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真正会生活的人必须懂得舍弃
2017-12-31 | 阅:  转:  |  分享 
  
真正会生活的人必须懂得舍弃

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其中也包括本人),总喜欢“珍藏”很多没用的杂物,即使把箱柜塞的慢慢的也舍不得扔掉,这大概是老年人的通病吧!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了一个美国的高富帅约书亚·贝克尔,他掌管着150家店铺,拿着7位数的薪水,22岁就买了豪宅名车,还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在众人眼里,他是那么成功。但事实上,他的生活却非常槽糕。逢年过节他都买礼物准时送达母亲手中,但他却错过了母亲最后的离别。他买了很多奢华的物品给妻子和儿子,然而妻子却向他提出离婚,因为他没有给她最想要的陪伴。就连他自己的身体也十分不好,每天需要服药才能入睡。可以说,除了赚钱,他并没有感受过幸福。后来,这一切经历让约书亚开始反思,他发现:过于追求物质,不但没有得到幸福,反而失去了真正的幸福。于是,他毅然辞掉了年薪百万的工作,清理内心杂乱的思绪,同时清理家里的东西。他试着在30天里丢弃30个物件,没穿过的衣服、没用过的器皿……直到他的生活里只剩下288件物品。在这个过程中,约书亚发现,这样极简的生活不但没有让他感到空虚,反而觉得内心越来越充实。他放弃了7位数的工作,但从此拥有了大把时间:精心做一顿美食,约朋友喝下午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甚至,他终于有时间拾起小时候的梦想,他开始提起笔写东西。两年后,他成为了畅销书作家。最后的结局就如文章标题所写的那样动心“扔掉90%家中物,他竟成了人生大赢家。”记得看过一个故事。故事的男主为了在女友面前体现出自己的多金,就借钱买了一身笔挺的西装、一只劳力士手表,还买了一双发亮的皮鞋。一开始,两人的交往十分顺利。直到有一天,女友得知真相,两人也就无疾而终了。当然,此处男女的价值观并非我们关注的焦点。但是,男主通过购置物品来凸显自身价值的行为,相信许多人都有过。说到底,人是群居动物。人类一旦脱离社会就会感到孤独,而为了能在群体中生存,个体就必须要对群体展现一定价值。于是,人类也就天生拥有了到处展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一般来说,我们常常会选择将一些内在的价值,通过外在物品间接表达。可是,这就会让你手上的东西越来越多,在管理大量物品的过程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逐渐迷失自我,最终失去幸福的能力。我们常常会错误地以为,拥有什么样的物品,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事实上,物品并不能代表个人。如果不能认清人与物品的关系,我们就只会逐渐远离极简的生活。如何精简物品达到极简生活

《我决定简单的生活》认为:极简主义的核心是只留下必要的东西,其他的都要下定决心扔掉。具体怎么扔呢?你可以参考以下建议:从显而易见的垃圾开始,例如扔掉空的快递盒、空瓶子、空罐子,以及打扫冰箱里的过期食物等等。丢掉家里的存货,比如打折时买的手纸,促销买的洗衣液等等。因为家里不需要有库存,街边的便利店和超级市场才是库存,需要的时候随时添置就是了。丢掉看似“有用”东西。最典型的就是因为虚荣心而买回来的东西,比如为了偶尔能发一次朋友圈而买的专业户外装备等等。丢掉一年都用不上的东西。一年没用也不影响生活,那就说明其实你并不需要它们。扔东西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左思右想,确实难以下定决心的东西。那么,你可以把这些无法舍弃的东西暂时先拿出来,把它隔离一段时间,重新审视和它的关系。如果之后一段时间你都没再拿出来,那么也就可以决定扔掉了。舍弃是一门技术。极简主义者佐佐木典士认为,舍弃要在做中学。千万不要等到你静下心之后才开始舍弃,因为现实往往是舍弃了之后才能够静下心来。所以,想要精简生活,那就赶紧动手吧。结语

1845年,美国学者梭罗跑到瓦尔登湖边上,搭建了一个小木屋,独居了2年2个月。他说:“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愿你我都能通过精简,感受到生活的本真。





















1









献花(0)
+1
(本文系孺子牛101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