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7年12月“仲冬”——2056年12月“仲冬”!!!“叁拾玖年的时间”!!!“我和我的挚爱”!!!“我们壹致认为”!!!“大力弘扬”!!!“孝道文化”!!!“是当务之急”!!!——2017年12月23日——丁酉年拾
2017-12-23 | 阅:  转:  |  分享 
  
2017年弘扬“孝道文化”是当务之急!











“孝道”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

“孝”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

《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老部》说:“孝,善事父母”者。

段玉裁注曰:“《礼记》:‘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

畜者,养也。“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体家庭的形成,父系家长制的确立,“孝”的观念就逐渐形成和发展。

孔子创立“仁学”,“孝”是“仁”的重要内容之一。

孟子强调用“孝悌”来教化百姓,使百姓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伦理道德。

荀子同样重视“孝悌”观念。荀子学说的实践目标是“富国安民”,他认为“兴孝悌”是达到安民,安政的措施之一。

“尊敬”,“奉养”,“侍疾”,“承志”,“立身”,“谏诤”,“送葬”,“追念”等八个方面,应该是我们今天必须提倡和实行的孝道文化观念。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的孝道观念就非常淡薄,不少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孝”以及怎样“孝”。

现在,重提孝道是已经成了不可不为之势了,因而不论农村,还是城市都出现了大量不孝顺父母,不赡养父母的忤逆行为。

继承传统的“孝道文化”,是建立现代文明社会所必须的!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文化源远流长!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弘扬中华民族儒家孝道文化的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孝道文化的方式方法!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使他们不至于行差踏错,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

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

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

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孝道文化“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主要内涵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

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3.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4.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

6.善终:《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历史作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3.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

4.凝聚社会: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弘扬中国“孝道文化”的重要性。

“弘扬孝道”的必要性。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孔子弘扬华夏先民的优良传统,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并不遗余力,身体力行地进行倡导。

“孝道文化”的内涵,在伴随着中国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和特定的外延,渐次积淀和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心理情感,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普遍的伦理道德,熔铸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及传统文化之中,以致于对后来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称为古老的“东方文明”。

“孝道文化”的核心思想是“敬老养老”。

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不少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乌鸦尚有反哺(用口衔食喂其母)之孝;羊亦知有跪乳(小羊吃奶时要下跪在地上)之恩,更何况人乎?

试想,父母既有养育之恩,更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教诲,为人子女者,能不义无反顾予以回馈么?

尤其当父母处于垂老之年,贫病交迫之际,不尽子女的孝道,能说得过去么?

因此从2017年开始,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提倡并弘扬“孝道文化”,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来抓,切实让“孝道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发扬光大。

“敬老”,“爱老”,“养老”的精神要发扬光大!

古人把孝道即“敬老”,“爱老”,“养老”列为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古代“孝道”教育的目标就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了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

当代著名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就非常关心对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

她要求,对儿童的教育不能只讲大道理,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关心父母和爱护父母。

显而易见:

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

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

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

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

弘扬“孝道文化”

提高中华民族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孝道文化”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

“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

古代的孔子,孟子和荀子提倡的“儒学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的人伦道德,而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

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和面临的现实看,正处在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旧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时不我待,是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选择。

弘扬“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今天,重新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0%以上,尤其是,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

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

到那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

可见,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

为此,在我国倡导和大力弘扬“孝道文化”是当今时代非常迫切的需求,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



献花(0)
+1
(本文系知行合一6oa...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