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双十一是个什么节日
2017-11-11 | 阅:  转:  |  分享 
  
双十一光棍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广为认可的一种是说它起源于1990年代南京高校的校园趣味文化。当年在南京大学“卧谈”的4个男生可能怎么也没想到,一句玩笑话“11月11日就叫光棍节吧!”,竟然在今天如此火爆。从最初的玩笑、到校园内细细碎碎的自嘲活动、再到孤独的上班族借口小聚,最后成为商家眼中的新锐“节日”,经历一步步的推波助澜,“光棍节”脱颖而出,竟与圣诞节、情人节并肩。

1月1日是小光棍节,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节,而11月11日由于有4个1,所以被称为大光棍节,一般光棍节则指11月11日的大光棍节。带11尾年份的11月11日是超级光棍节,例如11年11月11日。1111年11月11日是万年一遇的顶级光棍节,2011年11月11日是本世纪百年一遇的超级光棍节(称“神棍节”)。

双十一自09年开台,单日成交1亿!11年52亿!13年350亿!15年912亿!16年1207亿!……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时代的密码。它是互联网电商的高度抽象,也是商业文化的巅峰之作。

直至今日,“双十一”在民众集体无意识+商人有意识中被塑造成一种新图腾。2017年双十一以马云的“功守道”为传播核心,你已经分不清哪是商业,哪是文化了。

回思9年来的双十一,你隐约能触摸到21世纪脉博的跳动,也能感觉到无形之手在后面推动。

任何一种现象级传播的背后,都是因为刺激触碰到无数人的内心G点,马云这个外星人的背后,除了5亿女人在为他摇旗呐喊外,还有7个心理学魔鬼在助力。

占便宜心理并非新发现,但千年以来却是商家屡试不爽的“法宝”,自从有了“商品交换”这样的行为后,没有几个人能够逃脱得了这一心理法则,这也是助力“双十一”的第一大心理学魔鬼。来吧,有便宜可占了。

双十一最大的卖点就是:疯狂折扣,给每个人都抛了一个高价的锚。

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现象,指人们在做决定或下判断前,容易受到之前的信息影响,该信息犹如一个沉重的锚,沉到了海底,让你的思维以该信息为基准,在它的一定范围内做判断,而这样的判断往往会造成决策的偏误。

基于此,双十一时许多商品通常都会出现一个价格先涨后降的现象,为的就是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一个高价格的印象,然后,当我们以这个较高的价格作为参考价时,折扣价就会看起来异常划算,使我们产生一种自己“占了便宜”的安慰心理。“不只五折”“仅限当天”这博人眼球的促销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再不去占便宜就要后悔到明年的“双十一”了。























1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