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道德经第22章解读
2017-12-26 | 阅:  转:  |  分享 
  
道德经第22章解读张武忠初稿2017.8.18第22章【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
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译文】老子说“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那么天地自然和众位先贤往圣之状是什么样的?他们又是如何用道来应对的?你看那日月星辰沿着圆周曲线运行,得
以循环往复。你看那大地春夏秋冬四季轮换,得以生生不息。大道像一个有弹性的圆形容器,虽承受外来的压力而变形,但能随着环境变易而变易,
故可曲成万物而不遗。万物由此具备了避害的本能,人类也秉承了趋吉避凶的天性,适时避让忍辱含垢反而能自我保全,故称“曲则全”。你看那草
木枝芽躲开硬土坚石而出,得以长成参天大树。你看那江河弯弯曲曲,终究东流归大海。你看那山路蜿蜿蜒蜒,才能更轻松地登上山顶。万事万物不
可能始终笔直前行,而是呈螺旋状迂回向前。容器受压然后伸直,蛇虫弓身以求前行,人生在世不会一帆风顺,适时枉屈绕行反而能迅捷直达,故称
“枉则直”。你看那川谷因为低洼,得以蓄积溪水河流。你看那大海因为低洼,得以汇聚千川万河。大地有凹陷,泥土流沙将其填满。一个人有功而
谦,反而会更加盈满,故称“洼则盈”。日中则昃月盈则亏,阳消阴息物极必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一个人不断摒弃腐朽和不
善,才能复归天命获得新生,故称“敝则新”。人生在世,越是少取,得到天地的所赐便能越多。贪得无厌反而失去更多愈加迷惑,故称“少则得,
多则惑”。天地气象万千,人世风雨冷暖,虽变幻莫测但万变不离其宗,其背后的造化原理和流程是一样的,都受道的支配。所以圣人掌握了自然造
化的原理和规律,只须执着地抱住大道须臾不离,就能对万物繁杂的变化了然于胸,并为天下人树立一个榜样,故称“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
固执己见则能明了事理,是为“不自见则明”。不自以为是则能更加彰显,,是为“不自是故彰”。不自我夸耀则能事遂功成,是为“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我矜持贪天之功,反而能作为众生之长,是为“不自矜故长”。我们把它称之为“公式”,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法则,其核心在于不争。正
因为圣人不与天争功,不与万物和天下人争利,那么普天之下就没有人能与其争,也没有东西可争,故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委曲就
是不争,不争则能全得,古人所说的“曲则全”这句话难道是空穴来风么?谁能诚心诚意完完全全归服于这一天道的教化,天道就会成全谁,全天下
最后都能归于你,故称“诚全而归之”。【解读】22.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用了六个排比句,揭示了
天下繁杂的变化,并给出了应对措施。“曲则全”,这个原则在《周易》中早就有了,《周易系辞传》曰“曲成万物而不遗”,“曲”的金文字形像
一截竹子或木头被揉折成弧形或圆形,可以用来制作大弓和车轮。引申到人事上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任何事物都会受到外来的压力
,看你如何对待和化解。《周易》第33卦叫“遯(dun)卦”,是下经的第3个卦,《周易》上经是以天道为主线,下经则是以人道为主线,下
经的前两卦是第31咸卦和第32恒卦,在咸卦谈恋爱,在恒卦组成家庭,到了遯卦孩子出生,初生的万物都有避其外害的本能,保全性命生存下来
是最重要的,这就是自然万物的“曲则全”。面对外界危险和不良的社会风气,抗争不过时最好避让,想必“孟母三迁”的典故大家都熟知,暂时的
躲避忍让是为了孩子更健康地成长,这就是人类的“曲则全”。“枉则直”,就是中国人讲究的迂回策略,“枉”的本义是树木弯曲,当碰到坚土石
头阻碍不能直线生长时,不妨躲开绕行一下。你看看草木是如何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你看看江河是如何弯弯曲曲流淌的,你看看山路是如何蜿蜒而上
的,这说明有时候迂回绕行反而能够迅捷直达,这就是万物的“枉则直”。人生在世会遇到很多困难,《周易》第34卦是“大壮卦”,《周易》中
的“壮”字大都带有贬义,初出茅庐表面上血气方刚,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强壮,你充其量就是一只自以为强壮的公羊,你最厉害的武器也不过羊角而
已,没有资格妄为妄作,懂得适时避让方能茁壮成长,否则欲速则不达,这就是人生成长的“枉则直”。“洼则盈”,是说谦虚处下的功用,第66
章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周易》第15卦是谦卦,俗话说“山杀瘦,泽增肥”,溪水积于河谷,百川东归
大海,越是处于低洼之地越能得到盈满,这是自然界的“洼则盈”。那么人越是有功而谦,越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爱戴,这就是人生的“洼则盈”。“
敝则新”,就是俗话说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敝”是破败破旧,“新”是新生更新。《周易》第23卦是剥卦,第24卦是复卦,万物发展到极盛
阶段就会物极必反,剥极而复重新复归天命。《周易》第49卦是革卦,第50卦是鼎卦,腐朽的事物破敝不堪,就要被革去旧命,是谓革故鼎新。
《周易》第18卦蛊卦卦辞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讲的也是天下大乱才能大治,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商朝开国君王商汤王在自己的澡盆上刻着
座右铭,“茍(ji)日新,日日新”,像洗掉身上的污秽那样,每天清除掉心灵深处的尘垢,就能不断进步德行常新,这就是修身养德的“敝则
新”。第15章说过“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蔽”和“敝”不同,哲理也不一样,是说先巩固之前的成果,再求得新的进步。“少则得,多
则惑”,既讲多和少的辩证关系,又讲损益盈虚。第47章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第63章说“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周易》第41卦是
损卦,第42卦是益卦,先损后益,损己利人,损私益公,吃小亏换来享大福。如果损人利己,损公益私,则是贪小便宜吃大亏,得不偿失,这种人
是想不明白这个道理的。第13章说“得知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第42章说“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第48章说“为学日
益,为道日损”,第77章说“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老子在此告诉我们,人生
在世,越是少取,得到天地的所赐便能越多。越是贪得无厌,反而失去更多愈加迷惑,故称“少则得,多则惑”。22.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看看圣人是怎么做的。上一章说“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那么众位先贤往圣之状是什么样的?“式”是做事的法则,也是我们常说的定理公式,当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题山题海是为了熟悉公式
,好学生掌握了公式就不需要做那么多题了。“一”指的是“道”,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了“道一”这个原理,就掌握了解开
天下奥秘的公式,故称“圣人抱一为天下式”。《道德经》中共有三章提到“式”,其余两章是,第28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
,常德不忒”,第65章“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后面第39章也提到了“一”,老子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
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不固执己见则能明了事理,是为“不自见则明”。不自以为是则能更加彰
显,,是为“不自是故彰”。不自我夸耀则能事遂功成,是为“不自伐故有功”。不自我矜持贪天之功,反而能作为众生之长,是为“不自矜故长”
。后面第24章从反面来阐述同样的哲理,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个公式的核心就在于不争,“曲”是忍受
,“枉”是躲开,“洼”是低处,“敝”是去旧,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也都是不争的表现,唯有不与天争,不与万物和众生去争,那么天下之
人还会同你争什么呢?况且也没有什么可争的,故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2.3“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老子不厌其烦谆谆教导,你不去争,天下就都能归于你。委曲求全这个哲理在老子之前就已经人尽皆知了,老子在这里加以验证,并告诉天下人要诚
心诚意地相信,完完全全地归服。委曲是为不争,不争则能全得,古人所说的“曲则全”这句话难道是空穴来风么?谁能诚心诚意完完全全归服于这一天道的教化,天道就能成全谁,全天下最后都能归于你,故称“诚全而归之”。老子怕大家不信这句话,所以特意加重语气,很多经典中也有类似的话语。佛教《心经》最后写道“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真实不虚”和“岂虚言哉”意境相近。张武忠2017.8.20于北京。
献花(0)
+1
(本文系逐字逐句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