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无锡市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8-01-04 | 阅:  转:  |  分享 
  




无锡市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无锡市商务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2016年月









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十二五”期间,无锡商贸流通业在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包容性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三五”时期,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国际经济复杂形势,商贸流通业成为无锡产业强市一带一路长江加快以领域促进塑造特无锡十三五。















目录

一、无锡市“十二五”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 4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主要特点 4

(二)“十二五”商贸流通业的主要困难 10

二、“十三五”无锡商贸流通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2

(一)国内外经济形势 12

(二)商贸流通业经营环境 13

(三)商贸流通业的机遇和挑战 14

三、“十三五”无锡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思路 17

(一)指导思想 17

(二)基本原则 17

(三)发展目标 19

四、“十三五”无锡商贸流通业发展主要任务 20

(一)完善流通体系建设 20

(二)增强流通主体实力 23

(三)创新和重点发展产业 26

(四)健全完善商贸流通营商环境 30

五、“十三五”无锡商贸流通业发展保障措施 32

(一)理顺“供给侧”管理体制 32

(二)加强制度建设 32

(三)维护市场秩序 33

(四)重视人才引进培养 34

(五)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 34

(六)建立综合统计指标体系 35

(七)加强商贸流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 36

附件1无锡市商业网点“十三五”发展规划 37

附件2无锡市商品市场“十三五”发展规划 60

附件3无锡市农贸市场“十三五”发展规划 76

附件4无锡市地铁沿线“十三五”商业发展规划 93



一、无锡市“十二五”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主要特点

“十二五”期间,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无锡商贸流通业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市商贸行业发展总体运行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在满足居民物质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期间,无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10.8%;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8%。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7.61亿元,全市商贸流通业实现增加值1645.10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19.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比重为39.3%。

表1“十二五”时期无锡商贸流通情况单位:亿元 2010 1709 1033 3131 2011 1946 1249 3824 2012 2146 1370 3696 2013 2340 1505 3551 2014 2608 1570 3657 2015 2848 1645 3060 数据来源:2011-2016年无锡统计年鉴。

2、现代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商贸流通体系服务功能日臻完善,辐射带动功能增强。一是进一步健全了市场体系和销售网络,全市商业网点经营规模持续扩大。百货商场、大卖场、品牌连锁店等传统商业网点继续保持增长,新型百货店、专卖店、折扣店、市场集群等新型业态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二是积极打造城市配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商贸企业实施城市商业共同配送。突破单一商业中心,打造多商圈,使得无锡商圈长期以来只是局限于解放环路内的问题得到改观。三是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完善仓储、物流、网络、金融等配套服务设施。顺应“互联网+”的经济发展趋势,部分大型骨干批发市场,如华东商贸城等开始创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一些机电五金市场开始尝试O2O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令无锡市成功入围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四是经营模式创新,初步建成一批以专业市场为载体的新型市场综合体,五洲国际集团走出了一条专业批发市场和多功能商业综合体相结合的新路。五是开展农产品流通体系集中连片建设、推进市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实施鲜货农产品社会直供工程。

3、持续推进消费促进工作

有效刺激消费和拉动内需是“十二五”期间无锡商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无锡历史背景、文化内容、风土人情和时令特点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消费促进活动。一是积极落实国家及省政府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同时完善和创新本市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注重通过改善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营造出活跃繁荣的消费氛围,有效地拉动内需、提升地方消费能力,保证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二是完善多种便利消费机制。通过便利消费、品牌消费、实惠消费、热点消费、循环消费、安全消费,营造上下联动的促消费氛围。大力推进便民服务进社区、便民消费进家庭的社区商业等工程。三是扩大信用消费和电子商务。



专栏“十二五”期间无锡市促消费活动

年份 活动汇总

2011 开展主题促销,全年举办金秋购物节、迎新年双月促销活动等近50场。落实家电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促销政策。



2012 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意见》,先后组织了全国消费促进月无锡站活动、2012年第四届无锡汽车节、2012年“幸福无锡、实惠百姓”消费促进月活动、2012年“无锡秋季百日百场消费活动”、无锡市秋季汽车展示交易会以及无锡市冬季消费促进月等多场促销活动。

2013 重点培育和打造品牌促销活动,先后开展“2013美食购物节”、“第五届汽车节”等活动。2013年9月举办“真正无锡味”全城品味活动,“真正无锡味-百姓名厨面对面”活动。



2014 开展“游在无锡、吃在无锡、购在无锡”为主题的旅游购物节活动,印制了无锡市消费地图。成功组织“真正无锡味”—无锡土特产全城征集活动,36个“无锡名优土特产”和60个“无锡地方土特产”脱颖而出。成功举办第三届家政服务技能大赛暨无锡市生活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无锡土特产创新菜大赛、倪云林饮食文化研讨展示会等活动。



2015 开展“真正无锡味”主题活动在内的美食系列活动实施方案。组织生活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竞赛。完成“江苏老字号”的企业推荐工作,组织老字号企业参加中国(上海)老字号博览会。召开2015年“发现、创新、记忆”美食系列活动暨“真正无锡味”全城征集活动新闻发布会并启动相关活动。组织开展了“2015年无锡金秋购物节活动”,举办了购物节开幕式。

4、传统业态和新型流通模式共同发展

一是保护各种流通业态。“十二五”期间,从传统的单店柜式经营到连锁超市、现代百货、外资卖场、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专业大市场、专卖店、折扣店、便利店、快餐店、快捷酒店等,国际国内各类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均已在无锡落地,并逐步生根开花结果。二是鼓励流通模式创新。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传统生活服务业嫁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和经营业态。2014年,无锡市成功入围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市政府密集出台促进和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政策氛围;重点电商平台迅速成长,成功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入驻无锡,大宗商品交易平台、B2B和网络零售平台企业快速发展;无锡山水城电商园等园区集聚发展效果明显,成为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基于电子商务的创新氛围浓厚,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战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同传统零售业的发展放缓趋势形成鲜明对比。2013年全市网络零售额为240亿元,2014年310亿元,2015年400亿元。三是高端品牌消费圈建设初见成效。通过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无锡成为二线城市中国际品牌进入的首选。城市综合体在全市的快速增长和全方位布局,为市民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生活和宜居品质。

5、扎实推进基础配套便民设施

一是逐渐加大对市区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和内部管理制度两方面的改造和完善。2012年-2015年四年分别完成农贸市场改造升级13家、16家、20家和14家。在实施鲜活农产品社区直供工程方面,2014年共建成社区直供店20多家,智能社区直供点120多家,覆盖居民40多万人。二是重视提高物流专业化水平,支持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保障城市共同配送在全国处于先发位置。2012年市政府就开始了城市配送体系建设,较国家相关部门鼓励政策的出台早了两年。市政府在城市配送体系建设中,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完善城市配送基础网络设施,注重优化城市配送车辆的通行管控和停放管理,完善城市配送企业质量信誉的考核。同时注重加快构建“高效、集约、绿色、现代”的城市配送体系。

6、创建安全消费环境、市场监测到位

一是以创建商务诚信试点城市为契机,扎实推进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在无锡商务诚信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积极开展商务诚信评级试点和创建工作,褒奖诚信优秀企业,打击商贸流通领域违规失信和商业欺诈行为,营造企业重视诚信、百姓关注诚信、社会崇尚诚信的良好氛围。二是肉菜追溯体系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无锡作为商务部确定的首批10个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无锡市肉菜追溯体系一期工程建设形成了“肉菜备案中心源头管控”、“追溯系统助力市场管理”、“追溯手段为业务流转提速”等特色,不仅获得商务部的高度好评,形成许多全国可推广复制的先进经验,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馈。2015年已经启动二期建设。三是市场监测到位。重点监测的样本企业规模达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以上,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监测与信息发布到位,构建了集数据采集、存储加工、预测预警、信息发布、应急调控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场监测保供体系。

(二)“十二五”商贸流通业的主要困难

1、商贸流通规模增速趋缓

与“十二五”期间全国整体经济先高后低的发展轨迹相一致,无锡市商贸流通业的增长势头也是逐年减缓,作为核心指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年增速由2011年的13.9%逐年回落至2014年的11.5%,2015年进一步降至9.2%,在长三角地区增速处于落后位置。特别是民营经济中本土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使得无锡商贸流通领域的创新活力受到抑制。居民消费缺乏新动力,消费增长后劲不足;消费需求同供给间存在结构性不匹配,供给侧问题突出,导致新兴消费领域供给不足。另外,传统商业载体过剩和同质化竞争,以及电商领域分流的因素,也对增速造成负面影响。

2、城市综合体发展趋于饱和

一是城市综合体出现快速发展和扎堆发展的现象,同所在区域居住人口半径和消费半径等指标严重不匹配,且面临同质化竞争以及新型业态的冲击,城市综合体的未来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和消化吸收的过程。“十二五”期间无锡百货店分支机构数量由38个上升至112个,数量但%,体现无锡品牌导致需要但为定制化小服务城乡为为人力租金流通零售价往往比出厂价高出数倍,甚至高于国外同类商品价格,居民购物意愿的下降和部分奢侈品销售外流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强富美高”新无锡

(二)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政府推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制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区域市场协调发展,促进流通主体公平竞争,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加强政府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强化统筹协调,完善促进政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完善便民利民基本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公开和共享以及平台建设。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互联网+流通”将对传统商贸流通领域带来大变革。通过完善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实现流通领域业态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推动商贸流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绿色发展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无锡市商贸流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和重要任务。推广绿色低碳采购、培育绿色低碳市场、引导绿色低碳消费。

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将便民、利民作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切实改善民生。完善配套设施,建立微利经营的流通设施保障制度,夯实民生服务基础、改善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商业信用管理制度,营造生活便利、安全安心的生活服务配套体系。

优化布局,集聚高效。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新发展目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长远和多目标发展的系统集成。培育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创新体制机制,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充分发挥龙头商贸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构筑起商贸流通集聚集约辐射的平台。

(三)发展目标

1、保持地区规模领先地位

优化无锡市商贸流通业空间布局,完善商业网点体系、提升商品市场功能,重点发展农产品市场和地铁沿线商业布局,进一步发挥无锡商贸流通业在无锡市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和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保持无锡市商贸业在长三角地区的规模优势地位、强化无锡在长三角区域流通大市场中的引领集聚作用,加速形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9%以上。

2、加快流通业态创新步伐

“十三五”期间,力争无锡新型流通业态保持高速增长,并上升为社会主要的流通方式之一。鼓励工厂直营店、折扣店等少环节、低成本的流通业态快速发展,继续保持网络购物较高增长速度,提高移动互联网对流通和消费的渗透率。全市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20%左右。

3、不断提高流通的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梁溪区商贸流通创新示范区。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进商贸流通供给侧改革,优化全市商贸流通空间布局,促进无锡主城区商贸繁荣发展、文化旅游结合、服务功能齐全。去除

2、加快商品市场转型升级

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有序引导大型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发挥资源整合效应,做大做强、做优做精一批跨境、跨辐射见见充分发挥地铁交通的支撑作用,发挥地铁接驳点的载体功能,带动沿线商业氛围,引导城市商业快速发展。推动以地铁三阳广场站为核心的地铁1、2号线沿线站点商业资源的利用,规划地铁3、4号线沿线商业体系构建,对新城、新区的商业网点的布局和商业市场的繁荣发展形成有效支撑。“十三五”期间,地铁沿线商业要本着放大站点上盖商业的效应;完善地铁站点地下商业功能,满足即时消费、便民消费。通过合理规划与卖点塑造、品牌创新与功能完善,推进地上地下商业一体化综合建设。(详见加强再生资源行业管理工作配合城管部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开展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促进垃圾减量化,减少垃圾总量,培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提高处理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支持企业市场化方式布局设立回收、环保小屋、处理中心等设施,为“四个文明”建设做贡献。是积极开展绿色商场创建工作荟聚购物中心、江阴万达国家级“绿色商场”发展苏宁云商开设EXPO超级店,探索建立“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相结合的新型零售业快推进跨境服务平台建设2、重点发展

以无锡市建设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为契机,以托盘化及其循环瞄准快消品、农副产品、药品、电商等领域,物流标准化以新能源车辆为载体的城市末端配送服务标准化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和城市配送车辆通行难题;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数据交换标准的统一化运行,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构建协调完善的城市物流标准服务体系,将无锡打造成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作为首批智慧物流示范城市,苏南产业园区的集聚优势以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智慧物流平台企业实施跨界战略合作,挖掘物流企业市场机遇,以智慧城市和物流标准化建设为依托,研究互联网+物流设计和运营新模式,出台提供城市配送综合解决方案打造智慧物流的品牌,有竞争力的区域领先的物流企业集团。发展

发挥会展业对其他产业的联动效应,促进会展业做大做强。一是研究制定会展业扶植政策。对于承办引进国际、全国性会展活动进行政策性奖励,给予规模以上新注册会展企业以税收政策支持。二是推进会展业载体建设。加快无锡新体育中心、太湖博览中心大型展馆周边配套工程建设,提升已有展馆的服务功能。三是壮大会展业主体。引进一批知名的国际会展企业,培育一批自有会展企业。四是瞄准优势产业。依托无锡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区位环境,从专业化角度塑造会展品牌,力争在新能源、物联网、智慧城市、节能环保等领域形成数个国际性专业品牌会展。在“十三五”期间将2个展览得到全球会展协会的认证,将2场国际性展览引进无锡,推动会展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4、加快发展服务业发展贴近群众需求、带动作用强的生活服务领域,推动消费方式向服务型、绿色、健康消费转变增加服务的有效供给,生活服务质量水平消费结构升级新要求,积极开发新的服务消费市场推进餐饮服务业快速发展。真正无锡味餐饮行业系列活动,通过征集、寻访、展示特色美食制作过程,来彰显和传承吴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及醇厚古朴的民风民俗通过大众参与性评选,命名一批“真正无锡味”具有显著无锡特色的地方菜肴、点心和小吃太湖鼓励推动是建设无锡食品科技园是推动商业融合发展无锡打造成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休闲业态的发展,无锡万达旅游城,推动旅游服务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画中跑主题无锡马拉松赛事的发展,推动旅游和体育跨界融合发展;会展和节庆活动为主题,深度挖掘无锡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旅游电商、特色文创等+特色休闲业态的开发和创新,促进无锡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确立流通设施建设、商品流通保障、流通秩序维护、流通行业发展以及市场监管等基本制度将商业网点规划列入地方政府规划中,商务部门流通业的监管机构,负责组织与领导编制各地方商业网点规划,使之切实成为当地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硬性约束。房地产市场调控,避免商业基础设施过度开发。明确商业网点建设项目的立项、选址、建设、开办等规范化审批程序,建立大型商业网点建设的联席会议制度、备案制度、会审制度或听政制度等配套制度,商务部门意见大型商业网点土地出让环节商务部门参与度,形成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良性工作协调机制。行业统计,重点突出物流企业法人基础数据、物流标准化数据、物流企业车辆信息、物流企业司机信息、物流企业运营信息内容。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加强商场(地下商场)、超市、市场、、农贸市场安全生产消费安全治理,餐饮场所燃气安全工作商贸流通领域安全稳定,深化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商贸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附件1无锡市商业网点“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在无锡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大环境下,商业网点建设步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成效显著。新一轮的商业网点建设即将启动,为促进无锡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逐步建立与我市城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相适应,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商业网点体系,为城区商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较为完善的硬件基础,我们根据《无锡市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无锡市商业网点发展概况

(一)发展成绩

1、商业网点种类丰富经营规模扩大

“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在继续发展传统商业网点的同时,也大力培育和推动新型业态的发展,包括新型百货店、专卖店、折扣店、市场集群等新型业态。“十二五”末,无锡市商业网点分布实现了大的提升,网络分布的密集程度较“十一五”时期有较大提升。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无锡连续十二年排名前十位。在“十二五”时期,无锡市商业网点的类型不断丰富,厂家直销中心、折扣店、仓储会员店以及电商等新型业态迅速发展。



表1无锡市零售网点统计概况

业态 法人单位数量(个) 分支机构数量(个) 销售额合计

(万元) 从业人员

(个) “十一五”末 “十二五”末 “十一五”末 “十二五”末 “十一五”末 “十二五”末 “十一五”末 “十二五”末 百货店 28 31 38 112 1615382 2024800 10567 7738 超市 35 29 160 102 640161 156372 14535 2558 专业店 276 247 569 916 2019832 3905142 15682 11898 专卖店 125 149 169 216 2064492 2920806 7230 10467 其他 31 45 217 350 138722 1203895 2457 14003 小计 495 501 1153 1696 6478589 10211015 50471 46664 资料来源:《2011年无锡市统计年鉴》,《2016年无锡市统计年鉴》。



2、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

随着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巨头在无锡“落地生根”和大型零售企业迅速崛起,我市零售业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快速的变化。无锡市逐渐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和连锁超市为代表的超大型零售业态和中小型便利商店并存发展的局面。整体商业发展趋势为新型商业业态的培养发展创造了机遇。专业店、折扣店、仓储式商店、自动售货、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线上线下融合等现代营销方式应运而生,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而飞速发展。

3、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日益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需求都呈现新的特点,服务含量在消费中的体现不断增加,以提高生活质量为取向的各类服务需求将越来越高。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相适应,我市向国际化城市的迈进不断加快,已经成为区域商业中心,二线城市中国际品牌进入的首选,区域竞争力和周边辐射能力不断增强,高端品牌入驻中心商圈,连锁品牌也在我市布局多个网点。

4.新兴商圈与成熟商圈竞相呼应

“十二五”时期,我市努力突破单一商业中心,打造多商圈,使得无锡商圈长期以来只是局限于解放环路内的问题得到改观。太湖新城商贸区与无锡市中心商圈形成竞相呼应的局面。大多数新兴商圈与国际最先进的商贸业和居住理念接轨,采取城市综合体为核心模式。新兴商圈与传统商圈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也使得市民消费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二)存在问题

1.商业网点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还需更加精准

“十二五”时期,无锡市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多层次发展。但是,商业网点的布局还有不尽合理之处。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立体化、层次化不够清晰,造成与市场和消费者需求难以有效对接。网点过剩饱和与不能满足居民的购物及服务需求的现象同时存在,需要对无锡市中心城区空心化问题予以重视。

2.城市综合体出现饱和与同质化现象

“十二五”时期,我市一系列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带动了商业物流以及地产市场的发展。但是,“十二五”后期,由于世界经济大环境以及国内经济转型等因素,加上一些突发因素影响,城市综合体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包括短期市场面临饱和、单体项目运营吃紧、综合运行成本较高、以及同质竞争较为激烈等。商业地产模式容易造成同质化竞争,并且地产开发商对于商业网点建设的专业性缺乏,容易造成资源的结构性错配。

3.商业网点管理手段和人才保障有所欠缺

“十二五”时期,我市结合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这些制度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约束力仍有待加强,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市场的无序竞争和商业网点无序发展需要纠正。导致新型业态发展迟缓,传统业态重复建设。我市一直注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但是依然与市场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总量不足,高学历商业人才缺乏,知识更新不够迅速,高层次管理人才缺口较大等方面。

二、“十三五”时期无锡市商业网点发展思路、目标和途径

(一)发展思路

一是促进城市商业网点全面繁荣,并形成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着重以人为本、提升便民利民功能,发展综合消费、建设幸福无锡。二是进一步完善具有无锡特色的标志性商业格局,保持商业网点增速在长三角地区的领先地位,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地位进一步攀升,商贸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继续提升。三是通过加强供给侧改革,促进无锡成为流行时尚、著名品牌、新型服务的重要集聚地,成为具有特色的购物、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末,我市商业网点营业总面积应控制在700万平方米左右,人均占有零售商业面积1.4平方米;构建1个市级商业中心、1个市级商业副中心、5个市级重点商圈、8个区域商业中心,以及形成基本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社区商业服务网。利用好国家“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建设完善好本市商业网点建设并力争更大范围的辐射周边。要以民生为本,更加关注消费者在商业网点建设和改革中的获得感。

(三)发展途径

坚持“四个全面”,按照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发展质量,逐步建立布局科学、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齐全、高效通畅、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无锡市商业网点新体系,力争把无锡打造成区域性的现代商贸业中心和惠民利民的商贸服务城市。

1.加强商业网点布局的合理性

对已经投入运营的商业网点采取结构调整,精准定位各自的功能,通过供给侧改革对接消费者需求。对新建商业网点开展充分市场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形成具有前瞻性、布局合理的方案,并与交通、建设等部门进行协调。加强特色街、农贸市场、商品市场以及餐饮网点的建设,支持清真食品建设,

按照新的行政区划,中心商业区涵盖梁溪区的商业网点。“十三五”期间,中心商业区要着力整合、打造、提升“一核一带一轴五园区五街区”。中心商业区的网点建设要向国际化、高端化发展,在发挥核心商圈的传统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模式创新,推动优化升级,形成差异化、特色化、互补化的综合性商业聚集区。优化商业网点功能布局,重点打造人民路步行商业街区,促进中山路、人民路、太湖广场、广益家居城、金太湖广场等商圈服务质量、消费环境、规模效益、管理水平的提档升级。

①中山路商业带:中山路是无锡商业竞争的重要区域,长期以来占据无锡商业地段的龙头地位。对于现有的主要商场要进一步整合商业资源,提高商场的商品质量、服务水平、通过市场调查将综合性商场打造成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又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中山路综合商业街作为一条集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要通过引进品牌,扶持老字号,提高形象品味,商业消费环境,提升整体形象。

②人民路商业带:发挥和创新高端城市综合体的作用。使得引进的苏宁广场、恒隆广场等带动高端消费,引进高端餐饮品牌吸引高端顾客,同时发挥好对购物消费的配套功能。进一步建设好高端超市、精品生鲜超市,产生高端消费的聚集效应。

③崇安寺商业区:发挥传统商业优势,同时也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要继续发挥其特色商业、餐饮、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等于一体的传统商业功能。崇安寺二期要实现“三纵三横”,六条轴线将东西两大分区与城中公园以及一期商业文化设施联系在一起,使得整体布局轴线化,整个街区形成以民俗景观轴,公园绿轴以及商业连续轴为重心的均衡布局。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区作为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苏州玄妙观齐名的江南四大特色街区之一,要以最具老无锡印象的特色街区为目标,挖掘街区文化底蕴,将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以及商贸业与文化、旅游业相结合。

④南禅寺商业区:要以南禅寺轨道站点为依托,推进朝阳广场地区的商业改造。要突出南禅寺商业区的无锡地方文化特色,建成购物、休闲、旅游、文化融为一体的文化特色商圈。南禅寺商业步行街区作为集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要将现代商业运营理念与本土化科学布局管理相结合,提升整体商业档次。

⑤胜利门商业区:要将胜利门轨道交通站点为依托对现有商业网点进行重新构建,以时尚、休闲为特色进行打造。建设好站前商贸城、保利广场,使其发挥引领中山路繁华商圈再度升级的作用。

⑥吴桥文化广场商贸区:要让青石路餐饮娱乐传统优势与多种商业业态相结合,承接中山路商业的辐射力,做大高端,做强品牌,打造一站式集购物、娱乐、餐饮、康体、休闲、旅游、商务、会展、居住与文化等于一体化商业区。吴桥中心广场商业休闲街区作为无锡最繁华的商业街中山路向北的延伸,要突出旅游文化特色,打造著名的旅游、餐饮一条街。

(2)副中心商业区——太湖新城商贸区

要继续完善八纵八横的道路体系,使得核心居住区继续聚集人口和人气,继续加大力度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的商业、购物中心、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体验式城市综合体。将华莱坞为代表的综合体打造成集合文化、旅游、商业等跨界业态的体验式城市综合体。发展国家电影数字产业园影视基地对商业的带动作用,吸引格局特色的品味高端、富有情趣的店铺。利用周边居民和江南大学的消费对象特征,将影视娱乐与购物休闲融为一体,打造文化娱乐旅游业态,延长顾客在城市综合体的停留时间,从而产生更多的消费。继续扩大海岸城、万象城的商业能力,提高综合体质量。加快万达文化旅游城建设,使其建设成为文化综合体、专业综合体,采取差异化的特色竞争,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使其具有长远的生命力。要继续加快新城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建设与人口聚集良性互动,建成太湖新城大型商业、服务业等生活配套项目。

(3)重点商业区——太湖广场商贸区

要加大力度建成太湖广场商贸国际商务集聚区。把太湖广场建设成为区域核心,集酒店集群、购物中心、跨国公司驻地为一体,形成以商务、文化、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复合业态群,成为无锡的城市名片。将高端服务作为太湖广场商贸区的主打,做好高端酒店、精品商业的引进和发展。重点发展凯宾斯基大饭店、茂业百货、世界贸易中心、燕莎商务中心、君来广场、九龙仓太湖广场国金中心和地下休闲购物广场等,形成体量较大、层次较高的商圈。

(4)重点商业区——滨湖河埒商贸区

着力打造滨湖万达广场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提升其时尚百货、生活超市、连锁电器、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多种业态的一站式时尚休闲商业中心的作用。扩展更广泛的消费需求。应进一步做好品牌调整和经营管理提升工作,一方面吸引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另一方面注意现有优势资源的整合。发展日常消费和高端消费,形成叠加效应。一方面,继续扩大华润万家、家乐福、大润发、世纪联华等生活超市规模,另一方面,建设高档酒店、楼宇、休闲娱乐等项目,从而打造多层次商圈模式。

(5)重点商业区——锡东新城商贸区

坚持“面向世界、着眼未来、接轨上海、服务周边”的发展思路,着力将锡东新城商贸区打造成为无锡创新发展的新名片、锡山转型发展的新平台。继续发挥“荟聚”购物中心等有代表性的锡东新城商贸区,将其打造成为整个无锡市区最具有活力,发展状况最为良好的商业区域之一。打造翠屏山旅游度假区、凤凰山生态园等体验式商业网点。发挥该区域对内临近地铁二号线,对外临近沪宁高速公路的“道口经济”优势,使其具有吸引市内客流和辐射周边城市的双重可能性,聚拢人气,特别是提高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强该区域的现有优势并开拓新的优势。

(6)重点商业区——惠山新城商贸区

要继续发挥惠山新城的核心作用,整合现有项目,并注重特色建设,使得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商圈。惠山新城应重点整合开发城市综合体,发展购物与体验式服务;洛社新城应重点发展百货、休闲、娱乐、餐饮等大众消费功能;平湖新城应重点发展休闲度假、酒店服务等特色功能。

(7)重点商业区——新吴区商贸区

针对新区工业比重较大,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服务业还不能满足广大居民需求的特点,要大力发展各类商业网点,特别是针对新区与老城区人口结构的不同,使得商业网点建设更加符合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一是围绕新区功能高端化建设,加快发展新兴商业地标。继续发展茂业百货等综合体项目,推进旺庄金融科技商务区、国信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力争建成东亚风情街二期、梅里古都吴音水岸商业街、太科园净湖水岸特色街。全面改造、完善和提升无锡招商城、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交易中心、曹安商贸城等大型现代化的专业批发零售业,加快工博园、东方国际汽车城、百联奥特莱斯商业中心、新安感知农贸市场建设,形成集购物、消费、娱乐、会展为一体的现代专业市场。二是通过产城融合,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商业配套。结合无锡新区九大特色园区,即:无锡国家软件园、无锡新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园、无锡科技创业园、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无锡生命科技园、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无锡新区新能源产业园(无锡光伏产业园)、无锡星洲工业园、无锡传感网大学科技园,建设配套商业中心。同时,推进产业园区员工餐厅、便利店、咖啡店等必备业态建设。三是结合新区优势,创新商业形式。发挥新区科技类公司较多的优势发展电商服务,并且将新区的电商与老城区的商贸业态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在社区商业网店上也需要加强,为小区居民购物提供方面。四是围绕便民利民,进一步完善居住区商业建设。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完善社区商业中心和街坊商业等各类社区商业规划布局。

(8)重点商业区——蠡湖新城商贸区

蠡湖新城在自然风光方面占据着优势,蠡湖新城未来的商业中心有望得到改善和发展。该区域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蠡湖地区应适时启动贡湖大道以东项目,重点建设天桥艺术展示广场、滨河休闲广场、休闲码头观光区等设施;贡湖大道以西,以续建无锡大剧院项目为主,打造一条南北向的大型滨水商业街区,沿河设特色酒店餐饮、水上舞台等业态。西蠡湖地区应形成集五星级酒店和商业街区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首先将高端综合体整合提升,进而推进五星级酒店群、旅游商业街区、高端商务办公区建设,推进游船码头、游客集散中心等相关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蠡湖沿岸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发挥湖滨商业区餐饮的特色,提高服务质量,创新发展模式,吸引新老顾客。发展区域内乐购、欧尚等连锁超市的服务功能,加大特色建设。建设购物、休闲的商业网点,使得消费者在此得到更为全面的服务,并增强地区辐射能力。

2.片区商业中心

“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和完善“六极多节点”的片区商业中心。对于商业网点要分层次设置,对于百货店、品牌专卖店、专业店、餐饮娱乐网点、文化休闲网点要大力发展;对于大型超市、仓储商店、大型专业店、生活服务网点要适度发展;对于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等则需要适当限制。

(1)广益新城商业中心

提高月星家居、华厦家具港、好艺家、第六空间等一系列大型家居主题商城的档次水平,引进国际精品家具品牌。加快华夏家居港二期建设。将五州美食城打造成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商业综合体。广益哥伦布广场二期、赛格广场等重大项目,适当布局清真食品服务设施,4)马山休闲旅游商业中心

加快建设太湖西北部、以湖岛山水为景观特色、以吴越文化为底蕴、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马山岛。将马山地区建成一个国际化、生态化、特色化,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观光岛、度假休闲岛、文化体验岛。未来将更加突出马山“旅游度假、禅修祈福、吴都怀古、康体养生、美食购物、休闲娱乐”六大功能,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新地标。在马山国际旅游岛建设诸如灵山五期耿湾禅意小镇、吴都古城文化园、拈花湾、无锡老字号特色街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项目。

(5)硕放机场商业区

硕放机场航站楼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由入口门厅、候机大厅、二期候机廊、一二期连接走廊、二期车道边雨篷5个部分组成。届时一二期工程将连为一体。“十三五”时期,要建设机场周边的酒店、餐饮、购物为一体的集中服务区。继续发展百联奥特莱斯,吸引更多国际知名品牌和高端品牌入驻,将其建成服务本地区并辐射周边的大型高端购物体验中心。加快机场附近酒店建设,包括五星级高端酒店,以及快捷连锁酒店,从而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相应的服务。

(6)锡西商业区

推进锡西新城百乐广场的招商,在大润发、全球顶级酒店戴斯、亚洲一线影院CGV、交通银行四大主力商家的基础上继续引进高品质商家,将百乐广场打造成为锡西地区优秀的城市综合体,促进锡西新城商气人气的加快聚集,共同打造一个满足锡西新城50万人一站式购物需求的商业中心。整合和提升五洲国际装饰城、无锡万健商业广场、藕乐汇生活广场、嘉宜福生活购物中心、锦都商厦、奥凯城市广场、洛城商贸大厦等商业网点,形成锡西地区商业聚集效应。发展无锡职教园,实现职教园地区规划设计全覆盖,“山水智都、锡西新城”发展格局基本成形。发展长三角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为职教园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做好盛岸西路商务区“一区、两体、三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3.社区商业中心

作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商业态,社区商业中心是我市重点规划发展的商业种类。社区商业中心要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让社区居民满意。社区商业是以一定地域的居住区为载体,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属地型商业。社区商业中心的业态导向为:鼓励设置超市、便利店、餐饮网点、生活服务网点;适度设置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文化娱乐网点、农贸市场;控制设置百货店、仓储式商场。此外,社区商业服务中心还可以提供咖啡馆、酒吧、中西餐厅、花店、面包房、美容美发厅、健身房等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设施。

规划中作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网点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居住区商业,以1-2家超市(总面积1000-2000m2)和1-2家农贸市场(面积3000-5000m2)为骨干,同时设置餐饮、美发、洗染、修理、回收、代办等各类小型生活服务及金融、邮政等配套网点,使之基本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多方面需要,服务半径800-1000米,社区居民步行10分钟以内可到达;另一个层次是街坊商业,处于居民区内部,鼓励设置便利店、生活服务设施。两个层次的社区商业比重控制在80%:20%。距离商业中心1公里以外的居民聚集区,原则上居住人口1万-3万人设置一个综合性的社区商业中心,营业面积总规模为8000-24000m2。要进一步优化无锡市社区商业必须在网点空间布局和业态结构,提高社区商业服务业网点的集聚度,实现居住区和社区服务网点的有效结合,处理好居住区“求静”和服务网点“求便”之间的关系,在提升社区商贸业服务水平的同时,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对于已建成的社区,如周围有工业等与居住相混杂的地块,集中布置社区商业设施,如周围已没有地块可供商业集中布局,则考虑以分散型、条块状布局为主。此外,还要通过打造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着力提升社区服务信息化水平,用现代化手段改造传统商贸业,促使社区商业迈上新台阶。可以与电商和物流服务结合,发展手机APP微信平台购物等新型业态。

(二)餐饮业网点思路

“十三五”时期,无锡市餐饮业应该在发展较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提高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以及服务民生方面有所加强,发展多层次、网络化的餐饮业布局,餐饮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1.发展无锡品牌,鼓励恢复老字号

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餐饮企业集团。加快培育3-5个餐饮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餐饮品牌。保护并弘扬老字号餐饮品牌,积极引导老字号开拓创新,融入现代消费理念,提升老字号整体形象。我市中华老字号主要位于中心商业区,提高三凤桥肉庄、王兴记、穆桂英美食等中华老字号的知名度,同时创新营销方式,鼓励支持老字号餐饮企业开拓特许经营业务,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加电商平台的参与。在新兴旅游网点增加中华老字号的餐饮网点,使得旅游经济与餐饮业发展相互带动,形成规模效应。提高老字号企业服务质量,通过服务的提升提高老字号声誉。打造“无锡味”、太湖船菜等无锡特色美食,将其与无锡文化传统结合,与旅游经济结合,吸引更多顾客。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外巡回展,引导中餐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2.发展城市综合体等大型商业网点中的餐饮业

“十二五”时期,我市城市综合体得到高速发展,目前整体上规模出现饱和,但是,餐饮业依然相对需求较大,因此,“十三五”时期,需要在城市综合体中继续发展餐饮网点,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增加餐饮网点在城市综合体中的覆盖率。在现有城市综合体中继续引入餐饮业知名品牌,并通过餐饮业的带动效应促进城市综合体新一轮发展。二是发展特色餐饮。改进现有城市综合体中的餐饮业同质化的现状,增加主题餐厅、特色餐厅,把就餐与文化、休闲、娱乐相结合。三是在传统中心商业区建设美食城、特色小吃街等餐饮网点,实现购物与餐饮一站式服务。

3.增加多层次便民餐饮

发展社区餐饮业网点,打造社区便利店餐饮、阳光早餐服务、便民工作餐服务、以及居家餐饮服务等,实现社区餐饮网点惠民利民的功能。其中,在老城区社区中,重点对社区餐饮的质量进行把关,提高经营诚信,实施放心工程。在太湖新城以及新区,重点增加以居民小区为服务对象的餐饮网点,使得新社区的居民享受到便捷的餐饮服务。在地铁沿线增加餐饮服务网点密度,比如,早茶、快餐、休闲食品的供应等。

4.增强电商平台与餐饮业的结合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无锡餐饮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所提供的契机,提高在网上订餐、物资采购及信息技术的整合等方面的能力,成为关键。“十三五”时期,无锡市要在《无锡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互联网订餐、微信订餐等服务业新兴模式,使得线上线下融合更加紧密。推动餐饮连锁服务的网络平台建设,发挥互联网的信息和技术优势。推广无锡特色菜品网上销售,使得我市特色走出无锡,走向全国。

四、“十三五”时期无锡市商业网点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落实“供给侧”改革发展规划

商业网点“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人民需求为网点建设的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将构建由市分管领导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工商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财政局、商务局、旅游局、交通局和统计局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商业网点发展协调机制。主要任务为:一是协调解决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城市道路建设规划、旅游规划和环境历时文化保护规划等的相互关系,使各个规划能够相互衔接,有机结合,保证发展规划的实施。二是根据商业网点发展的总体规划,组织制定区域设计、项目安排、业态结构、人才培养、资金筹措等方面的专项规划。三是研究制定商业网点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统筹解决商圈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商业网点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收集分析商业网点发展的信息,加强对商业网点发展的监测和考核工作。

(二)与新型商业模式良性互动,提高网点质量建设

落实创新发展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建设高效畅通的信息网络,提高商业网点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发展电子商务并以此推动整个商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商业信息化,大量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二是完善以电子商务为纽带的现代化物流配送系统,加强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先进手段,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三是广泛地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完善产品追溯体系,对商品的产地、购销、调存实行全过程管理,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水平;四是建立商业网点信息公开制度,依托商业网点信息管理系统、消费市场信息快速反应系统,引导企业做好商业项目的投资决策和布局。

(三)加快商业网点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加快各种零售业态的优化整合,促进商业网点的高质量发展。当商业网点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结构优化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我市大型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大型超市和连锁店、便利店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是依然存在供需不匹配的情况,下一步需要在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上下功夫,针对不同需求群体进行特色化经营。一方面,可以向规模化经营发展,通过优质品牌聚集、同类型百货店的联合经营,发展连锁经营等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向优化整合方向发展,通过拍卖、转让或出租,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质量和效益。

(四)实行大型商业网点建设“听证制”

大型商业网点的建设影响面较大,因此须建立有关大型商业网点定址的听证制度。听证会由商业贸易主管部门牵头,由专家、民众、机关、企业等方面人士组成听证委员会,计划、规划、土地、工商等有关部门参加。通过听证会制度,设立规范的审核和征询程序,更好地引导和调控无锡大型商业网点的建设和发展。凡是市区内新建、改建商业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本规划所确定的布局和方向进行,因特殊原因需要新建、改建的商业网点项目,必须在本规划允许的条件下,由听证委员会听证通过后方可实施。

(五)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力加强现代商贸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制定引进人才和柔性流动的激励政策,组织骨干商贸企业外出招聘各类人才,特别是既有开拓创新精神、懂商贸业运作规律又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复合型商业经营管理人才。积极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在职培训,充分发挥院校作用,开展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培训,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商贸理念和经营管理知识的职业经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六)建设标准化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加快推进商贸标准化进程,是商业网点向规范化、高效化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必须抓紧开展商贸业术语、计量、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的普及工作,积极推动电商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化,商贸业设施、条形码等装备技术的标准化,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和接轨国际的能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开展诚信建设,提高全社会商业道德水准,加大对商业网点的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欺行霸市、以次充好、行业垄断等违法行为。建立企业(个人)信用档案,限制不合格企业(个人)进入商贸市场,完善市场摊位出租出让的公开招标、抽签等方法,规范市场收费制度,降低市场经营成本。增强商贸业政策规范性、透明性和稳定性,完善商贸管理实施细则。









附件2无锡市商品市场“十三五”发展规划

商品交易市场是保证生产的重要渠道,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场所,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对优化资源配置、活跃交易流通、扩大居民消费、方便人民生活、发展现代市场体系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无锡市商品市场的健康协调发展,根据《无锡市商贸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对象为无锡市商品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资料市场,不包括生产要素市场。

一、无锡市商品市场“十二五”发展情况

(一)主要特点

1.商品市场规模稳中有降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十二五”期间(除2011年),全市商品市场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在调整中求发展,同类市场竞争力度逐步增强。到2015年末,全市亿元以上商品市场54家,与“十一五”期末相比减少10个;成交总额3060亿元,比“十一五”期末下降2.2%;亿元以上市场拥有营业面积494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2.25万人,出租摊位数39474个,摊位出租率88.1%;全市拥有生产、生活资料专业市场42个,成交额占商品交易总额的82.5%。

表1“十二五”期间无锡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

年份 个数 商品成交额

(亿元) 增长率

(%) 年末摊位数(个) 年末已出租摊位(个) 营业面积(万平米) 交易业主从业人员(万人) 2011 65 3825 22.17 47486 39961 423.73 14.23 2012 62 3696 -3.37 43499 41705 480.27 15.09 2013 59 3551 -3.93 44395 39465 509.64 10.73 2014 58 3657 3.00 45519 40513 511.19 11.92 2015 54 3060 -16.32 44831 39474 493.52 12.25 资料来源:《无锡市统计年鉴》2012-2016。

表2“十二五”期间无锡市亿元以上专业市场

年份 专业市场个数 专业市场成交额(亿元) 专业市场成交额增长率(%) 2011 51 3326 22.96 2012 48 3165 -4.84 2013 45 3094 -2.23 2014 45 3138 1.42 2015 42 2526 -19.50 资料来源:《无锡市统计年鉴》2012-2016。

2.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初现成效

“十二五”期间,在“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引导下,各专业市场在市场集聚过程中不断调整转型,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完善仓储、物流、网络、金融等配套服务设施,向现代化市场目标迈进;市场整合进程加快,实力弱小、信誉度较低的市场在竞争中被淘汰,市场活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有些市场扩大业态涵盖范围,建设新型特色市场,如万力皮革城开拓木雕、书画交易区,向文化市场进军,并推出“皮革生活馆”,申报4星级旅游景区;东方不锈钢市场、南方不锈钢交易中心把现货交易与中短期现货合约交易相结合,无锡仍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交易中心之一,并取代伦敦成为全球电解镍定价中心;初步建成一批以专业市场为载体的新型市场综合体,五洲国际集团就走出了一条专业批发市场和多功能商业综合体相结合的新路。

3.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迅速成长

作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之一,“互联网+”大宗商品交易成为无锡商品市场、尤其是生产资料市场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截至目前,无锡拥有11家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数量居全省之首,约占全省2/3,且呈加速发展态势。其中,电缆买卖宝是全国最大的铜材料现货交易平台,占全国电缆用铜总量的20%;信用行电商平台是全国最大的不锈钢现货交易平台;大耀坯布网是全国最大的坯布现货超市。三大平台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价格风向标。

4.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得以推进

“十二五”期间,我市进一步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以“诚信为本、诚信经营、诚信兴商”为主题的诚信宣传教育活动;举办诚信创建活动,开展“以诚信对顾客,以诚信求发展”为主题的促销活动等;搭建诚信平台,实现对诚信记录实时查询和接受投诉举报等。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建设、管理工作和商户的诚信意识进一步提升,2014年,共认定星级文明市场78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19家,三星级53家。另外,靖海副食品市场、梦之岛电脑通信市场等七家市场获得全国文明诚信经营示范市场的称号。为规范市场监督管理法治建设,无锡市推行了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三统一”,市场监督执法进一步规范化。

5.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和经营,2011年5月1日起,无锡市正式实施《无锡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作为其配套的《无锡市设立商品交易市场论证(听证)办法》也于同年7月施行。《条例》明确规定,设立市场,应当经市、县级市商务部门组织论证。大型市场和重要市场的设立,应当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条例》的实施为无锡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为强化对市场的规划与引导,无锡市还制定并发布了《无锡市市场建设导向目录(2013-2015)》。作为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的措施之一,2014年起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设立、论证(听证)工作全部下放到区一级。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钢材市场持续低迷

钢材是无锡市生产资料市场的主力产品,钢材市场是无锡市商品市场的支柱行业。由于多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钢贸市场严重饱和,除个别市场外,钢贸市场经营形势严峻。行情低迷催化钢贸市场信贷风险,虚假骗贷高收益泡沫破裂,导致目前钢贸市场正常融资困难。这严重影响了日常经营运作,也给无锡生产资料市场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2.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竞争现象突出

商品市场的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个别类别市场的大体量重复建设仍然严重存在,浪费土地、资金等宝贵资源。例如,不锈钢市场、数码电子市场、建材市场等的新建市场仍在增加,导致同类市场交易面积大量过剩,过度竞争严重,市场秩序混乱、效益下滑。大规模盲目建设亟需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传统市场饱和与新兴市场缺位同时存在,无法完全满足需求。

3.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冲击传统市场模式

近年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海量低成本的电商平台分销体系和安全快速物流体系,对专业批发市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分化,给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带来新的挑战。

4.转型升级力度不足,市场功能不够健全

“十二五”期间,无锡商品市场投资主体的创新意识、品牌意识仍显薄弱。多数市场停留在“现场、现金、现货”的“三现”交易模式,缺乏新型业态和交易机制创新的主动性,综合竞争力下降。一是缺少同产业链的配合,市场大品牌的引入和对地方品牌的培育较少。二是规模型、龙头型市场欠缺,市场辐射力度小,与周边的超大规模新型大市场如苏州东方丝绸市场、常熟招商城相比仍有差距。三是市场的经营环境、仓储、物流体系等需要改善和提升。四是商业用房严重过剩,产权式商铺弊端显露。“虚拟产权式商铺”引发上访事件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十三五”商品市场发展思路、目标和途径

(一)发展思路

“十三五”时期,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市作为长三角区域性商品物流中心的地位。一是加快商品市场转型发展,着力提升和完善商品市场。二是加强空间布局和科学规划,创新市场交易和运营管理方式,拓展交易空间。三是提升品牌建设力度,扩大服务功能、物流配送和商品辐射范围。四是融合电商等新型商业模式,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制度健全、特色鲜明、体现现代化水平的商品市场体系。

(二)发展目标

1.做大做强、做优做精一批跨境、跨区域、辐射带动力强的重点市场。力争到2020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到千亿元市场1个,500亿元市场2—4个,百亿元市场15个。

2.倾斜优先支持农副产品市场建设,加快建成苏南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对农贸市场强化科学合理布局规划,加快传统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补齐缺口按需配置新农贸市场,探索建立公益性农贸市场机制。

(三)发展途径

1.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专业市场

“十三五”期间,无锡市应继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向纵深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如物联网、云计算、新材料、微电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软件和服务外包等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十三五”期间应着力培育壮大,提升规模层次,进一步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围绕研发、销售、采购、物流等环节,打造完整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物联网等专业交易市场。

2.集聚发展生产资料市场

“十三五”期间,无锡生产资料市场应以有效的资源整合为抓手,以寻找突破口、化解库存、拓展市场有效需求为主线,以科学经营、优质服务为手段,转型升级信息化经营,带动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扶持发展生产资料大市场如国联金属材料市场、南方不锈钢交易中心等;适度发展金属材料、化工、煤炭、设备调剂等生产资料市场;不再新建大型钢材、不锈钢、木材、橡塑、油漆市场。

3.服务民生改进工业及生活消费品市场

一是以服务民生为宗旨,改造提升工业及生活消费品市场,逐步引导其向专业化商场、购物中心、品牌展示中心等新兴业态方向转型,让环境更优美,让服务更便利,让消费更丰富。二是重点培育和发展无锡皮革城(电动车)、东方汽车城、梦之岛数码港、机电五金商场、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等骨干工业品消费品市场,促进无锡国际招商城、华东商贸城和金桥商贸城等综合性商品市场的发展。三是控制发展建材家居、机电五金、二手机动车、日用百货、纺织服装和副食品市场等专业市场。

4.培育建设标准化农副产品市场等民生工程

一是加快提升朝阳、天鹏两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公益性、标准化水平,引导建立品牌市场、特色专业市场,抓紧进行肉菜追溯体系、检验检疫系统建设,以达到稳定价格、保障供应、保证安全等目标。二是加强电子信息化应用,推行远程交易、集中配售等新型交易和经营方式,壮大发展天惠商城、天鹏百家等农产品电商平台。三是搞活农产品流通,完善“生产基地+超市和农贸批发市场”流通模式、鲜活农产品保鲜冷链物流系统、加工和配送中心等。四是探索采取设立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基金等模式,支持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加快建成苏南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科学严谨地做好农产品市场空间布局。

5.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交易模式

一是大力发展网络交易模式,推广线上批发、零售、拍卖、代理等现代新型经营交易方式,推进线上线下、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融合发展,加快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步伐。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支持无锡买卖宝、太湖云电商、红豆实业等电商企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业务,不断提升商品市场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培育一批电商企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三、“十三五”期间无锡商品市场布局

按照城市发展规划,一是以快速内环(青祁路—金城路—江海路—凤翔路)为界,以内为城市功能核心区,区域内以生活消费品专业市场为主,要提升改造现有市场,淘汰落后的批发市场,禁止新建、扩建除农贸市场外任何形态的市场。二是以快速外环(西环路—S342—北环路—G312—高浪路)和快速内环为界,两者之间为城市功能拓展区,促进现有专业市场向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建设区域性市场集聚区,兼顾中小型市场整合和适度发展。三是从严控制超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限制新增布局低水平传统型批发市场,将重型生产资料市场逐步迁往外环线沿线。

(一)重点发展的商品市场

1.加快发展大型农副产品市场

一是以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以朝阳、天鹏两大集团为农副产品市场发展的核心,重点做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工作。二是继续建设完成以国资投入为主导的“东南西北”四个龙头性农贸市场,起到确保供应、平抑物价、保障安全的作用,对已经建成的北片市场—锡澄路农贸市场进行商场化、超市化改造。三是继续以梁溪区等老城区为重点进行传统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四是对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及新区的农贸市场进行摸底排队,根据情况确定对策。根据“缺失、需求、可行”原则,在新建大型住宅区尤其太湖新城新建一批农贸市场。五是改造提升以锡山区、惠山区为重点的村级农贸市场。根据《无锡市商品交易市场基础设施配置标准》中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标准,进行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

2.改造发展不锈钢市场

“十三五”时期,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和严峻的市场形势,无锡不锈钢市场应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强化全系列、广覆盖、高信誉特色优势,主动提升产业聚集度,提升品牌含金量,提升信息化水平。无锡要继续巩固发展南北两大金属材料聚集区,北面以国联金属材料市场、西站物流园区等为重点,利用西站物流园区的华东钢铁供应链物流基地等优势,利用国联金属材料市场的信誉、仓库资源、金融服务、电子交易等优势,进一步提高不锈钢交易量,培育新的不锈钢集散地,提高影响力和辐射范围。南面以南方不锈钢交易中心、中储物流和2014年新开业的硕放不锈钢物流园为重点,依托无锡市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创新交易模式和客户服务功能,提升规模化、规范化、智能化、配套化水平,发展全国首个突破千亿元的不锈钢专业交易中心。要利用金融、市场等各种手段加强监管,保持不锈钢市场实物交易的本质,促进不锈钢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二)升级发展的商品市场

1.提升发展电子数码市场

“十二五”期间,新的大型电子数码市场的兴建,使电子数码市场面积扩充了两倍以上。“十三五”时期,要巩固人民西路的电子数码集聚区的原有优势,继续发展梦之岛数码港、百脑汇、宏图三胞等专业的IT市场,同时对于新建成的宁海里电子数码港、惠山赛格电子市场,鼓励其提升档次、错位经营,例如赛格电子市场就将自身定位为全国一流的集交易、信息、会展及研发为一体的五星级电子市场。

2.提升发展汽车市场

“十三五”期间,无锡汽车及配件交易市场应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改善交易环境,提升品质和服务,规范经营秩序,杜绝安全隐患。继续推进知名市场东方汽车城、广益汽配市场和锡北汽配城等的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汽车市场中的新型业态。“六星(无锡)国际汽车生态文化产业园”是国内集服务功能、文化功能、信息网络功能为一体,展示世界先进汽贸的综合园区,被称为领先的汽车产业综合体。“十二五”期间项目已经成功落地锡山区,将在“十三五”期间加快建设。应着力将该项目打造成为无锡及苏南区域最知名、最具标志性的现代化汽车主题园区。

3.提升发展综合性商品市场

进一步惠民生、促消费,要不断提升日用工业品和生活消费品市场的品质和档次。无锡金桥商贸城、华东商贸城、皮革城以及国际招商城四大综合性的商品市场,经营品种丰富,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已经形成了较强的集群优势。今后这些综合性商品市场要致力于建立全国一流的繁荣、现代的大市场,积极创建五星级文明市场,争取成为华东地区一流的商品交易中心。要加快产品升级,发展电动车等新兴市场,聚集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4.提升发展建材市场

建材市场是民众家庭装修、家居消费的重要载体。“十三五”期间,无锡市建材装潢类市场要延续资产整合、淘汰弱小的趋势,以控制总量为前提,继续引导建材装饰产品投资在锡沪路集聚,以华厦家居港、锡沪装饰、红星美凯龙和金泰国际等建材大市场为龙头,通过彰显特色、提升品位、提质扩容突出核心品牌,扩大销售规模。要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建材市场转型升级,尝试适合建材行业的O2O模式和定制模式等,满足客户终端消费新的需求。

(三)调整发展的商品市场

1.调整发展轻纺市场

新世界国际纺织城和东方国际轻纺城,两个市场相距过近,体量过大,品种和业态趋同,造成有场无市,生意清淡,经营者投诉不断。近几年来,两个市场都在努力转型调整,其中新世界国际纺织城逐渐由单一的纺织服装市场向现代综合型商贸中心转型,形成了“服装批发中心”、“装饰建材中心”、“窗帘家纺布料市场”、“印刷包装市场”等多个专业性市场。但是,转型收效甚微,前景仍然堪忧。“十三五”期间,两个市场要进一步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同时做到差别化发展,可少量涉足新兴服务业市场。

2.调整发展机电五金市场

近年来,无锡机电五金市场发展较快,但也存在同质化市场的恶性竞争问题。“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泰山机电五金市场等为中心的站前地区机电五金“金三角”、汇坚国际、华东机电市场、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长江国际等的引领作用。要寻求打造国内高端市场品牌,打造行业品牌名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要探索适合机电五金行业的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市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准确把握建设现代商品市场体系的新特征、新内涵和新要求,根据《无锡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的实施情况和商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对《条例》进行修改。根据无锡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和特色需求,科学编制无锡市商品交易市场布局规划,在“十三五”初期着手制定和实施《“十三五”无锡市市场建设导向目录》,引导各类市场合理布局、门类配套、有序竞争、协调发展。

(二)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政府要围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围绕提升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或完善服务于商品交易市场的各类物流中心、会展中心、检验检测中心、融资服务中心、信息汇集和发布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尤其要加快商品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努力降低交易主体的交易成本,完善监督机制,实现商品交易市场向纵深化、高效化、智能化发展。

(三)坚持宏观调控不放松

政府应有效实施对商品市场建设的宏观调控,在进一步简政放权的同时,不能放松对专业市场建设的科学指导。要加强市一级层面对商品市场的总体协调。区一级政府要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和市场总体布局情况,统筹规划、加强协调,切实把好规划、用地、项目立项的调控关,坚决杜绝同类市场的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超大规模建设。同时,有关部门应积极推进市场之间的资源整合、战略重组或连锁经营等,以优化目前的市场行业结构和组织结构,促进商品市场更加健康发展。

(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对于大型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的建设、改造、升级,政府给予支持和指导。落实对新兴产业商品交易市场、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公益性商品市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农副产品批发和农贸市场的扶持政策。继续将农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在土地、税收、水电气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对其升级改造资金投入。协调金融机构,加强市场细分,改变“一刀切”的贷款政策,对一些上规模、有档次、素质好、信用好且有发展前景的优秀市场提供必要的金融扶持,提高对这类市场的授信额度,以支持其进一步开拓市场、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五)加快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在市场监督中的作用,构建完整的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法治建设,提升市场监管执法的规范化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各级商务、工商、质检、卫生检疫、税务、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坚决查处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紧抓食品和“菜篮子”安全,进一步完善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速定性检测体系,提高肉菜追溯系统使用率。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商品交易市场信用评级标准,建立失信惩戒联动监管制度,并据此实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组织行业自查、诚信评比考核等。加大信息披露与共享,提高舆论和群众等社会监督力度。

(六)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规范中介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发展发育成熟、运转有序的商品交易市场社会组织服务体系,使之真正成为政府与市场的纽带,充分发挥反映诉求、提供服务和行业自律的作用。鼓励在新兴产业、优势行业和专业市场中发展行业协会,发挥无锡市场协会、无锡商业联合会等龙头行业协会的作用。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落实《无锡市促进行业协会发展条例》,将商品交易市场中的微观事务管理与协调转移或委托给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明确购买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目录的种类、性质和内容。









附件3无锡市农贸市场“十三五”发展规划

依据无锡城市总体规划和无锡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并完善无锡农贸市场网点发展规划,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建立平稳产销运行、保障市场供应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

一、无锡市农贸市场“十二五”发展情况

(一)主要成绩

1.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十二五”期间,无锡农贸市场规模取得稳步发展。至2015年底,全市主城区已登记注册农贸市场120家,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市场分布密度达0.104家/平方公里,万人拥有市场面积为1242.75平方米/万人。此外,在锡山区和惠山区等还有未进行工商登记的农贸市场几十家,主要是一些村级农贸市场。目前全市实际现状农贸市场共218家,总建筑面积65.7万平方米。

2.市场改造取得进展

“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围绕提升农贸市场建设水平,开展实施专项提升改造。一方面,无锡市、区级相继出台《2011-2015年无锡市市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等,加强政策指引。按照市场细分化、主体法人化和经营规范化的原则,无锡市政府重点对市区农贸市场进行市场硬件设施和内部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造和完善。“十二五”期间,市区共完成农贸市场改造提升63家,其中新建农贸市场16家,改造47家(含移建),市场开办方、经营方和消费者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力度增加。从2012年起,市财政连续四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而“十一五”期间专项资金共计950万元,各区对补贴投入力度也不断增大。除此之外,全市肉菜追溯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截至2014年全市肉菜追溯体系建设已完成一期、二期一阶段项目建设。重点在城区2家屠宰场、2家批发市场、44家农贸市场和64个超市卖场实现了肉菜可追溯,覆盖率分别达到100%、100%、77%和80%。从运行情况看,屠宰场和批发市场正常运行率达100%,标准化菜场的企业正常运行率为70%。改造后的农贸市场,首先购物环境更加整洁卫生,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为良好;其次,市场主办者对经营者的服务意识也大为提高;再次,市场经营者的商品质量意识大大加强,从而促进其营销观念和管理技术的提升,带动市场培育和管理制度的完善。







表12012-2015年无锡农贸市场改造情况表

改造提升(个) 新建(个) 改造(含移建)(个) 2012 13 2 11 2013 16 4 12 2014 20 6 14 2015 14 4 10 资料来源:2013-2015长江三角洲城市商业发展报告

3.农产品流通体系完整、流通模式多样化

作为江苏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三个示范城市之一,无锡通过集中连片试点项目建设,基本建成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农贸市场、便民超市为基础,直供店(点)为补充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在农产品流通模式方面,不断完善“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的经营路线。在蔬果产品流通方面,龙头企业从源头抓起,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蔬果生产基地,推行“产地与销地”、“市场与基地”对接互认,减少中间环节。此外,市粮食局、朝阳和天鹏集团已探索建立企业的电商平台,天惠商城、天鹏百家、粮宝宝等试水O2O,进一步满足市民需求,适应城市现代化进程。

(二)存在问题

1.市场布局不尽合理。从总体规划看,空间布局规划缺位。市级缺少空间布局规划,商务局编制的行业发展规划实效仅四年,且并未落入城市发展规划及控制性规划,各区规划也不齐全。从规划落地情况看,目前我市大多数的超市、农贸市场等农副产品零售网点主要集中在老城区,新区以及新开发的小区面临“吃菜难、吃菜贵”的问题。这里有农贸市场规划布局不合理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于布局规划落地困难造成。尽管新建小区在规划时都配有农贸市场,但在小区建成后,由于农贸市场建设需要的商业用地的土地成本和开发成本都较高,配套条件复杂,且后期管理的盈利能力又低,造成开发商建设菜场的积极性不高。

2.市场公益性功能发挥缺乏保障。农贸市场具有“民生性、公益性、社会性”的特征,应以“保供应、保物价、保安全”为根本宗旨和发展目标。在我市民办和承包经营农贸市场占市场总数的58%的条件下,国有化市场比重偏小,投资主体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在发展理念上公益性职能缺失,承担的社会责任明显不足,给保障民生带来困难和挑战。我市城区的农贸市场,有相当一部分转制或承包给民营企业经营,受资金缺乏和投资回报率低等因素影响,致使市场软硬件设施比较简陋落后,“脏、乱、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对食品安全缺乏重视,对基础管理工作畏难消极,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如何回归农贸市场的公益性功能,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个积极性,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3.基础设施条件参差不齐。目前无锡市农贸市场基础设施整体良好,但有待提升。待提升农贸市场根据具体情况可分为设施陈旧类、交通拥堵类、管理不善类等。例如,朝阳农贸市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是无锡市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环境最优的蔬果零售平价市场,但在检测方面仍面临检测手段缺乏、检测项目较少,类别不齐全的困扰。而其他农贸市场或面临场地布局、环境卫生得到改善,但设备设施较陈旧,或面临硬件设施完备,但排污能力较弱、环境卫生较差,或面临没有正规的检测手段,较难保证食品安全。

4.食品安全的溯源系统覆盖不全。目前除朝阳和天鹏集团的蔬果、肉类品种以外的农副产品还未纳入溯源系统,且对农副产品加工、配送、批发、零售等部分流通节点的食品安全监测还未全面覆盖。

5.政府对农贸市场工作力度还需加强。改造提升力度还需加强:我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十二五”期间,新建农贸市场任务仅完成50%,改造任务完成71%。政策扶持力度还需加强:相比农贸市场民生公益的重要性质定位,及农贸市场整个建设与改造成本巨大,政府扶持补贴的资金仍显不足。同时市级财政资金使用率较低,4000万元补贴额仅发放1920万元,使用率48%,市场监管还需加强:农贸市场管理涉及众多部门,难以形成工作合力;马路市场、疏导点等监管缺失,占道经营、无证摊档时有发生;以罚代管、以包代管等现象时而存在。

二、无锡市农贸市场“十三五”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1.整体协调、统筹规划。首先,农贸市场发展规划要与无锡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无锡市商品市场建设发展规划相结合,同步调整、协调发展。其次,农贸市场的发展既要满足居住人口、服务半径、消费需求等要求,也要与周边的交通、卫生、环保等相协调,坚持以人为本。

2.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重点抓好全市农贸市场的发展规划和建设及改造,通过鼓励国有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市场经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形成企业为经营主体、政府规划引导、有效监管和适度调节的发展机制。

3.循序渐进,推动创新。在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过程中,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同时在农贸市场建设发展中,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借鉴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4.标准建设,完善功能。在硬件和管理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依托现有市场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化,完善农贸市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二)发展目标

1.布局合理化、设施先进化。按照人口集聚规模和区域特点进一步优化完善农贸市场配建标准,按照城、镇、村分圈分区进行布局优化。城:老城以小型和中型农贸市场为主,以社区超市、便利店为补充;新区以中型农贸市场为主,以大型和小型农贸市场为辅。镇:以中型和大型农贸市场为主,现有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新建社区适度补充农贸市场。村:以小型农贸市场为主,主要依托城镇。在基础设施配置方面,依据《无锡市商品交易市场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加强和提升农贸市场在选址、规模、场内布局、消防安全设施、公共卫生设施、供电、给排水、排污设施、摊位建设、检测设施、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表2无锡市区农贸市场分级配置标准

市场类型 服务人口 服务半径 建筑面积 摊位数 小型 小于2万 小于500米 大于500平米 50-55个/千平米 中型 2-5万 500-1000米 2000-5000平米 35-50个/千平米 大型 5-10万 1000-2000米 大于5000平米 25-35个/千平米

2.管理规范化、物流现代化。依据商务部《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等文件要求,对农贸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农贸市场应全部纳入肉类蔬菜可追溯系统,并利用网络和电子显示屏公示市场行情、商品价格及市场管理信息。在物流方面,改变传统物流的非标准化、人工作业和纸质单据传递的特点,发展成为以流通体制的优化和多元化、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为标志的现代物流。

3.主体市场化,经营连锁化。首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调动企业积极性,形成企业为经营主体发展机制,政府仅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发挥规划引导、有效监管和适度调节的作用。其次,鼓励已获成功的农贸市场进行连锁复制,既可以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又可以省去市场开设中的摸索过程,从而降低风险。

三、无锡市农贸市场“十三五”发展布局

“十三五”期间,无锡市农贸市场发展应秉承“存量挖潜、保留为主、新建补充、适度整合”的原则,科学规划和调整市场布局,重点加强已有市场的改造建设,同时适当新建市场,达到补缺口、广覆盖、惠民生、促公益的目标。其中对于梁溪区,重点工作是对已有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对于锡山和惠山两区,重点工作是对现存的村级农贸市场的规范和改造;对于滨湖区,由于太湖新城建设打破了原有的城乡结构,为解决大量新建住宅小区的买菜难问题,根据规划可考虑新建农贸市场;对于新吴区,由于市场缺口较大,农贸市场规划应以新建和提升改造并重。











表3无锡市区2015年现状人口、面积统计表

区域名称 常住人口

(万人)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市场家数 分布密度(家/公里) 梁溪区 95.18 66.65 34 0.088 锡山区 70.15 341.60 24 0.079 惠山区 70.51 282.29 16 0.070 滨湖区 69.69 258.62 28 0.057 新吴区 55.85 204.64 18 0.108 资料来源:无锡市统计局



(一)重点新建的农贸市场

1.继续建设完成以国资投入为主导的“东南西北”四个龙头性农贸市场,起到确保供应、平抑物价、保障安全的作用。建设四大龙头农贸市场目标在“十二五”规划中就已提出的。2013年9月作为市政府规划的北片市场—锡澄路农贸市场对外试营业。锡澄路农贸市场复制朝阳农贸市场的“低进严管”办场模式,通过超低租金优惠和严格管理,依托与朝阳农产品大市场蔬菜、水果、粮油副食品批发的无缝对接,货源有优势、运输零距离、安全有保证、交通更便利,使北片居民也可以购买到低价高质蔬果。但目前,锡澄路农贸市场仍属于过渡式的大棚市场,“十三五”期间将进行商场化、超市化改造。此外,未来三年内还将相继完成西、东和南部片区的龙头农贸市场建设。四大农贸市场的建成,除更好满足无锡百姓的生活消费需求外,还将有效缓解城中心的朝阳农贸市场在各方面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2.根据“缺失、需求、可行”原则,新建一批农贸市场。

首先是针对急需解决买菜难的新建大型住宅区。滨湖区的太湖新城、渔港地区,惠山区的惠山新城、锡山区的东北塘、东港,新区的鸿山等区域为缺口区域。如金石路沿线、吴都路以北、贡湖大道以西是目前无锡市人居环境最优的住宅片区之一,分布着万科、太湖国际、融创等多个中高端社区、别墅以及周新苑这样的大型安置房小区。但如此高密度的区域内仅有周新菜场一家农贸市场。该地区农贸市场的数量远低于农贸市场配置标准。其次是针对地块用地性质或居住人口密度发生变化,达到设置各类零售农贸市场标准的,规划部门和市场行业部门要按照规范相应设置。

(二)继续完善提升的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关系国计民生,我市梁溪区人口最多、土地面积最少、人口密度最大,为进一步提升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梁溪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仍是“十三五”期间工作的重中之重。锡山区、惠山区的改造工作重点在村级农贸市场。这些市场多数属于老旧农贸市场,有想扩建或易地新建,受到场地条件的限制;有怕利益受损不想改造的;有他人承包期限未到怕麻烦的;有举办单位畏难不想改的。因此这类市场改造难度较大,协调因素较多。所以首先应该对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及新区的农贸市场进行摸底排队,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对于基础设施没有配套的市场应进行限期改造;对于基本符合规划要求,但经营欠规范的市场,应限期整改;对于区域内市场密度过大的应合理重组。

四、无锡市农贸市场“十三五”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开展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

要切实提升对农贸市场公益性的认识,强化对公益性功能定位的认同,坚持常抓不懈。通过整合政府财政资金和民间资本,盘活各类资源,开展东、西、南、北大型公益性农贸市场建设,重点支持检验检测中心、消防安全监控中心、废弃物处理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相关的投资保障、运营管理、政府监管等长效运行机制,完善应急保供、稳定价格、食品安全保障等公益性功能刚性约束机制,提升公益性农贸市场保供稳价、促销售、保安全方面的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增强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市场安全稳定运行。另外,对于不属于代建移交范围或业主不愿意经营的零售农贸市场,市财政和辖区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可采取回租回购、政府股权投资等方式,增加国有资本控制零售农贸市场的数量。同时,在生产组织化程度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及村镇,试点建设一批田头公益性市场。

(二)加强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完善农贸市场标准化交易专区、集配中心、冷藏冷冻、电子结算、检验检测等设施设备。其次,鼓励市场应用节能设施设备,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与处理、安全监控等设施建设,提升农贸市场综合服务能力。另外,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大型农贸市场、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配备预冷、低温分拣加工、冷藏运输、冷库等冷链设施设备,建立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最后,鼓励建设或改造农贸市场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目前有些市场或没电脑、或没网络接口等现状,为今后实现农贸市场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准备条件。应区分各农贸市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建设和改造规划。

(三)加快信息技术应用

加快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WIFI等信息技术在农贸市场建设中的应用。鼓励传统农贸市场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智慧型农贸市场发展,同时总结新安农贸市场的经验,推广物联网感知技术,促进农产品产销与物联网、互联网协同发展。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农贸市场和流通企业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一体化经营,逐步扩大网上交易品种和配送范围,完善网上交易技术标准、统计监测和信用体系。鼓励朝阳集团等有条件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统一各个产业的软件平台,建立涵盖各批发市场、配送物流、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的信息化网络体系,促使农产品批发交易结算系统、配送物流系统、连锁进销存系统、零售网络电子称重系统、租户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辅相成,实现农产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全程管理。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重点对关系居民日常生活、容易出现“卖难买贵”问题的农产品的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

(四)丰富壮大市场主体

鼓励朝阳、天鹏等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跨区域发展,进行成功模式复制,以在全市实现引领带动作用。引导电子商务企业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培育新型流通主体。

推进苏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以“一体化运作、集约化组织、专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为方向,着力加快建设农副产品配送基础设施,在市公安、交通部门指导下,健全运力投放机制,优化通行管控措施,逐步构建与无锡城市功能定位、农副产品体系发展要求和市民需求相匹配的便捷、高效、集约、绿色、现代化的农副产品配送体系,为农产品流通提供社会化的公共物流服务。

加强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建设,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和经纪公司,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经营活动向加工、流通领域拓展,建设农产品初加工、仓储保鲜、集配中心等设施,提高农产品销售规模、议价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推动农贸市场摊商法人化,鼓励城镇从事农产品零售经营的小商小贩通过加入协会的形式提高组织化程度。

(五)增强产销衔接

推广朝阳、天鹏两大集团在农产品流通中创造的“基地+市场”的成功模式。鼓励农贸市场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在源头培育和发展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蔬果生产基地或养殖基地,向农产品生产延伸经营链条,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同时通过农贸市场推动基地向绿色、环保、生态转化:推动基地建立台账,在生产过程中记载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的使用情况,对种植或养殖、加工运输进行全程管理。并可在政府支持下,制定“基地准出”制度,对符合无公害菜/肉标准的基地,由主管部门出具“放心菜/肉合格证”,加强“产地与销地”、“市场与基地”对接互认。支持农贸市场、连锁超市和合作社积极开展“农批零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各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通过建设直供市场或菜店、在农产品销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设立农民和农民合作社免费直销专区等形式。

五、无锡市农贸市场“十三五”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规划先行与完善市场监管

农贸市场作为民生配套建设,其规划设置必须纳入城市规划统一建设,并严格遵循专项规划设置规范要求,从而保证市场建设用地有保障。农贸市场规划时,应严格涉及设置农贸市场的区域地块,不得任意变更农贸市场的类别、位置及规模,使农贸市场的规划和建设有刚性保证。另外,由于十三五期间的农贸市场发展是一项集新建、改造、提升等工作于一体的复杂工程,区分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的确定建设规划,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指导,是确保该项工作有序有效进行的首要一环。

为做好规划衔接和分解落实,必须构建经营单位责任管理、政府各职能部门监督管理、镇(街道)属地管理和行业自律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对规划实行年度监督和终期总结,逐步建立农贸市场管理长效机制。

(二)加强财政扶持

农贸市场具有公益和微利等特征,是地方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产品。政府应在农贸市场规划、建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从土地供应、财税收缴、资金补助、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明确支持,以实现保民生、惠民众的目的。

首先在土地使用方面,调整城市规划时,要优先保障农贸市场用地。其次在财税收缴方面,继续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的政策;对专门经营农产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使用的房产、土地,暂免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免除蔬菜批发和零售环节增值税;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用水、用电价格和运营费用,农贸市场用电、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冷库用电与工业用电同价;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最后在资金补助方面,对新建、改造的农贸市场提高资金补助。

(三)创新投融资方式与土地利用

无锡市农贸市场建设与改造过程中,投资不足和场地条件限制是面临的最大问题。推广混合所有制,通过公私合营等方式,带动各类资本投入,以更灵活的手段进行资金和土地等资源的整合,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支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引入政府参与,符合农贸市场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性质,可以改变我市农贸市场过度市场化导致的规划落实不力、建设不足的现状;引入民间资本,既可以减轻财政压力,也可以避免完全由政府作为投资和经营主体所可能产生的投资和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可通过财政补贴、财政贴息、财政担保或者政府出资入股的方式,引入政府参与;以市场投资者在正常风险条件下获取一定收益为承诺,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领域,最终促进农贸市场建设存量和增量的不断提升。

在土地使用方面,在坚持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前提下,优先保障符合农贸市场发展规划的市场用地;新建的农贸市场用地,地价可参照商业用地的0.6修正系数进行评估确定。鼓励朝阳集团、天鹏集团在全市复制其已有的大型农贸市场,进行综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功能融合和农贸市场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支持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兴办农贸市场;对于前期建设过于饱和的城市综合体等,其中招商不行、运营不佳的可以考虑改造为现代农贸市场。

(四)加强专题研究

农贸市场是城镇居民购买生鲜农产品的主要场所,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产品市场发展中既面临“生产小农户、运输长距离、销售大市场、消费高要求”的旧有矛盾,又遇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带来的新要求和新变化。因此政府必须不断学习现代农产品市场发展理论和国家政策,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重大课题研究。比如如何深化对公益性农贸市场建设,如何加强公益性农贸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如何构建城市公共配送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如何将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流通与电子商务及信息技术融合等。







附件4无锡市地铁沿线“十三五”商业发展规划

通过制定地铁沿线商业运营发展规划并加以实施,可以进一步发挥地铁网线的商业辐射能力,也可以发挥轨道交通接驳点的载体功能,带动沿线商业氛围,引导城市商业网点的快速发展。为加快无锡商业现代化进程,使地铁沿线商业发展布局、结构、功能与无锡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变化相适应,特制定本规划。

一、无锡地铁沿线商业“十二五”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绩

1.地铁开通推进沿线商业快速发展

2014年,无锡地铁1、2号线通车,总长度55.72公里,设立站点46座,形成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十”字形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其中,1号线全长29.42公里,共设24座车站,站厅商铺个数为59间(包括1号线西漳站和天一路站的高架首层的商铺);2号线全长26.30公里,共设22座车站,站厅商铺个数为31间。地铁1、2号线,覆盖了绝大多数无锡城区百姓的主要活动区域,包括各大综合体商圈,带动了沿线商业氛围,特别推动了以地铁三阳广场站为核心的沿线站点商业资源的利用,实现了站点上盖商业的效应,开发了地铁站点地下商业功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即时消费、便民消费。

2.核心商圈地铁线路客流回流

随着无锡城市商业网点快速扩容,城市综合体强势推进,多级商圈打造,中心商业区客源曾被大量分流,崇安商圈的核心地位日渐式微。而地铁1、2号线的开通发挥了人流聚集效应,促使崇安商圈客流回流,地铁三阳广场站附近商场整体销售额大幅提升,为中心商圈再度注入了商业发展活力。

3.地铁沿线商业招商充分

截至2015年12月,地铁商业由站厅商业、商业街、零星商业三部分组成。其中:站厅商业总面积2500平方米(不含1号线西漳站和天一路站的高架首层商业面积1500平方米),已完成招商面积2000余平方米,招商率达到80%左右;商业街总面积100000平方米,其中包含三阳广场、胜利门、南禅寺、河埒口、梅园等13处商业街。自启动招商以来,先后引进了南京翡翠金轮置业有限公司,富莱斯勒贸易(深圳)有限公司,无锡商业大厦大东方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恒隆地产有限公司等优质投资商,先后完成招商面积70000余平方米,招商率达到70%左右;零星商业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已完成招商面积5000余平方米,招商率达到70%左右。

(二)存在问题

1.沿线商业配套尚不完善

目前,无锡开通的地铁1、2号线纵横老城,连接新区。新区地铁沿线的各类园区与居住区周边商业配套有待完善,特别是太湖新区金融街的商业开发尚需加强,应结合周边环境,设立高档品牌专营店,吸引人气,满足高端人群的消费需求。沿线商业网点层次普遍偏低,同质化情形突出,缺乏中高端配套设施,难以满足沿线民众消费需求。沿线商业应保持与周边环境的一致性,结合区位特点、客流特点,分层次、分重点来合理配置资源。

自地铁1、2号线开通以来,无锡地铁日客运量18.5万人次,其中1号线10.7万人次,2号线7.8万人次。2014年年末,无锡市区户籍人口245.74万人,常住人口361.38万人,从业人员215.41万人,而地铁日客运量不到市区户籍人口的8%,不到市区常住人口的6%,不到市区从业人员的9%;同期上海市区户籍人口1438.69万人,常住人口2425.68万人,从业人员1365.63万人,上海地铁日客运量774万人次,占市区户籍人口的53.8%,占市区常住人口的31.9%,占市区从业人员的56.7%。相比之下,无锡地铁利用率相对较低,从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地铁商业规划不合理,难以吸引足够多的商业客流。

2.地铁站厅商业品牌量少单一

目前,无锡地铁站厅面包西点等食品店已引进的进口品牌有日本石窑烘焙面包布莉安、日本快餐品牌食其家和欧式面包grace;上海地铁站厅引进的同类品牌包括克莉丝汀、面包新语和爱茜茜里,其中爱茜茜里是来自意大利的手工冰淇淋品牌,近些年进军中国市场并获得许多年轻顾客的喜爱。无锡地铁站内食品店品牌档次亟需提升。可引进类似爱茜茜里这样的更加健康时尚的美食品牌,以便更好地满足现代化城市居民消费需求。

3.地铁商业定位不清晰

地铁商业的开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商业定位非常重要。考虑到地铁商业的特殊性,商业定位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地铁客流自身的特点,而由于站位及其所处区域商业环境的不同,商业定位也会更多地体现出个性化的特征。目前无锡地铁商业开发专业性不够,商业定位不清晰。地铁1、2号线各站点商业街大部分都是以餐饮、零售、休闲娱乐为主,同质化商业服务供给明显过于饱和,缺乏专业性特色定位。地铁沿线商业群组合紊乱,特色不明显,没有形成现代化大都市地铁沿线商业区域性多层次补充的合理局面,难以满足居民的购物及服务需求。

二、“十三五”发展思路、目标和途径

(一)发展思路

以地铁建设为契机,引导无锡城市商业网点多元化快速发展。通过地铁发展与沿线商业网点的配套发展,疏解中心城区的产业与人口;通过提高地铁沿线商业网点规模和档次,吸引居民向周边拓展现代生活,拓宽工作和休闲半径;通过开发利用好地铁沿线地面与地下空间资源,发展完善的商业服务项目,实现城市综合功能。

(二)发展目标

无锡应充分发挥交通的支撑作用,发挥地铁接驳点的载体功能,带动沿线商业氛围,引导城市商业快速发展。推动以地铁三阳广场站为核心的地铁1、2号线沿线站点商业资源的利用,放大站点上盖商业的效应;完善地铁站点地下商业功能,满足即时消费、便民消费。此外,结合地铁3号线一期和1号线南延线两条线路上的商业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发挥廊道效应,在带动相应消费市场的同时,在局部地区形成特殊的商贸资源,带动商业、地产、广告、文化、娱乐、办公、商务、住宅等市场及其相关设施的发展。

(三)发展途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服务城这一战略目标,创新发展理念,突出发展重点,注重发展质量,逐步建立布局科学、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齐全、高效通畅、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并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铁与商业融合模式,并以此作为无锡市商业网点新体系的重要补充,充分发挥其现代化区域性特色商业服务功能。

1.进行合理规划与卖点塑造

无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居民具备强劲的消费能力,良好的品牌意识,巨大的消费潜力,对高端品牌的消费需求迫切。但目前无锡同质性商业综合体发展过快,导致竞争日益激烈,招商日渐困难。伴随着综合体的强势推进,ZARA、优衣库、H&M、星巴克、外婆家等这些曾经能吸引消费者的品牌,如今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已逐渐减弱。地铁商业有条件作为无锡商业网点布局的有效补充,弥补无锡商业对高端消费市场开发的不足,坚持地铁商业区域化特色发展思维。通过充分合理规划与特色卖点塑造,延长乘客逗留时间,增大消费有效性。

2.加大高端品牌招商力度

随着无锡地铁的开通,城市交通日益便利,民众的商业半径迅速扩大,自由选择消费场所不再是一件难事。曾经颇为红火、占尽地利的社区综合体和乡镇综合体,开始暴露出定位低端、运营乏力的弊病。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居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不断增多。对此,地铁商业应结合高档购物中心项目开发进行规划。未来几年,对地铁商业项目考虑高端定位,加大国际品牌的招商力度。与位处中山路核心商圈的大东方百货、八佰伴、三阳百盛和远东百货等无锡最多奢华商品和最具影响力的高端消费区相互呼应。从而令无锡有望构筑江苏省首屈一指的高端商品消费圈。

3.完善地铁站点地下商业功能

目前,无锡地铁地下商业街建设总面积100000平方米,由1号线贯穿的老城区商业区(胜利门站、三阳广场站、南禅寺站)、副中心区(太湖广场站)、无锡新CBD区(市民广场站)和2号线贯穿的老城区商业区(三阳广场与东林广场区间)、城市副中心(河埒口站)、城市风景区(梅园站)、重点发展片区(靖海公园站)等13处组成。先后完成招商面积70000余平方米,招商率已达到70%左右。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无锡地铁3号线一期和1号线南延线工程正式开工,预计将于建成届时地铁和商业设施将同时开通。

(1)地铁沿途依傍的老城区综合商圈

a)地铁1号线胜利门站:位于无锡传统CBD商圈,周边拥有远东百货、茂业一百、保利达、保利广场等大型商业项目。区域内以商务、办公人群为主,商贸氛围浓厚,人流量磅礴。居住人口2万-3万,流动消费人口60万-80万。结合地上商圈特点,站点地下商业建筑面积9752平方米,可定位为打造以“韩流”为主题的特色商业街区,涵盖特色餐饮、零售、休闲娱乐等多元化业态,引领锡城新一轮韩派休闲生活方式。

b)地铁1号线三阳广场站:位于无锡最繁华核心商圈——崇安寺商业区,1、2号线换乘站,拥有无锡最密集的人流和最高规格的商贸氛围。该商业带独占城市商业中心区位,传承千年历史文脉内涵,是无锡市中心的“商核”,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既有传统商业文化中的共性,又有无锡地方特色的个性。居住人口1万-3万,流动消费人口100万-150万。站点地下商业建筑面积9434平方米(不含恒隆翼),可定位为打造以“快时尚+快食尚”为主题的潮流街区。

c)地铁1号线南禅寺站:位于无锡传统CBD商圈(中央文化旅游区),周边拥有南长街文化旅游资源。区域内以购物、旅游人群为主,商贸氛围浓厚,人潮汹涌。南禅寺地铁站与已经形成效应的南禅寺街区、古运河观光带遥相呼应,成为具有无锡地方文化特色的另一个商圈。应建设成融酒肆茶楼、旅游商品于一体,既相似上海豫园,又具有无锡特色,映衬历史文化的集购物、休闲、商旅为一体的步行休憩商业区。居住人口2万-3万,流动消费人口60万-100万。结合地上商圈特点,站点地下商业建筑面积4830平方米,可定位为打造以“美食”为主题的特色商业街区,集特色美食、无锡老字号、特产、旅游品、精品零售等于一体的“食尚天地”。

d)地铁2号线三阳广场站:位于无锡传统CBD地区,在地铁1号线三阳广场站和2号线东林广场站之间,周边拥有苏宁广场和崇安寺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商务商业氛围浓厚。居住人口3万-5万,流动消费人口60万。配合地上商圈发展,站点地下商业建筑面积26027平方米,可定位为时尚化、领先性,具有文化气质的商业体验街。

(2)地铁沿途依傍的新区综合商圈

地铁1号线市民广场站:位于无锡太湖新城政务区核心位置,周边拥有市政府、国联、绿城、海岸城等多个高规格的政务、商务、商业项目,政务、商务氛围浓厚,区域内中高端消费人群较多,承载着吸引、集聚、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任。目前,八纵八横的道路体系已经展现出太湖新城的框架脉络,核心居住区也已大盘林立,然而与居民生活十分密切的商业、购物中心、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仍不完善,影响了已建成区域的居民入住速度,这将延缓和影响新城的建设进程。居住人口10万,规划人口近期30万远期100万,流动消费人口3万-5万。结合地上商圈特点,站点地下商业建筑面积4980平方米,可发展定位为高端国际品牌为主的小资品味休闲街区。

(3)地铁沿途依傍的商贸物流商圈

地铁3号线硕放机场站:地铁站设于机场航管楼与机场架空间。无锡苏南硕放国际机场航站楼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由入口门厅、候机大厅、二期候机廊、一二期连接走廊、二期车道边雨篷5个部分组成。届时一二期工程将连为一体。“十三五”期间,机场周边将酒店、餐饮、购物为一体的集中服务区,发展百联奥特莱斯,吸引更多国际知名品牌和高端品牌入驻,其建成服务本区域并辐射周边的大型高端购物体验中心。商业规划

地铁1号线南延线万达站点:的旅游,于开业,南延线万达城的建设规划同时进行,站点建设万达旅游城定位品质,有助于目标南延线南泉:,,南延线工程建设,促进对站地上地下商业规划,,餐饮、、旅游古镇的配套,将南泉老街文化古镇地铁1号线刘潭站(高架地上):位于天一新城刘潭片区的站前商贸区,区域商务、专业市场氛围浓厚,并规划有大量居住区,未来人口可观。居住人口5万-6万,规划人口20万-30万,流动消费人口20万。结合区域特点,站点地下商业建筑面积10306平方米,可定位为集精品零售、便利服务、高档餐饮等为主的品质生活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地铁空间安全管理

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设施之一,在地下有限的空间内产生了人群集聚和滞留效应。为此,强化地铁空间的安全管理成为地铁商业发展的首要保障。地铁运营机构应制定具体的地铁安保措施及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地下商业街和站厅商铺等应符合空间建筑结构、消防安全等国家标准化要求,实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配置人数足够的监管人员,节假日或国家特殊纪念日期间,还应增加严防控制力度。

(二)加大地铁商业招商力度

加大招商工作力度,通过宣传推广,大力吸引高端品牌入驻,重点引进知名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地铁商业资源运营优势。地铁多站点同步的特性有利于商家实现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标准化,且通过对各站点商业街的主题定位打造包装,形成鲜明的消费指向性,地铁线网无缝对接全市各大商圈,可涵盖便捷服务、特色零售、精品零售、快速餐饮、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多业态,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地铁商业资源优势明显,在给商家带来人流聚集效应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平台,可以促使商家和消费者之间产生良好互动,知名品牌又可以吸引高端消费者,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地铁潜在客流的增加。

(三)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加强标准化管理建设

地铁商业发展规划一定要有法律制度来保障,对本区域内的地铁商业建设进行规范和约束,定期制定和发布全市地铁商业发展的导向性意见,提出阶段性发展的重点、目标、步骤和措施以及引导发展的项目。制定、出台地铁地下商业街、站厅商铺等新型业态发展的实施办法等规章,实行必要的听证会制度,使地铁商业从规划、建设、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依法行事,走上法制化轨道。根据国家有关城市地铁商业建设管理规定,应结合无锡实际,及时制定“无锡市地铁商业管理办法”,加强对商铺经营模式的管理,研究并形成政府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地铁商业建设,建立良好市场秩序,促进地铁商业规范有序发展,推进无锡的地铁商业现代化和国际化建设,逐步建立起覆盖面宽、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先进适用、与相关法规衔接,同国际标准接轨的地铁商业标准化体系。





数据来源:由地铁集团

数据来:015年无锡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来:地铁官网



















5









献花(0)
+1
(本文系无声一笑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