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情深谊长-副本
2017-12-17 | 阅:  转:  |  分享 
  




三十九载再聚首,两鬓微霜情益浓

——记中山医75级九区队同学聚会麟泗



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留下了中山医学院75年级(78届)这个群体的身影。极少数留在大城市,大部分分配到基层医院,甚至乡村卫生院、厂矿保健室、边防卫生所。他们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为广大病人服务,无怨无悔,献出青春。

现在这帮人都老了,退休了,过去也就成了美好的回忆。毕业39年,九区队部分同学重聚首,本月初汇聚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忆当年情深意切,看今朝感慨万千。39年过去了,我们没有辜负时代,我们没有浪费青春,我们为自己是“工农兵学员”,而骄傲和自豪!

生活就是油盐柴米,日子里有酸甜苦辣,这都成了过去。九区队在滇的难得一相聚,发现这帮年过花甲,已近古稀的老同学们,童心未泯,情深谊长,欢声笑语。兹辑录本活动中随笔三篇,留下珍贵之镜头,记录下其美好的回忆。



情深谊长



大学毕业,已整整39年了。但中山医就读的班集体“九区队”,已深深镌刻在我心间。“工农兵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就是这样一群特殊的学员。







39年过去了,这个集体单独聚会在云南西双版纳,相会在彩云之南。这个聚会由东道主小余倡议,吱吱喳喳,一直持续了一年,今天终于实现了,可见意见统一和筹备之艰难!这帮老同学,均年过花甲,也有古稀者,虽退休了,但不敢恭维,大都老弱病残,大部份有高血压,还有几个糖尿病,可怕的有五个腰椎间盘突出,其中有两个步履蹒跚,带着病痛坚持赴滇参加聚会,精神可佳,值得称赞。







老伍伉俪来自美国他乡,还有来自北京、四川、湖南、广西、广东……。有的有老伴相陪,有的有女儿相伴,更有甚者,连一岁多的孙儿也带上!这样的同学聚会不多见,全家出动,老中青三结合,造成一个传奇,还在传唱!



策划了一年,终于顺利实现了,还是挺让人感动和欣慰的。今天上午游览了植物园,下午游览了森林公园,晚上澜沧江夜游,活动安排得满满。明天、后天还要继续进行,我们特别珍惜这宝贵的聚会。平时都难得见上一面,当了爷爷奶奶更没有时间!







20年前,我来到版纳,就与小余相约,“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这次践约了,下次就不知要等到哪一年。见个个白发初显,满脸沧桑,步履蹒跚,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都怪月岁这把杀人不见血的刀。我们如愿相聚七彩云南,较之已故去的同学,我们已知足,已感恩,感谢上苍。我们到了这般年龄还能如此之相聚,我们知足,心怀感激,开心就好!



今天看了孔雀,明天还要去看野象……,版纳的风光让我们留恋,更不容易的是这几十年前同学之情深谊长,使这次聚会充满幸福,欢笑不断,好似又回到大学生活,又到九区队,回到那个“工农兵学员”的特殊年代,那难以忘却的怀念!







我今天与同学们感叹,这一个聚会,让我等了一年。“如哥”纠正说,可不对,他等了整整39年,比我更深切、更怀念——九区队。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群体,和那段不寻常的经历,更引起我之感叹,难以忘怀的大学生活,情真意长!







(真诚感谢为本次聚会付出辛勤劳动的东道主、召集人小余,及热心协助筹备活动的其老伴!)



2017.12.4.夜,于云南景洪市。





脱光!醉——,醉、醉、醉,醉——!



今天是大学毕业39周年老同学聚会(西双版纳)的第二天。今天在东道主小余、亚非的组织安排下,有序的参观完了野象谷、基诺山寨,今晚在阿卡山庄共进晚宴。







晚上,在阿卡山庄“脱光!醉——,醉、醉、醉,醉——!”的一片热烈的祝酒词中,我们酒未醉人人自醉。其实当地少数民族的祝酒词是“多哥!水——,水、水、水,水——!”我们这帮汉族的同学们听不清他们的语言,自己摸索出一套颇有创意的表达方式,让大家都笑掉了牙!今晚的丰盛地方特色风味之餐饮,在高度浓烈的包谷酒的刺激下,个个都喝得很嗨,忘乎所以,一阵阵“脱光!醉——,醉、醉、醉,醉——!”的狂吼声中,在整个山庄中特别响亮,特别引人注目!汉族人与少数民族由于风俗和性格的不同,就连酒文化都明显不同。这次真的领教了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领悟了不同地域的风情!







其实,我们尽情的喝酒,尽情的狂欢,我们在发泄心中的压抑,我们在释放这几天的欢乐情绪。都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还能如此之嗨,真难能可贵。今天下午,我们在基诺族人的热舞影响下,在基诺人“悠乐悠乐”的精神鼓舞下,在亚非夫人的导演下,拍下了一组老年人信心满满的相片,羡慕得路边游客都直喊好!好似大伙都年轻了十多岁,个个都不服输,人人都不服老!







明天,就是活动的最后一天了,很快又要说再见了。但大家都不尽兴,心有不甘,说明年还要再相会。因为我们已经等不及了,我们的年纪就摆在眼前,我们珍惜这份情缘,我们要珍惜退休后的生活,我们要尽情享受,尽情发挥!







预期的聚会目的已达到,欢乐已尽现,不论是“多哥!水——,水、水、水,水——!”,还是“脱光!醉——,醉、醉、醉,醉——!,我们确实都陶醉在这美丽的七彩云南,醉倒在西双版纳的今晚!

醉——,醉、醉、醉……







2017.12.5.夜,记于版纳。



一辈子同学三辈子情谊——小记大学同学版纳小余



小余,是来自边疆西双版纳的工农兵大学生,瘦小个子,皮肤比内地人略黑,或许版纳的紫外线太强烈之故吧。她是汉族人,但没有内地汉人的模样,我原还以为她是傣族人呢,或许长期在傣族地区生活,给同化了呢!四十二年前的夏季(1975.9.),她来到中山医学院,成为我们75级九区队,年纪最小的一位女同学。年仅二十岁、未踏出大山一步的她,单身匹马,用了整整一周,千辛万苦,终于从边陲来到祖国南大门——广州,学习医学(医疗系)。







当年这个小妹妹,入学没多久就生病了,因为羊城的空气可没有版纳那么清新,混浊的空气让习惯山青水秀的小余倒下了。老师、同学都给予这位边疆小妹妹的关心、鼓励、帮助,从精神上给予支持,让其恢复信心,战胜病魔,跟上学习进度。那个年代,就有这么一句口号,“不让一个阶级兄弟姐妹掉队”,我们经过,我们做到了!当今年轻人,可能觉得新鲜、一头雾水、不可思议,因为他们没经历过,不懂也就不出奇了!工农兵大学生,是时代的产物,他们都是来自基层的佼佼者,有共同经历,有共同认知,有共同感情,他们真的亲如兄弟姐妹,这点,当下年轻人,还真的应该认真自省和学习!



小余毕业后,分配到了版纳,回到边疆,在州政府机关卫生所任保健医生,自此就很少有来往和联系。20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我到西双版纳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想起这边疆还有一位同学,就决定利用会议空余时间前往拜访。因毕业后失去联系,没电话,我就只好先到州医院寻找中山医毕业的医生帮忙寻求电话,恰好州医院里还真有一位中山医毕业的医生,那就水到渠成,没有电话也能找到小余同学。看来,这话应该这样说,事在人为,还是要看你有心没心!20年前,小余招待我吃傣族的手抓饭,我自个高兴的喝了半瓶“五粮液”,还接受了一只木雕大象。临别时约定了:“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事情就是如此恰巧,20年后的今年12月4日,我们九区队部分同学,在小余和亚非的热情邀请下,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齐集版纳,度过了愉快、难忘的三天,多个园林,多个景点,多个民族,多种活动,多种佳肴,召集人小余安排得满满实实,妥妥当当,繁而不乱,着实让人感到踏实和满意,今日之小余非那年之小余,让人刮目相看,不简单!



说起来也真是不简单。小余这些年来在州政府机关卫生所当保健医生后,有所成绩,职务也跟着晋升。一路走来,就任州卫生局副局长,后又荣升州食品卫生监督局长,至退休。毕业工作至今刚好39年了,风里来雨里去,把当初一个青涩、腼腆、寡言的边疆小姑娘,磨炼成一位阅历丰富、为事果断,干练利落的正处级干部。从这次同学聚会之安排,足见一斑,但一滴水,就能折射出太阳的七彩斑斓。我敢保证,在职时的小余巾帼不让须眉,肯定是好样!边疆的民族风情,培养出一个不一样的民族干部,她是我们九区队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山医学院的骄傲!平时,我很少为他人唱赞歌,戴高帽,但经过这次聚会,我觉得小余确实变了,生活锻造出女强人,我都为之感到自豪!







三天的相聚太短太短,同学间真挚感情的流露,坦诚的交流,39年后的再聚,当年的小伙子小姑娘,都成了爷爷奶奶了,真是值得珍惜!白驹过隙,39年一转眼就过去了。谁也不敢再说,“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了。我们珍惜当下,大家同道,再过一年,我们来相会——惠州!



自版纳回广东后,想起边疆少数民族之风情,想起多年未见面的同学,仍陶醉其间。小余这次热情邀请,热烈相聚,让我感动!昨天看到书上一句话,谓“一辈子同学,三辈子情谊”,说的在理,故今天之随笔题目就克隆这句话,同学情深谊长,一辈子不够,就三辈子吧!



2017.12.13.于广东高明。







【工农兵大学生】是“文化大革命”的副产品,时代的特殊产物。即经群众推荐,文化考核,领导机关批准,层层筛选,“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挑选进入大学学习,来自全国各基层单位、生产第一线的青年工人、农民、士兵,故谓之“工农兵大学生”。我国从1966年大学停止招生至1977年恢复高考10年间,全国高等院校共招收了94万基于推荐的大学生,也叫“工农兵学员”。



献花(0)
+1
(本文系地名解读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