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最好的易筋经版本{含标准示范图简易讲解:下
2017-12-03 | 阅:  转:  |  分享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图10:图11:







第六式出爪亮翅

口诀:挺身兼努目,推窗望月来,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

接上式,顺式变换成出爪亮翅。先把弓步的后脚向前收,两脚立正站

好,后手同时顺势抄向前面,与前掌看齐,两掌变成排山掌(手指笔直,掌

心向前),肘、臂与两肩等平直朝前方推去,开始时轻如推窗,前推到极点

时,则重如排山。这时上身直立,两目张开,不可眨眼,目视前面,集中

精力观看两掌的中间,意念观想明月的感觉(日久功深,其效自显,不可

强求)。

然后,再把排山掌缓缓向胸胁内收,如海水还潮,一直把掌、腕、肘、

作者:曹英峰第27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臂内收,贴于左右两胸胁。之后,双掌重向前方平直推去。如此往复七次,

每次向前推,必配合呼气,决不可参前落后,更不可呼吸颠倒(图12----

图14)。

图12:图13:



图14:

作者:曹英峰第28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

口诀:侧首屈肱,抱头拔耳,右腋开阳,左阴闭死,右撼昆仑,左贴

胛膂,左右抡回,直身攀举。

接第六式出爪亮翅,动作与剑术的拔剑式相同。

一、右手向上举提,一面朝脑后划圆,一面将掌变成半阴半阳掌(手心

向左,手背向右,拇指向上,小指向下),右掌直抵脑后,用掌心抱着玉枕

关,用手指轻拉左耳天城穴(即耳上的尖端,把耳轮折卷,在骑缝处)。

二、在右手划圆的同时,掉头扭项,面颊向左旋转,后脑向右方,迎

接右掌相抱。

三、右掌已经抱头攀耳,右肩与上臂须相平,右腋张开,不可倾倚收

闭。

四、右掌抱头攀耳之后,微微牵动,头颈同时与掌相应运动。这时意

念随着气脉的运行,集中在右肘尖,这样一拔一攀,头肘张弛相应,运动

三五次。

五、左掌配合右手运动,不可落后参前,先从排山掌顺势向下降落,

由阴掌变为半阴半阳掌,反手向背后划圆。在下降到与左腿平行相对时,

即再变为阳掌,掌心正向背后,于是用手背循左腿、偎髀枢,从骨盆向上,

反掌贴背心,掌背贴在两个胛骨中间,约脊柱第五、六、七椎之间。意念

仿佛有手掌被背心吸着的感觉,左腋牢牢闭住,同时配合右手抱头、拔耳,

意念左腋顺应。另外,身子既放松又要笔直,不能随着动摇。

六、呼吸配合上述五个动作,从第一动开始,即须气沉丹田,不可升

降气机,略带闭气之意,轻轻呼吸。头、颈、胸、肩才能特别放松,全身

作者:曹英峰第29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才能笔直,气机才能沉静下来(图15----图17)。

图15:图16:



图17:

作者:曹英峰第30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第八式三盘落地

口诀:上腭抵尖舌,张眸又咬牙,开裆骑马式,双手按兼拿,两掌翻

阳起,千斤仿佛加,口呼鼻吸气,蹲足莫稍斜。

这是连接第七式而练上盘、中盘、下盘的方法,所以名叫三盘落地。

现分析如下:

一、先从九鬼拔马刀势起,身子直立不动,两手分别从后脑和背心各

自向左右平伸,使左右两手与肩相平,成为“一”字形,掌心向下。

二、两手平伸后,随即把左脚向左分开,两脚相距大约二尺五寸,但

高个子可以跨大些,矮小的人可以跨小些,总以两腿不觉别扭为原则。

三、屈两膝变成马步,以大腿与地面水平为度。同时不能弯腰驼背,

须求脊柱笔直,与大腿成直角。

四、在两腿屈膝时,两掌都用阴掌缓缓往下按,好像按压东西似的,

劲力绵绵不断地往下沉压按去,两掌配合两腿,不可参前落后。两掌下按

至掌与膑骨相平为准。

五、将下按的双掌一齐翻转成阳掌,仿佛两掌心托着重物一样。

六、随即两腿慢慢伸直,还原成直立姿势,两掌一齐随着上升,意念

掌中很沉重,以双腿伸直时双掌与胸部相平为度。这时左脚向内收回,与

右脚对齐,两脚相距约一尺二三寸,两掌保持此姿势不动(图18----图19)。









作者:曹英峰第31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图18:图19:







第九式青龙探爪

口诀:青龙探爪,左从右出,左掌纠行,蜷傍胁部,右爪乘风,云门

左露,气周肩背,扭腰转腹,调息微嘘,龙降虎伏。

此势是专练肺脏、肝脏、胆脏和带脉的方法,即所谓降龙伏虎的动功。

一、接前势,左手阳掌翻转,变成阴掌的“龙探爪”(五指分开半伸半

屈,相距约三四分的距离,掌心空而圆,可以容纳一个鸡蛋,意念集中在

掌心,取名龙探爪),再顺势向左肋收回。在收回时,以左肘尖领全臂后退,

肩、臂、腕、掌随之运动,齐向左后方缩去,不能紧张。

二、在左掌变化时,右掌翻转变成阴掌的龙探爪,借左掌向左后方缩

作者:曹英峰第32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去之势伸右掌,动似波浪相连,相应地朝左侧探爪抓去。注意意念要把左

边的期门穴、云门穴张开,右边的期门穴、云门穴闭着。

三、在左掌后缩、右掌左探的同时,腰腹部随着肩臂的势子,相应地

向左扭转,同时腰腹部要放松,才能把腰间的带脉锻炼得柔韧如丝,松紧

合度。

四、在前三项操作中,呼吸的运用是撮口音发出“嘘”字的音调,右

掌向左面伸,又探爪向前抓时,即撮唇发音。如波浪般连续向左探爪,同

时口中相应发出“嘘”音。

五、头也跟着向左侧转,与掌、肘、肩、臂、腰、腹相应。

六、以上五项动作操作后,再照这种顺序,反缩右掌,探伸左掌,向

右侧抓去,与左式要领一样,双掌交替转翻二三次(图20----图23)。

图20:图21:



作者:曹英峰第33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图22:图23:







第十式卧虎扑食

口诀:两足分蹲身似倾,左弓右箭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翘尾朝

天掉换行,呼吸调匀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还将腰背偃低下,顺式收

身复立平。

此势是俯身低下,用矮架子来锻炼经络,在武技方面,又可变化成各

式“地支”的架子,少林派中的地趟招、十八变化等很有名的拳技,都从

此势演变而出。

一、接上势,顺着右掌左探、左掌内缩的姿势,随即抬起右腿,向右

前方跨进一步,右腿弯曲,左腿伸直,变成右弓步,同时胸、腰、臀顺势

作者:曹英峰第34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前倾。

二、右掌顺势借劲,从左探爪向右前方变成阴掌,斜行削劈,以劈至

右膝膑骨前面为度。

三、顺着右掌的运动,左掌直接从左肋下面变成阴掌,向左前方斜行

下扑,如老虎扑食,与右掌看齐。

四、随即双掌下扑,双掌心贴地支持上半身,右腿稍弯,左腿伸直,

以支持后半身,同时把头昂起,两眼注视前方,腰部放松,脊背平直而不

可僵硬或者凸起。

五、随即把双掌掌心凹起,五指尖支地,以支持体重。同时两脚跟离

地,只用足大趾尖点地,支持体重。

六、双肘再缓缓由上向下,一屈一伸,一沉一起,同时胸部向前缓缓

前进四五寸,再退回四五寸。如此来回运动三五次。

七、在双肘屈伸、进退的同时,左腿弯曲,小腿向上、向后翘起,这

叫“虎尾腿”。翘起的程度,以脚心朝天、小腿与大腿成直角为标准。

八、左小腿上翘,配合两手,右脚也如此法运动二三次之后,随即放

下右腿,顺势向胸口收左腿,变成左弓步,同时掉换右腿,再把右腿翘起,

照上述动作继续运动二三次。如果在换左弓步、翘右虎尾腿时,手足疲乏,

可以放平掌心和足心,松口气再抬起来。

九、这时使用鼻吸口呼的方法,在双臂一屈、胸部一进时呼气,而在

双臂一直、胸部一退时吸气(图24----图26)。





作者:曹英峰第35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图24:图25:



图26:

作者:曹英峰第36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第十一式打躬击鼓

口诀:两掌持后脑,躬腰至膝前,头垂探胯下,口紧咬牙关,舌尖微

抵腭,两肘对平弯,掩耳鸣天鼓,八音奏管弦。

此势接上势,可锻炼腰腿。

一、接上势,右足起虎尾腿后,随即把虎尾腿放下,还原成右箭步,

同时再把手足放平,掌心、足心接触地面。

二、随即收右腿与左腿平齐,蹲身竖腰,两掌离地,反掌贴于后脑的

玉枕关,掌心塞住两耳孔,两掌的中指尖微微相接,指头贴着玉枕关,两

肘弯屈,在头部两侧相对,肘与肩平行。

三、贴好玉枕关后,随即慢慢立起腰腿,全身放松而须笔直。立直之

后,开始用中指、食指、无名指轻轻敲击后脑的玉枕关,左右两手交互敲

击,这叫“鸣天鼓”。敲击的节奏,应该用“渔阳三挝”,分二四边音与中

音的击鼓法,再用“幽冥钟”的一百零八杵撞钟法,此为“黄钟”、“大吕”

合奏,始为“鸣天鼓”。初学的人,不必这般细致讲究,只运用指头敲击,

发出鼓声就可以了。

四、鸣天鼓做完后,双掌继续抱着后脑,慢慢俯身弯腰,腰胯放松,

将头向两腿之间弯垂下去,以不能再弯垂为度,但不可强求,同时双腿要

挺直,与打躬的样子相似。

五、弯腰与垂头之后,随即慢慢直立起来,全身笔直,再鸣天鼓一次。

六、在弯腰与垂头的动作中,牙关微微咬紧,同时控制呼吸,只细微

地鼻呼鼻吸。日久功深,可以完全闭气。站直起来后,则正常呼吸(图27----

图29)。

作者:曹英峰第37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图27:图28:



图29:

作者:曹英峰第38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第十二式掉尾摇头

口诀:膝直膀伸,推手及地,瞪目摇头,凝神一志,直起顿足,伸肱

直臂,左右七次,功课完毕,祛病延年,无上三昧。

这是易筋经的最后一势,也是结束练功之法。看来简单,实则此法能

使全身常经奇经的气脉通通调和,使全身轻松舒适。

一、接上势,两掌从后脑向正前方推去,使两只胳膊伸直与肩相平。

二、两掌十指交叉轻扣,掌心向地,再向胸前收拢,约距胸口两拳远

近,随即慢慢下推及地。不能推掌到地的人,能推多少算多少,同时腰部

随着双掌下推之势放松下弯,但双腿须笔直。

三、双掌推到地上,头部向四面微微摇转。

四、随即缓缓伸腰,两掌同时上提,不可参前落后,恢复直立的姿势。

五、双掌松开,向左右各挥动七次,两足各顿地七次。

六、呼吸与平时一样。

七、要把意识集中在两处,直立时集中在鼻尖上,推掌及地时集中在

掌心。如此意识集中,呼吸放松,可进入练静功的准备阶段,也是“由动

入静”的练习办法(图30----图32)。













作者:曹英峰第39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图30:图31:



图32:

作者:曹英峰第40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



前部十二式练法此部易筋经所列各法,即俗传外功易筋经。共有十二式,

每式动作不同,各有其妙处,宜于清晨薄暮之时,在空旷清洁之地练习。待十

二式行毕,即从第一式复习,周而复始,晨夕各三次。一年之后,则精神萎顿

者立可振作。而精神健旺者则实力增加,神完气足,有易筋换骨之妙。但须

每日行功,不可间断,方有效验。

第一式面向东而立,两足平行分开,相距一尺左右。凝神调息,排除杂念,

蓄气于腹,毋使走泄。头向上微抬,闭口,舌抵上腭。两目向前视,不可瞬眨。

然后将两手折腕昂起,使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再缓缓略屈肘关节,将手提起

至腰部稍下处为度。两手虽上提,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如按雀跃之状。略

停,两手十指向上翘起,掌根则运力向下捺,行时须极缓,至极度后,再停顿

片刻,放下手指,提起掌根,回复原状。如此一翘一按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

1)。要点:此式名混元一气式,乃先天之象。一翘一捺,得乎动机。停顿贯气,

得乎静定。动静相因,而阴阳判,万物生。以下各式,皆由此式化生。行时宜

全神贯注于指掌之间,不可相离。日久之后,则气随神到,而连于内,力由气

生,而行于外,内外相合。两手上提时,切不可上过于腰,否则非但不得其益,

且有损于筋骨,切记!

第二式前功已毕,则将气力收起,回复原状,舒展全身筋骨,以免过劳。

行第二式时,先将两足并紧,全身正立,蓄气闭口,昂头睁目,与第一式完全

相同。两手握拳,惟大拇指伸直,握拳极松。握完,拳置于大腿前,拳心与腿

面相贴,两大拇指遥遥相对,略停顿,两手大拇指向上翘起至极度,同时两手

作者:曹英峰第41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其余各指用全力紧握。两臂之力须下注,切不可有丝毫提劲。略停片刻,两

大拇指徐徐放下,余指慢慢松开,回复原状。两臂宜用提劲,使气力上收。如

此一紧一松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2)。要点:此式伪本有将两拳贴置于大腿

两旁,而大指向前,殊不得势,则气力不充,精神涣散。至于翘指时,手指不可

提劲,则气力得以下注,而贯注于拳指之间。拳则愈握愈紧,指愈翘愈高。行

此式时,紧时气力下注,松时气力上提,以气行力,则内外无不流通,此为人

身相连之故。

第三式略休息,再行第三式。正立如前,两足平行分开,相距一尺。腿部运力

下注,不可稍有轻浮。昂头睁目,口闭牙接,蓄气于腹,与第二式同。两手大

拇指屈于掌心,余下四指紧握大拇指。两臂垂直,双拳置大腿两侧,拳心贴腿,

拳背向外,臂部不用力,拳握得极松。略停,将两拳缓握至极度,同时运力于

手臂,使之下注,即用力将两臂挺直,气力易达于拳指之间。略停,缓收臂力,

放松拳指,回复原状。如此一紧一松,行四十九度。(图3)。要点:此式主力

之点,在于拳臂。行气之法,一提一注,固与上式相同,但其不同之处又在于

上式并足,此式则分开;上式伸大指,此式屈握大指,皆各有其用意。两足分

开,则下盘牢固,不易摇动。握拇指于掌中,所以实拳心而易于着力。臂向下

挺而突其肘节,所以使全臂之气力下注于拳。而各式之动作相差无几,在功

效上则差异甚大。行功之际,除动作之外,尤须注意神气贯注,务使精神气力

融会一起,连则全连,敛则全敛。若精神气力不相融,虽练百年,亦是无益。







作者:曹英峰第42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第四式接第三式,休息片刻,舒展筋骨。先全身正立,两足紧并,用两腿

之力下注,以固下盘。然后两大拇指屈置掌中,其余四指握拳。两拳由前向

上举起,以平肩为度。拳心相对,虎口向上,两拳距离与肩同宽。上举时,两

臂宜直,上身切忌动摇。略停,运力紧握拳至极度,两臂同时向前伸,气力完

全前注。停顿片刻,将拳放松,收回两臂的伸劲。伸出时,切忌左右动荡。如

此一握一松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4)。要点:此式乃注气平行之法,使气力

进则注于拳臂,退则流行于肩背。握拳伸臂,两肩必向前探出,肩向前探,背

部之筋肉势必紧张,此时气力完全前透,待松手收力,全部筋肉完全松弛,气

力亦因退行流注于肩背各部。此式最忌用力时两拳左右动荡,否则全身之气

力不能专注于前,而旁行散乱,行之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第五式接上式,略事休息。全身正立,两足紧并,昂头睁目,闭口咬齿,凝

神蓄气,如第一式。两手松握拳,翻拳向外,徐徐从两旁举起,竖于头上,拳心

相对,虎口相后,肘微弯。两臂须离开耳际一寸,切不可紧贴。两臂上举时,

作者:曹英峰第43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两足即随之踮起,脚跟离地一寸左右。略停,两拳紧握,两臂蓄力向下挫,似

拉住铁杠,将身上收之状,同时两脚跟乘势向上举起至极度。停顿片刻,两拳

徐徐放松,收回气力,两脚跟缓缓放下,仍离地一寸左右。如此一起一落为一

度,行四十九度(图5)。要点:此式乃将气力流注于全身之法。举踵踮趾,则

腿胯等处必气力贯注而后坚实。若气力不注,则腿胯虚浮,势必全身动摇,不

能直立,难于行功。至于两臂上举,是欲使肩背胸胁腰腹等处筋肉处处紧张,

以便气力易于流注进退。此式最须注意在紧握双拳之际,下挫其臂。下挫是

运其两臂之全力,向下挫去,并非真令两臂做此动作,而是运意使气力之法。

特别注意的是,两脚跟起落务须徐缓,切忌猛烈,否则受震荡,足以影响大脑

和心脏,为害甚烈。





第六式接上式,略事休息。全身正立,昂头睁目,闭口蓄气如前。两足平

行分开,相距一尺左右,两手各以四指握拳,再将拇指放于外,握时须松弛,

不可过紧。然后两臂从两侧举起,拳心向上,至臂平直时屈肘,竖起上臂,至

拳面正对两耳,离耳一寸许,拳心向肩尖。略停,徐徐握紧拳至极度,前臂用

力向内折,上臂用力向上抬。略停顿,即徐徐放开,回复原状。如此一松一紧

作者:曹英峰第44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6)。要点:此式乃运使气力,进而流注于臂肘指节之

间,退而流注于肩背胸廓之部。小臂内折,则筋肉紧张,气力易于前达;大臂

上抬,气力易于在胸背流行,内脏器官必因而舒伸。行功时,上身不可动摇,

两臂切忌震荡。

第七式接上式,略休息。两足紧并,全身直立,昂头睁目,闭口蓄气。两

手各将四指握在里面,大拇指扣于外,松握拳,由前向上提起。提至肩前,略

停片刻,即运力于臂,徐徐向左右分去,至拳与肩平。拳心向下,上身略向后

仰,但不可过度。两臂分开后,两足尖徐徐抬起,离地一寸许,同时将拳徐徐

握紧,鼻中吸尽一口清气,再将足尖轻轻放下,两拳缓缓放开,同时从口中吐

出浊气,回复原状。如此共行四十九度(图7)。

要点:此式乃运使七力旁行之法,兼调内腑。伸臂握拳,以增气力。一呼

一吸,调理内腑,即吐浊纳清之意。故行时上身必须后仰,才可使胸廓开展,

尽量呼吸。至于足尖上抬,乃使下盘稳固之意,气力贯注,而不动摇。第八式

接上式,略休息。此式与第四式大同小异,即并足正立,昂头睁目,闭口蓄气。

两大拇指先屈于掌心,余下双手各四指握其外,松握拳。拳由前向上举起,至

与肩平,虎口向上,拳心相对,两拳相距约二三寸。两拳上举时,两脚跟徐徐

提起,离地约二寸。然后两拳用力徐徐握紧至极度,略停,再徐徐放下,两脚

跟也轻轻放下,着地时要极轻。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8)。要

点:此式练空中悬动,使气力流注于上下各部。与第四式不同之处,在于两拳

距离远近,及举踵与不举踵。握紧双拳后,两臂向外分,至与肩膀宽度相等,

至放松时徐徐合拢。此式最难点在于不可使身前俯后仰,下盘要稳固。

第九式接上式,略休息。全身直立,头正目前视,上身须直,闭口蓄气如

作者:曹英峰第45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前。两足紧并,两大拇指屈置掌心,其余四指握其外,松握拳。两拳从下向上

从正前方提起,至腹前,屈两臂向上翻起,拳心向外,两拳面斜向鼻尖两旁,

屈肘,两拳相距三寸许。然后徐徐握紧两拳至极度,同时前臂用力向内翻转,

上臂用力向前逼击,肘向后分引,全身同时用力,略停顿,徐徐放松双拳,收

回全身气力,回复原状。如此一松一紧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9)。要点:此

式在翻转向上时,宜似握千钧重物向上翻提之状,虽手中并未有物,心中当

是如此。此式伪本错处甚多,且与第六式混为一谈,贻误世人。此式与第六

式不同之处当详细参看,亦不难领悟。

第十式接上式,略休息。正立如前,两足并紧,昂头睁目,闭口蓄气。两

大拇指屈置掌心,余下各指松握拳。虎口贴腿,拳心向后,两臂从前面举起至

与肩平,运肘力向左右分,至与肩平,同时两臂向上竖起举直。此时两臂与肩

成一“山”字形,拳心向前,虎口向两耳。略停顿,两拳徐徐紧握至极度,同

时两臂用力向上托,如手托千斤之势。两肘向外逼出,如欲使之合凑。但皆

用虚力,并非有形动作。如此略停片刻,即徐徐松手。如此一松一紧为一度,

行四十九度(图10)。





作者:曹英峰第46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要点:此式乃练气力之上行,除握拳外,其余皆非有形动作,是以意使力

之法。即拳家所说“意神到而力随之”。坊间俗本,皆演有形动作,则易势乱

神散,而无收效,学者当明辨。

第十一式接上式,略休息。全身正立,两足紧并,昂头睁目,闭口蓄气如

前。两手各将四指屈置掌心,拇指护其外,松握拳。然后臂用力,拳向上提,

置于小腹之前、肚脐两侧。肘微屈,虎口斜对,拳面向下,拳心向内,拳距腹

一寸许。略停顿,每手四指徐徐紧握至极度,两拇指用力上翘,愈高愈妙。两

臂虽无动作,但气力须上提,不可下注,似提千钧重物。稍停顿,拇指徐徐放

下,其余各指亦放松,两臂气力缓缓下注。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共行九度

(图11)。要点:此式乃运气升降之法。紧握时,以鼻吸入清气一口。放松时,

口中吐出浊气一口。惟须行之徐缓,吸须吸尽,吐须吐尽,切不可失调和而中

间停顿,致内部受到意外震激。运力上提本为无形动作,两肩切不可向上耸

起,是为至要。

第十二式接上式,略休息。两足紧并,昂头睁目,闭口蓄气如前。两臂直

垂,指尖向下,掌心向前。然后两臂徐徐从前面举起,至与肩平,大拇指在外,

掌心向天,两手相距与肩同宽。两手上举时,两脚跟也同时升起,至离地二

寸。略停顿,两手徐徐放下,两踵亦轻轻落地。如此起落各行十二度,再举掌

如前,手掌上抬,肘即向下扎。同时两脚跟提起,再轻轻恢复原状。脚跟落地

后,即将足趾上翘至离地一寸。如此行十二度,全功毕(图12)。要点:此式乃

舒展全身筋络血脉之法。以上十一式功夫虽各有功效,但行时气力不免偏注,

故必须用此式调合,使气力贯注全身,无太过或不及,犹如打拳后必散步休

息。综上述十二式功夫,每日勤习,则三年后必可有成,气力相随无往而不

作者:曹英峰第47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可。



少林二十四式易筋经后部



前部易筋经十二式,虽注重气力相随,但以力为主,刚多柔少,即以力行

气之法。练习成功之后,虽可气力相随,但欲其遍及全身,而无所阻,尚难如

愿以偿。欲达到此种境界,必须续练此后部,但不能入手即练后部,因此部功

夫,完全注重运行气力于肌内,以充实全身筋肉,而不在增加实力。所以实力

不足之人,即算强练,其效也甚微。先练前部再练后部,于纯柔之中求运行之

道,易于入手,且收效神速。

第一式盘膝而坐,右脚加于左大腿上,左脚从右腿外扳起,以左脚背加

于右大腿上,两足心皆向上,此为双盘坐法。初时不易做到,可散盘。坐时身

宜正直,不能有所依傍。两手紧握成拳,四指屈于内,大拇指护其外。两拳放

于膝上,不可稍微用力。双目微闭,闭口,舌抵上腭。冥心屏息,全身放松。

惟将精气神三者,用意想之法注于丹田,凝思存神,日久自见功效(图1)。要

点:此式在未行功前,心中杂念一时不易消灭,故先用此法,然后行功,自无

妨碍。

第二式行第一式约一炊时,再行第二式。盘坐如前,两足不放开,身体不

动,惟两手握拳之指徐徐放开舒直。然后两臂缓缓从两旁举起,掌心向上,举

至与肩平,屈臂内引,由头上抄至身后,同时翻腕使掌心向前,大拇指在下,

至玉枕穴后时,两手渐渐接合,十指交叉抱头,两手掌根按于耳门穴之上。抱

时不宜用有形之力,头略后仰,胸稍前突。惟在两手动作之际,全身各部不可

作者:曹英峰第48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稍有震动,意守丹田;抱头后,略停顿,即提气上升,意想一口气由丹田而起,

经过脐轮,上达心包,而过喉结,直至顶门。停留片刻,再使其由顶门向后转

下,经玉枕穴由颈椎而下,过尾闾抄至海底,再转上而回丹田。初行时,不过

是意想,气力必不遵此途径而运行自在。惟练习日久,自有成效。行功时,须

一切纯任自然,不可稍有勉强,亦不可贪功(图2)。







要点:此式乃使气力转运循环之法。顶门百会为首部要区,而脐下丹田

为内腑宝库,故气升贮于百会,气降归于丹田,一升一降,即周天循环之道,

一起一伏,为阴阳造化之机。乃先天之静穆,而至后天之生机。练时,循环三

度而停止。乃将双手放开,握拳收至两膝上,回复原状。

第三式行第二式毕,将圈盘之腿徐徐放开,略休息,使腿部筋骨得以舒

展,气血不至壅阻。但休息时,心神犹须宁静,切不可起丝毫杂念。一炊时后,

再将两足徐徐前伸,至腿部平直为度。两腿紧并,足心向前,足尖向上。再将

上身徐徐下俯,两手从两旁抄向前方。抄至足部时,交叉十指,收住两足。两

足用力前挺,两手向后拉引,方为得力,腰背两部因此紧张。成此姿势后,将

贮留在丹田之气运于肩腰脐部。初时仅是意想,日久功深,气力可随之俱到。

行一炊时,然后徐徐放开,回复原状(图3)。要点:此式乃充实软裆各部之法,

作者:曹英峰第49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其主要之处在乎腰闾。因此部在人身各部之中为最软弱,气力最不易贯注,

故行时必须俯身至极度,始能使腰部筋肉紧张,气力较易达到。勤加练习,自

有妙用。惟身体起落时,务当徐缓,切不可左右摆动,以乱其神、散其气,是

为最要。

第四式行第三式毕,略休息,续行第四式。先将两脚徐徐双盘起,上身切

忌前后左右摇动。坐定后,宁神一志,注气于丹田,排除杂念。稍休息,两手

徐徐翻腕,掌心向外。两臂从左右两侧缓缓上举,至顶门上相合,交叉十指,

再向前翻腕,使掌心向上,两掌用力上托。托时运气使丹田向上提起,气转至

两臂,达于指掌。也用以意役神、以神役气之法,并无有形动作,惟意念专注。

行此式亦以一炊时为度,然后徐徐松手,两臂仍从两旁落下,运气下降,回复

原状(图4)。要点:此式乃行气于臂指之法,比前三式难。因臂部肌肉坚实,

气不易行。如欲练至意到气到、气到力随之境,非短时间可能。所以须盘坐

而行,固实其下盘。手于顶门,可使全身上提正直得势,气易上达,不至中途

多有阻碍。两手动作之时,务须徐缓而固其神气,不可粗率。

第五式行第四式毕,将所盘两足徐徐放开,向前伸直。两足相并,足心向

前,足尖向上,与第三式起手相同,略休息,即行第五式。两手由两侧下面徐

徐移向后面,两手背贴紧于尾闾两旁,不可松浮。两肩用力向前逼击、向上

耸,务必使肩背筋肉紧张异常,然后用意想之法,运气使肩背充实。初时行之

不易,久后自然纯熟。行此式以一炊时为度。然后徐徐收回双手,回复原状

(图5)。要点:肩背等部,骨多筋杂,皮肉极薄而坚实异常,故气力不易运行,

收效迟缓。必下苦功,方可有成。

第六式行第五式毕,略休息,续行第六式。两足收回成双盘之势。两足

作者:曹英峰第50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动作时,上身不可摇动。坐定后,两手从两旁移至脐下,两手相合,交叉十指,

翻腕向内,以掌心捧住小腹。初时并不用力,冥心存思,然后运气由丹田注于

肾囊,以活动外肾。略停,乃提气上升回原处,意念似欲将两外肾吸入腹中。

提气上升的同时,两手心亦渐渐用力,略向上摩起。略停,再运气注于肾囊。

如此升降各十二度而功毕(图6)。







要点:肾囊为人身最重要之物,此式功夫专练收敛外肾之法。初练时必

难,然练习日久即易活动,反比运气于肩背容易。此功成,敌欲取我下部而制

我于死地,亦无从下手。

第七式行第六式毕,略休息,续行第七式。上身及两腿完全不动,两手则

从小腹徐徐撤下,移向两腿侧,按于腿上,大拇指在内,指尖向前,不宜过分

用力,但求能相贴合。心神既定后,两臂徐徐用力下注,意欲将上身向上升起,

惟并非有形动作。同时提气上升,使之充于胸廓,停滞不动,历一呼吸之久。

意念再将气按原路降下,停于丹田,而两臂之力亦同时松弛,回复原状。再隔

一呼吸时,再提气上升如前,如此升降各十二度为止。此式功夫虽不甚难,但

初入手时亦不免有所阻碍,须经苦练,方能升降自如(图7)。要点:此式功夫

乃充实胸廓之法,运气于内,故较行于筋膜之间为易。惟运行虽易,而停滞一

作者:曹英峰第51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事,极为繁难,若神气未能完固之人,决难达于此境地,此即道家所说的凝神

铸气之法。初入手时,未能久停,以后可逐渐加长。

第八式行第七式毕,即就原式休息片刻,调和气力,使之稍弛展,续行第

八式。此式上身与两足皆不动,惟将两手提起,使其离开,徐徐向前移去,绕

至两脚心上面,左掌心紧按右足心,右掌心紧按左足心。大拇指在内,指尖相

对,两肘微曲,臂部不用十分气力,以手心与足心贴合为度。略停顿,两臂稍

微用力撑住,同时意念将气从丹田中运出,使之从下抄左,转上绕右向下,回

至丹田,在脐四周绕一圆圈。如此运行一周即后休息,一呼一吸后再运行,以

九度为止。若为女子,则宜自右而左(图8)。要点:此式乃练气充实肚腹之法,

兼及于腰肾之前部。行时宜先鼓足气,使之略停滞,然后再运之循行。惟在

运行之时,外表不宜显露有形动作,如身体动摇等;内部亦不宜有屏气挣力

之象,须纯任自然。初时未必尽如意,久之必可成功。

第九式行第八式毕,仍就双盘坐原势,略休息。上身与腿足完全不动,惟

两手徐徐移至侧面。休息约三个呼吸时,续行第九式。右手在前面徐徐向斜

上方屈臂举起至左肩上,用手掌搭于肩上,掌心按于肩窝穴上,五指则在肩

后,右臂紧贴于胸前。再将左手从前面向斜上方徐徐屈臂举起,左掌心按住

右肩窝穴,左臂紧贴于右臂外侧,用力缓缓拿紧,使肩背筋肉紧张至极度。同

时运用丹田之气,使之上升,而充实其肩背内部。初时决难气随神到,但宜用

意想之法行之,日久自能运行无阻(图9)。要点:此式为行气于肩背之法,肩

背以筋杂肉薄之故,气力不易运到,要多加练习。而此后部练法对于肩背的

练法尤多,即是此故。

第十式行第九式毕,左手徐徐放下,按于板上,右手再落下按于板上。然

作者:曹英峰第52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后将圈盘之腿徐徐放开,向前伸直。略休息,续行第十式。将两脚收回,屈膝

而跪,两腿紧紧相靠,脚背贴于床板上,臀部坐于小腿上,尾闾紧靠两腿。上

身略向后仰,头正目前视。经此一番动作,心神必散,故须休息片刻,收摄心

神。心神一定,则徐徐将两手从侧面抄至前下方,屈臂向上举起,至心窝旁两

乳下为度。将两掌轻轻按于肋上,两肘用力略后引,此非有形动作。按完后,

意念即将气提升,意想使之充满于两乳,停滞不动。历一呼吸之久,仍从原路

使之下降,如此升降各九度而止(图10)。要点:胸前部分穴位众多,若不练气

使之充实,最易为外力所伤。此式与第六式同等重要。

第十一式行第十式毕,即就原式休息片刻,两手徐徐下垂于身旁,稍稍

舒展身体,续行第十一式。先将两手稍举起,徐徐移向前面,至膝盖之上,右

掌心按于右膝盖,左掌心按于左膝盖。大拇指在内,指尖向前,两臂稍用力撑

拄,上身向后倚靠,头后仰至极度。心神既定后,将气提之上升,经脐轮、心

坎等部而向上起,至喉部而停留不动,使喉部充实。如此历一呼吸时,仍将气

下降,停于丹田;再经一呼吸时,再运气上升而充注于喉结。如此升降各九次,

上身徐徐坐直,头亦下俯,两手收回两侧,回复原状(图11)。







作者:曹英峰第53页共54页

内丹学与易筋经论坛www.ddyjj.com

作者:曹英峰第54页共54页

要点:虽有筋肉护于喉结,但极薄弱,故此部极易受伤。若能运气于喉,

而充实内,功夫精纯时,快刀快剑亦不足损其毫发。惟此部功夫,极不易练

成。

第十二式行第十一式毕,将上身抬起,两足徐徐舒展直伸于前,略休息,

即收起两足盘坐成双盘式。然后,须冥目静心,收摄心神。心神定后,将两手

移至前方,上下用力,右手在下,左手在上,掌心相合。然后用力将左掌自左

而右用力旋摩七十二度。再翻转两手,使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用右掌之力,

自右而左用力旋摩七十二度。此时掌心热如火发,乃将两掌移贴后腰,先由

外转内,旋摩七十二度;再由内而外,亦旋摩七十二度。则此段功夫完毕。仍

收回两手,成第一式盘坐之势(图12)。要点:此十二式功夫,皆系坐行之法,

甚不易行,且久坐伤精,为行功十八伤之一。故此式摩腰以养其精,则气足不

伤己身。

献花(0)
+1
(本文系bifangji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