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后许书斋
2017-12-18 | 阅:  转:  |  分享 
  
后许书斋“振麟”八方



农历十月廿四,潮州許驸马府祭祖。許氏子孙纷纷涌向潮州驸马府,洗马桥驸马墓。几十亩墓地人山人海,有来自广州番禹,潮阳神前,沟南許地,也有来自揭阳,来自饶平,来自澄海??許氏后人缅怀共同祖先一一一宋朝許驸马公。

潮州八贤许申公之曾孙许珏公系宋时广南西路兵马都监,敕封武功大夫,宋英宗女婿。驸马府位于潮州市中心。宋理宗时因“韓山为事”,众子孫迁居潮汕各地。澄城四許便是那时移居澄海中的一支(西门許、城东許、港口田墘許、冠山許)。城东許在王厝田北面建了祠堂垂承堂。子孙发达后在王厝祠后面又建祠堂垂裕堂,也称逵祖祠。故有前許、后許之称。



逵祖祠解放后充公成为一中心小学一部分,祠堂作教室、图书室时格局尚在,祠堂正门两侧各有一个四尺余高的油麻石大石鼓,乌油油黑里透亮,十分威武(尚有一备用石鼓胚闲置在“吱鼠窦内”),后改建。少时同窗好友佘麟泗文章中“十八家内”即是后許祠长房大厝,“许家院子”便是后許祠书斋。书斋有前、后相连二座,位于祠堂和长房大厝之间,与南侧祠堂、北侧长房大厝同为坐东朝西。后书斋连二凉亭坐北向南,凉亭前有莲池及假山、鹅卵石小径。



“十八家内”大房大厝自北至南三进厅。正厅和中厅间有一大天井,两边由厢房连接,厢房边上各有一过道通灰巷。中厅、下厅之间为大埕,东西两头是灰巷口天井,连接龙虎门门楼亭,形成过道。大埕和天井各间一面墙,中央留大石门圈。龙虎门一边经祠堂埕连白鹭鸶巷至寺后街,一边通冯公祠路(中心小学学生经常从这里经过往返学校)。

大厝龙虎门、三进厅、二灰巷、一后包。三厅六房,厢房、灰巷厅、灰巷房、门楼房、再加上杂房(如碓间)等,大厝几十房间。並有门路通书斋,祠堂库房前也有侧门通书斋,几座建筑连成一片。







书斋在祠堂北侧,前书斋门上牌匾"振麟"二字蒼劲有力。前书斋坐东向西,内厅、外厅、拜亭连进。内外厅之间有一条通两头天井的小过道从内外厅穿过,两组壁门在过道边将内外厅隔开,内厅房、外厅房间有天井。内厅与天井之间的门上半部分是木格,每一小方格都镶入二寸见方的薄扇贝作为釆光。外厅与拜亭也有一组外厅壁门,三组壁门都是六扇,内厅门、外厅门中间两扇都有门神。厅、房之间是木壁,由木柱撑起金字架屋梁,上面布满花鸟鱼虫的木雕。地面铺红砖,房间排井字砖,厅排人字砖。

拜亭前边两根石柱,石柱两边有石栏,拜亭前是一外埕,正面围墙高丈余。外埕邻大厝一侧为花窗,墙角种林檎,另一侧为直径六、七尺的大圆门(可出书斋门),圆门下部是石座,进门嵌有约二尺宽、五尺长的踏脚石,门旁种葡萄,荫满外埕近三分之一,葡萄藤舵到通巷,葡萄棚曾在7.28风台中被扫倒。







后书斋门上书"活源"二字,直对书斋门,两门之间的通巷,依次有葡萄棚、木瓜、金银花及各种应时栽种的瓜果。进后书斋门是一大埕,对面东边是碓间、间仔,门外是龙眼树,南边墙脚是枇杷树,西北角是水井,旁边是假山山洞,经假山莲池通往前书斋。主座坐北向南,里面是埕,一厅四房一天井,内房有门可通凉亭。



凉亭有二个,在假山莲池北面,同后书斋一样坐北向南。靠近后书斋的凉亭前面有一莲花池,一条鹅卵石铺就的S形小路绕着莲花池其他三面,鹅卵石小路的一个分叉从假山洞穿过,便到后书斋。相邻的西侧另一凉亭朝着前书斋的天井。凉亭各封成三个房间,门阔窗大,高岀地面三至四尺。六十年前,父亲在澄海中学、外砂中学当会计职员时,夏天常常会和我们一起在凉亭上纳凉、煮咖啡。煮咖啡豆的焦香味远远就能闻到,那是终生难忘的经历。

假山的石阶靠在两间小房子旁边。听老一辈说假山石是专程从海南岛运来的,假山原来比屋顶高得多。大概在清末哪一年的六月初十有一个大台风,将山上的一块巨石刮下来,倒向后书斋的厢房,当时曾祖一家老少都在里面,幸亏山上一棵石榴树挡了一下,巨石滚下莲花池,一家幸免于难。

澄海建设小公园时,从假山上拆下了很多假山石,有几块重达两三吨的搬不动,便呆在莲花池里和小石道旁。莲花池曾在日本时期搭成防空洞,后崩塌,慢慢地积满了土,后来种起各种瓜果,帮助度过三年饥荒。



后莲池一带,栽种有番石榴、香蕉、木瓜、桑椹、枸杞、龙眼、石榴、黄皮、金银花、竹子等各种花木果树,是后许孩子们的“三味书屋”,也是中心小学不少学生课后的乐园。













献花(0)
+1
(本文系地名解读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