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从整数到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一种突破和扩展,也是学生学习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必不可少的基础,本此教学,我努力把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中,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出发,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积极探索,加强对分数的认识。课后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做如下反思。
1、在情境导入中学习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课伊始,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分蛋糕”的教学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一半”,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
2、在动手操作中逐层推进,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课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调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初步感知了二分之一后,组织学生选择不同形状的纸片创造出一个几分之一,并互相说说对这个几分之一的理解,让学生经历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利用直观教学,降低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从而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不足和改进:1、对例题本身价值的挖掘力度还需加强。如例2,此题的教学价值不仅仅是在于让学生明白相同的图形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从而对分数的意义能够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初步沟通分数与单位“1”的联系,还在于应当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和对应的分数,从中发现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分数就越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分母和分子以及单位“1”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后续学习做铺垫。2、对于课堂表述能力的思考。其一是教师自身课堂表达能力需要规范、准确和完整!如我在课堂中针对几分之一的意义几次进行提问:这里的四分之一是把什么平均分成几份,涂色其中的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其实本节课也不必过分只强调涂色,以免造成学生认为只有涂色部分才是分数,空白部分不是分数的误解。其二是学生对一个概念的表达能力,分数的概念的完整对于3年级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不必过早的强求学生能够直接表达出来,以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迫感”,可以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逐步引导学生去理解,完成对知识的整体的建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