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曹操之死与刘备、孙权、曹丕的应对
2017-12-07 | 阅:  转:  |  分享 
  
第32卷第9期

(2Ol7)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NEIJIANGNORMALUNIVERSITY

NO.9Vo1.32

(2017)

曹操之死与刘备、孙权、曹丕的应对

付开镜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所,河南许昌4610O0)

摘要:曹操之死是三国形成之初重要的事件。刘备、孙权、曹丕对这一事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刘

备藉曹操之死而放心攻吴,因连营七百余里犯了分兵大忌,导致夷陵之败,成为应对曹操之死的输家;孙权因

曹操之死采取依然臣服曹丕的策略,全力对付刘备并取得夷陵之战的大胜,成为应对曹操之死的赢家;而曹丕

忙于代汉建魏并巩固内部,在刘备从西部攻击孙吴之时,放弃了从东部攻击孙吴的大好时机,表面上不输不

赢,实际上却造成了战略失误。曹操之死标志着东汉建安时代的结束,曹操死后曹丕、刘备、孙权三方先后建

国称帝,此前的三方鼎立演变为三国鼎立。

关键词:曹操之死;刘备;孙权;曹丕;应对

DOI:10.13603/j.cnki.51—1621/z.2017.09.010

中图分类号:K23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785(2017)09—0064—06

曹操自建安元年(196)迎接汉献帝至许,出任汉

司空、行车骑将军事,到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在

洛阳病故,掌控东汉中央政权,长达25年之久。曹

操病故,这在三国初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政治事

件。刘备与孙权,作为尚存的曹操的两个政治对手,

必须认真思考曹操死后的政治动向,并在曹操死后

采取一定的政治措施,以应对变化的政治局势;作为

曹操继承人的曹丕,也不得不考虑如何应对曹操死

后北方的政局,并应对刘备、孙权的动向。鉴于这一

问题学界研究不多,笔者特撰文探讨之。



、曹操之死与刘备的应对

出身贫寒的刘备,一直以曹操为复兴汉室的宿

敌。但是,听说曹操病故时,竟然派出使节前去吊

丧。刘备派出使节前往洛阳吊丧一事,在《三国志》

中并无记载,而只在裴注中补记了两条:

《魏书》日:备闻曹公薨,遣掾韩冉奉书吊,

并赙赠之礼。文帝恶其因丧求好,敕荆州刺史

斩冉,绝使命。

《典略》日:备遣谋椽韩冉赍书吊,并贡锦

布。冉称痰,住上庸。上庸致其书,适会受终,

有诏报答以引致之。备得报书,遂称制。D3889

刘备具有雄志,在兴复汉室的道路上,曾一度投奔曹

操。在曹操阵营,刘备一方面受到曹操重用,另一方

面,却又受到曹操的怀疑。曹操表刘备为左将军,礼

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在曹操处,刘备的才

气为曹操所洞悉。史载:曹操曾与刘备青梅煮酒,纵

论天下英雄,从容谓刘备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

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1j8刘备方食,听说

此语,失匕箸。刘备见曹操如此评价,担心自己的大

志已为曹操洞察清楚,惊吓之下失了常态。不过,刘

备很快加入到车骑将军董承的反曹集团中,“与承及

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

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13875刘备暂时没暴露

身份,但心怀畏惧,后借打击袁术之机,带兵外出,杀

徐州刺史车胄,占领徐州,但被曹操迅速击败后投奔

袁绍。此后刘备一直与曹操为敌。

作为曹操的老对手,刘备在曹操死后,一反常

态,派出使节前往吊唁,似乎在向曹丕投出橄榄枝。

刘备与曹操之仇不共戴天,在曹操死后,却主动向曹

操集团示好,其意何在?

收稿日期:2017—05—15

作者简介:付开镜(1966一),男,湖北枣阳人,博士,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史。

总第216期付开镜:曹操之死与刘备、孙权、曹丕的应对·65·

要清楚刘备的用意,当考察刘备所处的政治形

势。此前,孙权偷袭荆州成功,关羽被孙权俘杀,荆

州已为孙权占有,由此单方面破坏了孙刘的联合。

孙权为了转移矛盾,不同时受到曹操和刘备的两面

攻击,开始向曹操讲和,表示服从曹操的领导,并把

关羽的头颅奉献给曹操。在此背景下,当曹操死时,

刘备派出使节,其意有二:

一是关羽被杀,刘备失掉了荆州,使诸葛亮当年

提出兴复汉室的隆中对策遭到破坏,这对刘备是一

巨大的打击。尽管刘备与曹操为终身宿敌,但是,面

对孙权的突然背叛,刘备悔恨交加,希望通过与北方

的交好,专心对付孙权,夺回荆州。这是刘备向曹丕

示好的根本原因。刘备对孙权表面服从曹操父子的

用意也甚为清楚,因此想通过吊唁缓和与曹氏集团

的关系,借以打击孙权。

二是刘备想试探曹丕对汉室的态度。在曹操死

后,刘备必须要考虑的是,下一步曹氏集团向何处走

去?曹操尽管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但是毕竟还是保

留了汉帝的天下共主的名义地位。曹操死后,曹操

之子该如何对待汉帝,就成了刘备甚为关心的大事。

在得知曹丕代汉称帝之后,刘德也加快了称帝

的工作。刘备集团中的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军

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权、少府王谋等

上言:“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

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

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

瑞,图、谶明征。”[1]8。请求刘备称帝。

刘备也迅速在成都称帝,以此来表明汉朝并没

有灭亡。刘备称帝,是正确的战略选择,也只有迅速

称帝,方可向天下证明汉朝并没有灭亡,而是继续存

在。但是,刘备称帝后是否要夺回荆州,却是一个需

要进行商讨的大问题。

史称刘备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赵云劝日:

“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

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

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

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也。”[]。注引‘云别传’群臣谏者甚众,刘备皆不听。

事实上,孙权杀死关羽之时,曹操尚活在人世。

刘备对是否要夺回荆州,还存在一定的疑虑。曹操

死后,曹丕很快称帝,当此之时,刘备洞察到曹丕不

可能对刘备所建立汉国造成军事威胁,故而,开始对

东吴全力进攻,力图夺回荆州。这是因为,在刘备看

来,由于曹操新死,曹丕一时还不能完全掌握实权,

因此,曹丕在短期内,不可能对外有大规模的军事行

动。如此一来,刘备就有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

孙权上。刘备敢于对东吴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正是因为曹操病故后,看到曹丕需要时间巩固其政

治地位。当然,刘备也不是完全放松了对曹丕的警

惕,在伐吴之时,以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

魏师偷袭。可见,刘备在进攻东吴时,防备工作还是

相当完备。

刘备东征孙权,应该说,得到了诸葛亮一定程度

的支持。因为荆州根据地是隆中对策的基础。但

是,刘备的错误在于犯了分兵大忌。为了避暑,刘备

建立了多个营地,让士兵分散居住。这个缺陷连曹

丕也很快看出来了。史载:

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

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

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

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L1。

曹丕尽管没有直接指挥过战争,但是,却也具有相当

深厚的军事才略。因此,他能够一眼看出刘备用兵

的失误。

二、曹操之死与孙权的应对

与刘备的行为相反,东吴之主孙权,在曹操死

后,表现并不突出。

曹操死前,孙权已接受汉朝中央政府名义上的

领导,表明孙权形式上归顺了中央政府。孙权臣服

曹操,始于夺取荆州的前夕。建安二十四年(219),

关羽自江陵出发,围曹仁于襄阳,左将军于禁救之,

为关羽所擒,且俘其步骑三万。曹操对关羽甚为忌

惮,司马懿、蒋济献策,遣人劝说孙权,蹑关羽之后,

令其偷袭荆州。并许诺割江南以封孙权,则樊围自

解。曹操接受了这一建议。果然,孙权内惮关羽,外

欲以为己功,给曹操写信,声称讨羽自效。曹操欲使

关羽与孙权相持,驿传孙权之书,使曹仁以弩射示关

羽。但关羽犹豫未决。此年十二月,孙权擒杀关羽

父子。

当然,孙权要夺取荆州,是其既定战略,即使没

有司马懿与蒋济的献策,孙权也一定要设法占有荆

州。曹操这时给孙权许诺,只是希望孙权抄关羽后

路,以减轻襄阳防守压力,孙权也就顺势接受,并非

受到曹操的许诺方有偷袭荆州之举。

孙权名义上接受曹操的领导,是在偷取荆州的

战略指导下的选择。因此,曹操死后,孙权并没有采

·66·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32卷第9期

取异常的政治行动。《三国志》记载此年即建安二十

五年(220),孙权继续保持着对曹魏的进贡关系:秋,

七月,“孙权遣使奉献。”l】]6。表明孙权继续向曹魏称

臣,接受曹丕的领导。与此同时,孙权自公安徙都

鄂,更名鄂日武昌。这是在防备刘备的反击。公安

距离夷陵过近,故而孙权把都城向下移到鄂。此时

孙权深知,刘备已成为他的头号劲敌。曹操死后,称

帝后的曹丕干脆封孙权为吴王,以示友好,让孙权与

刘备相争,坐收渔翁之利。对于是否接受吴王的称

号,孙权集权内部出现了争议。《三国志·吴主传》

注引《江表传》日:

权群臣议,以为宜称上将军、九州伯,不应

受魏封。权日:“九州伯,于古未闻也。昔沛公

亦受项羽拜为汉王。此盖时宜耳,复何损邪?”

遂受之。[1]1123

孙权暂时没有称帝,只是接受曹丕所赐吴王的称号,

形式上接受了曹丕的领导,但本质上并无损失。这

是孙权的聪明之处。孙权不像刘备那样,具有汉朝

皇室的血统,不可能提出兴复汉室的口号;也不像曹

丕那样,已统一北方全部州郡,敢于公开称帝;孙权

只能向勾践学习,暂时委曲求全。孙权不敢称帝,原

因在于刘备位于长江上游之地,随时可能顺流而下

攻击之。因此,王夫之说:“权所难者,先主之扼其肘

腋耳。”_2]2孙权虽然没有称帝,但却于曹魏黄初三

年(222)建元黄武,未称帝却以黄武年号公布于天

下,显然,是对曹丕建元黄初的直接反击。

不过,曹操死后,孙权也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刘

备军事行动之上。孙权杀死关羽,夺取荆州,应该考

虑到刘备集团的态度。孙权在曹操死后,没有改变

其向北方曹丕称臣的态度。因此,对曹丕称帝的行

动,孙权采取了臣服的态度。

三、曹操之死与曹丕的应对

曹操在临死之前,已为曹丕继位作好了准备,让

曹丕为丞相之副。曹操死讯传到身在邺城的曹丕耳

中时,曹丕还是有点惊慌失措,只知道哭泣,围在其

身边的大臣也多束手无策。

当此之时,有人竟建议秘不发丧,遭到贾逵的反

对,认为根本不可能保密。又有人建议易诸城守,悉

用谯、沛人,魏郡太守徐宣厉声日:“今者远近一统,

人怀效节,何必专任谯、沛,以沮宿卫者之心!~[11646

乃止。而“青州军擅击鼓,相引去”【l_。。注引魏。这

都说明曹操死时,政局并不稳固。

面对曹丕府中不知所措的形势,中庶子司马孚

甚为清醒,大声道:“今大行晏驾,天下震动,当早拜

嗣君,以镇万国,而但哭邪!”l3Jl∞经此一语,群臣就

拥戴曹丕继承了丞相职位和魏王爵位,汉帝也很快

遣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曹丕丞相印、绶,魏王玺、

绶,领冀州牧。这样就迅速解决了曹操死后国家相

权和魏王之位双重缺失的难题。

尽管曹操死时,北方政局并不太稳定。但是,经

过多年经营,公开反对曹者,已基本为曹操所杀;暗

中存有反曹心理者,如司马懿等,并未掌握军政大

权。曹操虽死,军队大权完全掌握在曹氏家族或拥

护曹氏家族者手中。故而,曹操死时,北方政局并没

有大的异动。这就为曹丕代汉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

的政治环境。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去世,曹丕

就在当年的十月代汉建魏,完成了皇朝更代的工作。

曹丕代汉建魏,实为实现曹操未竟之志。曹操

曾说,如果天命在我,我就做周文王。他的意思很清

楚,即让儿子做周武王,完成灭亡汉朝、建立新朝的

大任。曹操不是不想称帝,而是感觉条件还不是完

全具备,加以“拥汉扶汉而不篡汉的话说得太多了,

实在是不便自食其言”__4]。

因此,曹操死后,曹丕首先要掌控汉之国家大

权,尤其是军事政权,其次要惩治危及自己太子地位

的宗室,再次要进行改朝换代的政治宣传,最后要采

取恩施政策,以获取人心。具体说来,这些措施具体

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对青州兵的控制。青州兵起初由黄巾兵

改变,“虽然随曹操转战四方,仍保持着原来的建制

名号,处于相对独立状态”ll5ll。曹操虽然控制了青

州兵,但是,青州兵内部依然具有独立性,曹操死后,

青州兵发生骚乱。《三国志》卷18《臧霸传》注引《魏

略》云:“建安二十四年,霸遣别军在洛。会太祖崩,

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11538

注引《魏略》此事件对曹丕不亚于当头一棒。一方

面,说明曹操在世时,青州兵并未完全臣服于曹操;

另一方面也说明,青州兵的直接将领,依然具有离心

力。因此,曹丕在曹操死后,要做的最为重要的事

情,是掌握军权,控制天下军队。当然,在曹操未死

之时,曹氏及夏侯氏的重要成员,已控制了主要的军

队,但唯独对臧霸掌管的青州兵尚未完全控制。曹

操之死与青州兵鸣鼓擅去事件,说明了解决青州兵

问题的紧迫性。曹丕即魏王位之后,还不敢立即用

强力剥夺青州兵将领的指挥权,但是,却于继位魏王

后的当年六月(延康元年六月)南征,“以探测青徐虚

总第216期付开镜:曹操之死与刘备、孙权、曹丕的应对·67·

实”[5]1伽。同时,不断提高宗室曹休的军事指挥之

权,以防范青州兵。关于这个问题,田余庆先生在其

《汉魏之际的青徐豪霸》一文中早有论述,此不赘。

及即位称帝后,大约在黄初四年(223)“因霸来朝而

夺其兵。”[]∞啦引‘魏略’彻底地解决了青州兵问题。

其二,对血亲兄弟的控制。曹丕刚刚继承魏王

和丞相职位时,就立即对曹植进行报复性的打击。

打击对曹植,在于曹植一度为曹操厚爱,一度想立曹

植为世子,而且曹植组建了自己的集团。因此,曹丕

称魏王后,就是对曹植一党的成员进行处罚,立即诛

右刺奸掾沛国丁仪,及弟黄门侍郎庾并其男口。丁

仪、丁虞兄弟党同曹植,其父丁冲与曹操交好,曹操

想把女儿嫁与丁仪。丁仪、丁廪兄弟在曹操面前夸

赞曹植,曹操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在曹操临死之

时,依然对太子到底立谁的问题,“犹有动摇”I-]4,故

而曹丕对曹植及其同党丁氏兄弟恨之入骨。

黄初二年(221),监国谒者灌均根据曹丕的旨意

上奏说:“临蕾侯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1]曹丕

于是贬曹植为安乡侯。此后,曹丕一直派监国使者

严密控制曹植的一切行动。

曹丕另一弟弟曹彰,武力过人,屡立战功,又在

曹操死时追问过曹操玺绶一事,曹丕更为忌惮。曹

操死后时曹丕难以对其治罪,就王位后令曹彰回其

封国鄢陵,但是却对其甚为警惕。黄初三年,曹彰立

为任城王;黄初四年曹彰到京城朝拜,暴死,传说是

被曹丕毒死。

其三,对禅代进行政治宣传。曹丕进行的政治

宣传,无不以改朝换代为中心,宣传其禅代的合法性

是天意与民意的体现。在东汉延康元年与黄初元年

前后,有关曹丕称帝的祥瑞甚多,据韩国学者林炳爽

先生统计,大约在东汉延康元年即黄初元年这一年

内,天下郡国出现的黄龙、白虎、白雉、凤凰、麒麟、九

尾狐、白鸠、白兔、白雀、赤鱼、嘉禾、木连理、醴泉等

祥瑞有20起之多[7]2。考虑到曹丕在当年十月即

称帝,而以上所举祥瑞,旨在为其称帝奠定舆论之

基。因此,这些祥瑞出现的时间只能在曹操正月死

后与当年十月曹丕称帝之前。可见当时宣传祥瑞活

动之频繁。当然,除了大肆宣传这些显示天意的祥

瑞之外,众臣也屡次上书,利用谶纬,大造曹魏代汉

的预言。

其四,对拥戴文臣武将的奖励。这是改朝换代

之际笼络人心的需要。对拥戴者进行加官进爵,从

而培养一批新皇朝的新权贵,以满足拥戴者富贵的

渴望。这有助于巩固皇权。

其五,对天下小民施恩,以安定人心。曹操在建

安二十五年春正月去世,曹丕于当年的十月称帝,同

时颁布诏书,施恩于天下,并进行制度改革:

以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议改正朔,易服

色,殊徽号,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自殊

死以下,诸不当得赦,皆赦除之。[1

追尊皇祖太王日太皇帝,考武王日武皇帝,

尊王太后曰皇太后。赐男子爵人一级,为父后

及孝悌、力田人二级。以汉诸侯王为崇德侯,列

侯为关中侯。以颍阴之繁阳亭为繁昌县。封爵

增位各有差。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

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光禄勋,大理为廷尉,大

农为大司农。郡国县邑,多所改易。更授匈奴

南单于呼厨泉魏玺绶,赐青盖车、乘舆、宝剑,玉

块。[]

当然,为了安抚天下,曹丕对汉献帝也予以厚待:“以

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

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

封公之四子为列侯。,,[1176如此一来,曹丕虽然篡夺

了汉的天下,但是,毕竟厚待了退位的汉皇,表现出

政权禅让的脉脉温情,安抚了天下人心,有利于政权

的和平过渡。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丕对刘备集团或孙权集团,

采取守势,是稳妥的选择。曹丕在曹操活着之时,尽

管已任五官中郎将,丞相之副,但是,军国大权,完全

由曹操掌管,曹丕自己缺少政治战略决策的锻炼,也

没有磨练出过人的智谋,因此不可能真正兴兵动武。

曹丕对于刘备派出使节吊丧的行为,表示出极

大的仇视。这是因为,曹丕已开始了篡汉的运作。

刘备的使节前去,定然不怀好意。曹丕代汉步伐加

紧,刘备是汉朝正统力量代表,接受刘备的吊唁就意

味着承认汉朝的正统地位。因此,杀其使者,是其必

然的选择。不过,曹丕对刘备的防备,在其思考中,

不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他最关心的是来自内部的权

力之争。

曹丕集团不以孙权为敌,而以刘备为敌,在于刘

备集团对曹魏的威胁最大。刘备以汉为国号,表明

是汉的承接人,曹魏如果要证明自己代汉的合法性,

就必须否定刘备的非法性。因此,从合法性上讲,曹

魏可以不以孙权为大敌,而必须以刘备为大敌。刘

备不仅以汉献帝之叔自称,而且还以汉朝政权的传

承人自称。曹魏要取得政治上的合法性,必须把刘

·68·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32卷第9期

备集团当成头号政敌对待。把刘备集团定为首要的

敌人,不只是曹丕集团的主观愿望,而且也有利于防

守的重点定位。

曹丕在曹操死后最为重要的任务,是完成改朝

换代,把汉家的江山变为魏家的江山,因此,曹丕在

曹操死后,要保持与孙权的相对和平关系,从而在政

权交接时减轻外在的压力。同时,也因为“攘夺政

权的后面,没有一个可凭的理论”[8]2加,也就希望得

到来自统治区域以外偏居一方的地方诸侯的支持,

因此,明知孙权的降服具有虚假性,但依然表示出极

大的欢迎之情。其欢迎孙权降表的背后是期望提高

其称帝的合法性而已。

曹丕知道刘备对孙权偷袭荆州甚为不满,因此,

在孙权没有大的反叛行为之时,并没有对吴采取任

何军事行为。而是接受了孙权称臣的请求。

对于刘备伐吴的行动,有大臣建议曹丕同时出

兵,但为曹丕拒绝。曹丕没有对孙吴采取任何军事

行动,源于曹丕当时还没有完全掌握国家的中枢大

权,担心控制不了政治局面,因此,希望先安内再攘

外。这是形势使然。

四、曹操之死与曹丕、刘备、孙权应对的影响

曹操之死,对刘备来说,面临着一次夺回荆州的

重大机遇,促使刘备加快了伐吴的步伐。刘备清楚,

曹操死后,曹丕志在巩固内部,一时不会对外用兵,

因此,方敢倾力东征孙权。刘备在曹操死后的战略

决策具有极大的冒险性,没有充分考虑到东征孙权

可能出现的恶果。夷陵之败是刘备集团在曹操死后

战略性的失败。这次战略性的失败,主要责任在于

刘备,而诸葛亮等人也未能对当时的政治形势作出

深刻的预测。尤其是诸葛亮,可能考虑到隆中对策

的战略,未能对刘备东征孙权可能遭遇的失败进行

全面的分析。当然,刘备夷陵之败,有战略失误,也

有战术失误。东征孙权是战略失误,连营七百里是

战术失误。刘备如果调整战术,还不至于战败。曹

丕听说刘备连营七百里,讥笑其不知兵,是有道理

的。刘备夷陵之战,元气大伤,已没有力量向北方或

东方进攻,只能休养生息。因此,曹操之死,对于刘

备而言,他的应对措施存在严重的问题,导致了军事

行动的失败。可见,刘备并没有用好曹操之死这张

牌。

曹操之死,对孙权来说,却面临着刘备报复的难

题,他这时也不敢对北方有所行动。可见,曹操之

死,正赶上刘备与孙权交恶。这为曹丕减轻了来自

于外部的军事压力。刘备一心想夺回荆州,孙权主

动向曹丕称臣,“卑辞事魏,受其封爵,恐魏之议其后

耳”_9∞。由此换来了北方边境的暂时和平,得以

一心一意对付刘备,最终取得夷陵之战的大捷。孙

权成了曹操之死的大赢家。这就是陈寿认为孙权

“有勾践之奇”,给了孙权一个“赞誉”之评的原

因E1o]”。

曹操之死,对曹丕来说,面临的重大政治问题是

进行改朝换代的工作。在改朝换代的同时,要稳定

好内部。刘备与孙权的结仇,为曹丕顺利接班提供

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对于孙权的主动称臣,曹丕乐

得送个顺水人情,爽快答应了孙权的要求。曹操死

于刘备与孙权交恶之时,刘孙已不能联合起来对付

曹操。曹操死于此时,对于曹丕来说,可以无忧于刘

孙联合北进了,而曹丕也可安心于代汉建魏了。但

是,在刘备进攻孙吴之时,曹丕热衷于代汉称帝,却

失去了从北方进攻吴国的机会。

当时侍中刘晔进言说:“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

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

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

之。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日矣。吴亡

则蜀孤,若割吴之半以与蜀,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

其外,我得其内乎!”]44注引傅子

刘哗具有战略眼光,是曹操重要的谋臣。但是

曹丕却没有曹操识人的鉴识,却说:“人称臣降而伐

之,疑天下欲来者心,不若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也。”

而刘哗说:“蜀远吴近,又闻中国伐之,便还军,不能

止也。今备已怒,故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

必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必然之

势也。’’[]注引傅子

曹操在世时,不可能预料到刘备在关羽被杀后,

会失去理智报复孙权。其子曹丕更无其父之智。因

此,曹丕没有接受刘哗的建议,遂受吴降。

刘备与孙权的矛盾激化,刘备为夺回荆州并为

关羽复仇而掀起了对吴国的战争。这一政治形势在

曹操死后,转向有利于曹丕的一方。但曹丕在其父

死后,缺少战略眼光,并没有把握好政治时机,使消

灭孙权的时机转瞬即逝。不过,却顺利完成禅代大

业,对于曹丕来说,也算是心满意足了。因此,从表

面上看,曹丕在应对曹操死后天下政治形势变化时,

采取了稳健的对策,不输不赢;但从本质上看,却失

去了与刘备夹击孙权的大好战略时机,实在可惜。

及孙权打败刘备,站稳脚跟之后,立即与曹丕翻脸。

总第216期付开镜:曹操之死与刘备、孙权、曹丕的应对·69·

史称“备军败退,吴礼敬转废~E11446。曹丕恨而南伐,

却无攻而返。

总之,曹操之死,为刘备、孙权和曹丕三方进行

政治军事的博弈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契机。对刘备来

说,可放心攻击孙权;对孙权来说,可放心对付刘备。

而对曹丕来说,却忙于篡汉和整顿内部,不能对蜀吴

用兵。刘备没有用好曹操之死这张牌,因战术失误

而造成夷陵之败,成为曹操之死的输家;孙权很好地

利用了这张牌,成为曹操之死的赢家;曹丕因为没有

在刘备攻击吴国时同时出兵,白白放弃了与刘备共

同攻灭孙吴的一个大好机会,造成战略决策的大失

误。曹操之死标志着东汉建安时代的结束,但曹操

之死并没有改变天下三分的大势。三方先后建国称

帝,此前的三方对峙演变为成三国鼎立。从此,历史

才真正进入到三国鼎立的时期。

注释:

①见《历史研究>>1983年第3期,又见其《秦汉魏晋史探微》一书。

参考文献:

Eli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王夫之.读通鉴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1.

[4]张作耀.曹操集权而未篡汉自立辨析[J].东岳论丛,

2000(3).

[5]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M].北京:中华书局,2004.

[6]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

2007.

[7]林炳爽.中国古代朝代更迭:易姓革命思想、正当化以及

正当性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8]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93卢弼.三国志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O]张大可.三国史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OnCAOCao’SDeathandtheCopingStrategies

ofLIUBei,SUNQuanandCAOPi

FUKaijing

(InstituteofWei—JinCulture,XuchangUniversity,Xuchang,Henan,461000,China)

Abstract:CAOCao’SdeathwasanimportanteventinearlyperiodofThreeKingdoms.LIUBei,SUNQuanandCAO

Piadopteddifferentcopingstrategies.LIUBeiattackedWuKingdomwithoutfear.Becausehesethismilitarycampforover

700liandbrokethetabooofdividingforces,hesufferedtheYilingdefeat.Hewasa1oserintheeventofCA0Cao’Sdeath.

However,SUNQuanstilltookthestrategyofsubmittinghiskingdomtotheruleofCAOPi,thesonofCAOCao.Hedealt

withLIUBeiwithallhisstrengthandgotthevictoryinYilingbattle.Atthistime,CAOPiwasbusytoreplaceHanDynasty

withhisWeiKingdomandconsolidatehispower.Accordingly,whenLIUBeiassailedSUNQuanfromtheWest,heaban—

donedthegreatopportunitytoattackSUNfromtheEast.Apparently,hewasneitheralosernorawinner.Infact,thiswasa

greatstrategicmistake.CAOCao’SdeathmarkedtheendofJian’anperiodofEasternHanDynasty.Afterwards,CAOPi,

LIUBeiandSUNQuanfoundtheirownkingdomsandproclaimedthemselvesemperorsoneafteranother.Andthethreeparts

becamethreekingdoms.

Keywords:CAOCao’Sdeath;LIUBei;SUNQuan,CAOPi;coping(责任编辑:王建平)

献花(0)
+1
(本文系高中历史34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