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阶段性总结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告诉了我们阅读的重要性,而阅读的兴趣则要从小养成。而对于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围绕着“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我开展了实验研究活动工作,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大量务实的工作,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为了提高教学科研成效,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增强课题意识,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在对课题的研究中,我深刻认识到: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陶行知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掌握丰富的知识,增强文化底蕴。通过学习,教师业务素质提高了,知识丰富了,增强了文化底蕴,说话的底气足了。教师对学生在课外阅读引导: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读物推荐、阅读方法指导、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等方面也能水到渠成,得心应手了。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关系到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因此每节语文课开始我都安排一定的时间(一般5分钟到10分钟),让学生以课外阅读中收集的趣事奇闻、动物知识、自然景观介绍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为内容,以猜谜语、讲故事的形式组织他们进行交流;班里每周组织一次故事会,让学生人人准备多个故事,带有表情、声调、动作的讲故事或复述故事等等,然后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看法。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理解文章的能力。
召开“读书会”,在教室里设一个读书角,开展奉献一本书,阅读百本书的活动,做到摘好词佳句,体会优美生动的文章,把自己阅读到的最动听的故事、最有趣的知识介绍给全班同学听。一一登台向大家介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或体会、收获。不仅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培养了学生爱护书籍,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这样由读到讲,既培养了小学生的读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努力地从书本中寻找乐趣,去体会阅读中得到的愉悦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三、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学会边看边想,作上批注,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我先自己有感情的朗诵一遍,教育他们读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精彩片段的欣赏,还要体会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以课文为范例,大量阅读课外书。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不动笔墨,高年级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个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欲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对重要词语和内容分别用圈、点、钩、划作记号及用旁注、批语作评论,还要把精彩的词句、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这些都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记忆力,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揣摩文章内容,学生自学能力,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久而久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就不难养成。这样,学生不仅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掌握精彩语句片断,将来为已所用。所用。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试想,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通过预习,认真查阅工具书,解决了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借助工具书理解了疑难问题,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就是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阶段性的研究成果:1、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有了阅读的习惯,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大大的提高了。2、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写作的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大大加强。存在的问题:1、因为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家庭阅读这一方面还不能得到有力的推广,因此与家长好好沟通,形成一套严谨的阅读体系势在必行。2、还不能很好的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比如对于一篇阅读,还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读、说、写结合在一起的方法。3、读书的氛围有待加强。下一步要做到创设一个适合每篇文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更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当中。总之,只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将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引导性结合起来,课内和课外阅读兼顾,相信一定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必将会结出累累硕果!
4、根据实施方案,首先探索阅读指导策略(训练基本能力,训练能力品质,培养健康情趣)和阅读指导课的类型(读物推荐课,读书方法指导课,读后叙述课,交流评论课,读书笔记辅导等)。
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课题研究的思考:由于本人理论基础较弱。在探究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些活动脱离学生的实际,不能与其他学科知识融汇贯通,出现为读而读现象,
入一种形式主义,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在下阶段要把如何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自主化、自觉化品质为一个探索重点。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研究”中有了较明确的目标,取得一定成较,但研究尚停留在低层次中,待进一步深入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