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游普宁寺
2017-11-29 | 阅:  转:  |  分享 
  
游普宁寺、雍和宫之随想麟泗







普宁寺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之外八庙,雍和宫位于北京城内一隅,不在一处,相距甚远。为何在本文中一并提及呢?因为他们都是清代的藏传佛教名寺,特别是雍和宫,更受皇家的青睐。他们有个共同点,即都供奉欢喜佛,这对汉人来说,还颇觉新鲜,与汉传佛教的“戒色”有矛盾。我也是从不懂至慢慢理解的,故也就有了这篇观后之随想,也谈谈本人粗略感想,并非为了猎奇。







北京是妻之故乡,岳父是文博线上的一位老职员,我北京去的多,雍和宫去的也不少。承德只去过一次,同样普宁寺也就去过一次。那还是在1991年夏天,在岳父介绍下,我们受到承德文物局一位局长的热情接待,直接住进避暑山庄里面的招待所,当时没感觉到是个避暑胜地,只觉得阴森森,潮湿得很难受。或山庄里的阴魂太多之故吧,反正我是难以适应的!







当年某天,这位局长还专门安排我们游览外八庙,在参观普宁寺时,陪同的导游专门带我们参观了一尊失而复得的欢喜佛(属国家一级文物,曾被盗窃,后追回),这是一对拥抱在一起交媾的裸体两性铜铸雕像。

在这庄严的寺庙里,怎么会出现这种形式的雕像呢?不仅让我震惊,也让我迷惑,我屏声静气、认真的聆听完导游之讲解。







我纳闷,都说佛教是主张“清心寡欲“,善男信女也一贯严格克制,庙宇大殿中何以会有欢喜佛这样的雕像?我震撼,如此大胆的造型,汉文化地区确实少见,特别是作为凡夫俗子祟拜的佛像。要不是陪同导游的带领和介绍,我这辈子或许也就没机会看到这尊扑朔迷离的欢喜佛像了!

雍和宫、普宁寺都是藏传佛教寺庙,与汉人寺庙还是有区别的。因为我们对藏传佛教文化了解不深,在喇嘛寺庙里看到特别造型的欢喜佛,就大觉意外,只觉得惊奇和不解。佛也做爱,这与戒色不是矛盾吗?我迷惑!我惊讶!







依稀记得当时的导游是这样解说的:古代藏地区人口稀少,为了祈求藏民族的兴旺,保佑藏民得以继续繁衍生息,也就出现了这么一个主题的欢喜佛雕像,以供虔诚的佛教徒顶礼膜拜。它比起汉人寺庙的送子观音,就更生动、更形象了。塑像不一样,但意义是相同的。高寒的藏民族地区,气候恶劣,人口稀少,所以繁衍生息是其民族的一个根本。我有一青海的藏族同学,他母亲就生育了他们兄弟姐妹十三人,这对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汉民族来说,不得不说又是一个惊奇吧?!



据说,以前这欢喜佛通常是不会随便让人看到的,清朝时期就如此。除小皇帝成年后,被喇嘛引进到雍和宫观看欢喜佛,作为性教育启蒙之外,欢喜佛永远被大红布罩着起来的。

而普宁寺欢喜佛的公开展出,倒是揭去神秘面纱,既让我开了眼界,也让我顿悟:要成仙成佛,就要戒色;凡夫俗子,饮食男女,顺其自然,欢喜就好。社会繁荣昌盛,繁衍生息是根本!



不知佛是怎样说的,反正我是这样想的!佛也是由人修行而来的,当然少不了人性善良一面,慈悲为怀是佛的本性,欢喜佛更贴近生活,保佑繁衍生息,寄寓着美好愿望。谓之欢喜佛,佛欢喜就好!







以前,我读书曾看到“禁欲主义“,对此了解不深,没什么认识。只觉得禁了欲,人类怎么去繁衍生息,社会怎样去发展进步?!人应该顺其自然,反其道而行肯定行不通!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支持就有反对,不管哪个领域,哪种文化,都有不同声音。繁衍生息是民族的根本,保佑黎民百姓繁荣昌盛、幸福美满,乃是佛之本意。善哉!善哉!!



今天闲来无事,想起那些年的旅游,想起了欢喜佛,信手写下这篇《游普宁寺、雍和宫之随想》,或胡诌八道,或对或错,并不重要了,随想既然成了文字,就是文章了,好歹也算是一篇吧。



2017.11.22(小雪)记于佛山高明。



附图源于网络,特注明:

图1、2、为普宁寺

图3、6、为雍和宫

图4、5、为欢喜佛塑像



献花(0)
+1
(本文系地名解读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