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外戚干政
2018-01-05 | 阅:  转:  |  分享 
  
外戚干政外戚亦称外家、戚畹,指东亚封建社会中的君主(中国皇帝、日本天皇、朝鲜、越南、琉球国王)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或妻妾娘家的人。外戚
干政是古代皇帝的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相对的有宦官干政。皇帝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中国尤以汉朝为烈。汉武
帝晚年立小儿子刘弗陵做太子,命其母钩弋[yì]夫人自尽,就是为防外戚专政。汉哀帝、汉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朝政,酿成王莽代汉的
结局。《汉书·外戚传赞》:“夫女宠之兴,由至微而体尊,穷富贵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序自汉兴,终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宠著
闻二十有余人。西汉时期王莽篡汉西汉自汉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辅佐了四个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
政君为凭借,最初装出恭谨勤劳的样子,不知疲倦地工作。后来他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来投奔他的,不论地方远近,出身贵贱,他
一概收用,让他们做官。为了收买人心,他把从自己封邑里收来的钱和粮,都拿出来赠送给宾客,而自己家里却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赞
王莽。汉哀帝死后,王莽官居大司马,以太后名义执掌军政大权,立汉平帝,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做皇后,渐渐在朝中大权独揽。公元9年(
元始五年)十二月,汉平帝死后,王莽指使同党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书,要求让他代天子临朝。王政君无奈,只好顺从这一要求,由王莽摄政,称为
“摄皇帝”。公元10年,王莽改年号为居摄元年。三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代汉做准备
。此后数年间,关于王莽代汉称帝的符命图谶频繁出现。公元12年(居摄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铜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行玺某
传予黄帝金策书》,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庙接受铜匮,然后戴上王冠觐见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即天子位,定
国号为“新”。至此,西汉灭亡,王莽达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东汉时期窦氏干政东汉和帝以后不断出现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把持
政权的局面。章和二年(88)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其兄大将军窦宪乘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后汉书
·窦宪传》),窦氏兄弟并居要职。和帝稍大,对大权旁落于外戚不满,与宦官郑众密谋,逼迫窦宪兄弟自杀,窦家宗族、宾客全部免官治罪。郑众
因功封侯,宦官从此直接参政。邓氏干政和帝死后,邓太后立出生100多天的殇帝即位,殇帝2岁夭折,再立13岁的安帝。邓太后临朝,外
戚邓骘[zhì]兄弟又出面把持朝政。邓太后死后,安帝与乳母王圣、宦官李闰等合谋废逐邓氏。安帝除倚重宦官,也起用皇后的哥哥阎显等掌管
枢要,一时出现外戚、宦官共同把持政权的局面。阎氏干政延光四年(125)安帝死后,立幼童北乡侯为帝,阎太后临朝。阎显得势,把原来安帝
宠信的宦官下狱处死,独揽大权。几个月后,幼帝病死,阎显又为宦官所杀,11岁的顺帝上台。144年顺帝死,2岁的冲帝即位,梁太后临
朝。太后兄大将军梁冀掌权。梁氏干政冲帝死,梁冀主谋立8岁的质帝。质帝少而聪慧,知道梁冀骄横,对群臣说:“此跋扈[báhù]将
军也”[1],即被梁冀毒死。梁冀把正准备和自己妹妹结婚的蠡吾侯立为皇帝,是为桓帝。从此,梁冀专权日甚,大小政事一切独断。皇宫近侍
皆其亲信,皇帝一言一行,他都“纤微必知”。在梁冀专权的20多年中,外戚的势力发展到顶峰。梁家前后7人封侯,3人做皇后,还有
6个贵人,2个大将军,女眷中有7人食邑称君。族中还有3人娶公主为妻,各级将官多至57人。当时官吏升迁调动,要先到梁
家谢恩,然后才敢到尚书台办手续。延熹二年(159)梁冀的两个妹妹——皇太后和皇后先后死去,桓帝乘机与宦官通谋,发兵围攻梁冀,迫其自
杀。查抄他家财产,多达30亿,相当政府全年税租收入之半。从此,外戚势力遭到沉重打击,趋于衰落。窦氏干政汉桓帝死后,刘汉的正支中
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继承皇位了,当政的窦太后没有办法,才和其兄窦武(时任城门校尉)把河间王刘开的曾孙刘宏弄来按在皇位上,刘宏就是汉灵帝
。刘宏即位后窦太后临朝,窦武升为大将军,以其辅政。同时令陈蕃为太傅,胡广为司徒,撑起了局面。[2]接着他们想收拾那帮从前朝就祸乱
朝纲的太监了,再杀了几个小太监后,身为中常侍的曹节就开始反击了。他纠集宫内一百多太监吧太后和小皇帝挟持走,关在一个密室里。逼太后下
令关闭宫门,把传令印的印信拿拿到手,逼迫尚书台草拟以谋反罪捉拿大将军窦武。窦武跑到军营,把来杀他的太监杀了,这一步坐实了他的谋反罪
。宦官王甫集合宫城卫军守住皇城,呼喊着要捉拿窦武。窦武没有办法,只能逃跑。可是王甫紧追不放,至南城,眼看无路可逃就自杀了。[2]
何氏干政参见:何进、十常侍乱政灵帝时,最被皇帝信任的宦官是张让、赵忠等人,他们的官职都是中常侍,被当时人称为十常侍。灵帝死,外戚
大将军何进拥立少帝。十常侍挑拨何太后(何进妹)与太皇太后薄氏的关系。结果何进虽然在何薄的政治斗争中取胜却更担心十常侍。结果最终因为
何后的原因无可奈何。何进招外兵逼宫。十常侍先发制人,在宫廷政变中杀了何进却被何进的部下全部围杀。但是,外兵已经引入京城,皇帝被权
臣掌握。东汉皇族势力群龙无首,最终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十常侍是指得宠于汉灵帝时期的十二个宦官,分别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
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常侍之所以受汉灵帝宠爱,是来源于汉灵帝对宦官势力的感恩与欣赏。永康元年(公元168年)
汉桓帝在外戚窦武的控制下无奈的离去,窦武等人为了继续维持外戚专权,别有用心的迎立解渎亭侯刘宏为帝。刘宏就是汉灵帝,改元建宁,以桓帝
皇后窦氏为皇太后。汉灵帝虽然贵为皇帝,却不得不屈服于外戚窦氏的淫威下,生母动氏也不得入宫。这样的皇帝,想来也是无味。此时的外戚窦武
权倾朝野,逐渐萌生铲除宦官的计划。窦武与太傅陈蕃首先大量启用汉桓帝时期受党锢之祸迫害的儒家士人,其后弹劾逮捕了黄门令,罗列宦官罪行
,开始对宦官展开清除。窦武此举即是意图肃清朝政、延续东汉,但也存在维护窦家权势的私心。然而,王甫、曹节等宦官提前得知消息,赶在窦武
之前发动政变,一举消灭了外戚窦氏势力。外戚窦氏覆灭后,第二次党锢之祸随着到来,儒家士人再次受到压制。宦官势力虽然取得胜利,却仍然无
法彻底压制儒家士人。此时的汉灵帝作为藩候登临皇位,既缺乏真心支持的大臣,又尚未有外戚专权的担忧,得到宦官势力自然而然的拥护,这使汉
灵帝十分感动,对宦官的宠爱愈演愈烈,最终一次性册封十二位中常侍,这就是十常侍。著名外戚中国历代朝政不乏外戚参与朝政的情况,但外戚干
政之利弊常因皇权、宦官、士阀之间争权招致历代政权不稳危害社稷安定而为后世批判,有些外戚干政亦会伴随后宫干政情况;明朝虽严令限制外戚
干政但仍难以有效遏止宦官擅政;清朝前期则是严格限制外戚与宦官擅政。西汉汉惠帝、西汉前少帝、后少帝刘弘时期,吕后一族外戚专权。西汉汉
昭帝、昌邑王、汉宣帝时期,外戚霍光专权。西汉汉哀帝、汉平帝、孺子婴统治时期,外戚王莽专权,最终篡位代汉,建立新朝。东汉汉和帝统治初
期,外戚窦宪专权,和帝长大后将其逮捕赐死。东汉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时期,外戚梁冀专权,梁皇后逝世后被汉桓帝藉宦官之力诛杀
。东汉汉少帝刘辩时期,外戚何进专权,但很快被宦官设伏杀死。北周静帝宇文阐统治时期,外戚杨坚专权。唐玄宗天宝11至14年6月15日(
旧历)、外戚杨国忠继任宰相兼文部尚书,并身兼四十余职。南宋宋理宗时期,外戚贾似道专权。日本日本古代的皇子、皇女常由外祖父抚养,一些
外戚因而掌握政治影响力。著名的外戚家族有苏我氏、藤原氏、三轮氏、物部氏、尾张氏、葛城氏、大伴氏、伊势平氏等。飞鸟时代第32代天皇崇
峻天皇时期,外戚是苏我氏。崇峻天皇被身兼外戚的大臣苏我马子借东汉直驹杀害灭口。飞鸟时代第34代天皇推古天皇时期,外戚是苏我氏。平安
时代第50代桓武天皇,外戚是藤原氏。平安时代第52代嵯峨天皇,外戚藤原冬嗣取得嵯峨天皇之信任,后来产生分歧。平安时代第56代清和天
皇,外戚是藤原北家的藤原良房以天皇外祖父的身份任摄政太政大臣;良房养子藤原基经任摄政关白太政大臣,开始摄关政治。平安时代第66代一
条天皇、第67代三条天皇、第68代后一条天皇时期,外戚是藤原道长,一共有三位女儿进宫为后妃,时人有“一家立三后”的叹语。平安时代第
80代高仓天皇时期,伊势平氏平忠盛的嫡长子平清盛为其外戚。平安时代第81代安德天皇时期,伊势平氏平忠盛的嫡长子平清盛为安德天皇的外
祖父。朝鲜朝鲜王朝时期,坡平尹氏于朝鲜中宗有重大影响力,当时分为以章敬王后兄长尹任为首的大尹派和以文定王后兄长尹元老、尹元衡为首的
小尹派,当时熙嫔洪氏之父洪景舟亦有朝廷中有影响力。安东金氏于朝鲜王朝后期权倾朝野,家族内曾有三位女性成为王后(哲仁王后、纯元王后、
孝显王后),并有多人曾出任领议政,称为“势道政治”。还有骊兴闵氏,朝鲜太宗李芳远娶闵霁之女为妃,即元敬王后,闵霁被封为骊兴府院君,其子闵无咎、闵无疾、闵无悔、闵无恤又在第一次王子之乱立功。高宗之王妃闵兹暎(被追谥为明成皇后)亦出自骊兴闵氏,闵兹暎大量起用闵氏家族成员,如吏曹判书闵长镐、吏曹及兵曹判书闵谦镐、右议政闵圭镐、工曹判书闵致久、礼曹工曹兵曹判书闵致祥等,形成了宫中的闵氏势力。朝鲜王朝末年又有丰壤赵氏等外戚势力。越南陈朝(越南)末期的一位权臣和外戚胡季犛1
献花(0)
+1
(本文系SC开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