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质量守恒教学设计改后
2017-12-13 | 阅:  转:  |  分享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江桥中学林姗《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新课标
中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而是首先提出问题,再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并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质量守恒规律”的根本原因。通过学生参与“质量守恒定律”的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主动参与各项学习的探究者。通过
学生归纳、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达到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简单问题的学习目的。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
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①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②能用微观角度说明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③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
质量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学生的猜想并自己进行实验验证猜想,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②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
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生活
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含义以及应用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
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但是对于一些知识还需要教师做适量的指导,故本节课前两个实验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实验完成,后
两个由于课节时间安排由教师做演示实验,在这期间学生可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培养其合作意识。三、教法及学法分析通过学生自己提出猜想,分
组实验验证猜想的过程,提高学生实验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屏幕出示九年级上册实验,氢氧
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现象?通过这样的现象证明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
我们都知道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如果换个思路,从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怎么变化的角度你能提出什么猜想呢?”【设计意图】由
学生了解的化学变化为本节课的切入点。引出质量守恒的相关问题。【提出猜想】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2、参
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二)展示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本
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齐读: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2、能用微观角度说明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
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设计意图】展示学习目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目的明确,学有方向。(三)分组实验【自主学习】课前利用导学案学生自学书上
92-93页内容,包括实验过程,以及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设计意图】本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对每个实验进行了解,知
道实验的流程,为课上做分组实验做好准备。【分组实验】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过程】小
组内交流讨论出本组选择做哪个实验并开始实验,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之后讨论交流验证猜想。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指导,帮助学
生解决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设计意图】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可以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其合作意识。【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即组间交流,整合各小组实验结果,最终得出结论,三种猜想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
质质量之和这个猜想是正确的。由学生实验得出的结论引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强调是所有的化学反应中适用。并让学生讨论回答出氢氧化钠溶
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之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之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提出问题】我们的疑问其实在很多年前科学家就发现了,所以才得
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那么质量守恒定律到底是怎么发现的谁发现的呢?【投影】科学家也是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最终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该定律的
最早发现还要归功于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接下来就来观看下他们的探究之路。【设计意图】渗透化学史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
程,重温历史,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开拓创新的精神。【当堂检测1】1、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20508030反应后的质量(g)010010x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x的值为()A.50B.40C.10
D.70(四)质量守恒拓展【演示实验】由教师演示实验5-1,碳酸钠与盐酸溶液的反应,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为什么
反应后称得的质量与反应前称得的质量相比减少了,似乎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交流总结】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不难发现反应后称得的质量减少
了,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质量守恒的内容出发并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再结合实验现象来解释为什么质量减少了。(因为有气泡产生,也就是
有气体产生了)【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5-2,镁条燃烧,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为什么实验后称得的质量比实验前称得的质量增加了?似乎
也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提出问题】镁条燃烧的反应物有哪些并给出文字表达式。【交流总结】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反应后称得的质量增加了
,并得出称量的质量增加的原因。【提出问题】在镁条燃烧的这个实验中,最后的实验结果,还可能出现称得的质量是减少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交流总结】同学们讨论交流并给出提示,称得的质量减少的原因是由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白烟,在实验结束后有一些生成物称量不到。【提出问题】
怎样改进实验5-1和5-2才能使最终得到的实验结果是反应前称得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称得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组内交流】先
组内探讨改进方法,再组间交换意见,最后得出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产生的实验需在密闭容器内进行。【设计意图】课上将演示实验改为了分组实验
,并且由于时间限制,所以这两个实验采取教师演示的方法,通过实验现象及其解释让学生学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并不遵循质量
守恒定律的现象。【当堂检测2】2、有人说,“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五)质量守恒
本质探究【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播放动画】大屏
幕展示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动画【设计意图】微观的化学现象,无法直观具体的展示给学生们,将书上的静态图片改为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反应过
程的动态画面,变微观为宏观,使化学反应以新的方法展示给学生,不但便于观察,而且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组内交流】小组内交
流整合各自意见,最后派代表组间交流。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未改变。同时引出元素的种
类及质量也不改变。【设计意图】此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当堂检测3】3、
质量守恒定律是我们化学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是化学反应前后_____没有改变(请选择以下合适的序号填空)①物
质种类?②元素种类和质量?③原子的数目?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质量⑥分子种类?⑦分子的数目(六)反思小结学生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什
么?有什么收获?(七)达标检测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内?B、打开盛酒精的瓶盖,
酒精质量变小C、镁带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D、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2、将25g甲物质,5g乙物质,10g丙物质,混合
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10g甲,21g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为()A、40gB、
20gC、11gD、9g3、“可燃冰”是蕴藏在海底深处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外观像冰的固体物质,其化学式可写成X?8H2O,“可
燃冰”是一种绿色能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8H2O+2O2═CO2+10H2O,则“可燃冰”的化学式为()A.CO
B.CH4C.CH4?8H2OD.CH3OH【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小题,可以简单考察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情况,同时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记忆。(八)布置作业附:板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设计意图】简单明了,重点突出。3
献花(0)
+1
(本文系林姗的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