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思维导图-开启大脑的钥匙
2017-12-14 | 阅:  转:  |  分享 
  
思维导图----开启大脑的钥匙

——读《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感



柳河镇建设小学郑淑杰

本年度,在教师进修学校的推荐下,拜读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这本书。让我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相见恨晚。

思维导图,可以说是一场教育的革命,恰当的运用能发挥它巨大的作用,所以,结合我的读书所得,结合我所负责的教学工作,对我校教师进行了思维导图的培训,并提出以下建议:

1.备课

教师备教案是一项重要的环节,是课前做准备是很耗时间的部分。而且每次的内容都会不一样。教学设计死板,教学方法单调的现象就非常普遍。在学习思维导图前的做法:先定框架,然后边找资料边写讲义。若要做课件的话,就更花时间,而且经常会刚做一部分不满意然后就重做,上到台上以后,有时一打叉就会不晓得讲到哪里,弄得很尴尬。学习和应用思维导图后,利用思维导图的思想和方法,教师在研读教材、课程标准,备写教案的过程中就可以用一张大白纸进行图示创意:以“课题”为思维导图的主题,以“课程标准”、“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情景创设”、“保障条件”等关键词入手进行教学初步设计,然后从概念出发,或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必要的整理,最后形成一篇有学科或章节特点的教学设计。上完课后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再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教学再设计积累心得。

2.上课

(1)指导学生组织概念,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图。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求学生总结概念结构,完成一定章节的知识体系,而由于教师自己不能坚持创作,也不重视将其内化成学生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又不及时检查和进行评价等原因,就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但如果根据思维导图的要求进行积极的指导和创作,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能得到极大的调动,这是由于思维导图的图示优势,关键字、图案、颜色和连接方式等多种信号作用于大脑产生的效果明显胜于传统的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的应用必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组织概念,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图。长期的单一的结构组织方式使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体现学生的思维的差异,不能调动学生主动组织概念,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创造力。而用导图方式创作的知识体系图初看起来不如传统方式简单明了,但是实践表明用思维导图思想创作作品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手制作、动脑思考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思维导图的个性化创作,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也使他们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学习的目的。?

(2)组织讨论,进行探究性教学。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讨论中活动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学生主题分散不能集中、无序思维得不到组织等。由于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统一或者有了更好的创意,于是要重新进行创作,浪费了很多的时间。思维导图的特点可以排除这些障碍,可以让创作变得更加的方便而快捷,小组中的同学可以边讨论边对作品进行随意的增增减减,可以让小组创作的思维导图跟着小组的讨论、小组的思路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东尼博赞教授对思维导图的描述有这样的一句话: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

(3)课堂板书和投影演示。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展示。但大多的教师是在课后的知识小结中进行体现的,此时的学生已筋疲力尽,也只是被动的进行记录,教师板书的知识脉络与结构图的优美却没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和思维的启迪,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板演。它能顺应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教师要通过使用关键字刺激学生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这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倾听讲课。教师在板演时要恰当使用彩色粉笔或其它颜色笔,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大脑,使用图象、颜色可以刺激视觉感官,加深记忆,获得一个大课题的全景图。

思维导图--开启大脑的钥匙,相信老师们在实践中会不断发掘思维导图的妙处,达到运用自如,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2017.12.12

献花(0)
+1
(本文系我爱竹林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