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编制导则
2017-11-21 | 阅:  转:  |  分享 
  
第一章总则一、制定目的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科学指导张家口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的编制,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
律法规及http://cpro.baidu.com/cpro/ui/uijs.php?adclass=0&app_id=0&c=n
ews&c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67ec235e351c736c&k=%BC%
BC%CA%F5%B9%E6%B7%B6&k0=%BC%BC%CA%F5%B9%E6%B7%B6&kdi0=0&luki=5&mc
pm=0&n=10&p=baidu&q=78085025_cpr&rb=0&rs=1&seller_id=1&sid=6c731c
355e23ec67&ssp2=1&stid=9&t=tpclicked3_hc&td=1804836&tu=u1804836&u
=http%3A%2F%2Fwww%2Ewendangxiazai%2Ecom%2Fb%2D32e354d7804d2b160a4
ec051%2D8%2Ehtml&urlid=0技术规范的要求,参照《河北省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相关内容,结合
张家口市提出的重点采取四种建设模式(精品示范模式、综合整治模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中心村建设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特制定本导则。
二、编制依据在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前,各县或各乡镇应首先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引领各片区村庄的统筹发展。编制美丽乡村建设
总体规划,应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87号)及《河北省连片美丽乡
村总体规划设计指引》,在对村庄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村庄分类,注意一村一品发展引导,该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调查、片区空间布局、整体
风貌控制、传统文化保护、绿地系统营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规划实施措施及对策等内容,根据当地实际编制道路交通、园林绿化
、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通过村庄整体风貌引导、产业发展规划、传统文化保护、绿化景观营造、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统筹协调美丽
乡村的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的编制应符合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是以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或镇(乡)美丽乡村建设
规划为指导,并与镇(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镇(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三、规划指导思想按
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张家口市三大发展机遇为契机,落实各县或镇(乡)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确定的任务及要
求,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和工作重点。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宜居村庄为重点,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攻坚、现代农业发
展、山区综合开发、乡村旅游发展统筹推进。采取分区、分类、分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建设计划,按照村庄的特色
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做到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四、编制原则1、党政主导,农民主体各级党委、政府是美丽乡村建
设的责任主体,以县为单元,统筹谋划,合力推进,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规划编制应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相结合,切实作到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切实调动农民的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规划审批之前应履行公示和村庄村民http://cpr
o.baidu.com/cpro/ui/uijs.php?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
=0&di=128&fv=18&is_app=0&jk=b0660987a8318613&k=%BB%E1%D2%E9&k0=%B
B%E1%D2%E9&kdi0=0&luki=4&mcpm=0&n=10&p=baidu&q=78085025_cpr&rb=0&
rs=1&seller_id=1&sid=138631a8870966b0&ssp2=1&stid=9&t=tpclicked3_
hc&td=1804836&tu=u1804836&u=http%3A%2F%2Fwww%2Ewendangxiazai%2Eco
m%2Fb%2D32e354d7804d2b160a4ec051%2D9%2Ehtml&urlid=0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程
序,规划依法审批后应张榜公布并广泛宣传。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就地改造保留村,稳步推进中心村,保护开发特色村,控制搬迁撤并村
、帮扶发展贫困村”的思路,根据各村庄自身发展实际,围绕“十二个专项行动”开展重点,科学确定村庄的具体建设内容。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和
创造性,更经济有效地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对保留类村庄,要一村一策,就地改造;对并入城镇与撤并村庄实施整合资源、有序整治;对中心村实施
增减挂钩、联村并建;对历史文化名村实施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对贫困村实施重点倾斜、精准帮扶。规划应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应当
相对集中,根据村庄实际合理确定保护、保留、整治、新建的范围,保证村民住房质量。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新建、扩建工程及村民住宅建设不
宜占用耕地和林地。3、设施完善,统筹规划完善村庄环境卫生水平,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统一规划,集中治理。坚持集中治理与日
常维护相结合,坚持设施建设与制度建设同步。4、生态优先、宜居和谐规划应把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放在主要位置,注重村庄河道综合治理、h
ttp://cpro.baidu.com/cpro/ui/uijs.php?adclass=0&app_id=0&c=news&c
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b0660987a8318613&k=%CE%DB%CB
%AE%B4%A6%C0%ED%C9%E8%CA%A9&k0=%CE%DB%CB%AE%B4%A6%C0%ED%C9%E8%CA%
A9&kdi0=0&luki=5&mcpm=0&n=10&p=baidu&q=78085025_cpr&rb=0&rs=1&sel
ler_id=1&sid=138631a8870966b0&ssp2=1&stid=9&t=tpclicked3_hc&td=18
04836&tu=u1804836&u=http%3A%2F%2Fwww%2Ewendangxiazai%2Ecom%2Fb%2D
32e354d7804d2b160a4ec051%2D9%2Ehtml&urlid=0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工程。加快实施生态http
://cpro.baidu.com/cpro/ui/uijs.php?adclass=0&app_id=0&c=news&cf=1
001&ch=0&di=128&fv=18&is_app=0&jk=b0660987a8318613&k=%C2%CC%BB%AF
%B9%A4%B3%CC&k0=%C2%CC%BB%AF%B9%A4%B3%CC&kdi0=0&luki=7&mcpm=0&n=1
0&p=baidu&q=78085025_cpr&rb=0&rs=1&seller_id=1&sid=138631a8870966
b0&ssp2=1&stid=9&t=tpclicked3_hc&td=1804836&tu=u1804836&u=http%3A
%2F%2Fwww%2Ewendangxiazai%2Ecom%2Fb%2D32e354d7804d2b160a4ec051%2D
9%2Ehtml&urlid=0绿化工程,积极抓好路旁http://cpro.baidu.com/cpro/ui/uijs.php
?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
b0660987a8318613&k=%C2%CC%BB%AF&k0=%C2%CC%BB%AF&kdi0=0&luki=10&mc
pm=0&n=10&p=baidu&q=78085025_cpr&rb=0&rs=1&seller_id=1&sid=138631
a8870966b0&ssp2=1&stid=9&t=tpclicked3_hc&td=1804836&tu=u1804836&u
=http%3A%2F%2Fwww%2Ewendangxiazai%2Ecom%2Fb%2D32e354d7804d2b160a4
ec051%2D9%2Ehtml&urlid=0绿化、水系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绿化,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和谐村庄。5、突
出特色,传承文化规划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村庄实际因地制宜,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不盲目追求城市的洋
气阔气,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对村庄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经济基础等历史特色的传承与发扬。尊重村庄肌理,把乡村环境、田园风光
与乡村生活结合起来,体现地方特色。6、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强化规划即法的理念,突出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
工。始终把高标准、全覆盖、可持续的建设理念融入到规划中,以规划设计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规划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居环境和村容
村貌的改善有机结合,根据村庄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今后建设的具体目标与内容,并分步落实,分期组织实施。五、规划目标规划实
现美丽乡村建设“四化四美”,推进城乡等值化,做到环境美;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产业美;推进社会治理和谐化,实现精神美;推进生产生活
绿色化,实现生态美。规划做到分区控制,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实现美丽乡村“生态资源丰富、人居环境优美村庄面貌改善、乡村产业发达、公共
设施完善、乡村居民幸福”的建设目标。六、村庄分区指引根据张家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传统风貌等因素
,以着力发展大农业、大林业、大数据、大旅游和新能源为目标,按照地理位置、区域特点将全市分为四大片区,即坝上片区(包括张北县、康保县
、尚义县、沽源县、察北管理区、塞北管理区)、城市规划区片区(包括桥东区、桥西区、经开区、宣化区、下花园区、崇礼区、万全区)、西南部
片区(包括阳原县、蔚县、怀安县)、环首都片区(包括怀来县、赤城县、涿鹿县)。坝上片区应对传统村落、旅游特色村庄和草原丝路、草原天路
及其延伸线附近的村庄进行重点研究。该片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产业发展薄弱,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美丽乡村建设主要采用综合整治模式,对
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尚不完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村,本着“不搞大拆大建,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规划引导不适宜居住的居民点,集中布局建设;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和设施配套,突出坝上高原、
草原的景观特色,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方面主要打造新型能源、特色农业及食品加工、生态旅游、健身康体等绿色产业。坝下的城市规划区
片区、西南部片区、环首都片区作为首都北部的绿色屏障、生态环境涵养区、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区,区域生态环境优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该
区域美丽乡村建设应以采取精品示范模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中心村建设模式为主。一是对区位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产业实力较强的村,实
施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典型引领作用的精品示范村。二是对对保存较完整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村,
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对村庄进行恢复和修缮,把古村落打造成文化旅游精品村。三是对环城市、县城及镇区、园区、景区等
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村,通过联村并建、单村新建等方式,将周边村公共服务设施集中起来,建成辐射带动力强的中心村。有条件的村庄应打造成为
农村社区、风情小镇等。崇礼奥运区域是以大地景观和冰雪活动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区。村庄规划应通过冰雪特色景观营造、冰雪主题活动植
入等方式,体现崇礼奥运区域的冰雪世界主题特色;规划力争所有村庄都按照中心村标准打造,配套高标准公共设施、展示民族文化等方式,体现连
片乡村的国际乡村主题特色。规划应结合三大发展机遇,以服务北京为主思路,以乡镇为龙头谋划现代农业园区、奥运经济园区、特色旅游休闲养老
基地、文化创意产品基地、可再生能源科技转化基地,积极培育富民绿色产业,要与扶贫攻坚、沟域经济、山区综合开发、乡村旅游结合,壮大村集
体经济收入,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水平,实现富民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良性互动。七、村庄分类指导按照各县(乡镇)情况的不同,综合评价村庄
的人口、经济基础、交通区位条件后,总体上村庄居民点可分为中心村、保留村、撤并村三大类。中心村为集聚发展型;保留村为控制发展型,一般
为基层村;撤并村考虑其远期被城市建设用地覆盖或迁并至周边小城镇或园区景区等诸多因素,为环境整治型。按照村庄建设目标可分为精品村、达
标村。中心村应达到精品村标准;保留村可根据区域位置、经济基础等实际情况力争达到达标村标准;撤并村可根据实施期限,近期已列入实施计划
的村庄,可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规划建设,不得低于达标村标准,远期按照总体规划统筹考虑。1、中心村。主要指若干村庄集中联建或者依托在
区域中辐射能力强的村庄,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以县为单位,统筹谋划中心村建设,高水平高标准编制该类村庄规划,尊重农民意愿和需求,设计有
乡村特色的民居。按中心村要求,配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中心村建设要确保土地复垦任务,确保收益用于中心村建
设,确保农村社区、现代农业园区、乡村工业园区同步建设发展,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实现城乡等值化。2、保留村。主要指产业发展基础
较好、交通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人口规模较大,有一定的经济、服务辐射范围,作为永久保留村。按照“修旧为主、建新
为辅、保留乡村风情、改造提升品位”的要求,不搞大拆大建。按照“一村一策,就地改造”的建设思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要依托原有
村庄布局形态、道路肌理,塑造有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民居建筑风格,完善相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化人居环境。3、撤并村。主要指位
于城镇、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泄滞洪区内的村庄,以及其它不利于安全的村庄
。纳入城镇、工业园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结合当地规划,一是就地改造为城市社区,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实现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与城镇对
接,垃圾、污水、燃气、民居建设与管理,均要按城市标准建设;二是保留城中村、城郊村,重点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成拥有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的
美丽乡村,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目的地。对处于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行洪河道内、采煤塌陷区的村庄要整体搬迁,不允许村庄
进行任何建设活动。对处于泄滞洪区内村庄,要引导向安全区域进行转移,暂时无法转移的,须修建逃生路、避水台等防洪措施。对村庄人口规模小
、产业发展薄弱、交通不便的村庄,随着人口外流,将会自然消亡。该类村庄原则不搞新的建设项目,不再新批宅基地,时机成熟实施搬迁撤并。空
心率超过50%、剩余户数少于100户的村,按照村民意愿,实施搬迁整治,景区、景点周边的村庄,可以引进旅游开发公司,进行综合开发,发
展乡村旅游;或组建农宅合作社,引企入村进行整体改造。坝上地区地广人稀,空心户在50%——70%的村庄,规划应引导集中建设养老设施。
八、特殊村庄指导特殊村庄主要包括特色村和贫困村。其中特色村一般为中心村或大部分保留村,贫困村一般是少部分保留村和大部分迁并村,规划
编制时应特别注意该类村庄。1、特色村。指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的村落,主要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和民
俗文化村。按照“保护与开发、培育与传承”的思路,把历史古迹、历史文化与村庄环境结合,打造有历史底蕴、文化气息的美丽乡村。规划在保持
村落布局形态、道路肌理基础上,要加大对历史建构筑的修缮,制定专项保护设计方案,恢复村庄历史环境,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在保护前提下,加
大对特色村落的开发和利用,实施市场化开发,挖掘传统文化,开展民俗活动,将该类村庄打造成为精品旅游村。张家口市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的村落有16个,正在申报的中国传统村落有34个(名单详见附表1、2)。规划设计时,应高度重视该类村庄的特色,另外未申报的村庄,具有
传统特色的可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进行控制保护,具备传统村落条件的应积极申报。2、贫困村。主要指参照国家生活水平标准,年收入低于
国家贫困线的村落。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攻坚结合,采取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移民搬迁、低保政策兜底、医疗救助扶持“四个一批”,做到“六
个精准”,到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村全部脱贫达到达标村标准。九、村庄特色建设引导为积极稳妥的推动村庄特色建设,规划应对村庄的历史文
化、特色旅游、沟域经济等方面作重点研究,努力打造环境整洁、自然生态、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1、历史文化重点研究村庄发展历史,有历史文
化保护价值的村庄,明确村庄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控制范围,制定道路交通布局、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指引。没有明显保护建筑的村庄,应
挖掘村庄内部人文、村史等非物质文化资料,寻找正能量题材,聚集村庄发展人气。2、村庄旅游结合村庄旅游发展基础和条件,按照自然风景、农
业观光、休闲度假、村域经济等类型,制定旅游发展指引,包括旅游产品体系构成、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要求、旅游线路组织等内容。3、沟域经济以
山区沟域为单元,明确沟域划分,以其范围内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遗迹和产业资源为基础,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建成以特色农业旅游观光、民俗文
化、科普教育、养生http://baike.haosou.com/doc/5411465.html休闲、健身娱乐相结合的区域经济发
展模式。村庄特色建设发展指引详见附表3。十、规划期限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的期限与上位规划期限保持一致,一般至2020年。近期中心村
村庄规划规划期限一般为3年,保留村与撤并村规划期限一般为1年。第二章规划编制审批程序一、规划设计组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应以行政
村为单位,由所在乡(镇)政府协同县规划主管部门委托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进行规划编制,当各县每年美丽乡村数量超过10个时,应委托两个以上
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规划任务,以确保规划质量和乡村特色,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应指定村民代表参与方案制定。村委会应指定专门人员全程参与
村庄规划编制过程,并协助做好规划相关工作。二、规划设计公示镇(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规划编制人员在进行现状调查
,取得相关基础资料后,应采取座谈、发放问卷、驻村调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村民对村庄发展的意见、建议。中期规划方案形成后,应向、镇(
乡)、村相关人员汇报,听取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评审稿。终期规划方案需向村民进行公示,广泛征询村民的意见。各阶段意见应纳入基础资料汇
编,在报批材料中应有各个阶段意见的回复。三、规划设计审查规划设计完成后,须在乡镇政府指导下,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报县(市
)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审查后按规定程序报批。第三章规划编制内容一、规划设计前期调研分析1、现场调研规划设计人员在当地管理部门指
导和配合下,采取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详细了解当地自然、人文情况、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情况、各农户房
屋建筑的详细情况、院落布局情况以及村民改造意愿,全面收集规划设计基础资料。2、政策与区域背景分析在对国家、住建部和河北省关于美丽乡
村规划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本村庄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背景、区域背景分析。3、基本情况分析针对村庄环境现状进行描述
和评价,重点是分析总结村庄路面硬化、饮水安全、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农膜回收、柴草堆放治理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禽粪便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使用清洁能源农户数、森林覆盖率、卫生公厕和农户卫生改厕、村卫生室建设、学龄前与九
年义务教育、农村五保供养人群及集中供养、村庄班车、管护人员设置、农房改造、村庄亮化、村庄绿化、村庄美化、村庄生态优化、村庄管理优化
、特色打造、现状产业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内容村庄规划应包括村域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两大部分内容。村域规划是根据所
在镇(乡)总体规划与村庄布点规划,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对各项建设及产业发展进行的综合部署;村庄建设规划是在村域规划的指导下,对村庄
建设活动进行具体安排。1、规划范围村域规划范围原则上是村庄所在的行政村范围,村庄建设规划范围指行政村建设规划用地范围。2、村域规划
(1)确定村庄发展定位。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分区分类确定村庄发展定位,其中中心村定位总体上应突出人口集聚与居住服务功能、公共
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使之发展成为当地配套设施齐、服务功能全、社区管理同步的人口集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同时,应根据村
庄的人文积淀、资源禀赋与区位条件,按照经济集聚型、特色农业发展型、农家乐休闲旅游型、文化古村保护型等不同类型,进一步明确村庄发展定
位。(2)明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义务教育、农民健身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建设
的目标和措施。(3)确定村庄发展规模。从空间上协调城乡建设与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预测中心村人口规
模,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根据村庄的功能定位、区域特点以及农村人口的分布,分析周边小型村、自然村、空心村等情况,依托
条件好的保留村或中心村配置优质资源,有序引导小型村、自然村、空心村等的农村人口到保留村或中心村集中居住。(4)确定村域范围内建设用
地总量。合理布置村域内农民生活用地,由若干自然村组成的村庄要提出村域内村民居住点集中建设方案与措施。在综合分析评价村庄现状公共服务
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基础上,科学安排畜禽养殖、场院及农机站库、各类仓储和加工设施、农家旅游等生产经营设施用地规模及布局,确定村域内道
路、给水、污水处理、电力、燃气、垃圾处理、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的用地规模及布局。同时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预留村庄建设发展空间,古村落
可适度预留迁址用地。(5)确定村庄产业布局。结合相关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及重要产业项目的部署,对村庄产业现状、发展潜力与局限性进行综合
分析,制定科学可行的村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明确村庄产业发展方向、目标与产业布局。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农民增收措施。(6)综合防灾
规划。明确防洪、消防、抗震避灾、地质灾害防治等防灾减灾规划目标、要求,在有关专业规划的基础上,按照保障安全、平灾结合、减少损失的原
则,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7)加强村庄传统风貌保护。依据村庄所处的区位和具有的生态环境,对村庄的生态环境提出资源保护和发展利用进行
引导。有风景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存与民俗风情的村庄应重点明确自然景观、传统民居、祠堂、历史建筑物与构筑物、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的保护
、利用措施。区域绿廊绿道经过的村域,宜依托绿廊绿道沿线合理布置农业产业展示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等。(8)划定村域范围内禁建、限建和适
建区域。界定不同类型产业用地的范围,提出不同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9)明确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政策建议。按照科学发展
观和城乡统筹的要求,提出村庄环境建设、资源保护与利用、社会发展与公正等方面的规划实施步骤与措施。3、村庄建设规划(1)村庄布局规划
分析场地现状条件,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尊重村民意愿,合理界定村庄建设用地范围。明确整治区域,同时根据实际需求规划配套设施用地,预留将
来建设用地。在保护传统风貌基础上,规划村庄布局结构,新旧建筑在风貌上有机结合。充分考虑民居出入口与村庄主街道的衔接,按照片区特点,
村庄布局应综合考虑民居院落与民居建筑传统风貌。统筹确定公共建筑、生产建筑的特色风貌,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绿化等用地。村庄养殖区域,应
与居住生活用地保持必要的防护距离。应与村委会协商确定空心户整治、危房改造的数量、要求和措施,明确村庄闲置地利用和腾退用地的安排。对
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核算,合理控制人均建设用地。(2)民用建筑规划新建和迁建村庄、坝下地区保留村庄建设用地标准不宜超过150平方米/人
。坝上地区保留村庄用地标准不宜超过180平方米/人。规划确定村民住房建设模式,宅基地标准,村民住房建设标准。村民住房建设一般以低层
(1~3层)联排式住房为主,靠近城镇地区合理引导建设多层住房,限制建设独立式住房。依据村域规划确定的公共服务设施内容及规模,合理配
置村庄村委会、党员活动室、村史展示场所、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卫生室、健身场所、信息服务站、露天剧场和农村超市等公共建筑,合理选
择组合形式,集中布置,形成村民活动中心。小学、幼儿园、集贸市场、养老设施应单独选址。规划民用建筑应提供建筑建设方案。同时对公共服务
中心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筑体量、高度、色彩应提出原则性要求。住房建筑风格应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对周边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
价值的区域,在保护和修缮传统建筑的同时,新建建筑应与周边建筑风貌保持协调。(3)基础设施规划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分类指导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确定村庄内道路、给排水管道、电力电信线路、供热燃气管道、有线电视、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锅炉房、燃气站等设施的规
模、位置。依据村域交通规划合理设置公交停靠站点。村庄道路设计应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控制点坐标及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证地面
排水顺畅,尽量减少土石方量。巷路宜就近取材,利用传统材料、构造,形成快速透水地面,增加行走舒适度。村庄应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合理确定排
水体制,架空线路应综合安排,达到整齐、美观、安全的效果。(4)景观风貌规划在研究分析山区、坝上地区地域特点的基础上,分区分类提炼具
有地域特色的代表性符号,明确村庄主色调、建筑形式与建筑风格。结合村庄周边山体、河渠、林地等自然环境及农田,制定村庄与环境协调的整治
提升措施。有风景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存与民俗风情的村庄应专门制定保护规划,提出保护的目标、原则与措施。(5)安全防灾规划根据村庄工
程地质条件,综合评价建设用地安全性。明确存在地质安全隐患、水患村庄用地布局调整措施。结合小学操场、空闲地,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村庄主
要交通道路应满足疏散、救援通道宽度要求,疏散通道出入口数量不宜少于2个。明确村庄消防设施布局。村委会、学校、卫生室、幸福院等重要公
共设施选址必须避开具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6)污染治理规划提出集中治理乡村污染源的措施,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继续开展农村环境
连片示范工程。提出严格保护水源地的措施,严禁高污染行业到水源保护区、河源头区及水库库区落户。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农业清洁示范
区建设,综合利用清洁种植、清洁养殖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实现田园(养殖区)清洁、水源清洁和家园清洁,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环境。(7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①对村庄始建年代久远、保存较好、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街巷、传统民居以及祠堂、庙宇、亭榭、牌坊、古桥、
古井等建筑(构)物、古树名木等应积极加以保护,传承历史文化。②对风貌、特色较为典型,质量较好的历史建筑,以及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以
及完好程度较高的建筑应编制保护发展规划。③对建筑风貌和主体建筑较好,在保护其建筑格局和风貌不变的同时,着重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
适应现代居民生活需求。④通过改变建筑造型等方式,改造周边与历史建筑风貌存在冲突的建(构)筑物,保持与历史风貌相协调。⑤加强对村口、
公共中心等重点地段的规划设计,结合宣传栏、文化墙、村庄标识等设施的布置增强村庄文化内涵。(8)近期建设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建
设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建设时序、工程量、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分类表达。近期需要制定整治规划的村庄,应当包括以下主要
内容:①明确保护、保留、整治、拆除建筑位置及数量,提出整治措施。②确定村庄道路交通疏导改造方案,打通断头路,拓宽狭窄道路,硬化主要
路面和巷路,设置照明设施;结合道路改造,布置给水系统、雨污排水设施,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因势利导排入自然坑塘。③制定环保环卫措施,合
理布置垃圾收集点和清运场所,提出垃圾无害化处理措施。④利用不宜建设的小地块、道路、庭院、河岸、山坡等进行绿化美化。可利用菜地、果树
、移栽村落周边的树木等方式进行村庄绿化,避免采用铺草坪、风景树、机械规整的绿化形式。三、美丽乡村专项规划引导(一)民居改造1、规划
内容依据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村庄发展定位,根据中心村、保留村、撤并村等情况因村施策、分类推进。明确村庄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
、农房抗震和节能改造实施计划。对村庄既有建筑原则上逐户进行勘测、调查,详细了解现有房屋外观、结构、质量、设施配套和院落布局等情况,
评价建筑等级,确定危房鉴定分类,对影响景观的棚舍及残破、倒塌的墙壁进行集中整治。以保持村庄田园和传统特色为前提,根据评价后的建筑质
量情况,并结合当地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以及农民意愿,编制各户的民居建筑设计方案,提出屋顶、墙体、色彩、门窗节能改造的具体方
案和措施,制定农房、院落等相对统一的风貌整治意向指引,提出农房抗震和节能改造实施计划方案。改进庭院铺地,加强庭院绿化,栽植地方经果
树木,发展庭院经济。明确危房改造的农户和改造方式、方案,以设计体现新技术、建设采用新材料、配套使用新装备、外貌呈现新样式,有干净整
洁的厨房、有安全卫生的饮水设施、有天然气或其他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或其他淋浴设施、有卫生型厕所、有集中取暖设施等“四新六有”为基本内
容,指导整体建设新民居。2、规划设计指引1)房屋等级划分村庄房屋建筑可按质量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房屋结构承载力能满足
正常使用要求,未发现危险点,结构安全;B级房屋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需要改造,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
使用要求;C级房屋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需要加固处理;D级房屋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整体出现险情
,构成整幢危房。A级住宅改造提升应注重完善内部功能和整修屋顶、墙面;B级和C级住宅要加固修缮;D级危房应原址重建或异地新建。2)屋
顶改造提升现有公共建筑和农民住宅正房为平屋顶的,在房屋结构许可、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鼓励改为坡屋顶。坡屋顶的具体形式结合村
庄总体规划和农户需求确定,一般采用全坡、半坡、檐口三种。山区宜采用全坡屋顶,有晾晒粮食要求的,可采用半坡屋顶和檐口形式。全坡半坡形
式选用轻钢屋架,屋面瓦可选用经济实惠、节能环保材料。屋顶颜色应与规划确定的整体风貌特色相协调,可选用灰色、红色(深)等。根据农户需
求,预留加装太阳能热水器、电视接收天线等位置。大力推广利用屋顶建太阳能发电站技术,太阳能发电站由专业公司统一市场化运作。永久性房屋
屋瓦材料不宜采用彩钢板,宜采用节能屋面及其他现代材料。屋顶坡度应根据日照要求、建筑进深等条件确定,不得影响相邻建筑标准日照要求。不
适合做坡屋顶的,可通过对屋顶、墙身作细部处理达到美观效果,整治后的屋顶形式应与村庄原有风貌相协调。3)墙体改造提升整改有碍规划、影
响景观的农户围墙和附属房屋,整合空间,美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景观风貌。墙体改造要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环保装修材料。公共建筑和农户住宅正
房可采用两种作法:一是加抹保温砂浆、喷刷保温涂料;二是外贴保温板、喷刷保温涂料。其他房屋外墙和围墙墙面采用加抹普通砂浆、喷刷普通涂
料。颜色以浅色为主,局部可配以深色形成图案。沿街外墙可绘制文化墙。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房屋、围墙应保持原有风格,修旧如旧。清水砖墙、石
坯墙、贴面墙体、水刷石墙简易的整治方式:直接清洗、修补表面平整且勾缝较为整齐的墙面。选用相同或相近的材料修补局部有破损的墙面。对墙
面勾缝较脏或已损坏的,可重新用白色或灰色水泥进行勾缝。土坯墙简易的整治方式:结构完好、墙面平整的土坯墙,宜保持原状;及时修补结构尚
好、局部破损的墙体;拆除破损严重、影响安全或观瞻效果的墙体。4)门窗改造提升在满足安全、采光、通风等性能要求下,门窗改造要使用现代
工艺,提高保温效果,搞好造型设计,注重增加美感,宜采用保温节能的塑钢双玻门窗,一般不采用普通铝合金门窗和钢门窗。5)危房改造按照村
民意愿,拆除影响交通、消防、安全、环境的危旧建筑、简易房屋、旱厕、牲畜棚等构筑物、建筑物。明确村庄危房改造数量后,完成危房改造任务
。危房改造所需材料宜就地取材、经济适用。选用当地石头、砖、瓦、木材、生土等建筑材料。可通过本地原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细砂和砾石,形成
“黏土混凝土”骨料,进而形成夯土墙体,提升房屋的耐久性能和强度。应兼顾防火要求,采用阻燃材料。农村危房改造应由经培训合格的农村建筑
工匠或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承担。6)新建民居民居新建应综合考虑日照、通风、消防、防震、地形地貌等要求,在传承当地传统文化的建筑风格和结
构形式基础上,鼓励发展新样式。平面设计应根据当地风俗习惯和农户要求,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各功能空间互不干扰。新民居提倡优先采用
坡屋顶,有晒粮要求的,可通过对屋顶、墙身作细部处理达到美观效果。新民居设计应积极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和产品,加大农村CL(Compos
iteLight)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的建设力度,推进农村被动式房屋建设进程,同时应注重就地取材,降低建造成本。坝上地广人稀区
域、城市规划区片区、城区附近重点区域及多村联建村庄的新建民居,应按照地方传统特色,多次征求村民意愿后,由规划编制单位精心设计并指导
施工。7)新建民居建筑差异化效果指引按照地理位置、区域特点将全市分为四大片区,即坝上片区(包括张北县、康保县、尚义县、沽源县、察北
管理区、塞北管理区)、城市规划区片区(包括桥东区、桥西区、经开区、宣化区、下花园区、崇礼区、万全区)、西南部片区(包括阳原县、蔚县
、怀安县)、环首都片区(包括怀来县、赤城县、涿鹿县),规划对民居建筑采取分区差别化进行指引。(民居建筑指引效果详见附图)(二)安全
饮水1、规划内容确定村庄供水水源的选择及水源保护措施;确定村庄供水水质、用水量和水压的设计原则;确定村庄的供水方式;确定供水站(厂
)址选择和平面布置的原则;确定村庄供水管网布置、管径、管材。确定给水管线埋深和走向。村庄安全饮水普及率达100%。2、规划设计指引
1)水源工程位于城镇周边的村庄,应根据经济、安全、实用的原则,延伸城镇供水管网,实行城乡一体化供水。距离城镇较远的村庄,可建设给水
工程,联村、连片供水或单村供水。地表水水源保证率在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其它地区不低于95%,地下水水源设计取水量应小于允许开
采量。山区村庄可多户或单村建设引泉池工程,通过收集、处理、输送山泉水,满足村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引泉池工程应重点保障山泉水水质,合理
设计引泉池的容量,丰水期进行蓄水以满足枯水期的用水需求。加强分散式水源(水井、手压机井等)的卫生防护,水源周围30米范围内不得有污
染源。对非新建型村庄应清除污染源(粪坑、渗水厕所、垃圾堆、牲畜圈等),并综合整治环境卫生。村庄地下水水源水质应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要求,地表水水源水质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应按《中华人民共和
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设置保护区,并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告示牌。村庄供水站(厂)址的选择,
宜充分利用地形高程、靠近用水区和可靠电源;与村庄建设规划相协调;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少拆迁
,不占或少占良田。村庄供水站生产构(建)筑物和生产附属建筑物宜分别集中布置,生产附属建筑物的面积及组成应根据水厂规模、工艺流程和经
济条件确定;加药间、消毒间应分别靠近投加点,并与其药剂仓库毗邻;消毒间及其仓库宜设在供水站(厂)的下风处,并与值班室、居住区保持一
定的安全距离。2)供水水量精品村、达标村规模化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最高日综合用水定额分别不低于90L/人.天和75L/人.天,单村供水
工程最高日综合用水定额分别不低于60L/人.天和50L/人.天。村庄内部养殖牲畜和家禽的,小牲畜用水标准时8升/只.天;大
牲畜用水标准时16升/只.天;家禽的饲养用水标准时2升/只.天。3)供水保证率。村庄设计供水规模在20m3/d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
不低于95%,其他集中式供水工程或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4)供水水质供水水质应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要求;应根据水源水质条件确定适宜的水处理措施,按要求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一般对于水质良好的地下水,可只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可采用次
氯酸钠、二氧化氯、漂白粉等,对于铁、锰、氟超标的地下水应采用氧化、过滤、吸附和混凝沉淀等净水工艺。5)供水管网输配水管网布置力求简
短、布置合理,便于施工、维护,确保运行可靠;要按照《村镇防火设计规范》,在管网适当位置,设置消火栓,消火栓的给水管道管径不应小于1
00mm,住宅的入户管管径不宜小于20mm。有共同水源的村庄之间的供水管网以环状布置为主,村庄内部供水管网以支状布置为主。村庄主要
道路上的供水管网宜布置为环状;管材和管件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要求,可选择塑料给水管、有衬里的铸铁管、经可靠防腐处理的
钢管等管材,宜优先选用塑料给水管,包括聚乙烯(PE)管、硬聚氯乙烯(PVC-U)管等管材。聚乙烯(PE)管硬聚氯乙烯(P
VC-U)管球墨铸铁管给水管道应沿村庄道路敷设,宜平行于建筑物敷设在人行道或草地下;给水管道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净距应大于3.
0m,与围墙基础的水平净距大于1.5m,与污水管、煤气管的水平净距应大于1.5米;给水管道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
管道材质等因素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坝下地区宜在1.5m以上,坝上地区宜在2.5m以上;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
上面。供水主管道两侧各1.5米范围内,禁止从事挖坑取土、堆填、碾压和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等危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活动。6)供水
水压村庄供水水压应满足配水管网中用户接管点的最小服务水头,配水管网中用户接管点的最小服务水头,单层建筑供水水压不小于0.1MPa,
二层建筑供水水压不小于0.12MPa,二层以上每加一层增加0.04MPa。7)供水方便程度精品村应满足全日制供水要求,自来水入户率
100%,一户一表。达标村采用集中式供水,日连续供水不低于12h,自来水入户达到90%以上,有条件的地区一户一表。偏远山区和牧区可
到集中供水点。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20分钟,取水的垂直距离不超过100m,水平距离不超过1km。(三)街道硬化工程1、规划内容
村庄路网一般应延续原有路网格局;提出道路改造提升的断面形式、路面选材和结构;合理规划村庄停车场,充分考虑机动车和农机具存放空间;提
出道路照明方案,合理布局路灯杆、路灯线路、路灯间距等;提出需沿路敷设的各种工程管线的布局方案和施工技术要求。2、规划设计指引1)村
庄路网结构村庄道路规划应合理组织与村域道路的衔接,理顺村内路网,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利用原有路基、空闲地,延续村庄原有格局。村庄道
路改建应结合地形地貌设置,按照实际条件打通主干道路,解决通行不畅的问题。中心村可酌情增加道路等级和宽度;保留村原则保留现状道路宽度
不变,根据满足出行和消防需要适当加宽。2)路基、路面路基可采用3:7石灰土、天然砂砾、级配碎砾石。路基底部的路床要求整平碾压,压实
度应大于93%。村庄道路断面宜采用一块板形式。街道硬化分为主街道和其它街道,主街道为村内与村外连村公路相贯通的、列入路网规划的、并
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街道,其它街道为除主街道以外的街道。主街道建设标准,精品示范村、文化旅游村、中心村的主街道应以柏油路为主,综合
整治村的主街道宜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道路宽度一般为10-14m,路面宽度为7-12m,尽量满足双向行车,沥青路面面层厚度一般不低
于4厘米,水泥面层厚度一般不低于15厘米。完善排水设施,同时做好道路两侧的路肩硬化。其它街道建设标准,一般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路
面宽度一般在5-7m,应满足农用车进出需要,水泥面层厚度一般不低于15厘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一般不低于4厘米。提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采取砖石、石板、卵石等体现乡村特色的材料,并注意面层防滑和路面效果的整洁,具体可根据当地建筑材料合理选用,面层厚度不小于6厘米。
3)道路坡度道路纵坡宜控制在0.3%—3.5%,当纵坡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边沟或采取其他排水设施,山区道路最大纵坡宜控制在
8%以内。当纵坡达到8%时,最大坡长不宜超过200米。纵坡大于5%的,应采用防滑路面。道路横坡一般宜采用双面坡,宽度小于4米的道路
也可采用单面坡,坡度控制在1%~2%。村庄道路行道树株间距离以5—6米为宜,树池为1—1.5平方米。道路两侧应设置排水沟渠或埋设排
水管道。道路两侧缘石半径取值范围,宅间路宜为1.5—3.0米,村庄主街道宜为2—5.0米,连村道路可选择5-10米(特殊路段可放大
到15米)。4)路面材质村庄道路硬化要坚持就地取材。进村道路及村内主要交通道路宜采用水泥沥青路,其它道路应结合当地特点,选用地方天
然材料,做出多种形式,体现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村庄支路可采用当地的块石、石板等材质,宅间道路可选用块石、卵石、石板、石子等地方天然
材料。设计多种造型,突出舒适美观,和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历史文化传统村庄路面宜延续村庄风貌,选用与村内传统路面风格相协调的材质,宜采
用传统路面材料,保留和修复富有特色的石板路、青砖路等传统街巷道。5)停车场地村民停车场的布置主要考虑停车的安全和经济、方便。农用车
停车场地、多层住房停车场地宜集中布置,低层住房停车可结合宅、院分散布置。精品村利用村庄闲散空地,结合村庄入口,设置车辆集中停放场地
。达标村不提倡单独设置停车场,在不影响道路通行的前提下,适当采用路边停靠方式。村内道路宽度超过5米的可适当考虑部分占道停车。公共建
筑停车场应结合车流集中的场所统一安排。有特殊功能(如旅游)村庄的停车场布置应考虑停车安全和减少对村民的干扰,宜在村庄周边集中布置。
6)道路照明与架空线路精品村实现道路照明全覆盖,达标村主街道实现照明全覆盖。原则上路灯应单独设置,也可结合电线杆采用一侧或两侧交叉
布置的方式设置道路照明,没有条件架设电线杆的路段,可结合建筑山墙布置照明设施。精品村、达标村的主要交通道路的照明路灯间距一般分别不
大于40米和60米,宜采用节能灯,路灯高度应适宜,主要交通道路、宅间道路应选用不同高度的路灯。街巷全部实现亮化,建成安全可靠、节能
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电网,实现安全稳定用电。村内线路整齐有序,实现电话、宽带通达,有较好的服务质量。7)附属设施根据村庄
实际需求,设置必要的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安全防护设施等。在车辆较多、人口密集的公路或村庄主街道路段,设置路面减速带。在陡峭、急转弯、
落石、山体滑坡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应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警告牌等。(四)无害化厕所改造1、规划内容根据农户院落布局,合理确定厕
所改造方案,选择适合农户的厕所形式,提出厕内给排水管道、采光、通风等改造要求和措施。提出村庄公共厕所布局方案,制定公厕的改造建设标
准。提出粪便无害化处理措施。2、规划设计指引1)设置标准民居厕所的改造,应保证厕屋清洁、无蝇蛆、无臭,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
能适时清出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民居改造提升时,宜将厕所移至室内。城市规划区片区的精品示范村、文化旅游村、中心村厕所改造必须达到1
00%。农村公厕要彻底改造、清理,及时保洁。规划结合文化广场、戏台、松林等场所设置。结合村庄人口规模,合理布局公厕。村庄内应合理布
局公共厕所,1500人以下规模的村庄,宜设置1-2座,1500人以上规模的村庄,每增加1000人增设一座。发挥卫生创建的引导作用,
将农村厕所改造纳入卫生创建的重要内容。精品村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全覆盖,村内不应有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建有卫生公厕,厕所标准为3
0平米以上/每座,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卫生标准符合要求。公厕有专人管理,维护、运行正常,定期进行卫生消毒,保持公厕内外环境整洁。达
标村对农村户厕进行改造,农户改厕率达到85%以上。2)厕所改造分类指导根据张家口市地理位置、冬季气温实际情况,在改造厕所时宜结合污
水改造将户厕改至室内。坝上片区村庄建议宜采用深坑防冻式与双坑交替式相结合厕所;其他区域的村庄建议宜采用尿粪分集式厕所、无水堆肥式厕
所和双坑交替式厕所。此外,厕所建设还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如经济条件、排水条件、供水条件等)选择相应厕所类型。各县区条件较好的村庄
可根据当地实际采用其他厕所类型,如:双瓮漏斗式厕所和三格化粪池式厕所等。3)卫生防护农村公厕与饮食行业及其销售网点、托幼机构的间距
不小于10米,与集中式给水点的距离不小于30米。禁止在水体周边建造厕所,禁止厕所污水直接排入水体。4)粪便处理分析各村的集中规模养
殖场粪便年处理量及处理模式,制定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畜禽粪便污水综合治理与利用设施建设,同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禽粪便
综合利用达95%以上,提出家庭分散养殖户畜禽粪便贮存设施建设实施计划。严格限制畜禽放养,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干清粪养殖模式。养殖点应
及时清扫、定期消杀,做好环境监控和疫病防控。集中处置畜禽粪便,通过生物堆肥、厌氧发酵产沼气等方式,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农村
公厕要彻底改造、清理,及时保洁。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建水冲式的公厕。不具备上、下水设施的村庄,可建三格式化粪池厕所、双瓮式厕所等适宜类
型公厕。农户可结合厕所设置洗澡间,厕所污物和洗澡废水及其他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经发酵处理,排入村庄污水管网,最后集入小型污水处理设
施。(五)“三清一拆”和垃圾治理1、规划内容通过调研列出“三清一拆”和垃圾治理专项行动项目清单,保证村庄积存垃圾、违章建筑得到有效
清理。针对村庄的生活垃圾,提出村庄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方式的规划方案和具体要求;合理布局垃圾转运站。2、规划设计指引1)“三清一拆
”指引村庄应集中开展“三清”(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清庭院)活动,做到村庄大街小巷干净通畅,房前屋后整齐清洁,促进村庄规划的
有效实施。重点抓好村庄中心地段、农家庭院、房前屋后等关键地段和场所的清理整治。做到无积存垃圾、杂物乱堆和乱搭乱建现象,彻底消灭环境
卫生盲区和死角。清除河道、冲沟、坑塘内多年积存的垃圾渣土,捡拾村庄周边的塑料布、塑料袋等。规范广告招贴,广告宣传宜选择固定地点设置
,大小适宜,色彩协调。分析村庄柴草乱堆乱放问题、秸秆能源化现状情况,制定秸秆还田、青贮、秸秆能源化利用、柴草堆垛规整的治理实施计划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暂时不能清理的较大柴草、饲料堆,应与电气设施、电线、建筑物及其他柴草与饲料堆的间距应不小于25
米。拆除村内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坍塌破房、残墙断壁,整治改造危旧房屋,合理利用闲置地,使村内从主街道到小街小巷整洁通畅。
整治杆线架设。对村庄原有杆线进行规整,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路一侧布置。有条件的地方
电力、电讯等线路提倡地埋敷设。2)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与收集方式村庄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应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优先选择
“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就地处理”模式。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按照简单实用和科学合理的原则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
集工作,就地、低成本、可持续处理农村垃圾。规划村庄生活垃圾量可按每人每天产生0.25-1.25千克垃圾计算。建立垃圾清理日常管理制
度,引导农民每家自备垃圾收集袋或垃圾收集桶,每50-100户左右配备一名卫生保洁员负责入户收集。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由农
户将本户日产生活垃圾按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有毒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收集。其中,可堆肥垃圾主要包括农户日
常生活餐厨垃圾、家畜粪便、废弃农作物、秸秆、树叶等,垃圾适宜利用微生物发酵处理并制成有机肥料还田;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非金属、废纸张
、纸制品包装物、废塑料、废橡胶等废旧物品;不可回收垃圾主要为废旧织物等不可回收、不可降解垃圾;有害有毒垃圾主要包括废农药及其沾染废
农药的容器和包装物、非日用小电子产品、废油漆、废灯管、非日用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其他垃圾是在垃圾分类中,按要求进行分类以外的所有垃
圾,如建筑垃圾、灰土等(户主就地处理)。针对以上垃圾组成,农户可按分类处理垃圾模式,配置不同的塑料垃圾桶进行收集。可堆肥垃圾,例如
菜叶果皮、剩饭剩菜、杂草落叶、尘埃灰土等等,占农村垃圾总量较大,用相对大的垃圾桶收集;不可堆肥垃圾,例如塑料袋、糖纸、旧衣物等,占
农村垃圾总量偏小,用相对小的垃圾桶盛放;有毒有害垃圾,例如废电池、农药瓶、农药袋、废灯泡灯管、废温度计等等,数量虽然很少,但污染的
危害不小,可用小型垃圾桶盛放。分类收集后的垃圾采取堆有机肥还田、沼气生产、回收销售处理、填埋、焚烧、填坑铺路等方式做初步处理。有毒
有害垃圾由村统一约定在固定日期收集即可。确需建设垃圾收集点的,位置应固定,其标志应清晰、规范、便于识别。垃圾收集点应本着便民、实用
原则设置适宜的垃圾收集容器,一般10~15户设置一个,服务半径不超过70m。规范卫生保护措施,防止二次污染。混合收集垃圾转运收集点
占地面积不宜小于5㎡,分类收集垃圾收集点不宜小于10㎡。合理配备垃圾收集、运输工具,生活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做到日产日清。村庄医疗机
构应单独设置医疗废弃物专用收集容器。对农村地区特别废弃物(包括医疗废弃物、突发性死亡畜禽、突发性病害农作物等)应预留专门的场地进行
专业化收集和处理,场地的选择应与村民住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应尽可能布置在交通方便的区域。3)生活垃圾转运处理方式健全配套设施建设
。按照县域统筹规划,以及城乡一体要求,推进相关设施合理布局、共建共享,科学谋划垃圾处理场、垃圾转运设施以及村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因
地制宜选择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对距离县(市)垃圾处理场一定范围内的村庄,主要推行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距离县(市)垃圾场较远的,主要采
取区域集中处理模式,由镇(乡)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简易垃圾处理场,一定区域内进行适当集中处理;个别边远村庄采取分散处理模式,就地进行
堆肥和填埋处理。垃圾填埋点应选址于主导风向下风向、不影响饮用水源和村庄景观处,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农村垃圾堆肥宜采用简易方式,实现
源头减量化。城市规划区片区的精品示范村、文化旅游村、中心村垃圾处理必须达到100%。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适用于处于城市周边20-3
0公里范围以内、与城市间运输道路60%以上具有县级以上道路标准的村庄,生活垃圾通过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纳入县级以上垃圾处理
系统。集中式处理模式。适用于经济较发达、平原型村庄,服务半径大于或等于20公里,人口密度大于66人/平方公里,且总服务人口达800
00人以上,建立可覆盖周边村庄的区域性垃圾转运、压缩设施,该设施与周边村庄间的运输道路60%可达到县级以上公路标准;送县(市)垃圾
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分散式处理模式。分散式处理模式适用于布局分散、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人口密度小于或等于66人/平方公里,与最近的
县级及县级以上城市距离大于20公里,且与城市间运输道路40%以上低于县级公路标准,推行垃圾分类的分散型村庄,提倡对分选后的有机垃圾
进行就地及时资源化处理。4)建立长效机制成立以村为单位的生活垃圾治理日常管理机构,各村按照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组建稳定
的农村保洁队伍,定时开展清扫保洁和清运工作。优先从低收入农户和低保户中,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为保洁员。引进市场化运行管理
机制。积极引进市场机制,推行以PPP模式为主的多种市场运作形式,鼓励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村民自治、市
场运作、政府监督”的运行机制,提高治理效率。(六)污水治理1、规划内容确定排水体制、雨水水量、排水方案、排水管沟尺寸或管径、管材、
坡度、埋深;确定污水排水量、排水管网布局、排水管径、管材、坡度、埋深;确定污水处理方式,污水处理设施的位置、用地、布局。2、规划设
计指引1)排水体制分类指导根据村庄所处区位、人口规模、聚集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点及排放要求,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条件等具体情况,因
地制宜开展污水治理。原则上应进行雨污分流,雨水应就近排入水体。新建污水收集系统应采用雨污分流制;已建成合流制收集系统的地方,应尽量
创造条件进行改造;近期确实无法改造的,宜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中远期仍应逐步改造为分流制。分析村庄污水产生量,结合各村气候及资源条件现
状,提出各村村庄污水处理方式、对分户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建设指引。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对集中的村庄,鼓励采用集中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城市
、县城和乡(镇)近郊的村庄,生活污水就近纳入城市、县城和乡(镇)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居住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
易集中收集的村庄,鼓励采用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太阳能微动力和小型净化槽等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污水处理
设施选址应在村庄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村庄水系下游,并靠近受纳水体或农田灌溉区。通过村庄排水工程整治,应逐步实现“雨污分流”的排水
体制,污水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沟渠或农业灌溉。2)雨水排放系统保留、疏通原有冲沟、河道、排水沟渠、边沟,清理水体内垃圾或有害水生植物
,治理水体污染。完善导排系统,引导雨水就近排入河道等自然水系,避免倒灌。按照村庄实际条件,完善雨水收集系统,鼓励建设蓄水工程。山区
村庄可利用道路纵坡自然排水,也可就地取材,用石块砌筑排水渠,排水渠底部用碎石块加混凝土做基础,水泥抹平,防渗水,防冻裂。丘陵、盆地
等地势平坦村庄宜依靠路侧边沟、坑塘排水。3)污水处理制定村庄的污水处理和配套管网措施与具体实施计划,污水治理项目实施,鼓励应用新技
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处理村庄生活污水,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设备和技术。精品村要采用管道收集生活污水,可根据地方实际选
择混凝土管、陶土管、塑料管等多种材料。精品村可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污水;地势平坦的连片达标村可集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广试行人
工湿地处理方式,可单户、单村建设,也可多户或多村联合建设。城市规划区片区的精品示范村、文化旅游村、中心村污水处理必须达到100%。
没有污水收集或管网不健全的达标村、民俗旅游村等可采用净化沼气池进行污水处理。净化沼气池功能区应包括:预处理区、前处理区和后处理区。
净化沼气池内污泥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2年需清掏一次。净化池所产沼气应收集利用。沼气利用应严格按照《农村家用沼气发酵工艺规程
》(GB9958-88)中规定执行。4)污水管道埋设要求污水管道埋设时,应注意当地的冻土深度,埋深一般在2米以下。管道外壁距建筑外
墙的净距不小于1.0米,且不得影响建筑物的基础,距给水管道的净距不小于1.0米。主要道路管径不宜小于200mm,管道最小设计坡度为
0.4%,污水检查井间距不宜大于30米;支管管径不宜小于160mm,管道最小设计坡度为0.5%,污水检查井间距不宜大于40米。(七
)村庄绿化景观工程1、规划内容对村庄亮化、绿化、美化、生态优化、管理优化等各项行动提出规划布局与行动措施,绿化主要以环村绿化、街道
绿化、庭院绿化、隙地绿化、路渠堤塘绿化、公园绿地为主。坝上地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坝下山区、丘陵区达到35%以上。1)制
定道路、街口和广场亮化规划及实施计划,明确路灯布局数量和照明要求。2)确定各村庄绿化建设目标。确定本地绿化植物种类;对村庄内部公共
活动场地和公共建筑附近、村庄边缘等重要节点进行设计指引,明确植物配置类型。3)制定村庄全域内开展保护山水植被、提升村落和田园景观,
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各项工程及实施计划。提出村庄休闲、游憩绿地布局方案。4)根据地域片区的不同,研究确定村庄整体风貌。2、规划设计指
引1)植物配置植物配置与村庄山形水体、建筑相协调,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植物种类选择应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及植物的生长习性,以乡
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观赏性植物。做到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相结合,合理组织绿化空间,注重植物季相搭配,色彩搭配,考虑乔木、灌木、藤本植
物、草本植物、花卉等多种植物的重叠交错,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乔木配置可选择孤植树、对植树、丛植树、群植树、
列植树等方式。2)四边绿化大力推进村边、路边、水边、房边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村庄周边设置一定宽度的环村绿化带,
绿化以乔木、果树为主。充分利用村边荒地、荒滩和环村路,营造用材林、防护林,建设名优果品观光采摘基地。路边绿化可采用乔木列植或乔灌混
植的方式。次要道路绿化接近村民生活,可以形式多样,小乔木、灌木、乡土花卉、爬藤植物均可,形成乡土气息浓厚的路旁绿化景观。种植形式可
以三五品种成组团列植。道路两侧有高压线等设施的选择小乔木或花灌木。路旁有农田的,还可以种植果蔬及农作物。道路硬化工程完工后,应及时
进行绿化,以稳固路基、保护路面、美化环境。水边绿化要以生态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绿化美化河岸为目的,体现乡土特色,一般种植耐水性较强
的乔木以及水生花卉。房边绿化主要指农房宅前屋后的绿化种植,应充分利用闲置用地和不宜建设的地段,以小尺度绿化景观为主,做到见缝插绿,
不留裸土。注意要与农房建筑朝向及门窗位置相结合。庭院绿化以经济树种为主,将绿化美化与发展庭院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打造花果飘香、居所优
美的生态经济型庭院。3)节点美化村中心小公园、村民广场或邻里休闲活动中心等村民日常聚集较多的公共活动空间和重要的景观节点,应结合村
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和民俗乡情、地域文化加以整治和美化。植物品种宜以观赏类乔木与花灌木搭配为主,强调乡土、生态、自然,尺度宜人,塑造
富有特色的村庄风貌。村庄主要出入口绿化景观应结合现状树林、水体进行塑造,做到自然、亲切、宜人,并能体现地方特色与标志性。可通过小品
配置、植物造景、活动场地与建筑空间营造等突出景观效果。4)围合住宅院落围合:实围墙是村庄中最常见的院落围合形式,也可以采用半高的围
墙,增加院落的通透感。围墙宜采用地方石材堆垒,就地取材,降低造价,并体现地域特色,宜种植爬藤植物。路边隔离:可采用本地碎石、绿篱或
花砖等形式围合在村内道路边,既丰富景观层次,又经济美观。绿篱还能很好地起到遮挡与防尘作用。绿地与活动场地围合:绿地和活动场地周边的
围合宜采用简单的形式,形成虚实变化,增加美感。5)根据村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确定村庄整体风貌。确定建筑外观整治的风格和基调,引导
村民逐步整合现有农民住宅的形式、体量、色彩及高度,形成整洁协调的村容村貌。6)铁路公路沿线绿化结合区域绿道绿廊建设,对铁路公路沿线
两侧进行绿化美化,开展生态林和经济林的建设。为打造奥运道路沿线风貌景观,奥运沿线张承、京藏、京新高速及康祁公路路段控制建设约200
米绿化带,对沿路进行环境的整治和改造,并将本地区的文化元素集合奥运元素注入景观设计中,在提升文化内涵的同时,采取一定量的具有文化特
色及视觉冲击力的造型表现,将道路的功能和景观充分的结合,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冬奥会景观线路。其他高速公路两侧建设20-30米绿化带,
二级以上公路两侧建设10-20米绿化带,铁路两侧建设10-20米绿化带,形成有序和富有特色的绿色生态景观。在转弯处和视野狭窄,车速
较低的区段,种植中小乔木或彩叶植物,开阔视线,保证安全。居住区或景观不理想的地段,配置高大、阔叶、常绿乔木进行有效遮挡,同时满足村
庄的隔音、滞尘要求。(八)特色富民产业发展1、规划内容依据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通过研究村庄特色环境,确定美丽乡村产业类型。提出村
庄产业生产、技术培训、销售方式等具体措施。2、规划设计指引(1)产业发展策划规划对村庄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做重点研究,确定村庄产业发
展策略,对村庄农业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立足村庄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以及村民就业等实际,规划村域产业功能分区,预留
生产、产业发展用地。结合所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合理选择各具特色的村域经济发展模式。鼓励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
等产业。偏远但特色鲜明的村庄,可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业”;集中连片式村庄,产业结构应协调规划,规模化发展,从“一村一业”扩大到“
一乡一业”或“一乡多业”,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主导产业,统一谋划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绿色优质菜篮子产品供应基地、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
示范基地、智慧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形成农产品加工物流生产链条。挖掘农村旅游资源,结合村庄特色,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对旅游产品进行包装和
策划。促进农产品向商品、农业产区向休闲景区、农业园区向农业公园、农事活动向健身体验运动转变,拓展和延伸农业功能,形成“乡村+农业+
旅游”经营模式。努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通过品牌带动和集群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梯次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占领中高端市场,(
2)特色产业规划特色产业应按照村庄特色、区域位置分区差异化指引。环首都片区、规划区片区的村庄可推进休闲农业健康有序发展,谋划养老、
休闲、生态旅游等绿色休闲观光产业;坝上区域内村庄依托草原丝路、草原天路以及坝上高原、草原的景观特色、蒙元文化特征,重点谋划畜牧业、
生态旅游、健身康体、错季蔬菜、中药材种植等绿色产业;崇礼奥运片区内村庄以发展大地景观和冰雪活动为主要特色产业,展示民族文化等方式,
体现连片乡村的国际乡村主题;西南部片区的村庄可完善提升特色农产品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市村庄应结合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
利用“光农”互补,加快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建设现代食用菌产业园。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尊重农民意愿,正确引导农村土地
流转,惠及农民切身利益。引导全市工商资本发展良种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开发农村“四荒”
资源发展多种经营。(3)产业技术培训服务发展规模化现代农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规划通过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引进技术人才,安排产业技术
培训时间,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生产经营能力,使农民职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规划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
全程服务,引导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互联网+”应在农业领域的全面应
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在农业领域的直接应用,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体验等全链条信息化管理,引领、推动村庄生
态农业、循环农业、都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九)电子商务网点建设1、规划内容对接电商市场主体,对构建美丽乡村网络销售平台建设提出实
施措施。明确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对村庄内的电商基础设施提出规划完善行动措施,确定选址、规模、功能、标准等建设要求。提出农村电商培
训计划。2、规划指引(1)对接电商市场主体,构建美丽乡村网络销售平台加强与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借助其资源优势,共同完善、拓展、
创新全市农村电商发展模式,构建具有美丽乡村特色的网络展示销售渠道,打造集网上交易、仓储物流、品牌运营、物流保障、金融运作、产品展示
于一体的电商交易服务平台。规划构建农村电商发展生态圈,实现农村电商集群式发展。加强与信用社、电信运营商、供销合作社、物流服务工资等
服务供应商合作,为电商平台聚集配套的融资、网络通信、信息通信、信息服务、物流运输等优质资源。(2)加强农村电商服务网点、通信网络、
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农产品、农村制品的物流标准化、仓储设施建设等。规划依托村民服务中心、超市
(便民店)、市场、邮政便民服务网点、供销等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新建或改造农村电商服务站,精品村服务网点面积20平米以上,要有专业的服
务人员,达标村服务网点设在其它农村流通站点内,电商服务区域要有兼职的服务人员。规范村庄电信线路的架设,推动4G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
,实现宽带和4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打通断头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完善“村村通”工程,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支撑体系
。(3)开展各类农村电商培训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提供互联网知识技能培训。建立专业的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实现培训常
态化。开展电商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网络营销和电商应用能力;开展各级党政干部的培训,提升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决策和指导能力;加强对专业人
才的定向培训,增加就业,营造氛围。(4)提升农村电商应用水平1)支持农村产品交易模式创新发展。以农产品、农村制品等为重点,发展民俗
产品、手工艺品、特色产业,开设电商专区。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邮政局所、快递网点和社区直接对接,开展生鲜农产品“基地+社区直供”电
子商务业务。整合各类资源,逐步建立覆盖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全程的经营体系,提高市场信息传导效应,引导农民开展订单生产。加大电子商
务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做好农村产品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规范指导,扶持培育农村产品网商,加强农产品供应企业质量管理。2)大力发展农
村电商旅游。推动旅游产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开发“智慧旅游”项目。结合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对接第三方旅游平台,采取商务度假、疗养
、峰会、演出等多种形式,发展个性化、体验式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充分挖掘市场需求和消费潜能,不断创新完善经营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实
现乡村旅游业的全面升级。3)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依托电商平台、农资店、供销合作社农资连锁店、农村邮政局所、乡村快递网点、
农村电商服务网点等,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开展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电子商务,为农民提供优质、实惠、可追溯的农业生产资料。组织
农资企业和研究机构,将农资研发、生产、销售与指导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网络终端提供农业专家服务,加强使用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宣传
、应用和推广农业科研成果。4)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逐步增加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功能。鼓励与服务业企业、金融
机构等加强合作,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在不断完善农民网络购物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叠加便民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服务水平。与
城市社区电子商务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城乡互补和融合发展。(5)推动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开展“互联网+美丽乡村”行动
计划,引入电子商务手段,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消费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美丽乡村产业集群式发展。与精准扶贫相融合。将电子商
务纳入扶贫开发体系,提高扶贫工作在线化、数据化水平,推动精准扶贫开发升级。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开辟贫困老区特色产品交易专区,创
新贫困地区传统土地流转经营模式,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十)清洁能源利用1、规划内容1)根据燃料、生活习惯等,提出每户的厨房改造方
案;根据不同燃料所使用的厨具类型,结合冬季供暖炉具安放,合理布局厨房空间;提出厨房用电用水安全、排水顺畅的具体措施。2)提出秸秆资
源化利用的方式、规模及布局。3)提出太阳能利用要求,提出新能源利用对村庄布局、民居改造提升、街道整治的要求。4)提出其他替代模式的
清洁能源利用方式2、规划设计指引1)厨房整改指引推广秸秆压块、洁净型煤、优质低硫散煤通用炉具。提高热效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整改厨房
时,给水和排水管道应考虑与太阳能热水器的连接厨房的地面必须有一定坡度,保证能顺畅排除地面水。厨房电路要预埋管,保证能在必要时更换导
线,电源插座要采用防水防潮式。厨房改造中不得拆除承重墙,非承重墙可使用半砖墙或轻质墙。厨房改造必须保障顺畅排烟和不受烟气污染。与起
居室或客厅连通的厨房,要能直接向室外排烟,防止烟气飘入起居室或客厅。厨房改造要有防蝇、防异味、防污染措施。要与厕所等可能产生污染的
设施隔离。室外改为敞开式的厨房,要注意防止苍蝇污染,厨房与外部空间要有防蝇措施。2)秸秆资源化利用指引鼓励使用秸秆燃料(压块、打捆
直燃)冬季供暖,在秸秆资源丰富、能够集中供暖的村庄,扩大秸秆打捆、秸秆压块高效清洁燃料锅炉的使用规模。秸秆可与人畜粪便处理相结合,
制作沼气,用以做饭、取暖,沼渣用做农业肥料。以养殖业为主的村庄可将秸秆运至工厂或村内,集中制作畜禽饲料。3)太阳能利用指引以美丽乡
村为重点,选择供水稳定、排水方便、具备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村,实施太阳能热水器、生活照明工程整村推进。民居建设改造中应根据生产生活
需要,设计太阳房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在住宅保温措施到位、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示范推广煤改太阳能取暖模式。太阳能设计与安装,应符合民
居结构及外观的要求,屋顶架设或外墙面悬挂不得破坏屋面、墙体,并做好防冻、防雷击、抗风、抗冰雹措施。坡屋顶民居宜采用强迫或直流循环的
太阳能热水器,不宜采用蓄水箱高于集热器的自然循环热水器。厨房、洗浴间应考虑与太阳能热水器的连接。生活用热水尽量采用太阳能技术。4)
其他清洁能源利用指引城市规划区片区的精品示范村、文化旅游村、中心村清洁能源利用必须达到100%。特别是崇礼区要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上
先行先试,全面推广,为全市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样板。坝上地区可利用风能发电,用于村民生产生活的辅助用电。在电力保障、住宅保温条件较
好的农户,示范推广碳纤维电采暖、电采暖锅炉、空气源热泵取暖模式。在地热、浅层地下水丰富的村庄,示范推广煤改地热、地源和水源热泵取暖
模式,以热交换的方式实现集中供暖,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在天然气、沼气能够供应的农户,示范推广煤改气取暖模式;秸秆气化炉应满足使用功能
及气体用量要求,储气罐应密闭。宜单独设置气化炉房,并保证良好通风。设置沼气池的,应将其与畜禽舍、厕所、庭院日光温室组合,构成能源生
态综合利用体系。5)供热工程规划指引城市、小城镇、园区景区附近热源覆盖村庄及中心村,规划应采取集中供暖,一般地区村庄可采用分散供热
。规划应预留集中供暖的管线位置及集中供热用地。城市规划区片区内的村庄应全面推行以生物质代煤、以光代煤、以气代煤、以电代煤等能源替代
工程,其他片区村庄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实现能源替代。(十一)乡村文化建设1、规划内容制定村庄公共设施改造提升方案,提出村民服务中心(包
括村委会、农村超市、幼儿园、文化活动室、幸福院、卫生室、图书室、健身设施与场地等设施)的选址、规模、布局形式、功能等建设要求;提出
村民室外活动场地选址与规划要求。提出村庄标语广告的整治措施。结合墙体改造提升,规划在村庄适当位置墙面设置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墙。
结合国家政策和当地风俗,提出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式公墓的选址和内部的布局方案。对村庄传统文化提出保护措施。2、规划设计指引1)分类配
置通过对村庄基础设施及公共社会设施的现状分析,制定村庄各项设施实施计划。精品村应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应设置村委会(提
供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就业服务、警务等服务的场所)、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卫生室、老年人活动室、健身场地等公共设施,有条件村还可配置
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体育活动室、运动场地、养老服务站、乡村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农资店、便民超市、农贸市场等其他设施;达标村应设
置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其他设施。文化活动室、图书室、老年人活动室等宜结合村委会联合设置。2)村民中心建设指引各行政村普遍建立完
善村民中心,做到有场所、有标牌、有规章制度、有便民服务。对村两委办公室、村民活动室、医务室、警务室等进行整合,集中建设集办公议事、
村务公开、事务代办、信访代理、医疗卫生、邮政服务、购物超市、文化娱乐、信息技术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村民中心建设规模应适中
,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确。各村民中心要拿出一间房屋建一个村史馆(室),以传承历史,激励后人。3)卫生室建设指引建立健全农村标准化卫
生室管理制度,提升乡村医生综合素质,改善农民就医看病条件。按照方便使用、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原则,设置村庄卫生室。村卫生室建筑面积不
小于60平方米。卫生室应具备基本的医疗设施和药品。规划一般一个行政村设一所卫生室,中心村等条件好的行政村卫生室的设置宜兼顾多村使用
、联村建设,偏远山区村可设卫生服务网点。卫生室服务范围以步行30分钟能到达为宜。按照方便使用、交通便利、综合利用等原则,与村委会等
相结合,设置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室外健身场所等。文化体育设施的选址宜位于村庄中心位置,宜结合广场、绿地等集中设置。在重点村放公益电
影,有条件的村要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提供室内放映场地。购置图书配发到重点村农家书屋。4)乡村教育设施建设指引按照布点规划建设标准化幼
儿园,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学逐步向县城集中,推进中心小学建设,办好寄宿制学校。抓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
长效机制、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和师资培训等教育工程,健全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
重点村建设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点,用于技能培训及职业教育授课。5)幸福院建设指引大力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互助幸福
院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缓解农村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养老难问题。规划布置于乡镇、中心村,宜与公共服务设施中心集中布置,统一安
排,并靠近公共绿地。综合考虑老龄化情况、村民家庭结构特点、经济条件、养老习惯等因素,确定幸福院的规模、护理方式和建设标准。6)环境
美化绘制美丽乡村文化墙。在村庄主要街道两侧,结合本地历史文化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绘制美丽乡村文化墙。每村文化墙一般在10块以上,总面
积不低于20平米。整治建筑立面和标语广告。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墙面进行全面整饰,清除有碍观瞻的建筑物,清除内容低俗、破损严重的标语广
告,建设专门广告栏,改善村容村貌。设立村庄标识。结合村庄建设和文化特色,采用石头雕刻、建设门楼等形式,在村庄入口处设立村庄标识,有
条件的村内设置街巷、楼院门户和设施标牌,提升村庄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文化广场建设。根据群众需求,参照省文化厅制定的《河北省文化广
场建设指导标准》(试行),有条件的村可建设文化广场,做到既有文体活动场地,又有碎石小道、树木和草坪等休闲场所。文化广场应尽量改造利
用现有闲置用地,严禁侵占农田、毁林填塘,并应兼作避灾疏散场地。健身运动场地应与住宅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对周边住户的干扰。文化广场建
设规模应适中,不宜过大;建设内容应紧扣村民生活需求,不可过洋。可通过建、构筑物或自然地形地物围合构成,公共服务设施、住宅、绿化、水
体、山体等建筑物、自然地形地物都可以用作围合场地。场地应平整、畅通,无坑洼、无积水,雨雪天无淤泥,宜生态铺装,不用或少用硬质地面。
有条件的村庄可设置照明灯具。已建成的文化广场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整合、挖掘各种文化资源,完善文化广场功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
文体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使群众锻炼有去处,娱乐有场所,求知有阵地,教育有活动。7)农村公墓建设积极推进农村骨灰堂建设和公益
性公墓改造,条件暂不具备的村深埋不留坟头,移风易俗,节约保护耕地。每个骨灰堂都要建设祭奠、停车等配套设施,并对配套设施进行美化绿化
。生态型公益性公墓改造要求现有公益性公墓不保留坟头或只留一个小标记,以树木代替坟头。公益性公墓的每个墓位用地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墓
地总用地规模综合考虑墓位数量,墓位间合理间距,通道及绿化等因素确定。公墓使用年限不少于20年,墓位数可按村庄人口和当地平均寿命计算
。公共墓地要进行绿化,绿地率不低于40%。无绿化条件的石质山地,要凿坑换土绿化,每个墓位至少一棵树。绿化树种以松、柏树为主。现有公
益性公墓生态化改造要求不保留坟头或只留一个小标记,以树木代替坟头。骨灰堂式公墓的建设标准为:容量1000个格位,覆盖人口3000人
,建筑面积150至200平米,占地约1500平米,要建设祭奠、停车等配套设施,并进行美化绿化。土葬改革区的遗体公墓要严格控制墓穴用
地面积,按照保护环境、节约土地的原则统一规划,严禁占用耕地、林地。8)传统文化保护开发①保护内容严格保护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
街巷、传统民居、庙宇、戏楼(台)、古树名木、古井等建筑物和构筑物,按原貌整修破损部分,修旧如旧。注重挖掘、保护和延续村庄的传统民风
民俗、革命历史文化、传说典故、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②历史文化环境划定传统民居和其他历史建筑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风貌协调区,对
位置独立、没有连片的传统民居,划定保护范围,加强管理,并保护传统民居周围环境。建设控制区内的建设活动要履行审批程序,严格控制建筑物
的性质、体量、高度、色彩和建筑形式,新建建筑应与传统民居相协调。风貌协调区要严格保护自然地形地貌,不得开挖山体、改变河道、砍伐树木
等。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有碍观瞻的架空线路,已有的架空线路应逐步改造,有条件的可地埋。③着眼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搞好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利
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农民收入。9)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成立健全村民评议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制定完善村民规约
,开展评议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倡导文明新风。10)评选星级文明户结合文明村镇创建,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好
家风好家训”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评选,建立功德榜、功德录、小喇叭,宣传好人好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基
层组织建设1、规划内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明确村党组织书记选拔标准,明确村庄骨干队伍建设策略,提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措
施,提出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能力的办法。2、规划指引(1)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完善村
级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加快建立村民“办事不出村”网络服务平台。创新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加快在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农业
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工聚集地建立党组织步伐,有序、有计划地推进一批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或党委。每年按照倒排15%左右比例,持续整顿软
弱涣散党组织,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水平。(2)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奋发作为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放开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两推一选”,使
企业家村官、优秀大学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逐步成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主体。按照党性强、作风好、懂经营、会管理的要求,每村至少培养2
—3名40周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后备干部。其中,至少有1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3)加强农村骨干队伍建设。优化农
村党员队伍结构,把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农民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发展一批80后、90后党员。按照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标准,从种
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理人、农业科技服务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当中选用农村致富带头人,重点选用一
批高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0倍以上、能够辐射带动10个以上农户致富的示范带头人。(4)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普遍推行村党组织、村民委员
会、村民代表会议、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治理架构,坚持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村民代表会议决策职能,提升村级经济合作组织
服务发展能力,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普遍建立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招投标事项管理、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
方面明确权力边界,规范运行流程,实施阳光村务。健全完善民调组织、维稳组织、红白理事会等配套组织,全面制订修订村规民约,统一规范文明
节俭婚丧礼仪形式,减轻群众负担。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高村级事务决策、实施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5)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
济。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通过村庄荒废土地开发、规范机动地承包合同、服务土地流转、土地整理开发等多种方式,建立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
增长机制,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能力。美丽乡村重点村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四、制定建设项目实施细则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项目
实施细则主要包括:开工年份、项目类型、项目名称、建设规模、投资估算、资金来源、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和实施时序。1、项目类型和工作量根
据省市规定的主要内容,分解整治项目类型,列出工作量。2、投资估算根据各整治项目的工作量,结合当地市场指导单价,估算各类项目造价和投
资金额。3、资金来源区分不同整治项目的投资主体、资金筹措渠道和筹措方式。4、主管部门、协作部门明确该项目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分。5、
实施时序根据村庄现状及资金筹措情况,根据河北省美丽乡村实施计划与要求,统筹整治项目的实施时序,具体明确项目的实施时间和进度安排。第
四章规划设计成果要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成果应包括规划设计说明书、图纸、主要建设项目实施项目表,分为村庄规划和专项规划设计两个分
册。其中村庄规划分册内容包括村域规划及村庄建设规划两部分;专项规划设计分册应包括各专项规划设计内容。一、村庄规划成果要求(一)说明
书内容要求规划说明书应包括村庄概述、村域规划、村庄建设规划、规划实施对策等方面的内容。规划说明还应附有基础资料汇编、村民意见收集反
馈情况、专家论证意见等资料。1、现状概况。对村庄地理位置、人口与土地面积、与周围村镇及城市的关系、地形地貌、工程地质与水文情况、风
景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存与民俗风情、村庄发展过程、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村庄组织等情况进行分析。2、规划总则。包括规划依据、原则、期
限等。3、规划内容(1)村庄发展条件分析对村庄区位、交通、产业、旅游等方面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明确村庄定位与规划目标。(2)村域现状
与规划结合美丽乡村总体规划、镇(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对村域用地、道路交通、配套设施、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分析,结合
问题,提出建设与完善方案。确定村庄发展定位,明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村庄发展规模,确定村域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量,确定村庄产业
布局,明确综合防灾规划及要求,加强村庄传统风貌保护,划定村域范围内禁建、限建和适建区域,明确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政策建议。(3)村庄规
模明确人均建设用地标准,预测村庄人口与用地发展规模,明确村庄发展方向,用地范围(包括预留村庄建设用地范围)。(4)村庄建设环境与场
地分析分析村庄用地布局、对外交通联系、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筑形式与村民住宅、村容村貌与环境卫生、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主要问题。(
5)规划布局说明各类用地布局位置与规模;对宅基地标准、村民住房建设模式与标准、村民住房设计要求、出入口等进行说明;对公共服务设施配
置内容、配置标准和公共建筑的布局、空间环境设计进行说明。(6)基础设施规划1)道路交通。说明村庄干路的位置、走向、红线宽度、断面形
式、村民活动场地、公交站点、停车场位置和用地范围。村庄巷路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应因地制宜。2)给水排水。确定用水指标,预测生活用水量
,确定水源、水质要求,给水设施位置、规模等,确定给水管线走向、管径;明确雨污水排放方式、排放渠道,确定污水处理设施。3)电力电讯。
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用电负荷水平,确定供电电源点的位置、主变容量、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确定村庄的配电电压等级、层次及配网接线方式,明
确变电室位置、规模、容量;确定中低压电力线路敷设方式、线路走向及位置。确定固定电话主线需求量及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结合周边电信交换中
心的位置及主干光缆的走向,确定村庄光缆接入模块点的位置及交换设备容量等。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根据村庄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覆盖,有线广播
电视管线与村庄通信管道应统一规划、联合建设。结合村庄道路规划考虑广电通道位置。安排邮政、通讯服务网点和建设通信基站的位置。4)环境
保护与环卫设施。确定村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场所位置;按照标准设置垃圾收集容器、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5)防灾减灾。村庄和主要建筑物、
公共场所按规范设置消防通道、消防设施;提出防洪设施标准,安排各类防洪工程设施措施;提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措施;规划避灾疏散场地。6
)竖向规划:根据地形、地貌,结合道路规划、排水规划,确定竖向设计标高。(7)绿化及景观风貌规划说明绿化设置标准,主要公共活动场所、
景观节点的规划设想;村庄整体绿化风貌的要求。(8)综合整治与保护规划明确村庄整治目标、原则、措施与项目内容;有风景旅游资源、历史文
化遗存与民俗风情的中心村应制定保护规划,提出保护的目标、原则与措施。(9)近期建设规划明确村庄近期建设目标、原则与项目内容,投资估
算。(10)提出规划实施的对策与建议。(二)规划图纸主要内容1、区位图。标明村庄所在位置,分析村庄与周边村镇的关系。2、村域综合现
状图。标明村域现状土地利用、道路、基础设施及主要社会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居民点等。3、村域规划图。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衔接,
节约土地利用,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相关规划标准要求,合理安排村域内各功能区布局。划定各类发展用地和农用地,标明基本农田、产业布局、居
民点、村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农田水利、给水、电力、电信、环卫等各类基础设施。4、村庄建设现状图。明确村庄自然地形、地貌、用地现
状、道路、绿化及各类建筑的性质、层数、风貌等。(村庄规划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0-1:2000)5、村庄现状建筑质量评价图。对现
状建筑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明确建筑质量分布情况。6、村庄规划总平面图。布局村庄各项用地和设施,明确村庄的道路、绿化、广场、停车场和建
筑布局,标明各项设施和畜禽养殖场所等,预留建设用地的位置及面积。(附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7、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明确配置的各类
公共服务设施位置及建设标准。8、村庄道路竖向规划图。明确规划道路的等级、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用地界限及主要道路交
叉点控制标高。9、村庄工程管线规划图。明确各类市政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以及有关设施和构筑物的位置、规模。10、村庄近期建设规划图
。明确近期建设的范围和建设项目的位置。11.村庄近期整治规划图。划定整治区域,标明近期需要保护、保留、整治、拆除的建筑的位置,标明
近期改造道路、水渠走向与宽度、绿化设置等。12、鸟瞰图。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村庄整体风貌效果。13、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补充的其它图纸。
二、专项规划设计成果要求(一)说明书内容要求规划设计说明书应具体列出规划要建设的项目内容和措施、方案实施对策建议及基础资料、村民意
见等附件。确定各个专项的建设规模、设计内容、建设时序、实施责任主体、表达出建设项目是新建,还是改建、扩建等信息,并对各专项项目实施
进行安排和投资估算,列出项目实施计划和投资估算表,该表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项目规模、建设标准、建设时序、经费概算、资金来源。(二)
专项规划设计图纸内容要求主要专项规划设计项目的效果图应简单明了,使村民了解规划项目内容、位置及具体要求。1、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图标明
需整治的污水工程管(渠)线的走向以及有关设施的位置、规模与防护范围;标明新增公厕、垃圾收集点等环保、环卫设施的位置。2、村庄设施改
善规划图标明需整治道路的走向和路段;标明需整治的给水工程管线的走向以及有关设施的位置、规模与防护范围;标明道路硬化、亮化、绿化整治
的位置;房屋及院墙建设指引。3、村庄景观提升规划图(1)村庄亮化规划图:标明灯具布置、选型及亮化效果图。(2)村庄景观风貌规划图:
标识风貌区范围、传统建筑、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提出色彩基调,标识各类建筑所在地段及其造型、高度和色调控制意向;表达公共设施、环境设
施(街道小品、市政环卫设施、标识系统、雕塑广告等)、景观灯饰和硬质景观(铺地、堡坎、护坡等)的空间布局设计要求和视觉效果,提出形象
设计的概念或意向图;表达设计意图的分析图。4、其他表达规划意图的图纸包括田园风光及特色风貌保护规划、整治改造施工样图、重要地段改造
效果图、绿化景观节点设计、平面定位图、户型设计方案等。三、深度要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应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专项规划设计应达到
或接近施工图设计深度,可直接指导施工,并能作为村庄规划管理实施的依据。第五章实施与管理一、发动群众参与通过多种有效宣传形式,大力
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实施步骤,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基本要求,让广
大农民群众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制定村民公约,建立全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保障机制。二、
组建管护队伍根据村庄实际,分别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理、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等公益岗位。对道路桥梁、污水处理设施、供水设施等
有技术要求的管护项目,应选择专业人员进行管护;对一般管护项目,可根据村庄经济状况,选择市场化运作或采取专职或兼职相结合的方式组建管
护队伍。三、经费来源与利用方式各级政府应加大美丽乡村建设的财政投入,保障运转经费。动员组织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支持
和服务,形成全社会支持、关爱、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按照村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经费,以保障产业发展为前提,美丽乡村建设应完
成各项专项内容。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和品位,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附表4)要求,安排好重点专项内容,并由村两委确定后统一规划实施。四、
建立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推动农村资源要素可抵押、可流转、可交易,增强改造提升行动的内在动力。建
立农村环境建设、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第六章附则一、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张家口市域范围内、http://cpro.baidu.c
om/cpro/ui/uijs.php?adclass=0&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
&fv=18&is_app=0&jk=67ec235e351c736c&k=%B3%C7%D5%F2%B9%E6%BB%AE&k0
=%B3%C7%D5%F2%B9%E6%BB%AE&kdi0=0&luki=10&mcpm=0&n=10&p=baidu&q=78
085025_cpr&rb=0&rs=1&seller_id=1&sid=6c731c355e23ec67&ssp2=1&stid
=9&t=tpclicked3_hc&td=1804836&tu=u1804836&u=http%3A%2F%2Fwww%2Ewe
ndangxiazai%2Ecom%2Fb%2D32e354d7804d2b160a4ec051%2D8%2Ehtml&urlid
=0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编制和管理工作。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中心村的规划按照城镇规划的相关要求进行编制。
http://cpro.baidu.com/cpro/ui/uijs.php?adclass=0&app_id=0&c=news&
c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67ec235e351c736c&k=%B7%E7%B
E%B0%C3%FB%CA%A4%C7%F8&k0=%B7%E7%BE%B0%C3%FB%CA%A4%C7%F8&kdi0=0&l
uki=3&mcpm=0&n=10&p=baidu&q=78085025_cpr&rb=0&rs=1&seller_id=1&si
d=6c731c355e23ec67&ssp2=1&stid=9&t=tpclicked3_hc&td=1804836&tu=u1
804836&u=http%3A%2F%2Fwww%2Ewendangxiazai%2Ecom%2Fb%2D32e354d7804
d2b160a4ec051%2D8%2Ehtml&urlid=0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各类资源保护范围内及其它有特殊要求区域
内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编制,应同时符合相应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及规划要求。二、解释权本导则由张家口市城乡规划局负责解释。三、执
行时间本导则自印发之日起试行,有效期五年。附表1: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隶属村庄名称批次1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第一批2蔚
县南留庄镇南留庄村第一批3涌泉庄乡北方城村4暖泉镇北官堡村5暖泉镇西古堡村6宋家庄镇上苏庄村7南留庄镇水东堡村第二批8南留庄镇水西
堡村9南留庄镇白后堡村第三批10南留庄镇曹疃村11阳原县浮图讲乡开阳村第一批12张北县油篓沟乡黄花坪村第三批13怀安县左卫镇石坡底
村第三批14西沙城乡东沙城村15西沙城乡段家庄村16西沙城乡朱家庄村附表2:张家口市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名单隶属村庄名称备注1怀
安县左卫镇化皮岭村2左卫镇郑王庄村3怀安城镇窑子头村4渡口堡乡西洋河村5西湾堡乡田家庄村6万全县万全镇西南街、西北街、东北街、东南
街、东桥街合并上报7蔚县白草村乡钟楼村8南留庄镇白河东村9南留庄镇白宁堡村10南留庄镇单堠村11南留庄镇史家堡村12南留庄镇小饮马
泉村13代王城镇张中堡村14暖泉镇中小堡村15宋家庄镇宋家庄村16下宫村乡东庄头村17下宫村乡苏官堡村18下宫村乡苏邵堡村19下宫
村乡浮图村20阳眷镇郑家窑村21杨庄窠乡白草窑村22杨庄窠乡胡家庄村23杨庄窠乡南德胜村24杨庄窠乡沙涧村25杨庄窠乡下平油村26
涌泉庄乡卜北堡村27涌泉庄乡辛庄村28下花园区花园乡戴家营村29花园乡孟家坆村30张北县台路沟乡大圪垯村31台路沟乡镇虎台村32小
二台镇塞汗坝村33油篓沟乡新窑子村34油篓沟乡桦林背村附表3:村庄特色建设发展指引表特色乡村建设内容建设引导历史文化型增强历史建筑
的保护力度制定历史文化名村、优秀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按规划严格保护。挖掘当地民俗文化资源,增强旅游竞争力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民
俗文化资源,策划多种类型、内容丰富的主题旅游活动,开发地区文化旅游,创建当地民俗文化旅游品牌。风景旅游型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利用农田、
山体、树木等建设充裕的绿色空间,营造完整的绿色生态体系。发展生态农业根据地方特点,发展符合实际的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旅游型开发培育多
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培育红色旅游、传统民俗、休闲农业、农家乐、渔家乐、古村落、新农村、乡村节庆、生态循环、乡村博物馆等乡村
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水平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强化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提高主要旅游景点之间道路的建设水平。配套旅游接待设施
,因地制宜建设住宿、餐饮、旅游购物等服务设施。完善景区(点)外围的旅游标识系统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农业观光旅游型发展特色农业推广
生态栽培、免耕技术、设施栽培等措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基础上,融入更多元的民俗、民艺等,发展观光旅游。发展农产品深
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沟域经济型提高沟域经济水平针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判断,通过招商引资、农民合作社等
方式,加大沟域内各项旅游设施、农业设施、养老设施等规模。注重品牌塑造增强对沟域特色经济的宣传力度。附表4: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序号建设
项目精品村达标村1民居改造规划设计内容全面,有较高水平,充分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田园风光;100%的民居住房达到结构安全、基本
功能齐全的要求;主要街道100%、村庄整体50%以上的民居达到节能改造标准或整治要求,墙体、门窗、屋顶改造率达到80%以上,达到民
居美观大方、结实耐用、冬暖夏凉。逐步实施危旧房改造,消灭D级危房。有规划设计,能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田园风光。具备条件的民居按
要求完成节能改造,达到美观大方、结实耐用、冬暖夏凉的效果,初步建立起“四新”应用示范体系。2安全饮水1、供水水量。规模化联村集中供
水工程最高日综合用水定额不低于90L/人.天,单村供水工程最高日综合用水定额不低于60L/人.天。2、水源工程。地表水水源保证
率在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其它地区不低于95%,地下水水源设计取水量应小于允许开采量;地下水水源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
/T14848-93)》,地表水水源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要求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
护范围,并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加强水源保护设施的管理维护。3、供水保证率。设计供水规模在20m3/d以上的集中式供
水工程不低于95%,其他集中式供水工程或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4、供水水质。供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
06》,并按要求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5、供水管网。输配水管网布置力求简短、布置合理,便于施工、维护,确保运行可靠;按照《村镇防火设
计规范》设置消火栓。6、供水水压。单层建筑供水水压不小于0.1MPa,二层建筑供水水压不小于0.12MPa,二层以上每加一层增加0
.04MPa。7、供水方便程度。应满足全日制供水要求,自来水入户率100%,一户一表。1、供水水量。规模化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最高日综
合用水定额不低于75L/人.天,单村供水工程最高日综合用水定额不低于50L/人.天。2、水源工程。地表水水源保证率在严重缺水地
区不低于90%,其它地区不低于95%,地下水水源设计取水量应小于允许开采量;地下水水源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
8-93)》,地表水水源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要求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并设立
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加强水源保护设施的管理维护。3、供水保证率。设计供水规模在20m3/d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不低于9
5%,其他集中式供水工程或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4、供水水质。供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并按要
求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5、供水管网。输配水管网布置力求简短、布置合理,便于施工、维护,确保运行可靠;按照《村镇防火设计规范》设置消
火栓。6、供水水压。单层建筑供水水压不小于0.1MPa,二层建筑供水水压不小于0.12MPa,二层以上每加一层增加0.04MPa。
7、供水方便程度。采用集中式供水,日连续供水不低于12h,自来水入户达到90%以上,有条件的地区一户一表。偏远山区和牧区可到集中供
水点。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20分钟,取水的垂直距离不超过100m,水平距离不超过1km。3街道硬化工程村内街道街巷硬化率达到1
00%,主街道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小街巷突出农村特色,村内整体路网布局合理。街巷全部实现亮化,主街道照明设施距离不大于40米,方
便农民夜间出行。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电网,实现安全稳定用电。村内线路整齐有序,实现电话、宽带通达,有较
好的服务质量。村内主街道硬化率达到100%,小街巷基本硬化,出行方便,路网布局合理。村内主要街道全部实现亮化,照明设施距离不大于6
0米,方便农民夜间出行。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电网。村内线路整齐有序,实现电话、宽带通达,有较好的服
务质量。4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推进农村旱厕改造,采用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等卫生厕所,实施粪便无害化处理,农户改厕实现全覆盖。组建
服务队,每300户配备l台渣液清理车,建立农户缴费、专业人员清掏的市场机制。推进农村旱厕改造,采用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等卫生厕
所,实施粪便无害化处理,农户改厕率达到85%以上。5“三清一拆”和垃圾治理完成“三清一拆”(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清庭院,拆违
章建筑)任务目标,大街小巷干净通畅,房前屋后整齐清洁,无积存垃圾、乱堆杂物和残垣断壁。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实现常态化,全村100%家庭
庭院卫生状况实现根本改观,50%的家庭达到美丽庭院标准,20%的家庭达到精品美丽庭院标准。建立完善的村庄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日常保洁
有专人负责,运行资金有保障,垃圾收集清运及时,生活垃圾做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完成“三清一拆”(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清庭
院,拆违章建筑)任务目标,大街小巷干净通畅,房前屋后整齐清洁,无积存垃圾、乱堆杂物和残垣断壁。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实现常态化,全村90
%家庭庭院卫生状况实现根本改观,30%的家庭达到美丽庭院标准,10%的家庭达到精品美丽庭院标准。建立完善的村庄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日
常保洁有专人负责,运行资金有保障,生活垃圾清运及时,得到有效处理。6污水治理采取集中或分散处理的方式,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
施覆盖率不低于80%、运行率不低于90%,污水处理率不低于90%,经过处理后的水质应达到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DB13/
2171--2015)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确保长期稳定运行。根据村庄实际及农民意愿,因地制宜,采取集中或分散相结
合的方式,对村庄生活污水进行治理,街道、学校和集镇等公共场区,杜绝污水乱倾滥流现象。具备建设条件的农户都要纳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
范围。7村庄绿化景观工程1、总体绿化。认真遵循“立体绿化、彩色绿化、多树种绿化”原则,做到“增绿”与“添彩”并举,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绿量厚重、层次丰富、景观优美,形成“村周森林化、村内园林化、街巷林荫化、庭院花果化”景观效果。坝上地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2%以上,山区、丘陵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7%以上。2、村周围绿化。村周围宜林地全部绿化,闭合度达到85%以上,实现村在林中的绿化效果。3、街道绿化。街道宜绿化部分全部绿化。村内主次干道按花乔木+灌木型、乔木+绿篱型、花灌木+攀援植物型等模式进行绿化美化,乔、灌、花搭配,做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4、庭院绿化。村内90%以上的农户和单位的庭院及房前屋后适宜绿化的地方全部绿化。50%的农户和单位的庭院按林果型、乔木+花灌木+藤本型、藤架式立体绿化型等模式进行绿化,形成花果飘香、居所优美的生态经济型庭院。5、隙地绿化。村内废弃宅基地等空闲隙地宜绿化地段全部绿化,绿化率100%,绿化树种以乔木和乡土树种为主,错落有致、疏密有度、长势良好,生态环境优美和谐。6、路渠堤塘绿化。村边道路、坑塘、沟渠、河堤宜绿化地段按照生态经济型、生态自然型、亲水休闲型等模式进行绿化美化,绿化率100%,实现了路渠风景化。7、公园绿地建设。公园、绿地总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率65%以上。乔灌花草搭配合理,景观效果好。1、总体绿化。以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绿化为重点,积极开展村庄绿化,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基本实现“村内有绿地、院内有花果、路渠有绿荫、四旁有树木”的村庄绿化格局。坝上地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山区、丘陵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2、环村绿化。利用村边荒地、荒滩和环村路,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的树种,营造2行以上的村庄林带。3、街道绿化。街道宜绿化部分全部绿化。主要街道两侧各栽植一行适宜的乔木或花灌木;道路两侧有高压线等设施的选择小乔木或花灌木。4、庭院绿化。80%以上的农户和单位的庭院及房前屋后适宜绿化的地方,根据当地居民生活习俗全部栽植上适宜的乔、灌、花、藤本、草本等植物。5、隙地绿化。村庄内空闲隙地适宜绿化的地段全部绿化。6、路渠堤塘绿化。村边道路、坑塘、沟渠、河堤宜绿化地段绿化率达到85%以上。7、游园绿地建设。有条件的村,结合群众娱乐、休憩健身活动,逐步建成中心绿地和小游园。8特色富民产业依托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生产条件,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特色工贸、家庭手工业、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等特色富民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村集体收入显著增加,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农民平均水平110%以上。依托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生产条件,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特色工贸、家庭手工业、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等特色富民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村集体有一定收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农民平均水平的70%以上。9农村电子商务网点建设服务网点面积20平米以上,有专业的服务人员,门脸标识规范美观,店内有电商服务流程,网购设施设备完善,电商服务功能3项以上。服务网点设在其它农村流通站点内,电商服务区域有兼职的服务人员;有明显的门脸标识,有基本的网购设施设备;有基本的电子商务购物服务功能。10清洁能源利用80%以上的农户使用电能、太阳能、天然气、液化气、生物燃气等清洁能源;推广使用高效清洁燃烧炉具减少燃煤消耗。60%以上的农户使用电能、太阳能、天然气、液化气、生物燃气等清洁能源;推广使用高效清洁燃烧炉具减少燃煤消耗。11乡村文化建设村民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规模较大,有规范统一制式标牌,建有两委办公室、村民活动室、卫生室、村史馆(室)、农家书屋、互助幸福院等,硬件设施一流,规章制度健全、服务功能完善;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办落实到位,群众满意度高。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筑、附属设施建设等符合《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按照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农村幼儿园分类评定标准》(冀教基[2009]61号),学前教育达到农村示范性幼儿园办园标准。村庄标识能体现村庄建筑和文化特色,村内路牌、门牌、设施标牌设置标准规范、精细美观;整治临街建筑立面和标语广告,建设专门广告栏;文化墙绘制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新建或完善高标准文化广场,文化体育设施齐全,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举办村民讲习所,参训率达到95%以上;健全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全面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美丽庭院”、“最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高标准建设功德榜、功德录、小喇叭,大力宣传好人好事,群众参与率达到90%以上。村民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90平方米,建有两委办公室、村民活动室、卫生室、农家书屋、互助幸福院等场所,硬件设施达标、规章制度基本健全,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坚持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基本落实到位,群众满意度较高。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筑、附属设施建设等符合《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按照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农村幼儿园分类评定标准》(冀教基[2009]61号),学前教育达到农村二类以上(含二类)幼儿园办园标准。有村庄标识,有条件的村内设置街巷、楼院门户设施标牌;对村内主要街道、公路两侧的墙壁统一整饰,文化墙绘制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有条件的村可新建文化广场,配套必要的体育器材,经常开展文体活动;举办村民讲习所,参训率达到60%以上;健全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全面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美丽庭院”、“最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建有功德榜、功德录、小喇叭,坚持宣传好人好事,群众参与率达到70%以上。12基层组织建设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牢固,政治引领功能强;村“两委”班子健全,能出色完成上级党委交办的工作任务,群众满意度高;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治理架构健全完善,作用发挥明显;党员结构合理,服务发展、服务群众能力强,注重村级后备干部和农户致富示范带头人队伍建设;高标准落实“三会一课一服务”、“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透明,群众信服。村“两委”班子健全,能够基本完成上级党委交办的工作任务,群众满意较高;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四位一体”治理架构健全完善,运转正常;圆满完成发展党员指标,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农户致富示范带头人;按要求落实“三会一课一服务”、“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透明。目录第一章总则1一、制定目的1二、编制依据1三、规划指导思想2四、编制原则2五、规划目标3六、村庄分区指引4七、村庄分类指导5八、特殊村庄指导7九、村庄特色建设引导7十、规划期限8第二章规划编制审批程序8一、规划设计组织8二、规划设计公示9三、规划设计审查9第三章规划编制内容9一、规划设计前期调研分析9二、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内容10三、美丽乡村专项规划引导15四、制定建设项目实施细则47第四章规划设计成果要求47一、村庄规划成果要求48二、专项规划设计成果要求51三、深度要求52第五章实施与管理52一、发动群众参与52二、组建管护队伍53三、经费来源与利用方式53四、建立长效机制53第六章附则53一、适用范围53二、解释权54三、执行时间54附表1: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55附表2:张家口市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名单56附表3:村庄特色建设发展指引表57附表4:美丽乡村建设标准58民居建筑效果指引附图(1-13)64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