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张昭(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与孙邵、滕胤等撰定朝仪,后隐退治学,享年81岁)
2017-12-30 | 阅:  转:  |  分享 
  
张昭(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与孙邵、滕胤等撰定朝仪,后隐退治学,享年81岁)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
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
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
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以张昭为军师。后拜绥远将军,封由拳侯。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
不用张昭,先后用孙邵、顾雍。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部属,改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
改封娄侯。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谥号文。张昭
善隶书,其作品无存。唐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中文名张昭别????名张子布、张公国????籍孙吴出生
地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出生日期公元156年(东汉永寿二年)逝世日期公元236年(孙吴嘉禾五年)职????业政治家、
儒学家主要成就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与孙邵、滕胤等撰定朝仪代表作品《春秋左氏传解》《论语注》官????职辅吴将军、
班亚三司封????爵由拳侯→娄侯谥????号文特????征矜严,有威风典????故张昭塞门人物生平有名于时张昭年少时
便好学,擅长隶书,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与琅琊人赵昱[yù]、东海人王朗一道闻名又互为友好。张昭成年后曾被举荐为孝廉,但他推
辞没有接受,与王朗一起讨论以往君王避讳之事(《宜为旧君讳论》),州里才士陈琳等对他颇为称赏。徐州刺史陶谦慕名察举他为茂才,被张昭拒
绝。陶谦认为张昭轻视他,因此将张昭监禁。后经好友赵昱援救才被释放。即使这样,在陶谦病逝后,张昭还是为他写了悼文(《徐州刺史陶谦哀辞
》)。举辅孙氏张昭题跋像东汉末年,中原动乱,张昭随其他难民逃到江南,受到孙策的重用,官拜长史和抚军中郎将,同他一道登堂拜见张昭
的母亲,像同辈的密友一样。孙策的领地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事务都由张昭经手,他为孙策打平江东做出了很大贡献。因而他深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
在他们的书信中多有称赞张昭的言辞。对此,孙策非但没有猜疑,反而潇洒地说:“当年管仲为齐国国相,齐桓公开口仲父、闭口仲父,而他则称霸
诸侯为天下所尊崇。如今子布贤明,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难道不为我所有吗?”这足可看出张昭在孙策心中的地位如同管仲在齐桓公心中的地位一样
重要。当时刘表想要亲自写信给孙策,写完后先给祢[mí]衡看,祢衡看完后讥笑刘表,说道:“像这样是想要让孙策帐下的孩童读吗,还是想要
让张子布看到?”由此可见,就连一向狂傲的祢衡,都认同张昭的才华。建安五年(200年),孙策临终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孙策嘱咐张昭
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当时孙权年少,孙权之母吴夫人担心他不能成事,便引见张昭、董袭等
人,询间江东能否保得住,董袭回答说:“江东地理形势,有山川险阻可以凭固,而讨逆将军为贤明的州牧,对百姓有过恩德。讨虏将军承袭基业,
上下齐心听令效力,张昭秉政掌管大事,我董袭等人做为爪牙,这正是据有地利、人和的时候,绝无什么可忧虑的!”孙策去世后,张昭即向朝廷
上表,又给各属县发公文,对江东的内外将校则令他们各守其职。当时孙权非常悲伤,张昭劝孙权说:“作为继承人,重要的是能继承先辈的遗业,
使它昌大兴隆,以建立伟大的功业。如今天下动荡不安,盗贼占山蜂起,孝廉你怎么能卧床哀伤,与常人那样去放纵个人的感情呢?”他亲自扶孙权
上马,列兵而出,然后众人才服从了孙权。在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因根基未稳,导致一些不服的人勾结在一起,谋图造反。而张昭辅佐孙权安抚
百姓,地方的长吏及羁旅之人,也得到重用而安定下来。孙权每次出征,都留张昭镇守后方,总领府署的事务。后来黄巾余党起兵,张昭率军将其讨
平。孙权征合肥时,命张昭另外率部攻讨匡琦。又命张昭督统诸将,攻破豫章贼帅周凤等人于南城。张昭自此以后就很少领兵,经常在孙权左右任谋
臣。孙权因为张昭是旧臣,因此格外厚待。依然任其为长史。张昭在孙权面前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往往指责孙权做得不对的地方,对于孙权有良
性的作用。建安十二年(207年),甘宁投奔孙权后,立即向孙权献计讨伐江夏太守黄祖,当时张昭在座,对甘宁的意见不以为然。他说:“江东
自身危急,如果军队真的西征,恐怕必然导致国内大乱。”甘宁不客气地反驳:“国家将萧何那样的重任交给阁下,而您却留守担心出乱子,用什么
来追慕古人呢?”孙权见二人争执,就举杯向甘宁劝酒,并说:“兴霸,今年即出征西进,如同这杯酒,我决定把它拜托给你了。你尽管勉力提出作
战方略,使我们一定能打败黄祖,如此就是你立了大功,何必计较张长史的话呢?”力主言和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爆发前夕,当时
曹操写信给孙权。孙权把书信给部属们看,众人无不惊惶失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虎豹,挟持天子以征讨四方,动辄以朝廷的名义来发布命
令。今天我们如果进行抗拒,就更显得名不正而言不顺。况且将军可以抵抗曹操的,是依靠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占有荆州的土地,刘表所训练的水
军,包括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已由曹操接管,曹操计全部船只沿长江而下,再加上步兵,水陆并进。这样,长江天险已由曹操与我们共有,而双方
势力的众寡又不能相提并论。因此,依我们的愚见,最好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但在周瑜、鲁肃等人的劝说下,孙权与刘备联合,反倒击退了曹
操大军。同年十二月,孙权亲自率军包围合肥,派张昭率军攻打九江郡所属的当涂,但未能攻克。江东之望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表奏孙
权为车骑将军,张昭任军师。孙权每次打猎,经常骑马射虎,老虎常常往前扑到马鞍上。张昭因此改变脸色上前说道:“您用什么抵挡它?为人君者
,应该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能驰逐于原野,骁勇于猛兽?如果一旦有个好歹,不怕被天下耻笑?”孙权向张昭道歉道:“年少虑事不远,此事
有愧于您。”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已,于是做射虎车,车中不设盖,有一人驾驶,自己在里面射兽。当时有脱群的野兽扑向他的车,但孙权每次都亲
手搏斗以此为乐。张昭尽管苦谏,孙权却常笑而不答。建安十七年(212年),阮瑀[yǔ,像玉的石头,白色]在《为曹公与孙权书》中写道
:“若能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用复前好,则江表之任,长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观。”当时周瑜已去世,而刘备已入蜀,曹操临濡
须。此时作为曹操的喉舌阮瑀就写了这个笑里藏刀拉拢孙权的信,可是这信里要孙权除掉的两个人,一为刘备,另一个就是张昭。黄初二年(221
年),魏文帝曹丕遣使者邢贞封孙权为吴王。刑贞入门,不下车。张昭对邢贞说道:“礼节没有不恭敬的,故此法律也没有不施行这一点。而你胆敢
妄自尊大,难道是认为江东势弱,连一把用来执法行刑的小刀也没有吗?”邢贞慌忙下车。之后,张昭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不久,张昭又
与孙邵、滕胤、郑礼等人,根据周朝、汉朝的制度,撰定了临朝的典礼。后来,孙权再次遣使称臣于魏时,提到要派孙邵、张昭随其子孙登一同入侍
为质,曹丕因此相信了孙权。由此可见,张昭即使在赤壁之战后,不管从声望地位等多方面还是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孙权在武昌时在钓台饮酒大醉,
让人用水洒向群臣说:“今日酣饮,只有醉后落入水中,才能停止。”张昭正色不言,外出坐于车中。孙权遣人呼张昭还,对他说:“大家一起高兴
,您又何必发怒?”张昭回答:“以前纣王作糟丘酒池一夜宴饮,当时也以为只是高兴而已,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孙权默然而感到惭愧,于是罢酒
。然而,当孙权设立丞相时,很多人提名张昭来担任,可孙权推托说:“现在事多,丞相责任很重,这不是优崇他的举措。”于是任命孙邵任丞相
。孙邵去世后,大家又提出让张昭担任丞相,孙权这才说出一部分的真实原因:“孤怎么是对子布吝啬呢,只是考虑到丞相的事务繁杂,而他性情刚
烈,他的话要是没有被听从采纳,就会产生怨忿诘难,这对他并无益处。”于是任命顾雍为丞相。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大会百官,
归功于周瑜。张昭举杯想要褒赞功德,未但还没说,孙权就说:“如果听从张公您的话,现在已经要乞讨食物了。”张昭非常惭愧,伏在地上流汗(
《三国志集解》引王懋竑说认为孙权一向敬畏张昭,不大可能会这样说,而张昭性格刚直,也不会因为一句话就伏地流汗;但卢弼对王懋[mào]
竑[hóng]说持反对态度)。老而弥辣不久,张昭称老退位,上交了自己统领的部属,被改拜为辅吴将军,地位仅次于三公(丞相),改封娄
侯,食邑万户。他退居无事后为《左传》和《论语》写注解。张昭每次朝见,都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经因为直言逆旨,而不进见。后来蜀汉的
使者抵达,称赞本国的德业,群臣中竟没有一人能让他屈服,孙权叹息道:“如果张公在坐的话,他不屈服也会意挠,怎么还能自夸呢!”隔日,派
使者劳问,想要请见张昭。张昭到达后,避席道歉,孙权跪着阻止。张昭坐定后,仰头说道:“当初太后(指孙坚吴夫人)、桓王(指孙策)不把老
臣交给陛下,而把陛下交给老臣,所以臣思尽臣节想要报答厚恩,但臣见识思虑浅短,违逆陛下圣明的意旨,自己认为死后必将尸骸永远丢弃在沟壑
中,不料又蒙召见,得以报效陛下于朝廷。然而臣这颗愚暗的心用来服事国家,志在忠贞不移,死而后已。假如说要臣改变思想,以求得世间的尊荣
和陛下的欢心,这一点为臣是绝对做不到的!”孙权为此向他道歉。嘉禾元年(232年)十月,公孙渊在辽东反魏,向孙吴称臣以为外应。张昭
劝谏道:“公孙渊背叛魏国而惧怕其征讨,所以才远来求援,这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公孙渊改变意图,想要自我表白于魏,那两位使者就回不来,这
难道不会让天下取笑吗?”孙权与其反覆争辩,张昭劝谏之意越来越恳切。孙权不能忍受,抓着刀愤怒地说:“吴国的士人入宫就拜朕,出宫则拜您
,朕对您的敬重,已经到了极点了,但您数次在众人中折辱朕,朕害怕自己失手伤害您。”张昭注视孙权良久才说道:“臣虽然知道自己的话不会被
听从,但每次想要竭尽愚忠的原因,是因为当初太后临终的时候,呼唤老臣在床下,遗诏顾命的话如今还在耳旁啊!”说完后涕泣横流。孙权也掷刀
于地,与张昭对泣。但孙权还是遣使前往辽东,张昭愤恨自己的话不被采纳,于是退居不朝,孙权在盛怒之下,命令用土封住张昭的家门,来表示
他永远不必出门了。张昭也用土从门内将门堵住,以表示他也永远不打算出门了。结果公孙渊出卖东吴,杀了孙权派到辽东去的使者张弥和许晏。这
时孙权后悔,数次派人请张昭上朝无果,又不愿道歉示弱。他下令用火烧张昭的家门,以此逼张昭出门。但这方法也没吓倒张昭,因此孙权只好又下
令将火又扑熄。最后孙权在张昭家门前久站不去,张昭才在儿子的搀扶下,出门与孙权和解。简朴入葬嘉禾五年(236年)三月(《建康实录》作
七月),张昭去世,享年八十一岁。他遗令丧事从简,入棺材都没有更换衣服。孙权身着素服前往吊唁,谥号文侯,以太牢礼仪祭祀(《建康实录》
作文成侯)。张昭长子张承已因功封都乡侯,由次子张休世袭娄侯爵位。主要成就政治张昭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代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
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着“稳定豪强”政策。在孙权初即位、四方叛乱迭起之时,张昭与江东诸将尽力辅佐孙权,使得局势趋于安定。在吴夫人担忧
孙权年幼,江东不稳时,董袭就说过:“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孙权对群臣大多直接称
呼其字,唯独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张纮为东部,可见孙权对二人的器重。文学张昭精通儒学,晚年在家无事即为《左传》及《论语》做注(今皆佚
失)。孙权希望太子孙登熟读《汉书》,也命其子张休先向张昭学习,再回宫转授孙登。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著有《武库赋》,张纮读后写信称赞陈
琳的文才。陈琳却说与张纮及张昭两人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全三国文》又收录有其作品《宜为旧君讳论》及《徐州刺史陶谦哀辞》。书法张昭善
隶书,其书法作品今无存。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历代评价王朗:张子布,民之望也,北面而相呼?陈琳:自仆在
河北,与天下隔,此间率少于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谭,非其实也。今景兴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曹
丕:彼二人皆权股肱心腹也。孙权:①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②使张公在坐,彼不
折则废,安复自夸乎?③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④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陆机《辨亡论》:①诛叛柔服而江外厎定,饬法修师而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
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而江东盖多士矣。②故豪彦寻声而响臻,志士希光而影骛,异人辐辏,猛士如林。于是张昭为师傅;周瑜
、陆公、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典略》:其人信一时之良干,恨其不于嵩岳等资,而乃播殖于会稽。陈寿《三国志》:张昭受遗
辅佐,功勋克举,忠謇方直,动不为己;而以严见惮,以高见外,既不处宰相,又不登师保,从容闾巷,养老而已,以此明权之不及策也。陆云《张
二侯颂》:①辅吴将军文侯,遭季末云扰,遂避难于东。有吴之兴,实为谋主。桓王即世,援建太祖。知命审于将萌,先识镜于未兆。遂作上将,辅
成王业。立朝无不易之方,正色有犯颜之亮,固所谓“謇謇王臣,古之遗直者”也。②洪族既昌,再惠音徽。於穆二侯,仍世双飞。堂堂辅吴,抑抑
奋威。如龙之跃,如凤之辉。薄言戾止,在彼紫微。卯金纷若,四海畔换。文侯乃顾,妙世达观。逝彼涂方,度兹江汉。鸿飞遵海,聿来有乱。遭家
不造,歼我明圣。桓后肇扬,侯承末命。皇大烝哉,天保永定。匪侯恤度,宗绪孰正。帝整我旅,外薄四荒。命作惟师,时惟鹰扬。遂登上将,亮彼
大皇。底邑胙土,命圭有璋。蹇蹇我侯,明发宿夜。袭彼遗直,兴言有谟。聿怀来忠,王室之故。猗欤定侯,祗服清曜。奕奕琼范,玉润淑貌。渊谓
往藏,朗思来照。曾是徽章,再世被荷。庸勋开国,明道隆家。苾苾其芬,淑问扬和。有蔚其文,如林之华。皇矣帝祚,受言既崇。女子有行,作合
储宫。条延紫极,颖衍皇宁。衅衅定侯,在盈思冲。祗宠戒溢,永怀慎终。重光并曜,播我芳风。华谭:赖先主承运,雄谋天挺,尚内倚慈母仁明
之教,外杖子布廷争之忠,又有诸葛、顾、步、张、朱、陆、全之族,故能鞭笞百越,称制南州。慕容皝[huàng]:及权(孙权)据杨越,
外杖周(周瑜)张(张昭),内凭顾(顾雍)陆(陆逊),拒魏赤壁,克取襄阳。庾阐:桓桓勇武,堂堂硕佐。运筹则渊回,抱麾则虎步。临机如
公瑾,遗爱如子布。是以朝宗江汉,廓落王祚。习凿齿:张昭于是乎不臣矣!夫臣人者,三谏不从则奉身而退,身苟不绝,何忿怼之有?且秦穆违
谏,卒霸西戎,晋文暂怒,终成大业。遗誓以悔过见录,狐偃无怨绝之辞,君臣道泰,上下俱荣。今权悔往之非而求昭,后益回虑降心,不远而复,
是其善也。昭为人臣,不度权得道,匡其后失,夙夜匪懈,以延来誉,乃追忿不用,归罪於君,闭户拒命,坐待焚灭,岂不悖哉![50]袁宏:
①子布佐策,致延誉之美,辍哭止哀,有翼戴之功,神情所涉,岂徒謇谔而已吉哉!然杜门不用,登坛受讥。夫一人之身所照未异,而用舍之间俄有
不同,况沉迹沟壑,遇与不遇者乎!②子布擅名,遭世方扰。抚翼桑梓,息肩江表。王略威夷,吴魏同宝。遂赞宏谟,匡此霸道。桓王之薨,大业未
纯。把臂托孤,惟贤与亲。轰哭止哀,临难忘身。成此南面,实由老臣。才为世生,世亦须才。得而能任,贵在无猜。裴松之:张昭劝迎曹公,所
存岂不远乎?夫其扬休正色,委质孙氏,诚以厄运初遘,涂炭方始,自策及权,才略足辅,是以尽诚匡弼,以成其业,上籓汉室,下保民物;鼎峙之
计,本非其志也。曹公仗顺而起,功以义立,冀以清一诸华,拓平荆郢,大定之机,在于此会。若使昭议获从,则六合为一,岂有兵连祸结,遂为战
国之弊哉!虽无功于孙氏,有大当于天下矣。昔窦融归汉,与国升降;张鲁降魏,赏延于世。况权举全吴,望风顺服,宠灵之厚,其可测量哉!然则
昭为人谋,岂不忠且正乎!环济《吴纪》:忠正有才义。许嵩《建康实录》:好学,善谈论,能隶书。朱敬则:萧何之镇静关中,寇恂之安辑
河内,葛亮相蜀,张昭辅吴,茂宏之经理琅琊,景略之弼谐永固,刘穆之众务必举,扬遵彦百度惟贞,苏绰共济艰难,高熲同经草昧,虽功有大小,
运或长短,咸推股肱之林。悉为忠烈之士。李溪:破虏当时拔俊中,张公杖策过江来。平生容貌矜庄甚,此老威严列上台。严从:子布刚简,怀不
挠之节,属桓王创业,首赞经纶,仲谋嗣立,躬自扶翊。古人所谓托六尺之孤者欤?既而忠言屡发,直道不回,折弋猎之娱,沮钓台之乐:斯又王臣
蹇蹇,国之元老者哉。夫江东之於天下,犹四体之有一掌耳,权不能恢阐雄量,以求忠谠,而乃轻肆忿毒,厌闻至言,始抽刃於虞翻,终按刀於子布
。翻既谪终遐裔,昭亦废处家僮,故使时望挫伤,元功圯衄。]司马光《资治通鉴》:昭容貌矜严,有威风,吴主以下,举邦惮之。苏轼《拟孙
权答曹操书》:仆之有张昭,正如备之孔明,左提右挈,以就大事,国中文武之事,尽以委之,而见教杀昭与备,仆岂病狂也哉。胡三省:①张昭事
吴,有古大臣之节。②张昭辅吴为元臣。郝经:国之将兴,必有佐命之臣,以建不拔之基焉。孙氏之有张昭,近之矣。昭以硕儒元老,顾受遗托,
忠鲠彊谏,有不可犯之色与不可夺之节,汲黯、萧望之之流也。虽以严见惮,终于疏外,而耆德峻望,殷勤敌国,增重江表,足以揭桓王之美,明大
帝之盛业也。使谏行言听,有吴功烈岂止是哉?其劝权迎操,志存汉室,以王道为度,初不事夫偏霸也,此昭之所以为,昭岂浅浅功利之徒所能识哉
?②中州名流,弛担江表。逢时启霸,分辰割曜。把臂挈孤,付托元老。彊直不挠,忠诚矫矫。王懋竑:昭以刚直见惮,权称为张公而不敢字之..
.昭之议迎曹乃过为权计,不欲孤注一掷,亦用策‘缓步西归’之言耳。虽为失策,然未至误大计。权即尊位,不当追仇前语。昭以师傅自居于权,
未尝有所屈降,何至以一语之故遂伏地流汗乎?轶事典故诸葛戏弄在一次宴会时,孙权命诸葛恪依次给大家斟酒,斟到张昭面前,张昭先已有了几
分酒意,不肯再喝,对诸葛恪说:“这样的劝酒恐怕不符合尊老的礼节。”孙权说:“你能否让张公理屈词穷,喝下这杯酒?”于是诸葛恪反驳张昭
:“吕尚年已九十,依然高举白旄,手持兵器,指挥军队作战,还没有告老退休。如今军队上的事,将军您跟在后边;聚会饮宴的事,将军您总被请
到前面,这还不够尊敬老人?”张昭无话可说,只好饮酒。曾经有白头鸟聚集在宫殿前,孙权问道:“这是什么鸟呢?”诸葛恪答道:“这是白头
翁。”张昭认为自己是座中年龄最大的,怀疑诸葛恪利用鸟来戏弄他,于是说:“诸葛恪欺骗陛下,未曾听过有鸟名叫白头翁的,试一试让诸葛恪再
找出一只白头婆来。”诸葛恪说:“鸟名鹦母,不一定就有与它名字配对的,试一试让辅吴(张昭)再找出一只鹦父来。”张昭不能回答,在座
的人都欢声大笑。严畯[jùn]鄙生孙权曾经问被张昭推荐任职的卫尉严畯:“你还记得小时候熟读的书吗?”严畯就背诵了《孝经》的“仲尼
居”一节。张昭说:“严畯是个书呆子(鄙生),老臣请求为陛下背诵。”于是背诵了“君子之事上”一章,众人因此都认为,张昭知道要在君主面
前背诵什么。据《南齐书·王俭传》记载:齐太祖萧道成曾让陆澄背诵《孝经》,从“仲尼居”诵起。王俭说:“陆澄真是所谓博而寡要,臣请求背
诵。”便背诵了《君子之事上》章,萧道成说:“很好!现在更觉得张子布(即张昭)没什么稀奇的了。”举邦敬惮张昭外表持重,有使人震惊的
气势。孙权常说:“我和张公谈话,不敢随便乱说。”举国都很敬畏他。议论世事刘备手下将领张飞曾到名士刘巴处就宿,刘巴却不理会张飞,使
张飞十分恼怒。后来,张昭曾和孙权谈论此事,张昭认为刘巴心胸过于狭隘,不应如此抗拒张飞。孙权则说道:“若让刘子初随世俗沉浮,为了取悦玄德而结交张飞,怎么能称得上是高士呢?”一次,孙权和张昭辩论神仙,虞翻指着张昭说:“他们都是死人,还辩论神仙,世上怎么会有神仙!”家族成员儿子长子张承,字仲嗣。官至濡须都督、奋威将军,封都乡侯。死后谥定侯。次子张休,字叔嗣。官至扬武将军,袭父张昭爵娄侯。[43]侄子张奋,官至半州都督,封乐乡亭侯。[43]孙辈孙子张震,诸葛恪外甥。袭父张承爵都乡侯。后与诸葛恪一同被诛,夷灭三族。[43]孙女张妃,嫁孙权三子孙和。张氏,嫁陆逊次子陆抗。曾孙张闿,字敬绪,东晋大臣,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宜阳伯。[68]文献记载编辑《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第七》[43]《典略》《吴录》《吴书》《江表传》《建康实录》《资治通鉴》《景定建康志·卷四十八·直臣传》《书史会要·卷二》[39]《续后汉书·卷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一》[59]《后汉演义》文学形象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张昭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于汉末避乱江东。孙策在江东创业时,辟张昭为长史,以管仲视之。[69]孙策临终时,将孙权托付于张昭、周瑜,遗言“内事托子布,外事全赖公瑾”。张昭性格严肃,对孙权多有直谏。赤壁之战之际,张昭主降,孙权深感失望。但此后仍对孙权各项决策发挥重要作用。1
献花(0)
+1
(本文系SC开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