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东方佛都景区管理重点
2017-11-23 | 阅:  转:  |  分享 
  
东方佛都景区管理重点







旅游景区与旅游目的地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旅游景区是具有吸引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满足游客旅游需要,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提供必要服务设施的区域空间。而旅游目的地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产品,它不仅从范围上包括大量的旅游景区,而且还从内容上包括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一般都包含一到多个旅游中心城市。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能满足其旅游需要的去不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总和。旅游目的地在内容和范围上比旅游景区大,在组合性质和构成特征上也与旅游景区有根本性的区别。



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作用):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传播地区旅游形象,提高区域知名度;旅游景区的消费是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现状:



政多出门,条块分割管理,政府主导的功能被弱化;旅游景区政企不分,政事部分现象普遍;景区秩序混乱,服务意识弱,游客安全感不足;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旅游景区产品质次价高,特色性不强



旅游景区管理



是对旅游景区的人、财、物、信息(这是研究对象)等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旅游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并推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景区管理研究对象及内容:



基本概念体系、原理、范式,景区组织环境,景区战略环境,景区资源环境,景区项目管理,景区游客行为管理,景区的标准化管理和应变管理,景区的开发与经营,景区市场营销管理



区域旅游系统:



是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范围,有各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旅游资源、服务设施共同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特征和旅游功能的地域综合体。



旅游景区服务内容



包括接待服务、讲解服务和商业服务。具体有票务服务、游客接待、导向服务、景点管理、表演展示服务、餐饮购物服务、车船服务、特殊服务、景区环境控制、景区安全控制、景区应急控制、采购与供方管理、设施设备管理。









景区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景区管理队伍的基本素质要求)



1职业道德素质:具备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遵守法规、忠于职守;工作态度好2业务素质和管理技能:有履行职业要求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技能;有适应游客要求和旅游区发展的业务管理技能;特别要求每一位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特殊技能,如文物保护、规划、市场分析等3文化素质:具备较强的文化修养,较高的知识层次,特别是对旅游产业及本景区有较强的知识把握。4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



票务服务管理难点及管理对策



1假钞问题:售票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鉴别货币真伪的知识和技术;景区如有条件,应为每一个售票岗位购置功能齐全、准确的验钞机;请专业人员为有关员工开展防伪钞培训活动,掌握辨别假钞的技术2优惠票之争:应将本景区的各项优惠规定以告示的方式放在游客容易看到的地方,尽量避免优惠票之争;万一游客出言不逊,也不要与游客争吵,应礼貌有耐心的向游客说明门票的优惠制度,争取游客的理解;除了按照制度优惠之外,有时也需要灵活处理



改善我国旅游景区服务管理的对策:



识别游客需求,建立景区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景区公共服务产品体系;以系统管理制度为基础,提供细微化景区服务;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以培训手段提升员工素质



景区内市政基础设施指标的选择(4点):



考虑需求功能维护运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同时,还要考虑季节性和集散性;景区靠近城市建设区,有完善的区域性市政基础设施支撑,高标准规划;应因地制宜,结合旅游景区特点;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景区自然环境相融合,做到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达到人们旅游休闲的需求。



旅游项目



是具有足够吸引力、旅游者可以身临其境感受或参与的、经过系统管理和经营并能创造价值的资源综合体。



旅游项目的分类



有环境分类法和社会内容分类法。前者主要是指以项目所依托的环境为分类标准,如按照自然环境标准可以非为海岸旅游项目、山岳旅游项目等;按人居环境分类有乡村旅游项目、都市旅游项目等。后者主要是按旅游通常所涵盖的社会内容进行分类,一般有自然生态旅游项目、历史旅游项目、文化旅游项目、探险旅游项目和科技旅游项目等。狭义化的旅游项目可分为景区交通旅游项目、景区观光游览旅游项目、景区娱乐旅游项目、景区特色商品项目和景区休憩旅游项目。



景区旅游项目设计



目的:给那些将构想变为有型现实的人提供指导;保证资源的最优化的配置和合理使用;将抽象的景区理念转变为吸引游客的有形实物或活动;设计直观展示项目的建成效果。设计内容:起名定位、创意产品、空间安排、管理方略。设计原则:独特差异性、市场适应性、持续发展性、真实体验性





景区项目管理的内容



旅游项目管理是偏重于对景区内部资源,旅游活动的整合设计,注重于体验提供和创造景区综合效益的管理。



结合实际谈谈景区项目的选择



选择的原则:符合发展战略目标;资源的约束性和稀缺性;优化景区的项目组合



体验经济与服务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体验经济实际上是以“休闲者为中心”的一种注重提升心理生活质量的经济形态。服务经济是以商品为依托的,以人的活动为内容的经济类型,体验经济则是以服务为依托,以商品为道具,通过感觉和记忆使消费者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留下深刻印象或丰富感受的经济类型,突出特点是其表演性。消费者在体验经济中是参与者。



游客体验的类型:



娱乐体验、教育体验、超脱现实(逃避)体验、审美体验和移情体验。



游客体验的模式:



体验等级模式、畅理论模式、目的行为理论模式、多类型模式、局内人-局外人模式



“畅”理论5-2-3模型



最优体验需求:5有(钱闲房车病)2求(解脱、补偿)3感(新鲜感、亲切感、自豪感)



游客体验需求



基本体验需求是快乐三感(新鲜感、亲切感、自豪感)



游客体验需求特征:



更愿意选择散客而不是团队;选择个性化定制的旅游产品和非标准化产品;不是购买整体产品而是购买零件自己组件;从“走马观花”式巡游到“下马赏花”式的游览;从旁观到参与,从领受到奉献;从只重视“到此一游”的结果到同时重视“结果”与“过程”



游客体验的塑造与强化:



创意体验主题(具有诱惑力的主题必须调整人们的现实感受,必须有特色,必须集空间时间和事物于相互协调的现实整体中,应该能在景区中进行多景点布局,必须能符合景区本身特色);开发体验旅游产品(外延式开发新产品,内涵式升华);提供体验式服务;完善公共服务系统(建筑设施,交通系统,建设完善的景区解说系统);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宣传效应;营造诚信安全的旅游环境



塑造游客体验的方法:



体验主题化、以正面线索强化主题印象、淘汰消极印象、提供纪念品、重视对游客的感官刺激



景区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即有效管理景区资源的途径):



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规划手段、行政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科技手段



景区资源的构成:



景观资源、土地资源、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现金资本)、人力资源、景区组织、企业文化



景区景观资源保护



景区旅游资源管理,是指运用规划、法律、经济、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一切可能损害景区旅游资源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响,从而协调旅游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景区可持续发展定义和内涵



定义:在保护旅游景区资源原真性和文化完整性的前提下,使得旅游景区资源既满足当代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又能满足后代人发展的需求,保持景区资源、坏境、旅游和谐、统一的发展。内涵: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正确规划与有效管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系统优化和综合管理;科技手段和管理者素质



评价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社会发展标准;旅游经济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可持续地区的伦理标准



景区可持续发展措施/谈谈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端正景区开发与发展的思路;杜绝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旅游“生态发展”;坚持旅游景区开发的有序性;提倡文明旅游,杜绝旅游污染



景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模型基础:



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



景区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GB/T17775



实施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1从旅游景区本身而言,实施标准化管理具有的重要意义:是对旅游景区自身权益的保护;是旅游景区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要求;是促进旅游景区企业全面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促进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2从旅游者角度而言,实施标准化管理是保障旅游者权益的有效手段3从宏观角度而言,实施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是对旅游业发展的更高要求









如何理解有效的景区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个组织的管理者,若想成功地领导和经营其组织,需要采用一种系统的、透明的方式对其组织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要求,实施并保持持续组织业绩的管理体系。



ISO9000和ISO14000的异同



相同点:两个都有共同的实施对象,即在各类组织建立科学、规范和程序化的管理体系;两套标准的管理体系相似差异点:1承诺对象不同(IOS9000承诺对象是产品的使用者、消费者;ISO14000是向相关方的承诺,受益者是全社会)2承诺内容不同(ISO9000是保证产品的质量;ISO14000是要求组织承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对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作出承诺)3体系的构成模式不同(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是封闭的;ISO14000是螺旋上升的开放模式)4审核认证的依据不同(ISO9000标准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根本依据;ISO14000认证除符合ISO14001以外,还必须结合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5对审核人员资格的要求不同(ISO14000系列标准涉及的是环境问题,因而要求具备相应的环境知识和环境管理经验)



旅游景区标准化工作现状:



对景区标准化管理理解不深,缺乏经验;经济基础薄弱,配套资金困难;景区人员素质偏低,贯彻实施不力;急于求成,盲目“贯标”



景区标准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导入ISO9000和ISO14000景区进行标准化管理的途径之一;争创5A-A(GB/T17775)景区成为我国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的主流;文化创新将成为未来景区标准化管理的重点



ISO认可的基本程序:



预审请阶段、受理的合同评审、受理申请、正式申请、产品认证用标准的确认、现场审核准备、现场审核、现场产品抽样、质量体现审核报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认证的审定予批准



导入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方法



明确规定标准模式遵守PDCA运行模式,即遵守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及评价和处理action四个阶段



景区战略:



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景区内外环境及取得资源的情况,为实现景区持续发展,对景区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是策略规划











影响旅游景区战略形成因素:



1、旅游产业自身的吸引力,即旅游产业的内在盈利能力。2、景区在旅游产业群体中的相对竞争地位。



景区经营方向与战略目标选择:



经营方向:指一定时间内,景区将开发哪些项目为哪些游客和市场服务。确定经营方向,要进行旅游资源条件,企业素质,发展态势,游客需要分析。选择合适的内容:1、单一业务经营。优点,方向集中,管理方便缺点,风险大2、多样化经营优点,分散经营分享缺点,管理复杂



战略目标:



指景区在战略执行期,沿着其经营方向前进时要达到的程度和要取得的预期效果。

长期战略目标:长远打算短期战略目标:短期应达到的目标



旅游景区战略管理的内容和过程:



内容:确定景区经营方向、建立景区战略目标、制定景区经营战略、景区经营战略实施与控制、景区经营战略评价与修正。过程1、确定景区远景、使命和宏观目标2、环境分析3、战略选择4、战略实施5、战略评价与控制。



旅游景区的品牌战略和竞争战略:



品牌战略:由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组成的经济产业中的品牌形象;人文精神上的品牌形象;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来的外在显性品牌形象。重心不在全面,在于鲜明的区域特征、鲜明的识别系统、鲜明的品牌形象。

竞争战略:通过景区形象TCIS,旅游产品特征,旅游服务质量控制等形式,形成独特鲜明的个性,使游客建立起品牌偏好与忠诚作用:有效避开价格竞争。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概述。旅游景区治理问题研究现状:



关于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研究内容(旅游景区资源的价值评估和保护开发问题,中外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对比研究,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研究,旅游景区生命周期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旅游景区的资源保护和环境容量问题);关于旅游景区治理的研究内容(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研究,旅游景区产权和经营权问题,旅游景区的融资体制问题)。





献花(0)
+1
(本文系比U比UU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