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穴位贴敷疗法儿科用药规律分析_吴夏秋
2017-11-06 | 阅:  转:  |  分享 
  
医临床研究,2013(3):17-18.

收稿日期:2015-01-27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I41B03);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ZYYS-2013)

作者简介:吴夏秋(1984-),女,江西余江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

向:中医养生,穴位贴敷,食疗。

通讯作者:彭锦(1963-),女,四川成都人,研究员,学士,研究方向:中

医养生保健,穴位贴敷研究,E-mail:pengjin2000@163.com。

[26]朱峪英,成才荣,吴小红.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疗

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8):482-483.

[27]范玉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

医结合杂志,2009,18(25):3050-3051.

[28]朱海波,何忠斌.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现

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1):3385-3386.

[29]郑虹.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

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0):804-805,807.

[30]盛佑祥,赵仓焕.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理研究进展[J].上

海针灸杂志,2004,23(12):46-48.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5.07.065

穴位贴敷疗法儿科用药规律分析

吴夏秋

1

,雷蕾

2

,彭锦

1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养生保健研究室,北京100700;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室,北京100700)

摘要:目的:利用文献分析方法探索穴位贴敷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制定相关规范

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为来源进

行检索。结果: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的临床文献244篇。穴位贴敷疗法以治疗儿科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用药

特点均以“辛温走窜”之品为常用药。呼吸系统常用药物为“白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消化系统常用药物为“吴茱

萸、肉桂、丁香、木香”。考虑儿童体质尚弱,贴敷选药仅局限于甘遂、吴茱萸等“有毒”“小毒”药物。结论:应用文献分析

方法分析穴位贴敷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用药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以及制定相关规范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现有

临床文献质量均不高,进一步的研究结论尚需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报道。

关键词:穴位贴敷;儿科;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R272;R24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5)07-1313-03

AnalysisofMedicationRegularityofAcupointApplicationTreatmentinPediatrics

WUXiaqiu

1

,LEILei

2

,PENGJin

1

(1.InstituteofBasicResearchinClinicalMedicine,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Beijing100700,China;

2.InstituteofInformation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alScience,Beijing100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Literatureanalysismethodwasusedinthisarticletoexploretheregularityofacupointapplicationtreat-

mentinpediatricdisease,aimingtoprovidereferenceforclinicaluseandguidelinedevelopment.Methods:Clinicalresearchpa-

persofacupointapplicationtreatmentinpediatricsfrom1975-2013wereretrievedandanalyzed.Results:244paperswerefinally

included.Mostresearchesfocusedonpediatricrespiratoryanddigestivesystemdisease,commonlyuseherbswithpungent-warm

characteristics.Whitemustard,Euphorbiakansui,RhizomaCorydalis,Asarumareusedtotreatrespiratorysystemdiseaseincom-

mon,whileWuzhuyu,Cinnamon,Clove,Muxiangtreatingdigestivedisease.Consideringtheweaknessbodyofchildren,onlyslight

toxicherbs,suchasEuphorbiakansui,Wuzhuyu,areused.Conclusion:Itiscertainthatusingliteratureanalysismethodtoexplore

theregularityofacupointapplicationtreatmentinpediatricdiseaseprovidesreferencetoguideclinicalmedicationuse.However,

thetotalqualityandquantityofliteraturesarelow.Moreclinicalresearcheswithhigherquantityareurgentlyneededinthefuture.

Keywords:acupointapplicationtreatment;pediatrics;medicineregularity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

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药液

等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

醋、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等,再直接贴敷穴位,用

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穴位贴敷疗法由于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近年

来在全国范围得到广泛应用,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

受。该疗法的优势在于,药物无需经过消化道吸收,可

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pH及酶等因素的影



[1]

,一方面保证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另一方面又降低

毒副作用。加之操作方便的特点,本疗法已经被广泛

应用于儿科疾病的治疗,然而其用药规律尚未见报道。

·3131·辽宁中医杂志2015年第42卷第7期

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方法探索儿科疾病的穴位贴敷

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制定相关规范提

供参考依据。

1文献整理过程及分析方法

1.1文献检索及手工整理

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

(1975-200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

2013)、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检索

词有:“儿童”“小儿”“儿科”“穴位贴敷”“贴敷”“敷

贴”。

1.1.1纳入标准有关小儿穴位贴敷的临床研究文

献,包括描述性研究,非随机对照研究以及随机对照研

究。

1.1.2排除标准古代文献研究、个人经验报道、综

述以及治疗措施没有描述的不纳入研究范围。

1.1.3检索结果初步检索到相关文献666篇。排

除动物实验、非临床文献,符合研究要求文献共259

篇。以题目和出处为查重条件,对所有文献整合并筛

选,共排除重复性文献15篇。最终共整理符合研究要

求文献244篇。

1.1.4建立文献数据库由一名研究生对所有文献

进行编号,并将各文献内容拆分录入到数据库中。录

入的内容包括题目、出处、适应病/证、研究类别、治疗

例数、用药原则、处方用药、药物制法、取穴/部位、操作

方法、贴敷时间/疗程/时机、注意事项/禁忌证、皮肤反

应/处理。

对录入的文献内容进行校对,修改标点符号和别

字,在“处方用”项目上,药物剂量以克为单位的方药

统一使用符号“g”,两个药物剂量间用中文逗号“,”隔

开,不含剂量的药物名称间用顿号“、”间隔,同时精简

内容使之简单明了。

根据文献研究目的,删除西药和方剂信息(因为

成分不明)。中药名称的规范标准依据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和《中华本草》,毒性药物及中

药药性的分类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记载。

1.2文献分析方法

采用频次统计方法分析药物的使用频次,毒性药

物的分布,中药的药性等信息。

244条文献记录共涉及疾病129种,参考《国际疾

病分类(ICD-10)应用指导手册》进行归类,主要集

中在呼吸系统(138篇,56%)和消化系统(58篇,

24%)两大类。因此,本文将重点对小儿呼吸系统及

消化系统疾病的穴位贴敷用药规律进行分析讨论。

2结果

2.1小儿呼吸系统常用药物使用情况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哮

喘、小儿咳嗽、小儿肺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等。文献

中涉及到药物共112种,以辛苦味,温性药为主(见图

1)。出现频次在前十位的药物为细辛、白芥子、甘遂、

延胡索、肉桂、麻黄、冰片、苦杏仁、桔梗、百部等(见图

2)。毒性药物16种,出现频率为17.8%(120/674),

使用情况详见表1。

图1小儿呼吸系统常用中药药性分布频率图

图2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常用中药文献频数图

表1常用毒性中药情况

序号

呼吸系统

中药毒性分类频次

消化系统

中药毒性分类频次

1甘遂有毒71吴茱萸小毒25

2苦杏仁小毒13附子有毒3

3吴茱萸小毒9苦杏仁小毒2

4半夏有毒7猪牙皂小毒1

5附子有毒3牵牛子有毒1

6洋金花有毒3甘遂有毒1

7白附子有毒2川楝子小毒1

8草乌大毒2艾叶小毒1

9川乌大毒2

10雄黄有毒2

2.2小儿消化系统常用药物使用情况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小儿腹泻、小儿厌食症、小儿泄

泻等。文献中涉及到药物共97种,以辛、苦味,温性药

为主(见图3)。出现频次在前十位的药物为吴茱萸、

肉桂、丁香、木香、苍术、干姜、砂仁、五倍子、炒莱菔子、

炒麦芽(见图4)。毒性药物8种,出现频率为11.9%

(35/295),使用情况详见表1。

3讨论

穴位贴敷疗法,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将中药制成特

定剂型,贴敷于人体穴位上,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

身经气。同时药物经皮吸收,进入血液,发挥药物和穴

位的双重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2]



实验表明,穴位贴敷疗法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

用,能提高血清IgG、IgA、C3、C4及淋巴细胞转化率



[3-4]

。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小儿自身免疫

功能提高了,更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临床报道同样

显示,本疗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依从性

[5-9]



·4131·辽宁中医杂志2015年第42卷第7期

图3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常用中药文献频数图

图4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常用中药文献频数图

从文献分析结果来看,目前穴位贴敷疗法多用于

治疗儿科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总体来看,两

类系统疾病均以“辛温走窜”的“通品”作为贴敷常用

药。实验证明,辛温走窜开窍的中药可促进药物透皮

吸收,白芥子、细辛、吴茱萸、肉桂等中药所含的挥发油

成分具有较强的促渗透效果,可扩张皮肤血管、增加血

流量,使吸收的药物经皮渗透、扩散,可改变角质层细

胞间类脂排列,形成药物经皮转运的新通道

[10-11]

。这

正是贴敷疗法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在实际选方时,不同系统疾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呼吸系统用药基本以《张氏医通》贴敷方(白芥子、甘

遂、延胡索、细辛)为主,随证加减。现代研究证明,白

芥子可以通过抑制咳嗽中枢起到镇咳平喘的作用,其

水提取物具有良好的祛痰作用

[12]

。细辛醚和挥发油

成分均可抑制哮喘反应,并有抑制气道嗜酸型粒细胞

炎症的作用

[13-14]

。甘遂外敷并无止喘作用,但其对皮

肤具有一定刺激性,可增强组方的止喘效果

[15]

。延胡

索乙素可抑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延缓肺动脉血管重



[16]

。这一用药规律与成人贴敷用药无异

[17]



消化系统用药则以吴茱萸、肉桂、丁香、木香等辛

温芳香药品为主。取此类辛香之药,贴敷于神阙等穴,

可发挥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促进肠黏膜

的吸收

[18-20]

等功能。儿科名老中医江育仁教授提出

“小儿脾健,贵在运而不在补”理论,推荐治脾病应重

苍术,该药味微苦,芳香悦胃,功能醒脾助运,开郁宽

中,疏化水湿,正合脾之习。

由于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在贴敷选药方面,较少

出现“大毒”之品,仅局限于甘遂、吴茱萸等部分“有

毒”或“小毒”药物。已有动物毒性试验提示,出现频

次最高的甘遂,对皮肤几乎无急性毒性,偶对破损皮肤

有轻度刺激性,但通常在48h内可自行消失

[21]

。针对

儿童发育不完全成熟、服药困难等特征,穴位贴敷疗法

在儿童人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使用文献分析方

法探索儿科穴位贴敷疗法的用药规律,获得的结果反

映了临床实际,对指导临床用药以及制定相关规范均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所纳入的临床研究大

多有质量偏低,病例数偏少,或实验设计薄弱的问题。

此外,儿科疾病可因患儿体质各异而表现出不同证型,

内服用药多需随证加减,外敷用药亦应如此,但是多数

临床文献并未体现辨证用药的思路。因此,本领域尚

需高质量、设计严谨的临床研究,对贴敷用药的使用原

则、配伍规律等进行客观报道及综合评价,以更好地指

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华晓东,任变文.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09,24(5):282-285.

[2]徐月红,叶卉,官素桃,等.白芥子涂方凝胶膏剂的体外释放及透

皮特性研究[J].中成药,2011,33(12):2068-2072.

[3]胡铁墩,牛文民.中药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

响[J].宁夏医学杂志,2001,23(8):495.

[4]单翠英,林忠嗣,卞镝.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及免疫

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845-846.

[5]王晓燕,王利然,李小艳,等.清肠止泻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湿热

泻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1):48-50.

[6]罗菲,吉训超.七味白术散并穴位贴敷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30

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44(10):46-47.

[7]洪荣,任莉赟,马向明.咳喘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

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4):319-320.

[8]李瑛,王素梅.芥子咳喘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

效[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169-171.

[9]熊正根,刘成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

染90例[J].河南中医,2010,30(4):395-396.

[10]张仲源,张惠生,张丽敏.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作用机理[J].中

医外治杂志,2007,16(6):3-4.

[11]刘强,陈兴兴,孙学刚,等.白芥子促进黄芩苷透皮吸收的研究

[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4):8-9.

[12]张学梅,刘凡亮,梁文波,等.白芥子提取物的镇咳、祛痰及平喘

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3,34(7):62-64.

[13]刘晓鸿,张明生.β-细辛醚的药代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

学理论与实践,2009,22(5):542-544.

[14]费可,胡瑕瑜,邹璐,等.细辛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6):87-90.

[15]王茵萍,徐月红,陈宝,等.“白芥子涂法”复方及单味药抗豚鼠

哮喘效应的比较[J].江苏医药,2011,37(14):1643-1645.

[16]周向锋,黄斌伦,陈根强.延胡索乙素对大鼠低O

2

高CO

2

肺动

脉高压及FAK、ERK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

床,2008,24(5):18-20.

[17]房繄功,周雪忠,刘保延,王永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基本药物和

穴位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9,50(9):794-797.

[18]龚慕辛,王智民,张启伟,等.吴茱萸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9,20(2):183-187.

[19]方琴.肉桂的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3):

249-252.

[20]魏华,彭勇,马国需,等.木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12,43(3):613-620.

[21]王晶,关东升,陈淑彦,等.“咳喘宁”贴膏皮肤用药毒性实验研

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6):32-35.

·5131·辽宁中医杂志2015年第42卷第7期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