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北京四中刚这个校长,刚上任就干了这件大事!
2017-12-19 | 阅:  转:  |  分享 
  
【名校情报】北京四中刚这个校长,刚上任就干了这件大事!

2017-12-18?校长会



西城教育到底强在哪儿?



你或许能够列出N条理由,但在教育圈内广为流传的这句话——“西城教育看教师”,道出了一个直观而朴素的理由。



作为西城、北京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一面旗帜,北京四中自然深谙这个道理。自建校之初,对教师的尊重和珍视,便成为这所百年名校融于血脉的传统。



在今年9月举行的四中110周年校庆仪式上,四中新任校长马景林曾对这所拥有深厚历史的学校有过这样的评价:



“北京四中是一个学生热爱、校友难忘的地方,是一个把教育当作信仰追求的地方,是一个有着先进学校文化的地方。这里,是教育的理想之地。”







在马景林看来,说四中是个教育的理想之地,一是因为学校首先“尊师”,把老师放在前面,被尊重;二是这里的教育理念最符合教育的本质、规律,让人工作舒心;三是因为这里的学生优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然是君子之乐,工作当然很快乐。



对于教师来说,四中是个教育的理想之地。而对于四中来说,她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依仗的是自己优秀的教师群体。这个群体纯粹、专业、奉献,富有激情,满怀教育理想,却又踏实肯干。“有着这样的教师群体,四中的历史才会辉煌,四中的未来注定美好。”



许多学校会把学校的创建者的雕像立在校园里,以示纪念。但四中的校园里,却有三位普通老师的雕像,包括主张“多用启发式,少用讲演式”的化学老师刘景昆;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物理教师张子锷;“要有来生,还要给学生喊操”的体育老师韩茂富。



的确,四中之所以成为四中,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因为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







读懂北京四中的历史和一脉相承的价值主张后,你就更能理解,12月8日,北京四中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可以说,这是马景林今年7月接棒四中校长一职后率先重点推出的新举措。



马景林在当天仪式上没有掩饰他对教师发展中心不同寻常地重视和期待,他主动请缨,亲自兼任教师发展中心的负责人。按照他的设想,教师发展中心将依托大学、教育科研机构及四中本校的教学顾问、学术委员会的力量,完成干部培训,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培训、名师培养工程、委托培训等项目。用教育的方法,解决教育的问题,促进教育本土化创新。



对于曾执掌西城教研中枢机构的马景林来说,建立教师发展中心也是他的夙愿。从2015年到2017年,他担任西城教育研修学院院长,对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干部培训等各项教研业务了然于胸。他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一切研修和培训的归宿是“校本”,四中教师发展中心有望开创一个全新而影响深远的教育空间。



四中教师发展中心不仅对四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西城、北京乃至雄安新区都有独特的价值。在马景林校长的规划中,教师发展中心是四中是在北京四中实践“以人育人”的教育理念,建设“世界一流学校”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最为直接的目的是促进四中教师的自身发展,促进集团校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同时还将为通州副中心及雄安新区的教师发展提供培训平台。



而在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看来,作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率先成立的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北京四中教师发展中心的成立,对全市乃至全国都具有示范效应。在未来教育发展更加强调“立德树人”,教育的供给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未来教育工作重点的时候,“北京四中教师发展中心”的成立意义非凡,体现了一所老牌名校的担当和责任。







“一所学校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中成为丰厚的学校”,这是马景林办学的一个信念。他期待,在新的阶段,和全校师生一起,努力使四中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榜样。”



献花(0)
+1
(本文系李功随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