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道德经第23章解读
2017-12-28 | 阅:  转:  |  分享 
  
道德经第23章解读张武忠初稿2017.8.20第23章【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
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道无声无息不言不语支配着宇宙万有,你竖起耳朵也听不见道的声音,道本来就是这样的大音希声,故称“希言自然”。道之“无”生成
了天地,天地又生成了世间万有,包括雷电风雨。你看那狂风施虐不了一上午,你看那暴雨也瓢泼不了一整日,是什么生成了飘风骤雨,是天地,天
地之威尚不能长久持续,更何况是人。所以治理天下也要随从于道,不可强势而为。最上乘的是与道合一施不言之教,次一级的是与德合一行仁爱之
事,最差的是既失道又失德。同于道者道也喜欢你,同于德者徳也喜欢你,同于失者失败的厄运也喜欢找上你。这是为什么呀,因为你违反了道的规
律,多言多语必有口误,政令繁多定会失策,你屡屡失信于民,民众慢慢地也就不信你了。【解读】23.1“希言自然”,揭示道默默无言的个性
。第14章说“听之不闻名曰希”,“希”是大音无声,“言”是说话,“自然”并非我们常指的“自然界”,而是说道天生就是这样的。《道德经
》中共有5处“自然”,其余四处是,第17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25章“道法自然”,第51章“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第64
章“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道德经》中有很多个“言”,第2章“行不言之教”,第5章“多言数穷”,第8章“言善信”,第17章“悠
兮其贵言”,第22章“其虚言哉”,第27章“善言无瑕谪”,第43章“不言之教”,第56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第62章“美言可以
市尊,美行可以加人”,第73章“不言而善应”,第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都是在说道的默默不语无言之教。道无声无息不言不语支配
着宇宙万有,你竖起耳朵也听不见道的声音,道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故称“希言自然”。23.2“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从道说到天地,再从天地引申到人,虽来势凶猛但不会持久,参考了《周易》豫卦和随卦的哲理。“故”是原本如
此,“朝(zhao)”是日出早上,“终日”是落日天黑,“道”生成了天地,天地又生成了风雨雷电,狂风刮不了一上午,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
,天地之威也有间歇之时,更何况是小小的人类。《周易》第16卦是豫卦,第17卦是随卦,豫卦的卦象是雷出地奋,威龙腾空而起预示着人世间
的君王横空出世。随卦的卦象是雷龙潜回大地深渊,孔圣人《随卦大象传》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響(xiang)晦入宴息”,大意是,大泽
中有雷潜藏,雷龙仲春始出仲秋乃收。君子因此领悟到人也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做任何事情都要动静自如劳逸结合。老子将这些道理灵活运用,换
了一个说法,他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23.3“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
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揭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自然规律,也告诉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世间法则。“从”是遵从,“事”是以此去做
事,“同”是和同归类,“失”是偏失偏离,“乐”是喜欢偏爱,“得”是附着招致。在《周易十翼》的《文言》中,孔圣人给“大人”做了定义,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老子换了个说法并做了扩展,“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周易.文言》还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
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周易系辞传》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近朱者赤近
墨者黑。老子将其继续发挥,治理天下也要随从于道,最上乘的是与道合一行不言之教,次一级的是与德合一行仁爱之事,最差的是既失道又失德。
同于道者道也喜欢你,同于德者徳也喜欢你,同于失者失败的厄运也喜欢找上你。23.4“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揭示其逐渐失道的原因。在前
面的第17章,老子已经说过“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在第17章老子将统治者分为四个层次,从最好的“太上”到“亲之誉之”,再到“畏之”
,最后落了个“侮之”的下场。在本章中,老子继续详细阐述其原因,因为你违反了道的规律,多言多语必有口误,政令繁多定会失策,你屡屡失信
于民,民众慢慢地也就不信你了。从“道”到“德”以至“失道失德”,有点像后面第38章的“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一步步偏离了大道。张武忠2017.8.20于北京。
献花(0)
+1
(本文系逐字逐句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