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陵墓祖州西五里辽太祖陵辽太祖陵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墓。祖陵位于祖州西五里一袋状山谷中,谷间泉水潺流,即辽史 所称“液泉”、“黎谷”。巅间豁口处以石块垒筑。谷口岩峰如巨龙昂首,即为“龙门”。门外右侧山坡一个台地上遗存龟形碑座一具,周围曾出土 若干契丹大字和汉字残碑石,此处当为“立碑述太祖游猎之事”的圣踪殿和“立碑以纪太祖创业之功”的殿东楼阁遗址。入谷北行三里到石人沟,即 《辽史》所载:“太祖陵凿山为殿,曰明殿”。明殿当为地下官室。此山为太祖陵“疑冢”。另外,山峦前有佚首断臂石人一躯,半埋于土中,应属 于陵前残存石像。辽祖州城遗址辽太祖陵由陵区和奉陵邑祖州两部分组成,陵区的山门巧妙地借用了天然的山谷,构思奇巧,十分独特。原先的地 面建筑宏伟壮观,后被毁,现仅存一些砖瓦碑石等。从其残存的石雕上,可以看出辽国契丹文化的特点,古朴拙致,秀丽自然,是研究契丹历史的重 要资料。1120年,金兵攻陷上京后,继而直捣祖州,以致城址和陵园当时遭到了严重破坏,位于巴林左旗石房子村西北。为守护和祭祀辽太祖 陵墓的奉陵邑,陵在城西北约2公里的山谷中。城垣分为内外两城,东南向,外城周围约2公里,残墙高约6米,4个门址尚存,东门和北门还可见 到瓮城痕迹。内城只筑有南墙,高略同于外城墙,墙上正中开设大门,门内有几处高大的享殿、祭殿基址。西北隅现存有石房子一座,花岗岩大石板 构筑,高3.5米,宽6.7米,进深4.8米,全屋只用7块大石板,这种结构的石室,为我国古代建筑物中所少见,也是辽代建造石室中仅存的 一座。内城南门外有直通至外城南门的大街,宽约40余米。两旁有官廨、膳房、作坊及兵卒住所等建筑遗址。南城门外的大道两侧及其西面,有两 组小型建筑群的基址,用石块垒砌房基,布局大致整齐,为守陵户居住区,面积大于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祖陵外观辽祖陵遗址位于 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25千米的石房子村,始建于公元927年,是辽太宗为辽太祖所建奉的陵邑。土筑城墙略成五边形,周长1785米, 内城两侧有黑龙、清秘二殿遗址,中为供奉太祖先人遗像的两明殿和二仪殿遗址;内城外侧台地保存有一座由七块石板搭建的石屋。祖陵位于城西2 .5千米一袋状山谷中,泉水汨汨,巅间豁口处以石块垒筑,谷口岩峰如巨龙昂首,名“龙门”。门外右侧山坡台地上遗存龟形碑座一具,周围曾出 土若干契丹大字和汉字残碑石,为圣踪殿和殿东楼阁遗址。入谷北行1.5千米的石人沟,沟内山为太祖陵“疑冢”,山峦前有佚首断臂石人一躯, 半埋于土,应属陵前残存翁仲,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祖陵—黑龙门墓门上部为券顶,原设有木门。迎风墙下面为砖砌,上面为石块垒砌 ,均涂白灰面。前室平面为长方形,券顶。前甬道前部两侧各有一个壁龛。中室、后室和两个耳室均为圆角弧方形,穹窿顶。后室东西长6.85、 南北宽6.9米,残高约5.5米。后室中后部筑有砖筑棺床,三面有壸门彩绘雕砖和雕砖支柱,西部接后壁。从出土的木雕龙头等构件看,棺床上 原有小帐一类的葬具。小帐外的棺床表面施有彩绘图案。人骨仅残存部分头骨和下颌骨。因为后室坍塌,并被严重盗扰,故尸骨、随葬品位置均不详。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