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案例]
长青小学宋桂艳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书信体文章。文章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笔墨抒发了自己失去父亲之后的悲痛心情,并自然地从心底发出强烈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内容浅显易懂,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由于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我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抓住重点语段,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的实际,换位思考,融入课文情景之中。再把自己的感悟带入文本感情朗读。通过饱含深情地读,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片断:失父之痛的感悟。(2——4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最能触动你的心灵,最让你感动?
生:我觉得2、3、4自然段最让我感动。
师:下面再读这几个自然段,边读边用心去感受,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生结合文中的句子,交流读书感悟。)
师:(充满感情地)这时候雷利是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他既惋惜又怀念,既悲痛又自豪。两年前,我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被派往国外去执行维和任务。爸爸走的那一天,我和妈妈去机场送行,飞机起飞了,但我和妈妈还久久不愿离去。因为我们知道爸爸这一去,可能会面临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也许是四十多度的高温,也许是严重的缺水,甚至会有武装土匪的袭击……我不敢想,我真的不敢想,我只希望爸爸能早日回来。要是爸爸回来了,我一定要怎样?
生1:我要紧紧地拥抱爸爸,用力地亲吻爸爸。
生2:我要深情地对爸爸说:“爸爸,我想你。”
生3:我要在爸爸下飞机的第一时间,把最美的鲜花献给他。
生4:我要和妈妈一起准备一桌丰盛的菜,和爸爸好好地团聚。
师:可是,爸爸回来了。(课件显示该段文字,师配乐范读)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地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生:(深受感染)
师:同学们,雷利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到了爸爸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师:这时,雷利会想些什么?
生1:(激情地)这不是真的,爸爸是在跟我们开玩笑。
生2:(哽咽着)爸爸一定睡着了,他一定会醒来。
生3:(摇头)这不是真的,我的爸爸还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呢。
生4:我觉得他什么都不敢想,因为他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住那么大的压力,这么大的打击。
师:这时雷利会怎么做?
生1:他会趴在爸爸的灵柩上大声呼唤爸爸,爸爸。
生2:后退几步,含着泪往家里跑,关在房里痛哭。
生3:他会抱着爸爸的遗体痛哭,说爸爸你回来吧!回来吧!
师:他会说什么?
生1:爸爸,你可不能失约啊,我们不是说好等你凯旋的时候,我一定会送你最美的鲜花,
师:你怎么失约了呢?
生2:爸爸,世界上还有战争陆续发生,您并没有完成您的使命啊!
师:你怎么这么早就离去了呢!
师:爸爸走了,永远地走了。演示课件“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加上一个孩子对爸爸缅怀的旁白。(亲爱的爸爸,自从您踏上维护世界和平的征程,儿子日夜想象您,天天盼望您。可是您回来了,却要让儿子必须接受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世上最爱我的那个人走了,您可知道儿子的无助和孤单,您可听到儿子的呼唤,亲爱的爸爸,儿子的世界里不能没有爸爸。)
师:同学们,失去父亲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大的痛苦,现在老师想请你把所有的感受带到这段课文中,再来读读课文吧。(指名读,齐读)
师:尽管雷利如此悲痛,但他毕竟是一个坚强的孩子,因为他心中珍藏着对爸爸的美好回忆。现在他可以自豪地说,我的爸爸是一个这样的人。请同学们结合这一自然段,再联系第一自然段替雷利自豪地说一说我的爸爸。
生1:我的爸爸是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战斗中牺牲的,他的死是光荣的。
生2:我的爸爸非常热爱和平,他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和平。
生3:我的爸爸是一个爱儿子、爱妻子、更爱祖国的人。
生4:我的爸爸是一个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他的学识非常渊博。
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因此,雷利要大声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板书:和平)
[分析与反思]
这一教学片断,是整节课的高潮,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以情感人。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母爱如水,往往细腻温柔。在孩子的世界中,缺少父亲,是一种怎样的痛?如何打动学生的内心,让他们体会到雷利的痛呢?在反复读文及了解维和人员的工作条件之后,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想雷利之所想,以雷利的身份说了一段话。既使学生了解到维和人员的工作条件,又表达了雷利最真实、最朴素的愿望——爸爸早日回来。并通过设问,让学生参与雷利的情感世界。“要是爸爸回来了,我一定要怎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谈到了很多久别相见的欢喜场面。可是,笔锋一转,爸爸回来了,幻灯出示文中段落,师配乐范读。“我们如约捧着鲜花,看到的却是爸爸覆盖着国旗的遗体……”这样的反差,使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跌入了谷底,他们想雷利所想,痛雷利所痛。
(二)以情促读。当学生投入了情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带到课文中,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学生的朗读饱含着失去亲人的悲痛,饱含着对战争的憎恶,同时,借助朗读又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达到了文与道的和谐统一。
(三)以情促思。爸爸走了,永远地走了。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加上背景音乐和一个孩子对爸爸缅怀的旁白,(亲爱的爸爸,自从您踏上维护世界和平的征程,儿子日夜想象您,天天盼望您。可是您回来了,却要让儿子必须接受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世上最爱我的那个人走了,您可知道儿子的无助和孤单,您可听到儿子的呼唤,亲爱的爸爸,儿子的世界里不能没有爸爸。)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我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通过读书、交流,学生自然而然地发出了和雷利同样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在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共同沉浸在雷利的情感世界中,学生红着眼圈、噙着泪花听完了这节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我们以情入文,以情促读,以情促思,以情促写,又兼顾了语言文字训练。正可谓“以情感人,文意兼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