5、胡萝卜粥取新鲜胡萝卜切碎素油煸炒,加100克米和水煮粥。功效:健胃、补脾、助消化。适用 于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者食用。6、苹果粥苹果500克,西米、白糖各10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功效:生津、润肺、健胃、解暑。适用于 气力不足、反胃、消化不良、大便干结、高血压等病症。▌五、养生长按八大穴1、风池穴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按摩方法:右手拇指、 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再换左手捏风池25下;用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 50下。功效:治头痛、头晕、失眠、高血压等。2、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按 摩方法: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指、食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换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 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功效:治发热、高血压、肩肘臂痛、关节炎、月经不调等。3、合谷穴 在拇指、食指掌骨之间。按摩方法:右手拇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再换左手。功效:主治头痛、感冒、鼻炎、齿痛、咽喉肿痛、中风 、便秘、经闭等。4、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方法: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 ,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用右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 ,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功效:主治心悸、心慌、心律不齐、呕吐、失眠、癫痫、癔病等,且能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5、殷门穴在 大腿后侧正中央位置。按摩方法:正坐床上或凳椅上,两手拇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两手掌分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功效:主治腿痛、腰背臀痛、坐骨神经痛、腰间盘突出等。6、后溪穴在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凹陷中。按摩方法:右手拇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 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揉左手后溪50下,再换左手掐捏揉右手后溪50下;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功效:主 治头项强痛、耳聋、咽喉疼痛、上肢抽搐等。7、环跳穴在臀部、大腿外侧、大转子后凹陷中。按摩方法: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 环跳各50下;两手抱膝搂怀后再伸直,以此反复,一伸一屈共做50下。功效:主治腰胯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症等 。8、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膝下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按摩方法: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功效:主治腰腿痛、老寒腿、高血压、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