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诗圣杜甫的坎坷人生
2017-12-30 | 阅:  转:  |  分享 
  
诗圣杜甫的坎坷人生

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有两大高峰:一曰李白,一曰杜甫。

李白是众所周知的“诗仙”,仿佛天上的日月星辰、白云飞鸟,飘逸浪漫;

杜甫是脍炙人口的“诗圣”,好像地上的山川沟壑、江海湖泊,沉郁顿挫。

李白是天;

杜甫是地。

杜甫曾经这样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李白的诗歌时时充满笑声:大笑、谈笑、狂笑、傲笑,己笑、友笑、清风笑、明月笑……仰天大笑出门去,为君谈笑静胡沙。

杜甫的诗歌处处都是眼泪:呜咽、泣涕、泫然、吞声,人哭、鬼哭、山河哭、花鸟哭……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杜甫为何伤心?眼泪为谁而流?

01,幸福的人生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他家世显赫,京兆杜氏,那可是北方有名的大士族。远祖是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祖父杜审言为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虽说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可是有洛阳的姑姑亲自抚养,杜甫的童年没有眼泪。

杜甫六岁的时候,姑姑带他看公孙大娘舞剑,五十年后他还记得当时的震撼: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

姑姑的早教很成功,这使得杜甫热爱艺术。他长大后结交了很多朋友,其中就有音乐家李龟年。

安史之乱后,杜甫和李龟年在湖南湘潭相遇,两人相对唏嘘,有诗为证: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又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因为是书香世家,杜甫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七岁学作诗,一开口就吓了家人一跳: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

虽然是个“神童”,但男孩子的顽皮捣蛋他一样不少: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百忧集行》节选)

“读万卷书”到十九岁,然后就开始“行万里路”。

先是漫游吴越,二十四岁,顺便在洛阳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落榜了。杜甫的心态非常阳光,才不会为这事哭鼻子。

于是他接着漫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泰山。看到泰山杜甫就呆住了,真是太雄伟了!

他即刻赋诗一首: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真是年少轻狂啊,胡子还没长几根,就想“登泰山而小天下”?

对!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人就应该这样!

杜甫要是不狂,他会写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样令多少读书人心血沸腾的诗句?

杜甫要是不狂,他会和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交上朋友,然后一起愉快地玩耍?

漫游齐赵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李白这个大唐帝国的天王巨星!

李白身上故事那么多,杜甫得有多少绝佳的写作素材呀!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冬日有怀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梦李白》其一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其二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文章憎命达,魑(chī)魅喜人过。——《天末怀李白》

崇拜一个人需要理由吗?需要吗?需要吗?

在杜甫的眼里,比他大11岁的李白做什么都是对的——

李白“酒家眠”,那叫醉酒吗?那叫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

李白“空度日”,那叫浪费时间吗?那叫生活质量!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赠李白》)

李白被流放,“世人皆欲杀”,那是你们不懂他的心!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不见》)



人生“快意八九年”,终须“西归到咸阳”。快乐的日子总是转瞬即逝,35岁之后的杜甫,哭声连连、泪痕斑斑。

02杜甫流的是“儿女之泪”。

有客有客字子美。杜甫字子美,可是他后来生活得一点都不美。

天宝五载(746年),杜甫的人生开启了“倒霉模式”。

第一件倒霉事:参加了一场号称“史上最大考场闹剧”的考试。宰相李林甫一个考生都没有录取,对唐玄宗谎称这是“野无遗贤”。

第二件倒霉事:杜甫在熬过了几年的“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后,得到一个机会:他趁着唐玄宗大祭祀,连忙献上华丽丽的《三大礼赋》。唐玄宗一高兴,就让他到集贤院等候分配,结果仍然落到了那个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手里。

第三件倒霉事:杜甫44岁时,终于得到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其实就是兵器库的管理员。杜甫赶紧回奉先县(今陕西蒲城县),准备把一家人接来团聚,结果还没进家门就听到哭声,原来是他的小儿子饿死了。

第四件倒霉事:就在杜甫来接妻儿的路上,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几乎埋葬大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长安失陷,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

第五件倒霉事:杜甫连夜带领家人逃往白水,白水被围,又连夜带领家人逃往鄜(fū)州(今陕西富县)羌村。刚安顿好家人,听说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称帝,他前去投奔,在路上被叛军抓住押往长安。

杜甫在监狱里想到了什么?越狱?当然,那是后来,不是现在。

现在杜甫在看月亮,他写了一首诗,读完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做“柔情似水”。



月夜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在诗中说:此时的妻子,一定和自己一样,也在独自望着这一轮圆月思念爱人吧?孩子们一定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久久地凝望月亮,他们怎会懂得思念的辛酸?雾深露重,定然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她此刻定然冷得缩着脖子抱起了肩膀。

想到这里,杜甫很是心疼。他恨不得立刻飞到妻子的身边,搂着她、给她温暖,和她互相依偎着一起赏月,让月亮把两人的泪痕照干。

世人皆知李白诗中的月——朦胧、旖旎(yǐnǐ)、皎洁、多情,却不知杜甫诗中的月竟也如此深情款款。杜甫这一滴思念的泪啊,千百年来让多少人为之感叹!

而杜甫思念弟弟的那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又使多少华夏儿女忍不住热泪盈眶!

“诗圣”之为“圣”,并非他没有普通人的情感,相反,正是因为杜甫的“儿女之情”,我们才会觉得,他离我们并不遥远。

03杜甫流的是“黎民之泪”。

至德二年(757)四月,杜甫真的越狱了!当杜甫出现在肃宗面前时,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狼狈不堪。肃宗感动不已,任命杜甫为左拾遗。“拾遗”是个八品小官,顾名思义,就是“拾起皇帝遗漏的”,给皇帝提建议。于是杜甫抓紧时间给肃宗提建议,肃宗很快厌烦了这个过于正直认真的左拾遗。

没多久杜甫为前宰相房琯求情,被肃宗贬到华州去了。从此后,杜甫就被列入了黑名单,永不重用。杜甫很失落,他写了一首很耐人寻味的《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这个佳人是谁?恐怕还是在诉说他的伤感吧——但见新人笑,那(nǎ)闻旧人哭。唉,或许,杜甫更适合做一个记者,来真实记录这个时代的风起云涌。他客观记录下了“开元盛世”的富庶(shù),比如这首:



忆昔(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他也客观记录下了权贵们穷奢极欲的生活,比如描述“炽手可热势绝伦”的杨国忠兄妹曲江春游的《丽人行》。宫廷画师张萱的传世名画《虢(guó)国夫人游春图》,可以为杜甫的这首诗作最佳配图。

在这首诗里,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姿色动人、体态娴雅、宴饮奢华、娇纵荒淫。



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杜甫是一个少有的情感丰富、同时兼具理性的人,他是那个时代的智者。

早在唐玄宗好大喜功、对外发动不义战争的时候,他就写下过《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希望通过这些诗歌来发出阻止战争的呼喊。



前出塞(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当唐玄宗和他的帝国还沉浸在梦中的时候,杜甫已经无比清醒地捕捉到了这个社会发出的腐烂气息——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可是没有用。

智者的痛苦就在于:当你清醒的时候,别人还在睡着;当别人清醒的时候,你只能看着。于是,杜甫只有眼含热泪,记录下那惊天动地的哭声。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这是一首首诗,更是一幅幅生离死别的图。

传唱千古的“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描述的就是人间最凄惨的分离,读来怎能不令人潸然泪下!

当杜甫强压住内心的悲愤,用克制的语气向你讲述他的所见所闻,你能否感受得到他那颗流血的心!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



杜甫的文字并不华丽,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因为他真实记录了百姓的苦难,他有着一颗“黎民之心”,所以他的诗才会被人们永远铭记,并被后世人称为“诗史”。

04杜甫流的是“英雄之泪”。

乾元二年(759),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辞去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辗转来到成都。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杜甫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终于停下了漂泊的脚步,杜甫的生活立刻充满了小资情调。

春暖花开的时候,就独自一个人在“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的江畔散散步吧。

看到黄四娘家那些铺满小径的鲜花,谁还能想到战争的残酷呢?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即使是下小雨吧,这里的小雨都是那样喜庆!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成都真是个好地方,简直就是天堂!

这里有美丽的花草,有活泼的小鸟,有蓝天、有白云、有远山、有江水,就是没有战争。谁说杜甫不浪漫?他一口气写了十几首“绝句”,毫不吝啬那些热情洋溢的语言,来赞美成都的春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杜甫难道忘了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了吗?

这一天,杜甫去拜谒成都西北的诸葛亮武侯祠,到了那里,满眼松柏森森、碧草萋萋。想当年,诸葛亮殚精竭虑辅佐君王,“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他一生为国为民,却功业未成撒手人寰。

杜甫心痛不已,写下一首诗: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哪里是诸葛亮在哭,这分明是杜甫在哭!

别人的春天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而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了,却仍然一事无成、报国无门,还要靠朋友的接济来生活!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已成为过去,杜甫的春天在哪里?想到这里,杜甫忍不住大放悲声。所怀者大,所感者深,所哭者壮!

上元二年(761)八月,倏忽而至的大风吹跑了杜甫屋顶的茅草,大雨又接踵而来。

原来所有的美好抵不过一场淋漓大雨,所有的梦想比不上拥有一间可以遮风避雨的小屋。然而杜甫,我们伟大的杜甫,他在痛苦地看着“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茅草屋时,想到的竟然是那些仍在战乱中挣扎的百姓、那些连一间漏雨的茅草屋都没有的人们。于是,他流泪了,他发出了一声呐喊。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眼泪、这是震彻寰宇的呐喊!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故事改编】































7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