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实验方案李
2017-12-08 | 阅:  转:  |  分享 
  
《在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意识的研究》实验方案

柳河九中李彦军

一、课题的界定

历史课堂教学离不开质疑,质疑,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它伴随着历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在历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是针对目前中学生不愿质疑、不敢质疑、不会质疑的现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培养中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让学生在质疑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质疑中创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学习新知理论。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学生只有在历史学习中认真地思考,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才能进一步地去探究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学生主体理论。“新课标”一再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一味地听老师讲解,一味地被动接受,而自己不去思考,不去发现问题,不提出问题,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还学生学习实践的主体地位,尽心引导他们质疑问难,引导他们在质疑中创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2017年八年级的学生

研究内容:问卷调查,翻阅大量文章,走访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交往实践。

四、研究目标与方法

研究目标

1.制定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策略并付诸实践。

2.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个案研究。选择几个平时基础较差,上课很少发言,很少质疑的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深入分析他们不愿质疑,不敢质疑,不会质疑的原因,并采用跟踪调查,行动研究的方式,深刻了解学质疑能力欠缺缺的原因,制定相相应的培养质疑能力的策略。

3.提出历史学习质疑问难有效指导的策略。

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开端和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提倡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开端和有效径。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既说明了发现疑问的重要性,也鼓励人们质疑问难。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对待语文的兴趣,对待老师的问题、评价的态度,学习语文的方法等方面,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2.访谈法。通过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不同层次学生质疑能力的现状,找出多数学生质疑问难能力欠缺的原因。

3.文献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4.个案法。通过对班级个别学习成绩差,不愿质疑的学生进行了解,制定措施,培养质疑能力,观察结果,总结经验。

5.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阶段,采用调查方法对学生进行关于批评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疑难问题的态度看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写一份研究报告。

六.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个案法、行动研究法的研究和所制定策略的实施,改变当前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差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小主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成绩。













































献花(0)
+1
(本文系李彦军的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