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5:面瘫的诊断和治疗
2017-11-22 | 阅:  转:  |  分享 
  
面瘫的辅助检查①兴奋阈值测定:一般在病后7天内检查,健康人应用持续时间0.1
秒的恒定电流刺激双侧面神经,双侧面神经的兴奋阈值差异不大于2mA。如兴奋阈值在正常范围或健侧与患侧之间兴奋阈值差在3-5mA,预后
良好;兴奋阈值差。≥10mA,兴奋阈值差,为5-10mA,其预后介于二者之间。②CMAP波幅测定:发病3周内患侧CMAP波幅下降
为健侧的30%以上,可能在两个月内恢复,下降为健侧的10%—30%,在2-8个月恢复,下降为健侧的10%以下,恢复较差,需6个月—
1年。辅助检查:估计预后。检测面神经兴奋阈值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能面瘫的辅助检查肌电图的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鉴别
面神经是暂时性传导障碍,还是永久性失神经支配已有帮助。面瘫的预后另外可根据临床经验来判定预后①不安全性面瘫起病后1-3周即可
开始恢复,1-2月内可望明显恢复并逐渐痊愈;年轻患者预后好,轻度面瘫患者无论治疗与否,治愈率可达92%以上,若逾期恢复者,多为病久
气滞、痰浊瘀血壅滞脉络,恢复较慢,若经6个月以上治疗,仍效果不佳者,恢复比较困难。②有受凉史而起病者预后较好,面瘫4天后,镫骨
肌反射仍存在者,预后较好。③发病时伴有乳突疼痛,老年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或有心肌梗死病史,带状疱疹引起面瘫者
,预后均不好。面瘫的预后总之,与面神经损伤程度有关,由无菌性炎症导致的面瘫,预后好,而由病毒感染导致的面瘫,预后差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针灸治疗列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首要方法,用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其最突出的优点在于:1、能在较快取得较
好的治疗效果;2、能使后遗症发生的机会减到最少。一般采用梅花针,走罐、闪罐、穴位注射,热敷、艾灸、面部按摩及口服中药,等治疗以
护理,对周围性面瘫,外伤性面瘫,中枢性面瘫及顽固性面瘫存较好的疗效。经过约3—4周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约92%的面瘫人可痊愈。面
瘫的中医辩证论治1、辩证分型①风寒证:见于发病初期,临床上常伴见处于表证,如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②风热证:见于发病初期,多继发于感冒后发热,兼见舌红,苔薄红,脉浮数。③气血不足:多见于恢复期或者病程较长的患者,兼见肢体困倦
无力,面色淡白,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面瘫的中医辩证论治2、治疗本病为本虚之证,在治疗上应药物与针灸并施。
针刺:①风寒证:治则:祛风散寒,疏筋活络处方:患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颧髎、风池(双侧)、合谷(双侧),不能邹眉加攒竹
,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歪斜加人中,颏唇沟歪斜加承浆,味觉消失,舌麻加廉泉,平补平泻手法,配合局部灸法。方义:面部腧穴可疏局部经
筋气血,活血通络,风池、合谷祛风散寒,疏经活络。②风热证:治则:清热散风,疏筋活络处方:患侧:地仓、阳白、颊车、四白、太阳、
翳风、风池(双侧)、外关,配合局部灸法。处方:颊车、地仓、阳白、太阳为患侧局部取穴,目的在于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以疏风活络,翳风
为手足少阳之会,以疏风通络,风池为足少阳,阳维之会,与少阳之外关同用,以疏散邪热。③气血不足证(恢复期):治则:补气养血处
方:地仓、阳白、颊车、四白、太阳、颧髎、翳风、合谷、足三里、配合局部灸法。操作:面部腧穴均平补平泻手法,在急性期即发病之内,手法
不宜过重,恢复期可加强刺激,并可推拿改善面部循环。针法:每次取8至10穴,早期轻刺激留针不加电针,后期可加电针,每日一次,每次3
0—40分钟。穴位注射:取穴:翳风,下关,太阳。取药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B12,弥可保注射液等。每次取1—
2穴,每次注1ml,使患者有酸麻胀感扩散到面部。每日一次。 艾灸取穴同上。温针灸在针刺法之后取2—4个穴位,针下皮肤
以硬纸皮垫好,以防灼伤,取艾条插入针柄,直至燃烧完毕。其他还可用直接灸或悬灸。每次3—4穴。刺络拔罐法
:常规消毒患者侧局部皮肤后,用七星针叩打局部皮肤,以轻微潮红为度,以火罐吸出少许血液,每天一次,每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
自我按摩:嘱患者每日多次,用手在脸之下部往上部至颞部直至耳根后按摩,并按摩双侧风池穴,用双手指叩击百会,四神聪等穴,以患者自觉发
热,舒适为度。面瘫的中医辩证论治中药首推牵正散:主药为(白附子、全蝎、僵蚕);风寒证:加葛根汤,防风以祛风散寒,(葛根
、麻黄、桂枝、甘草、大枣、白芍)去大枣。风热证:加柴葛解肌汤,山楂、夏枯草,以疏风散寒(柴胡、葛根、甘草、羌活、白芷、芍药、桔梗
);气血虚弱者加黄芪(60-120g),防风,可用补阳还五汤(黄芪、芍药、当归、地龙、川芎、桃仁、红花)面瘫的西医治疗西医治
疗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功能恢复。急性期宜使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及脱水剂甘露醇250ml+地
米10-15mg静滴,120滴/min,3-5天或口服强的松片,初始剂量为1mg(kg.d),顿服或各两次服用,连续5天,以后7-
10天内逐渐减量,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应阿昔洛韦0.5mg静滴,一疗程7天,或泛昔洛韦口服0.25mg,3次/天,一
疗程7天,以抗病毒为主。面瘫的西医治疗西医治疗维生素B族药物可促进神经髓鞘的恢复,常用维生素B1、B12,口服,或甲钴胺静滴
。另外加用活血之药,以改善面部供血,灯盏花素针40mg,静滴,10天一疗程,天麻素针5mg,静滴。患者邹××,起病已3个月,多
方求医,我院肌电图:右侧重度面神经损伤,经治疗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面瘫的康复3、康复治疗①闭眼:闭眼的功能
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
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3、康复②努嘴: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
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
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③鼓腮: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
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此方法有助
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面瘫的康复3、康复发病后避免受凉,要带口罩、眼镜、因眼睑闭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
每天滴眼液。4.临床辨证施护1.保持居室干燥清洁,床单整洁,环境优雅,能给患者以一定的养病环境。
2.保持心情舒畅,鼓励病人配合治疗。3.每晚温水热敷,可促进血运疏通经络。4.戴茶
色镜或墨镜,以免露睛流泪。5.用抗生素眼水滴眼,每日点眼数次,可防止患侧眼球干燥及感染。6
.戒除烟酒。7.禁食肥甘厚味之品,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8.避免面部吹风受寒。面瘫
的预防保健人人都有面瘫的潜在危机,只要受到邪风的侵袭或者心情不愉快,引起情绪波动,都可能导致面瘫,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的或外活动
少,竞争造成的压力增大,发生面瘫的机会就多了,要注意正在出汗时不要进入气温较低的空调屋或空调车,正暖和时不要急于通过冷风,避免面
部突然受凉,注意保暖,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按语谢谢聆听!面神经的解剖面神经是人
体的十二对脑神经中第七对脑神经,是骨内行程最长的脑神经,面神经是混合性神经,由运动、感觉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分别管理舌的味觉,面
部表情肌运动及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面神经自脑桥小脑三角出脑,与前庭蜗神经同行,进入内耳门,穿过内耳道底进入面神经管
,经鼓室内侧壁的后上方,再转向下,经茎乳空出颅,向前穿腮腺到达面部。在面神经管的起始处,有膨大的膝神经节。面神经穿过面神经管及最后
穿出腮腺时发出很多分支。面神经的解剖面神经管段岩大神经镫骨肌神经鼓索面神经管内的分支:(1)岩大神经,也
称岩浅大神经,含副交感分泌纤维,由膝状神经节分出,经过面神经管后入翼腭神经节,随三叉神经第一分支泪腺神经支配泪腺,并发支支配腭及鼻
粘膜的分泌;(2)镫骨肌神经,由岩大神经发出处少下方发出,离开面神经管支配鼓室内的镫骨肌。(3)鼓索:与茎乳孔前上方6mm处发
出,经鼓索小管向前上方行至鼓膜内侧面后缘处向上返入鼓室,经锤骨柄内侧横过鼓室继下行经岩鼓裂内端出鼓室达颅底,以锐角加入舌神经,穿导
味觉冲动及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面神经管外的分支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即分为三小支,耳后神经、二腹肌支、茎突舌骨肌支,分别支配枕
肌、耳周围肌、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面神经主干进入腮腺实质,在腮腺内分支又分成腮腺内丛,分支从腮腺前缘呈辐射状分布,支配面肌。
(1)颞支:于腮腺上部,向上越过颧弓支配额肌和眼轮匝肌等(2)颧支:行于腮腺导管上方,又分为3-4支,支配眼轮匝肌及颧肌等;(
3)颊支:又分为3-4支,支配颊肌、口轮匝肌及其他口周围肌(4)下颌缘支:向下斜行至下颌缘,分布于下唇诸肌;(5)颈支:自腮腺
下缘向下行至颈阔肌深面,支配颈阔肌。面瘫的定义中医:贝尔氏麻痹属祖国医学“面瘫”、“口眼
斜”、“口僻”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
筋脉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而成。根据辨证分型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及气血不足型。面瘫的定义贝尔氏麻痹(BellPalsy,BP
)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由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局部神经的营养血管
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继而引发骨性面神经管对其的压迫或面神经的单纯炎性变化。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好发于春秋两季。面瘫的病因病机
本病是由于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筋脉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而成。
面瘫的病因病机贝尔氏麻痹(BellPalsy,BP)是因茎乳孔内急性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该病系临床常见病、多
发病,其确切病因未明,长期以来认为本病与嗜神经病毒,特别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可能是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
性病毒感染和水肿所致面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面瘫,BP病理主要是面神经水肿,髓鞘肿胀、脱失,晚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
,以在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面瘫的病因病机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种:1、特发性(BellPalsy,BP),病因为
疲劳及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2、感染①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
、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多发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②Lyme病,是一种蜱(壁虱)(节肢动物)媒传染病,本病呈地域性
,多见于夏季,居住于森林地带和乡村者更易发病。面瘫的病因病机③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均可引起。
3、肿瘤: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引起。肿瘤包括嗅神经瘤、腮腺瘤及颈静脉球肿瘤。4、神经源性: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性
引起(如脑出血、脑梗塞、脑血栓等)5、创伤性:颞骨骨折、面部外伤,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6、中毒:常见的有酒精中毒、一
氧化碳中毒。7.医源性:腮腺手术、乳突手术、牙科治疗、扁桃体切除手术等引起。临床表现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最为多
见。男性略多,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甚少。发病与季节无关。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吹口哨或发笑时尤为明显,
可于乳突区或面部的轻度疼痛。体格检查时,可见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面部肌
肉运动时,因健侧面部的收缩牵引,使上述体征更为明显,患侧不能邹眉、蹙眉。闭目、露齿、鼓气和吹口哨等动作。闭目时瘫痪侧眼球转向内上
方,露出角膜下的白色巩膜,临床表现称为Bell现象。鼓气和吹口哨时,因患者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常滞留于患侧的齿颊
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流下,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正常吸收而致外溢。定位诊断不同部位的面神经出现不同临床症状:①
茎乳空或以下的(鼓索分出处远端)部分受损:表现为病侧的面部表情肌瘫痪。不伴有味觉(舌前2/3)障碍。②面神经管中鼓索支和镫骨肌支
之间受损:表现为面肌麻痹,舌前2/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障碍。③面神经管中镫骨肌支和膝状神经节之间受损:出现面肌麻痹,舌前2/
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障碍,听觉过敏。定位诊断不同部位的面神经出现不同临床症状:④膝状神经节处受损:面肌麻痹,舌前2/3味
觉丧失,除涎腺分泌受抑制外,并有泪腺分泌丧失,听觉障碍,鼓膜、耳甲与乳突区域的疼痛。因膝状神经节病变多系带状疱疹病毒伤害,故在神经
节纤维的分布区鼓膜、外耳道、耳廓外侧及耳廓与乳突间髁发生疱疹。不同部位的面神经出现不同临床症状:⑤脑桥和膝状神经节之间受损
:此部位相当于内听道及小脑脑桥角,在该处面神经与听听神经一起走行,因此,病损时除周围性面瘫外,尚有耳鸣、听力减退和眩晕;中间神经也
一起受损,可有舌前2/3味觉减退及唾液和泪液分泌减少。小脑脑桥角病变尚可影响三叉神经、小脑脚及小脑,出现同侧面部疼痛或感觉障碍、肢
体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定位诊断定位诊断不同部位的面神经出现不同临床症状:⑥脑桥内核上性损害:脑桥内病变可损害面神经核或其发
出的面神经根纤维,出现面瘫,且常伴有附近结构损害表现,二感觉与腺体分泌功能常可保存,由于面神经及其发出的纤维与外展神经核有密切的关
系,因此,脑桥病变常引起同侧神经核外展神经麻痹,病常同时损害皮质脊髓束而发生对侧面瘫。在面瘫神经核的变性疾病,如进行性延髓麻痹及延
髓空洞症时,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可出现肌束颤动。面瘫的恢复进程面神经麻痹患者通常在起病后1-2周内开始恢复,大约80%的患者在1
-2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1/3患者为部分性麻痹,2/3患者为完全性麻痹。在后者中约有16%不能恢复。面神经炎如果恢复不完全,常可伴
发瘫痪肌的挛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瘫痪肌的挛缩,表现为患侧鼻唇沟加深,口角反牵向患侧,眼裂缩小。但若让患者做主动运动如露齿时,即
可发现挛缩侧的面肌并不收缩,而健侧面肌收缩正常,患侧眼裂更小。临床常见的联带征系指患者瞬目时即发生患侧上唇轻微颤动,露齿时患侧眼睛
不自主闭合;闭目时患侧额肌收缩;进食咀嚼时,患侧流泪伴颞部皮肤潮红,面瘫的恢复进程局部皮肤发热及汗液分泌等表现,这些现象可能由
于病损后再生的神经纤维长入临近其他神经纤维通道而支配原束,属于其他纤维的效应器所致。面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起病形式和典型的临
床特点,周围性面瘫的诊断并不困难,但需与能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其他疾病相鉴别。1、吉兰—巴雷综合征:有肢体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瘫
痪,常伴有双侧周围性面瘫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2、莱姆病:伯氏螺旋体伴感染导致的面神经麻痹,多经蜱叮咬传播,伴慢性游走性红斑或关节炎史。可应用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试验记录。3、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常伴其他脑神经麻痹。以动眼外展及面神经麻痹居多,可单独发生。面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继发性面神经麻痹:腮腺炎或腮腺肿瘤,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耳炎及麻风均可累及面神经,但多有原发性病的特殊表现。5、后颅窝病变:桥小脑角肿瘤、多发性硬化,颅底脑膜炎及鼻咽癌颅内转移等原因所致的面神经麻痹,大多起病较慢,有其他脑神经受损或原发病的特殊表现。还应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病灶对称同侧面瘫范围眼裂以下面肌瘫全面肌瘫味觉正常可有障碍伴发症状常有,如偏瘫不一定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