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道德经第27章解读
2017-12-28 | 阅:  转:  |  分享 
  
道德经第27章解读张武忠初稿2017.8.21第27章【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
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
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译文】道的功用是神妙的,无为而行不会留下车辙痕迹,不言而教留不下把柄瑕疵,善于计数运算而不用筹策算盘,善
于关门即使不插栓梢也轻易打不开,善于捆缚即使没有打结也很难解开。圣人终日行不离道之辎重,秉持大道善于做任何事,因此圣人一直善于挽救
世人,所以没有被遗弃之人。一直善于拯救万物,所以没有遭废弃之物。万物众生都是平等的,圣人善于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可以变腐朽为神奇
,这就叫不断承袭传递道的光明,是谓“袭明”。反观人世间却有高低贵贱之分,有善人和不善人之称,常常把善人作为不善人的老师,把不善之人
当做善人的借鉴。如果有意为之有为而治,崇尚圣贤有言而教,长此以往就会不知不觉背离大道。而圣人既不好为人师,也不行有言之教,是为“不
贵其师,不爱其资”。如果用聪慧智巧治理天下,虽然看似聪明充满智慧,其实却是大大的糊涂,这才是治理天下既重要又玄妙的道理,故称“虽智
大迷,是谓要妙”。【解读】27.1“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老子描述了“道
”的神妙功用,引申出圣人善于做任何事。“善”不是指人为的善良,而是指根本的道善德善,不经意间就能善于成就任何事。《道德经》中共有5
2个“善”,本章就有11个。第2章“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41章“善贷且成”,第49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第54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第62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人之不善,何弃之有”,第68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第73章“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繟(chan)然而善谋”,第81章“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辙
”是车辙,“迹”是痕迹,上一章说“终日行不离辎重”。“瑕”是瑕疵,“谪”是言语是非。“数”既指计数又代表总结万物发展的规律,“筹策
”是指算卦的筹码竹签和算数的算盘等工具。“关楗”是关闭大门的部件,横插的叫“关”,竖插的叫“楗”。“结”是绳子打结。大道无为而治,
所以不会留下车辙痕迹,是为“善行无辙迹”。大道不言而教,所以不会留下话把,招惹口舌是非,是为“善言无瑕谪”。大道有自己的运转规律,
即使不用筹策和计数工具,也能心中有数,是为“善数不用筹策”。大道清静自守,外界的一切都打不开它的门,是为“无关楗而不可开”。大道与
万物结缘,紧紧绑缚在一起,即使不打死结,别人也解不开,是为“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27.2“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
故无弃物,是谓袭明”,从大道引申到圣人之为。“袭”是沿袭传承之义,“袭”字从“龙”从“衣”,“龙”泛指蛇虫之类的爬行动物,它们都有
蜕皮的习性,引申为不仅继承前人衣钵还能旧貌换新颜。“明”是道之光明,照亮万物和众生。道有“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这五善,所以圣人继
承了道之善,延续了道之明,挽救世人故无弃人,拯救万物故无弃物。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大意是,一阴一阳的相反相生运转不息,是宇宙万事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这就是道,是统贯于天地人的总的规律。天地大道无所谓善与不善,而是
自然造化,《道德经》第5章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而人则有善恶之别,唯有圣人能够继承天地阴阳之道并使
之继续发展,这是圣人之善行,也是万民之善事,故称“继之者善也”。圣人作易经,将天地之道展示出来,进而凝聚成人之本性,将天之道转化为
人之德,这就是“成之者性也”。圣人终日行不离道之辎重,秉持大道善于做任何事,清静自守,外界的一切都打不开它的门,与万物结缘紧紧绑缚
在一起,即使不打死结别人也解不开。因此圣人一直善于挽救世人,所以没有被遗弃之人,是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一直善于拯救万物,所以
没有遭废弃之物,是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万物众生都是平等的,圣人善于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可以变腐朽为神奇,这就叫不断承袭传递
道的光明,故称“是谓袭明”。《道德经》中共有两个“袭”字,一个是“袭明”,另一个是“袭常”,第52章说“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
,是为袭常”。27.3“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揭示世俗之人是如何做的。“师”是老师榜样,“资”是借鉴反面教材
。常人从自我自私的角度出发,非要将万物众生分出高低贵贱善恶美丑,把善人当成不善人的老师,是为“善人者,不善人之师”。把不善之人作为
善人的反面教材,是为“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这样就建立起了所谓的道德标准框架,进而崇尚圣贤有为而治,逐渐偏离大道。第3章说“不尚贤
,使民不争”,第19章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27.4“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看看圣人的正确作为。“贵”是
看重崇尚,“爱”是珍惜爱惜,“智”是聪明智慧,有别于“知”的大智慧。“迷”是迷惑糊涂,“要”是重要要点,“妙”是奥深玄妙。圣人以道
莅天下,既不好为人师也不低看他人。而常人却贵其师爱其资,看似充满智慧非常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故称“虽智大迷”。一般人理解不了这
一点,这就是治理天下既重要又玄妙的道理,故称“是谓要妙”。《道德经》中共有三处将“贵、爱”放在一起描述,第13章说“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72章说“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张武忠2017.8.21于北京。
献花(0)
+1
(本文系逐字逐句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