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三桓
2017-12-25 | 阅:  转:  |  分享 
  
三桓?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氏、叔孙氏和季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年─前662年)。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
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
、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官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
”。中文名三桓所????指鲁国卿大夫孟氏、叔孙氏和季氏起????于鲁庄公时代三桓历史隐公居摄,羽父弑君等名词解释三桓
,春秋鲁国卿大夫孟氏(亦称仲氏)、叔孙氏、季氏三家的合称。因为三家出自鲁桓公,故史称“三桓”。鲁桓公有子庆父、同、牙、友,庆父是庶
长子,是为孟,嫡长子同即庄公,牙是为叔,友是为季。公子庆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其后代分别被称作孟氏、叔孙氏、季氏。因出自桓公,合
称“三桓”。鲁国公室自宣公起,日益衰弱,而国政被操纵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孔子曾经试图改变卿大于公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
前,无法成功,最终被赶出鲁国。鲁国末年,三桓强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三桓历史隐公居摄鲁国源自周
武王弟周公旦。武王封周公于鲁,而周公不就鲁,留在镐京辅佐周天子。其子伯禽是第一代鲁公。鲁公伯禽之后若干世,传到鲁惠公弗湟(又作弗皇
、弗生)。惠公的继室声子生长庶子息(又作息姑)。而后惠公听闻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于是娶之而生子允(又
作轨)。惠公薨,声子身为继室,比其他妾室尊贵,而息年长,于是执政。但是惠公因仲子手有夫人之文而娶她,隐含立其为夫人的意思,所以息尊
奉年少的允为惠公太子,而自己暂时居摄君位,等到惠公太子长大后就立他为君。息居摄,史称隐公。羽父弑君羽父,公子翚[huī,飞翔;古书
上指有五彩羽毛的雉](史记作“公子挥”),鲁国大夫。记载始见于《春秋·隐公四年》“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根据《
春秋》、《左传》的记载可知,羽父是鲁隐公时期的鲁国权臣。“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乞师不书,非卿。公辞之。从众仲之言。羽父请
以师会之,羽父,公子翚。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翚帅师”,疾之也。”——左传·隐公四年“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左传·隐公八
年“夏,五月,羽父先会齐侯、郑伯伐宋”——左传·隐公十年“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羽父惧,反谮公于桓公,而请弑之”,“羽父使
贼弑公于寪氏,立桓公,而讨寪氏,有死者”——左传·隐公十一年作为权臣的羽父,在隐公十一年,向隐公献计,要害死惠公太子允,以此求取大
宰的称号。因为按照《周礼》,只有天子六卿之中的天官为大宰,而诸侯只有三卿,并且不得称大宰。因此鲁之三卿无大宰。羽父虽为鲁国权臣,位
居卿位,但是欲望膨胀,想称大宰而类同与天子内臣,也就是相当于跟诸侯平起平坐。但是遭到隐公的拒绝。羽父担心太子允听闻自己向隐公献计,
于是到太子允面前献谗言,诸如隐公不想把公位还给您啊之类的话(推论来说,差不多就是这类的话)。于是,在太子允的授意下,羽父派人弑杀隐
公。桓公横死惠公太子允即位,是为鲁桓公。“公子翚如齐逆女”——春秋·桓公三年桓公三年,迎娶齐侯之女。桓公六年,生太子同。桓公十八年
春,与夫人姜氏到齐国。而姜氏与齐襄公私通。桓公知道后,谴责姜氏。姜氏告诉齐襄公。“夏四月”,齐襄公宴请桓公,派公子彭生送桓公,彭生
乘着桓公醉酒,用力抱桓公上车,以此杀死桓公。桓公除了太子同,另有公子庆父、公子牙、公子友(即庆父、叔牙、季友)。庆父作难鲁国国君:
桓公-庄公-公般-闵公-僖公桓公死后,太子同为庄公。庄公夫人哀姜无子,而哀姜娣叔姜,生子开。庄公晚年,筑高台,看到大夫党氏的女儿孟
任,很是欢喜,就跟着她走。最后,庄公许诺说立孟任为夫人,如果她给自己生了儿子,就立为太子。孟任生般(史记作“斑”)。庄公想立般为太
子。庄公三十二年,庄公病笃,想到立太子的事情,于是询问自己的兄弟叔牙、季友。叔牙说庆父有才能,隐隐有“父死子继,兄死弟及”的意思。
季友则说就算死也要立公子般。于是,庄公让季友派人赐鸩[zhèn]酒给叔牙。叔牙饮鸩而死,立其后为叔孙氏。庄公立般为太子,而季友辅佐
。庄公薨,季友立太子般为君。庆父与哀姜私通,想立哀姜陪嫁的叔姜的儿子开。当时庄公还没下葬,太子般尚未正式即位,住在母家党氏。庆父
派荦[luò,杂色牛,引申为杂色:怒~(狂怒的杂色牛)。驳~;特出,明显:卓~(特出)。~~(分明,明显,如“~~大端”)]杀般,
季友当时没有讨伐庆父的实力,只好出逃到陈国。庆父立公子开,是为闵公(史记作“湣公”)。庆父立闵公之后,跟哀姜私通得更加厉害,但是始
终觉得有妨碍,就想把闵公给杀了而自己当国君。齐国仲孙湫[qiū,水潭:“南有龙兮在山~”。大龙~(瀑布,在中国浙江省雁荡山);凉:
“~兮如风”][jiǎo,低洼:~隘(低湿狭小)]就预言“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后来的孔子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闵公二年,庆父
派大夫卜齮[yǐ,〔~齕(hé)〕a.毁坏,如“且秦复得志于天下,则~~用事者坟墓矣。”b.倾轧,如“室家何抢攘,朝士亦~~。”;
咬:“~嚼午忘饥”]袭杀闵公于武闱。季友听闻,自陈至邾,接庄公妾成风之子申,请鲁人以其为国君。庆父忧惧,出逃到莒。于是,季友护送公
子申入鲁,并重金贿赂莒人,抓庆父回国。庆父请求让他出逃,季友不肯。于是庆父自杀。庆父,因为其弟庄公为国君,为表示君大于臣,所以自谓
仲,及死,谥共,春秋书曰“共仲”。立其后为仲氏。而后人因为他实际上是庄公的庶兄,按次序应称“孟”,是以仲氏被称作孟氏。按照历代注疏
,说著作《春秋》时以庆父自称仲而不得不写“仲氏”;实则时人皆称仲氏为孟氏,因此写作“孟氏”。公子申立,是为僖公(史记作“厘公”)。
僖公元年,季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拏”,“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季友为鲁国相。僖公十六年,季友卒,谥成,史称“成季”,其后立为
季氏。东门执政鲁国国君:僖公-文公-宣公成季相僖公,执政多年,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鲁人作《诗·鲁颂》称赞。僖公十六年,成季卒。成
季死后,庆父之子、桓公孙敖掌权。公孙敖,孟氏,谥穆,史称孟穆伯。早在僖公十五年楚人伐徐的时候,公孙敖作为鲁国主帅,领兵与诸侯去救徐
国。僖公薨,子文公兴立。文公元年,公孙敖以诸侯之卿的身份,“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会晋侯于戚”,在政治上隐隐僭
越鲁君。然而鲁国并非公孙敖独大。庄公子遂,因居东门,其后为东门氏,谥襄,史称襄仲。早在僖公三十三年,公子遂就担任鲁国主帅,率师伐邾
。文公即位后,公子遂多次出使齐国、晋国等强国,为鲁国沟通外交、排忧解难,逐渐掌握主动权。孟穆伯与东门襄仲争权。文公七年,徐国伐莒,
莒求救于鲁。穆伯出使,与莒盟,并为襄仲迎娶莒女,结果他看到将要出嫁的莒女,心动不已,竟然自己娶过门。在这之前,他已经娶了莒国两个女
子为妻(戴己、声己。戴己生子谷,声己生子难),而他当时还想娶莒女,但是被莒国以他娶了两位莒女而拒绝。这次他借救援的名义,甚至把本该
是襄仲妻的莒女娶来作自己的女人,而莒国不敢拒绝(究竟是穆伯好色呢,还是莒国盛产美女呢?)。襄仲怒,请文公伐穆伯。但是这个时候,惠伯
出面劝谏文公,使得文公最终没有发兵讨伐穆伯(叔牙之孙,名彭生,谥惠,史称惠伯《左传》作叔仲惠伯,为叔仲氏)。但是夺妻之恨不是这么容
易消解的,第二年,“秋八月戊申,天王崩。冬十月壬午,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周襄王崩,穆伯按照礼法,代表鲁君前去吊丧。在路上听
闻,襄仲没有请准文公命令,就与晋国赵盾盟于衡雍,又与雒戎盟于暴。穆伯担心国内有变,于是没到王都就逃亡莒国。穆伯逃走,鲁人立其子谷,
是为文伯。穆伯想回到鲁国,通过文伯向襄仲请求,被拒绝。文公十四年,文伯卒,鲁人立其弟难,是为惠叔。惠叔请襄仲让自己的父亲穆伯回国,
襄仲终于答应。结果穆伯尚未回国就死了,请求以卿礼下葬,又被襄仲拒绝。这次争权,以东门氏胜利告终。孟氏败了,还有叔孙氏。叔孙氏与东门
氏争权。叔孙氏有两个代表,都是叔牙的孙子,一个叫得臣,一个叫彭生。叔孙得臣,叔牙之孙,谥庄,史称庄叔。在文公三年,叔孙得臣就“会晋
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展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而穆伯逃亡之后,文公九年,叔孙得臣按礼以鲁卿身份到前往吊周襄王丧,同
年,楚伐郑,襄仲发兵与晋、宋、卫、许救郑。文公十一年,叔孙得臣败狄于咸,为鲁国平定边乱立下大功。文公十六年,齐国伐鲁,彼时齐强鲁弱
,而文公生病,遂派季孙行父与齐侯议和盟约,而齐侯不信,不肯与盟;尔后,襄仲出使齐国,齐侯才相信文公病,与盟而去。文公十八年,文公薨
,齐惠公派人来吊丧,叔孙得臣出使齐国拜谢。可见,得臣在鲁国地位甚高,而襄仲却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威望,二者之间难分高下。但是到了宣公
时期,事情就不一样了——在文公死后,襄仲杀嫡立庶,立公子俀为国君,是为宣公。叔仲彭生身为世子恶的师傅,也被襄仲所杀。至于惠伯跟襄仲
的争权,则主要体现在文公死后立谁为君的问题上。文公有二妃:齐女生子恶、视,敬嬴生子俀(又作倭)。敬嬴得宠,且私底下与襄仲交好。襄仲
想立她的儿子为国君,而惠伯反对。一来,齐女是长妃,其子公子恶为嫡长,当立;二来,齐国强盛,若不立齐女,恐齐伐鲁。于是襄仲出使齐国,
当时齐国新君惠公想与鲁国搞好关系,更重要的是:公子恶是嫡长子,继承公位本是正常,就算齐国助其一臂之力,也没多大好处,反而与鲁国权臣
襄仲不和;而答应立庶出的公子俀,则于鲁国新君有恩,于权臣襄仲有情。于是齐国认可了襄仲的想法。叔孙氏与东门氏的争斗,以宣公即位为标志
,东门氏胜出。孟氏、叔孙氏都败了,那么季氏呢?当时成季的孙子行父(季文子),在声望上不及襄仲,权势也不及,只好依附东门氏,并为宣公
办事,“宣公元年夏,季文子如齐,纳赂以请会”,因宣公篡立,未列于会,故以赂请之。宣公八年,襄仲卒,子归父执政。公孙归父,字子家。宣
公十年秋,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因为鲁国弱小,当年冬,公孙归父前往齐国说明伐邾的事。第二年,公孙归父与齐人伐莒。宣公十四年,公孙
归父会齐侯于谷,见晏桓子,表现得很自豪,以为自己在鲁国位高权重。晏桓子(晏婴父)回国后跟高宣子固说归父思怀己居高位而贪图权势,必定
为保住自己的权势而谋害他人,这样一来必然被别人谋害,乃至于整个鲁国都会谋他,则公孙归父大概要亡于鲁。宣公时,以季文子为首的三桓日益
强盛,而公室式微。具体表现为宣公十五年,宣公听季文子建议,推行初税亩,开垦私田,使得更多的百姓归附季氏,结果民不知君而只知季氏。宣
公十八年,公“欲去三桓,以张大公室”,于是与公孙归父谋。公孙归父到晋国为公娶晋女,以借晋人除三桓。结果公孙归父还没回到鲁国,宣公薨
,而季文子对朝臣说“使我杀适立庶,以失大援者,仲也夫”,对当年襄仲杀公子恶而立宣公,“南通于楚,既不能固,又不能坚事齐、晋”表现得
大为恼恨。朝臣愤慨。公孙归父当时回到鲁国笙地,听闻此事,匆忙逃到齐国。季文子执政,三桓雄起。季氏文子鲁国国君:宣公-成公-襄公三桓
以季氏最强盛。季氏起于桓公子季友。关于季友,有个传说,说他的母亲怀孕的时候,他的父亲鲁桓公曾经让人卜,卜得“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
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再让人筮,得乾卦,解作“同复于父,敬如君所”。而他出生,有文在其手曰“友”,因此给他取
名友。季友卒,谥成,史称成季。季孙行父,成季之孙,谥文,史称“季文子”。始见于《春秋·文公六年》:“夏,季孙行父如陈。”季文子为人
谨小慎微,凡事三思而行,正因为这样,当文宣之时,东门氏权倾一时,孟氏、叔叔氏都与之争权,而季文子依附。到了鲁公失政而民不知君、只知
季氏的时候,他奋起而怒,赶走公孙归父,执掌鲁国政权。但是季文子并没有像公孙归父那样得意忘形,反而更加俭朴,行事益发谨慎。成公四年,
成公到晋国去,晋侯不敬,鲁公很生气(尽管我国弱小,但是我也不是好欺负的),就想跟楚国和好以对付晋国。季文子劝止了成公的糊涂想法。成
公七年,吴伐郯而大胜,季文子忧惧,认为蛮夷之地伐中原之国而得胜,鲁国灭亡也在不远。成公二年,晋国权臣郤克会同鲁、卫、曹等诸侯伐齐,
季文子帅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听盟主晋国号令,发兵攻齐。是为鞍之战,晋国大败齐国。成公八年,晋国赵穿来,让鲁国向齐国归还当
年夺回的汶阳之田,季文子私底下劝说:既然霸主开口,鲁国没别的,还就还,但是当初晋为盟主,率我们夺下城池;再说,汶阳之田本就是我鲁国
被齐国夺走的,夺回来合乎情理。如今晋国这样做,大失人心啊。果不其然,成公九年,“为归汶阳之田故,诸侯贰于晋”。季文子执政时期,鲁国
以晋国为尊,得其援。成公十六年,叔孙侨如与成公母穆姜私通,想除掉掌权的季文子、孟献子,于是向晋国请求发兵。晋以文子贤,不从。叔孙侨
如奔齐。成公薨,子襄公午立。襄公五年,季文子卒,子宿立,是为季武子。武平之世鲁国国君:襄公-昭公襄公十一年,季武子增设三军。季武子
、叔孙穆叔、孟献子分三军,一卿主一军之征赋,由是三桓强于公室。当年,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按周礼“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鲁有三军
。自文公以来,鲁国弱而从霸主之令,若军多则贡多,遂自减中军,只剩上下二军,属于公室,“有事,三卿更帅以征伐”不得专其民。季武子欲专
其民,遂增设中军,三桓分三军之民。襄公十二年,三桓“十二分其国民,三家得七,公得五,国民不尽属公,公室已是卑矣”。襄公三十一年,襄
公薨,立襄公妾胡女敬归之子子野,公子野未及立,哀伤过度而死。季武子立敬归娣齐归之子公子裯,是为昭公。叔孙穆叔反对,认为应该嫡长死则
立幼,倘若立庶则立贤,而公子裯年十九而如童子,临丧而无戚容,不堪为君。但是在季武子的坚持下,仍旧立裯为鲁君。昭公五年,季武子罢中军
。四分公室,季孙称左师,孟氏称右师,叔孙氏则自以叔孙为军名,“三家自取其税,减已税以贡于公,国民不复属于公,公室弥益卑矣”。昭公二
十五年,郈昭伯、公若劝昭公伐季氏,而臧孙、子家懿伯认为不可。昭公不信。季平子三请罪而昭公不许。结果,叔孙氏、孟氏助季氏对抗公室,昭
公奔齐。昭公二十六年,齐国伐鲁,取郓,以鲁昭公居郓。齐国气焰日益嚣张,派人赐鲁昭公,以主君自称,把鲁君当成大夫来看待。昭公怒而想回
国都,季平子贿赂晋国六卿,劝止晋侯,于是晋侯让昭公住在干侯。昭公三十二年昭公薨,立其弟宋,是为定公。自昭公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昭公
出奔期间,季平子摄行君位。阳虎作乱鲁国国君:定公定公五年,季氏家主平子、叔孙氏家主成子先后去世。季氏家臣阳虎(又被称为阳货)有僭越
之心,声称要平子摄行君位时佩戴的玙璠,而仲梁怀敛葬平子,将之收起不给阳虎。阳虎恨,找费城宰子泄(即公山不狃)商量除掉仲梁怀;随后,
季桓子送葬,经费城,子泄劳师而桓子敬,仲梁怀却不敬。子泄怒,于是同意阳虎之前的计划,发兵囚禁桓子,而逐仲梁怀,杀公何藐,将公父文伯
歜、秦遄都赶到齐国。然后与桓子达成盟约才把桓子放出来。阳虎经此一役,以为有实力取代季氏而掌握鲁国权势,于是连同季氏不得志的季寤(季
桓子之弟)、公锄极(公弥曾孙、桓子族子)、公山不狃(费宰子泄),叔孙氏不得志的叔孙辄(叔孙氏庶子),鲁国不得志的叔仲志(叔孙带之孙
)五人,谋去三桓。定公八年,阳虎发难,而三桓有备。结果阳虎灭不了三桓,而逃到讙、阳关一带继续叛乱。定公九年,伐阳关以诛阳虎,而阳虎
请齐国伐鲁。鲍文子劝谏齐侯,以鲁国有晋国这个强有力的后援,不能轻举妄动。于是齐人抓阳虎,得到阳虎占据的鲁国郓、讙、龟阴田(皆在汶水
之阳)。阳虎故意请求把自己流放到东面,结果齐人把阳虎流放到西面,阳虎趁机逃到晋国,为赵氏臣子。孔子行政鲁国国君:定公-哀公定公十年
,齐鲁会盟,孔子相。齐国欲以莱夷人劫鲁君,而孔子退敌,言语间令齐景公返还汶阳之田。定公重用孔子,举为司寇,摄行相事。孔子与定公谋弱
三桓,而欲隳三桓之城。彼时,昭公十三年南蒯以费叛,连年伐而不克;十年侯犯以郈叛,一年再围而不克,良由其城险固,家臣数以背叛。仲由为
季氏宰,进计季孙,防其后患,令堕三都,以是故毁坏其城。而孔子欲隳[huī,毁坏;崩毁:“~人之城郭。”][duò,古通“惰”,懒
惰]三桓之城(费、郈[hòu]、成),季桓子听仲由劝谏而令隳费、郈(费是季氏城邑,郈是叔孙氏城邑),而孟氏不愿毁成。定公伐成,不克
而止。通过这次的努力,孔子认识到三桓的强势,又见季桓子与定公观齐女乐,颇有慨叹之意。而三桓遂逐孔子。定公十五年,定公薨,子哀公蒋立
。哀公十一年,孔子返回鲁国。哀公十六年,仲尼孔丘子卒;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
父,无自律。”哀公二十七年春,季康子卒,哀公谋求伐三桓,哀公因其私人恩怨,遂不同意。哀公担心三桓作乱,想联合诸侯(尤其是越国)来伐
灭三桓。三桓反过来伐鲁哀公。哀公最后卒于有山氏。季桓子卒,立子肥,是为康子肥。三桓余烬鲁国国君:哀公蒋-悼公宁-元公嘉-穆公显-共
公奋-康公屯-景公-平公叔-文公贾-顷公雠哀公二十七年春,哀公出奔,卒于有山氏。而三桓立公子宁,是为悼公。悼公时期,三桓胜,鲁如
小侯,卑于三桓之家。悼公三十七年,悼公薨,立公子嘉,为元公。元公二十一年,元公薨,立公子显,为穆公。鲁穆公元年(公元前415年),
鲁国实行改革,任命博士公仪休为鲁相,遂渐从三桓手中收回政权,国政开始奉法循理,摆脱了三桓专政的问题,重新确立了鲁公室的权威。季氏据
其封邑费、卞、东野成为独立小国(费国),而孟氏的封邑成、叔孙氏的封邑郈,都已被齐国攻陷。三桓就此退出了鲁国的权力中心。后三桓时代穆
公三十三年,穆公薨,立公子奋,为共公。共公二十二年,共公薨,立公子屯,为康公。康公九年,康公薨,立公子匽,为景公。景公二十九年,景
公薨,立公子叔,为平公。平公二十年,平公薨,立公子贾,为文公。文公二十三年,文公薨,立公子雠,为顷公。顷公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伐灭鲁
,迁顷公于下邑,鲁绝祀,国除。三桓谱系季氏季氏宗主谥号姓名在位起讫备注季成子季友前659年—前644年鲁桓公之子季文子季孙行父前6
44年—前568年季成子之孙、父齐仲无佚季武子季孙宿前568年—前535年季文子之子季平子季孙意如前535年—前505年季武子之孙
、父悼子季孙纥季桓子季孙斯前505年—前492年季平子之子季康子季孙肥前492年—前468年季桓子之子季昭子季孙强前468年—前4
26年[2]?季康子曾孙费惠公不详独立为费国襄公五年,季文子卒,子宿立,是为季武子。季武子执政,通过增设中军而专鲁君之民季武子立
昭公,四分公室而壮三桓。昭公七年,季武子卒,子纥早夭,孙意如立,是为季平子。定公五年,季平子卒,立子斯,是为季桓子。文子、武子、平
子相继执政,鲁国政出季氏,而历经宣、成、襄、昭四公。季孙氏世系孟氏孟氏宗主谥号姓名生平备注共仲仲庆父?——前660年鲁桓公之子孟
穆伯公孙敖?——前613年共仲之子孟文伯孟孙谷生卒年不详孟穆伯之子孟惠叔孟孙难生卒年不详孟穆伯之子、文伯之弟孟献子孟孙蔑?——前5
54年孟文伯之子、惠叔之侄孟庄子孟孙速?——前550年孟献子之子孟孝伯孟孙羯?——前542年孟庄子之子孟僖子孟孙玃?——前518年
孟孝伯之子孟懿子孟孙何忌?——前481年孟僖子之子孟武伯孟孙彘生卒年不详孟懿子之子孟敬子孟孙捷生卒年不详[3]?孟武伯之子孟孙
氏世系孟献子,其祖穆伯与襄仲争权失败,于文公八年出逃,鲁人立穆伯长子谷奉孟氏,是为文伯。文公十四年,文伯病笃,因子蔑年幼,请以弟
难奉孟氏,是为惠叔。惠叔卒,立文伯子蔑,是为献子。孟献子是孟氏振兴的第一人。季文子执政时,孟献子辅佐,颇有建树。季武子执政后,孟献
子多次代表鲁国,与诸侯会盟,并贯彻自季文子以来鲁凭晋尊的方针,坚持以晋国为盟主,借强晋以保弱鲁,积极拥护晋国,最终促成晋悼公霸业,
而保护鲁国稳定发展。襄公三年,孟献子甚至在盟会上让鲁公向晋侯稽首,而“稽首,事天子之礼”,可见孟献子对晋国的谄媚态度,不过这种谄媚
却换来了晋国对鲁国的保护,因此尽管孟献子与季文子相比,德行不足,但是两者对鲁国的贡献都是不容忽视的。襄公十九年,孟献子卒,子速立,
是为孟庄子。襄公二十三年,孟庄子卒,子羯立,是为孟孝伯。孟孝伯之后,孟氏衰微。襄公三十一年,孟孝伯卒。子玃立,是为孟僖子。昭公二十
四年,僖子卒,子何忌立,是为孟懿子。叔孙氏叔孙氏宗主谥号姓名生平备注僖叔叔牙?——前662年鲁桓公之子叔孙戴伯公孙兹?——前644
年僖叔之子叔孙庄叔叔孙得臣?——前604年叔孙戴伯之子叔孙宣伯叔孙侨如生卒年不详叔孙庄叔之子叔孙穆子叔孙豹?——前538年叔孙庄叔
之子、宣伯之弟叔孙昭子叔孙婼?——前517年叔孙穆子之子叔孙成子叔孙不敢?——前505年叔孙昭子之子叔孙武叔叔孙州仇生卒年不详叔孙
成子之子叔孙文子叔孙舒生卒年不详[4]?叔孙武叔之子穆叔,名豹,叔孙得臣之子,始见于《春秋·襄公二年》。叔孙得臣有子侨如、豹。宣公
五年,得臣卒,谥庄。叔孙侨如多次帅师作战,颇有战功。但是私通成公母,德行败坏。成公十六年,叔孙侨如请晋人除掉鲁国权臣季文子、孟献子,结果晋人不肯,侨如奔齐,侨如卒,谥宣。叔孙豹,有三不朽的名言传世“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他也同样这么做的,当时季氏强盛,而叔孙豹为人正直,坚持拥护公室,季氏对他有所忌惮。穆叔、昭子两父子,德行高尚,外则为鲁公奔走于诸侯之间,巧妙利用外交辞令来为鲁国分忧;内则坚决抵制季氏的专权、扩张。叔孙氏世系评价凡事都有双面,评价同一事物也有褒贬两面。作为鲁国强势卿家的三桓,自僖公起,逐步掌握鲁国政权,甚至于日后凌驾于公室之上,成为类似于晋室三家的大族,他们的功过大可品评。对内以季氏为首的三桓锐意改革。在经济上推行初税亩、使用田赋,促进井田制的瓦解,加速了鲁国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鲁国的经济发展;在军事上,分三军,后来又废中军,分国为四,壮大了三桓的实力,更便利了战争时迅速出兵,相对而言是较为可以的军事改革。对外三桓清楚地认识到鲁国弱小的国力,为鲁国周旋于晋、齐、楚、吴等强国之间,委曲求全,斡旋外交,颇可称赞。然则,三桓如此劳心劳力,换来的却是鲁国从西周时期的宗邦强藩,变成春秋战国时候日渐衰弱的撮尔小国,不能不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三桓的争权夺利,尤其是三桓与公室之间几乎没有停止的争斗,导致鲁国在内耗中日渐衰微,最终归于败亡。1
献花(0)
+1
(本文系SC开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