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面神经瘫痪的中医外治临床进展_陈树森
2017-11-09 | 阅:  转:  |  分享 
  
如24卷第5期

福建中医药

IFUJNAJNAUORLOFTARDITIONAL

HCINESEMBDIICNE

Vol_24No

1993年1993

面神经瘫痪的中医外治临床进展

河南省焦作市中医院陈树森

中医外治面神经摊痪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

容,具有简便易行,效果迅速,安全可靠等特点.

近报各地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国内有关文献

综达如下。

1针刺疗法

针刺治疗本病各地报道较多,主要为局部取

穴,施氏〔D应用针刺五透法治疗,即太阳透颊车,

地佗透颊车,四白透地仓,攒竹透鱼尾,阳白透鱼

腰、鱼尾、攒竹;配穴:承浆透颊车,挟水沟透颊

乍,颧骨多透颊车.观察512例,结果急性有效率为

10c吩,慢性有效率95肠.贾氏〔2〕运用浅刺不透穴

法,主穴为颊车、阳白、地仓、合谷、迎香;配穴

取四白、下关、上关、瞳子骨多、攒竹、睛明.直刺

或平刺0.2、o.45em,治疗368例,治愈率98呱。

麻氏〔3〕运用灵龟八法,以灵龟八法临时开穴为主

穴,每次必用,包括配对穴,耳后或完骨处疼痛

者,交替配用完骨、风池,蜡风;额纹消失,眼睑

不能闭合者,交替配用阳白(透鱼腹或临泣)、攒

竹丝竹空;齿颊嵌食,不能鼓腮吹气,口角流水

者交替配用下关,颊乍;每次选1`3穴,快速

进月,施徐疾、提插、捻转雀啄等手法令循经得气

或偏至病所,留针28.8分钟或其2~3倍的时间,

留钊时频频行针,阳日在得气后于针柄上加世灸

28。分钟,阴日用梅花针轻叩渗血后拔罐,不灸。

共治疗盯例,效果满意。钱氏〔4〕用竖刺法治疗,

针训部位分口轮匝肌,_卜唇方肌,颧肌,额肌,眼

轮匝肌等组,侮次选用2、4组,顺肌肉纤维走向

进自针刺,治疗86例.治愈率为83.7呱.龙氏〔6〕报

道成用电针刺激备而部表情肌的运动点,治疗20

例获效甚佳。赵氏〔的采用多针透刺法,第1组

在也侧颧樱下后方1寸许各进3针,分别沿皮下向

睛明、地仓、颊车透刺;第2组在患侧地仓穴进两

针分别沿皮透刺承浆和人中穴,颊车进两针,沿皮

透刊听会和大迎穴,太阳穴进两针,透刺丝竹空和

四{l穴。两组交替使Jll,丁任口l次,治疗800例,治



L认,`

了肠,也有人采取远道取穴治疗,如刘氏口〕针

刺四关穴,即双侧合谷与太冲

,

效果良好

.

梁氏〔的

取纠正穴(位于手小指尺侧,指掌关节横纹头赤白

肉际处)

,

轻握拳至半横位

,

从外侧沿掌骨前向内

刺入后透至合谷穴

,

同时双倒手三里穴注射维生素

B,或5肠当归针,每穴Zml.治疗155例,总有

效率

96.7肠.王氏〔的则根据中医分型选取穴位,



证施针

,

营卫不周

,

风邪袭络型

,

取手足阳明经



,

用平补平泻手法

;

气血虚弱

,

寒邪袭络型

,



手足阳明经穴

,

足太阴经穴

,

用补法

;

风热郁络



,

取手足阳明经穴



少阳经穴为主

,

兼配厥阴经



,

用泻法

;

气滞血阻型

,

取手足阳明经穴

,

兼手

足太阳

,

少阳

,

足厥阴经穴

,

用泻法

.

均取患侧穴



,

主穴为阳白



鱼眼



四白



颇值攀



迎香



地仓



颊车



牵正



合谷

,

配穴选璐风



太阳



风池









足临泣等穴



2穴位注射疗法

张氏〔10〕报道用药液注射臼间穴(位于口腔内

上下大臼齿间的后壁粘膜处),以维生素B

::10。~

5。。ug为主药,患

侧乳突后自发性疼痛者

,

发作期

加入

654·2注射液10mg,

静止期加入加兰他敏1

、Zmg,面肌痉挛者加辅酶A10单位或肌醉10

mg,注射时针尖与耳垂平行,于臼间穴处向后刺

入约一寸深

,

患者有酸胀感后缓慢注射

,

共治疗

204例

,

总有效率98呱。赵氏〔11〕取穴合谷、下关



地仓



太阳



阳白



颊车



椒够



外关等

,

每次选

四穴

,

每穴注入维生素B

,:。.05mg,

治疗

160例,

获效满意

.

认为过去所谓发病一周内不宜针刺的观

点似应更新

.

3穴位蜂份疗法

蔡氏等〔1幻采用蜂鳌穴位治疗

,

取主穴牵正

,

配穴阳白

,

丝竹空



颊车



地仓



四白



迎香等

,

均为患侧

,

肥皂温水洗净面部

,

以无齿摄挟活蜂鳌刺

穴位

,

第l次选上述任l穴位

,

先蟹1只

,

在半分

钟内将蜂针拔出

,

观察30分钟,如无严重过敏反



,

即可进行蜂整治疗

,

经观察”例,疮愈28例

显效2例.

()0

DOI:10.13260/j.cnki.jfjtcm.002367

24卷

4致贴疗法

敷贴是治疗本病的传统方法,主要采用毒剧



,

辛香走窜药及动物血等

.

唐氏〔13〕报道自拟正

容散(含白芷,番木鳌等份

,

配1/10的冰片),取

药面1~2分撒于直径约2cm的胶布或伤湿止痛

膏上,敷贴患侧下关穴

,

治疗123例,痊愈112例.

李氏〔

14〕应用面瘫散(含川乌、

草乌



白附子





芥子

,

巴豆仁

,

斑鳌

,

赓香)

,

贴于患侧太阳

,





,

颊车和地仓穴

,

效果显著



朱氏等〔

1的应用马

钱子外敷

,

将马钱子置于清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

出,沿纵轴切成厚约1mm的薄片,将其间隔。

.scm

排列粘附在橡皮膏_L,贴于患侧面颊

,7天换1



,

治疗52例

,

结果全部治愈

,

其中用药1次治愈

者42例

.

张氏〔16〕报道应用皂角膏贴于健侧口角

处,效果甚佳

.

陈氏〔

1了〕用巴豆(去皮)斑鳌(去

翅,去足)各3个,鲜姜〔去皮)共捣为糊,用秦

香虎骨膏敷于患测牵正穴

,

治疗30

。例,全

部获愈

.

许氏〔

18〕用芥末粉109外敷患侧面颊外部相当于下





颊车



地仓三穴之间

,

额纹消失加敷阳白穴

,

眼不能闭合加敷太阳穴

,

敷后12、24小时取下,多

见局部红肿起水泡

,

可外敷烫伤膏

,

治疗

127例,



果痊愈

102例。

S创治疗法

陈氏〔1幼〕取穴阳白

,

四白

,

太阳

,

地仓

,

颊车

,

消毒后用小刀在穴位上划痕以见血为宜

,

再用寮香

虎骨膏将药面(秦香,白花蛇,白胡椒)粘在穴位

上,治疗131例,痊愈7例,好转54例。董氏〔

20〕采

用割治健侧口腔颊粘膜的方法,术者用手术刀在患

者口腔腮腺开口部位的颊粘膜处切割切口2条

,



条长约1、

1.csm,深至粘膜下以见少量血液溢

出为度

,

继而术者用一手掌从患者健侧面部至患侧

面部反复按摩20次,共治疗30例,其中l次治愈者

24例。

6刺血疗法

李氏〔21〕取患侧内颊车穴(面颊部口腔内正对

颊车穴处),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

,

温开水漱



,

隔2日1次,治疗50例,总有效率8肠.韩

氏(22〕采用患侧耳背放血治疗,效显差

.

7按摩推拿疗法

舒氏等〔23〕运用穴位点推治疗,①一指禅推

法:医者以一手拇指从睛明穴开始沿眼眶上缘至太





丝竹空



阳白

,

鱼腰

,

攒竹

,

迎香

,

地仓

,





,

颊车达下关穴

,

如此反复约10分钟.②一指点

按法:继仁法后

,

医者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沿推法路线

穴位点按

,

并加点按健侧合谷及人中穴

,

共约3分

钟.③一指震颤法:在上述穴位分别施以震颤共约

3分钟。④一手揉抹法:医者以一手拇指及食指在

眼眶和口唇上下缘行抹法

,

在睑部施以揉法

,

共约

5分钟.

治疗

31例,痊愈27例,好转4例。

8穴位燕喷疗法

张氏等〔24〕报道用巴豆59捣碎装入小口瓶

中,加优质白酒浸泡1日后,连瓶置于器皿中加



,

沸后离火

,

将掌心劳宫置瓶口上

,

以能耐受为



,

左侧发病熏右手

,

右侧发病熏左侧手

,

至无热

感为止

,

观察47例

,

治愈4例。

9弃火疗法

周氏等〔25〕报道应用廖火疗法治疗本病



醉火

药块由秦香

,

明雄

,

朱砂

,

硫磺等制备而成

.

拔毒膏

由麻油



黄丹制成



取患侧对侧的地仓



颊车









瞳子移穴

,

将寮火药块点燃后用摄子夹住

,



速放在选好的穴位上

,

使其继续燃烧

,

用指头在所

烧的皮肤周围轻轻揉按以减轻疼痛

,

所烧处呈I度

烧伤,将拔毒膏贴上



结果治疗3Q例,全部获愈

.

参考文献

(1)施土生,等

.

中医药研究

,1989.(6),13

〔2〕贾秀卿.中国针灸

,1988,(6):17

〔3〕麻福昌.江苏中医

,1989,(5),21

〔4〕钱德金,等

.

江苏中医

,1匀87,(12):28

〔6〕龙安民.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8T,(6):2“

〔6〕赵蜜芬.黑龙江中医药

,1986,(5),32

〔7〕刘洪奎.黑龙江中医药

,1989,(1):32

〔8〕梁振仓.陕西中医

,1988,(6):216

〔9〕王纯惠,等

.

中医药学报

,1987,(1):39

〔10〕张鸣九.江苏中医

,1990,(3):22

〔11〕赵学斌.陕西中医

199,(7):325

〔12〕蔡靖寰,等

.

湖南中医杂志

,1089,(2):44

〔13〕唐寿延.江苏中医

,1990,(7):26

〔14〕李三贵.河北中医

1988,(5):32

〔15〕朱新武,等.中级医刊

,19B9,(1):

魂5

〔16〕张庆瑞.浙江中医杂志

,1989,(6):267

〔17〕陈文孝.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9,(4):29

〔18〕许传勤.新中医

,1986,(4):37

〔19〕陈冬秀.中国针灸,1988,(6):5

〔20〕黄辉,等.新中医

,1986,(7):31

〔21〕李又刚.内蒙古中医药

,1989,(3):12

〔22〕韩晓军.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1):46

〔23〕舒洪文.江苏中医杂志

,198了,(9):26

〔24〕张丽丽.中华理疗杂志

,1990,(3):172

〔26〕周祖良.湖北中医杂志

.1989,(5):3了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