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读书体会
2017-12-06 | 阅:  转:  |  分享 
  
读书心得

教师为什么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长青小学刘婕

我觉得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经常读书,以书籍为友,不但能开阔人的视野、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充实人的思想河流。

?读书使人充实。读书是自我学习最好的途径,使人博学多才,受益匪浅甚至终身受用。书本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经验和智慧中吸取一些可以超越自己局限的东西来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人生,随着视野的开拓和思想的深远,必将感慨“生有涯而知无涯”,从而更喜欢读书。相反,不读书的人因为思维的狭窄,导致知识体系陈旧、思想观念保守、精神世界枯萎。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更离不开读书。教师们应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拓宽了,对自己教学所需知识层面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

读书使人快乐。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俗,性情会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也会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这样,自然就会快快乐乐。同时,读书能让身为人师的我们对所热爱的学生出现的一些烦恼事多一些解决的途径,这不也是很令人欢欣的吗?德高望重的李镇西说得好啊:“读书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快乐之事,能把烦恼和焦躁忘记得一干二净,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我。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我。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我,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我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用心向上。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理解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献花(0)
+1
(本文系长青一片清...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