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坐忘之法与尽性知命
2017-12-31 | 阅:  转:  |  分享 
  
方能观之真理。
显然,司马承祯的“真观”是为“收心”之基,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的“观心”之法
比较可知,司马承祯的“真观”更具有主体意义。由于其重视主体的存在性和实践性,以“一
餐一寝,居为损益之源”说明“观”的自在性,使司马承祯的道学理论已经脱离了玄学性质,
而走向了主体的实践性。
关于司马承祯的“坐忘之法”的“非孔排释”问题,在学理上显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他的“坐
忘之法”上承先秦的儒道之学却是无可怀疑的,因此厘清“坐忘之法”的学术理路,不但是道
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而且对当代的生命科学研究将有重要的意义。
三,“坐忘之法”与“尽性知命”
在《坐忘论》中,司马承祯是引征“庄周”的话论证“坐忘之法”的。他说:“坐忘之法,信
是修道之要。……故庄周云:“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然而,
这段话在《庄子》中却是征引孔子与其学生颜回讨论“坐忘”之术的。《庄子·大宗师》中载
有: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
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
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
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
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庄子·大宗师》中的这段话可谓儒道之学的一个公案。自两汉以来,由于把《论语》推定为孔
子思想的核心,因《论语》中不讲“性与天道之学”,故认为儒学只是“祖述尧舜,宪武文
章”而没有性命之学。虽然在先秦儒学的《大学》与《中庸》里面,有修身的内容,但却把其
认定为儒学的“内圣外王”之方法,不属于“性与天道之学”。因此,崇尚《庄子》的道学家
们把这段话或者说成是庄子借人喻理,或者是寓言论道,而否定孔子与颜回有此论道之说。显
然,从司马承祯征引这段话只说“庄周”而不言孔子与颜回,可以看出,司马承祯对孔子儒学
无“性与天道之学”的论点是肯定的。
孔子是否具有“性与天道”之学,笔者认为是肯定的。孔子的“性与天道”之学集中于《易
传》之中,之所以孔子在《论语》中不谈“性与天道”之学,这与孔子的论说对象有关: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⑩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11]
因为在孔子的弟子中只有颜回具有中人以上的资质,所以,孔子的“性与天道”之学只有颜回
可以得闻,关于颜回: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
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12]哀公问:“弟子孰为好
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
献花(0)
+1
(本文系bifangji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