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极寒是什么滋味
2017-12-14 | 阅:  转:  |  分享 
  
极寒是什么滋味?

最近极端气候袭扰全球,我国许多地方也不例外,就连一向比较温暖的长江中下游,也预报将遇到罕见的零下10°C左右的严寒。昨天中央气象台报告:新疆某地昨天气温降至﹣47℃!我真难以想象这种气温下,人到底是何感觉?想到这里,我不禁回忆起50年前我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北方工作的一段往事。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正当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每人的粮食定量很低,腹中“能量”少得可怜。我出差在一个地处穷乡僻壤的电力建设工地,当时为了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建设“露天电站”。在8米高的平台上,没有厂房,无遮无拦,寒冬腊月西北风呼呼作响,平台边的挡风油布,用不了几天就被刮得成了破布条。气温降到零下15°C,人站在平台上工作,只觉得手脚麻木,脑袋上太阳心疼得发胀。我和一个年轻的施工组长负责测量基础标高,我管看水平仪,他管看标尺调正高低。刚开始还正常,半个小时以后,就觉得“神智模糊”,明明应该垫高的数据被我看成了降低,他也冻得直哆嗦,话也讲不清楚,直管叫唤:“这、这怎么回事啊!怎么越来越低啦?”大家实在冻得受不了,就回到临时搭的帐篷里烤火。记得一双皮鞋鞋底都烧焦了,脚指头还是没有知觉,外面的大衣烤得发烫,里面依然“透心凉”。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感到“天寒地坼”难耐奇寒。

另外一次终身难忘的寒冷遭遇是1961年11月初,这一年的寒冬来得特别早。在河北南部一个小镇,十月下旬就开始纷纷扬扬下起雪。北方都有储存“冬菜”的习惯,因为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什么种菜的“大棚”,整个冬季和初春都要靠储存的菜维持生计。我所在单位原来预先订购了老乡几亩地的大白菜,(当时买菜不像现在斤斤计较,一个地块大约估计多少分量就行了)谁也没有想到,突然一场暴雪,把地里的大白菜,盖得严严实实。看不清哪里是菜,哪里是土,单位领导为了不让大家没菜挨饿(那时糠菜半年粮啊!),就发动全体员工,通通出发到地里铲运白菜(当地老百姓都用铁锹铲白菜)。早晨喝了一碗玉米糊涂,一个窝窝头,就来到白茫茫一片的地里,动手铲白菜,此时的白菜冻得像冰疙瘩,铲起来以后堆成一大垛,等着汽车来运。可是,汽车只能停在马路上,要人工抬运到车上。于是大家只好抱的抱,用框抬到抬,一直到傍晚才饥寒交迫回到驻地(中午饭啃了两个冷窝窝头)。让我永远难以忘怀的是,当时我的手和手套冻在一起,脱都脱不下来。一看到火炉只想马上烤火,幸亏被一个当地老同志发现及时制止,说:“你不要你的手啦,赶快放到冷水里浸泡,解冻后再用雪搓,等到慢慢发热才能烤火,否则你的指头都会掉下来。乖乖!真吓人。

恍惚间时间过去半个世纪,社会在不断进步,物质生活今非昔比。那时的那种艰苦已成为历史。但是,气候对人的威胁和考验并未因此而减轻,相反,极端气候更加严重地考验着人们的意志和品格。当气温降至零下30多度时,那些冒着透骨严寒工作在露天的环卫工人、邮递员、交警等等,他们的艰苦确实让我内心由衷的崇敬。只有亲身体味过寒冷是什么感觉,才会真正理解这些不畏严寒,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普通劳动者的伟大精神。



【此文写于2012年再次发表以飨新网友】























1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