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AAA七下生物要点2018修订
2018-01-09 | 阅:  转:  |  分享 
  
生物七(下)记忆要点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重点:人类的起源,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主要区别

一、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认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树上生活→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直立行走

二、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是:1、化石(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2、遗物。

1.2人的生殖

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的发育。

一、生殖系统

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人的生殖由生殖系统完成。

(一)男性生殖系统由阴囊、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阴茎组成。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二)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成熟的卵细胞是人体最大的细胞,里面有卵黄能为发育初期的胚胎提供营养)

二、生殖过程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

2、生殖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分娩

3、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胎儿与母体的血液是不相通的)。(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从怀孕到胎儿成熟分娩需要38周(266天)时间。

1.3青春期

重点:青春期身体变化及青春期心理卫生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

2、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里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如独立意识,成人意识,自我意识的逐渐加强,思想方面更愿意与自己的同龄人交流等。

2、进入青春期后,性意识开始萌动,如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3、青春期应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青春期出现的心理矛盾和疑惑应及时与长辈、老师或亲友交流,以获得积极的渲泄方式,促进自己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重点:食物中的营养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六大类营养物质。

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等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脂肪能提供的能量最多)。

3、水、无机盐属于无机物。

4、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和调节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



几种常见的无机盐缺乏症:

缺含钙的无机盐→佝偻病;缺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缺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

5、几种常见维生素缺乏症

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B1→脚气病、神经炎

缺维生繁C→坏血病缺维生素D→佝偻病

2.2消化和吸收

重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几种食物的消化;3、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主要由消化系统来完成。

一、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记忆P29消化道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消化腺的名称和分泌的消化液)。

2、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几种消化腺及其功能

名称 分泌的消化液 消化的食物 唾液腺 唾液 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 胃液 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 肠液 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胰腺 胰液 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 胆汁 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能起乳化作用。 注: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二、几种食物的消化

1、消化的含义: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系统内逐步分解成简单的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2、几种食物的消化(p27淀粉的消化实验)

(1)淀粉→麦芽糖→食道→胃---→葡萄糖

(2)蛋白质→口腔、食道---胃---→初步消化---------→氨基酸



(3)脂肪→口腔、食道、胃---→乳化→脂肪微粒-------→甘油十脂肪酸

(4)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过消化直接被吸收。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

1、小肠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小肠的内外有肠腺、胰腺、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进入小肠中。(2)小肠很长,一般5—6米;(3)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4)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5)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

管等;(6)小肠绒毛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小肠的结构特点大大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

3、营养物质的吸收

(1)、胃只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2)、小肠:葡萄糖、氨基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由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甘油和脂肪酸等脂肪成分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最终也进入血液循环。(3)、大肠只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2.3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指食物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比例合适,互相搭配合理,既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要,又能满足对能量的需要。

2、我国营养学家设计的平衡膳食宝塔:一类含淀粉为主的谷类;二类含无机盐、维生素多的蔬菜瓜果类;三类含脂肪和蛋白质多的肉类及蛋类;四类含蛋白质多的奶类和豆类;五类含油脂的食用油类;

3、绿色食品: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4、注意饮食安全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

一、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3、支气管进入肺后越分越细,末端形成肺泡。肺内的肺泡数量相当多,肺泡的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肺泡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二、呼吸道的作用

1、结构:(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可以保证气流通畅;(2)鼻腔前部生有鼻毛,鼻腔内表面有黏膜,可以分泌黏液,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3)气管的壁上长有纤毛,其摆动能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形成痰,通过咳嗽排出体外;(4)气管分成左右支气管,通入左右二肺,支气管越分越细,末端形成肺泡。

2、作用: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的气体温暖、湿润和清洁。



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重点:肺通气原理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

1、人的呼吸频率: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2、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1)吸气: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隔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气体压力相应缩小,当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时,外界气体被吸入。

(2)、呼气:当肋骨间的肌肉舒张和隔肌舒张时,胸腔容积缩小,肺收缩时,肺内气体压力增大,当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压力时,气体被排出。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吸入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其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2、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三、呼吸的全过程

外界——氧血液氧



空气——二氧化碳循环二氧化碳





(一)(二)(三)(四)

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在血液中的组织里的

气体交换运输气体交换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4.1流动的组织——血液

重点:血液的成份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一、血液的成份和主要功能

1、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血浆:(1)血浆里含有水、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2)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养料)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3、红细胞:红细胞里有一种含铁的血红蛋白,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4、白细胞: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5、血小板: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所以,血液有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的功能。

二、动脉血、静脉血、贫血

1、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都叫贫血。

2、动脉血: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使血液呈鲜红色,这种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叫做动脉血。

3、静脉血: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使血液呈暗红色,这种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叫做静脉血。

4.2血流的管道——血管

重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一、三种血管比较表

概念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去的血管 多数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管壁厚、弹性大

管内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与动脉伴行

多数位置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间的血管 数量大、分布广 管径特小,管壁薄,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注:1、四肢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2、毛细血管的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的进行物质交换



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

一、心脏的结构(p60)和功能

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的肌肉发达收缩有力,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血液能在全身流动,其动力来自心脏的收缩)。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心脏的结构:

心脏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构成。左心房连通左心室、右心房连通右心室。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

心脏的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肺动脉。简记为“室连动,房连静”。

心脏的心房与心室间有房室瓣(朝向心室开),心室与动脉间有动脉瓣(朝向动脉开),都能防止血液倒流。血液在心脏里的流动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

心脏左心室的壁最厚,与它收缩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相适应。



二、血液循环途径(p63图)

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各级静脉

---------------------------------------------------------------------------------------------------------------------------------





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

左心房←肺静脉

3、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体循环将含氧多的动脉血转化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肺循环将含氧少的静脉血转化成含氧多的动脉血。

4、血液循环中血管与血液的关系:

体循环:动脉血管中流动脉血,静脉血管中流静脉血;肺循环: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

(简记为:体循环动中动静中静,肺循环动中静静中动)

5、冠脉循环:(1)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心肌毛细血管网→冠状静脉→右心房。

(2)作用:给心脏本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运走心肌细胞产生的废物。

三、心率、心输出量、血压

1、心率: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安静时的平均值约75次/分),正常变动范围60—100次/分。

2、心输出量:指每分钟心脏向动脉输送的血量。(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约70毫升,每分钟约70×75=5250毫升)。

3、血压: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常表示为:“收缩压/舒张压(千帕)”的形式。正常范围12—18.7千帕/8-12千帕。持续高于18.7/12千帕是高血压,持续低于12/6.7千帕是低血压。



4.4输血与血型

重点: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一、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

二、同型输血

因大量失血必须通过输血抢救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理解教材76页输血关系表)。

三、血量与输血

人体血量大致相当于体重的7%—8%;健康成年人每次(义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5.1尿的形成和排出

重点:肾脏的结构,尿的形成

一、区分排遗与排泄

1、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2、食物消化后剩下的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3、排泄的三条途径:(1)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和部分水;(2)皮肤出汗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p80图)

2、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的场所。

3、肾脏的结构:

(1)肾脏由皮质、髓质、肾盂构成(肾盂连输尿管)。在皮质和髓质内,每个肾脏大约由100万个肾单位构成。

(2)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组成。(肾小球和肾小囊合称肾小体)(识记73页肾单位模式图)。

三、尿的形成过程(p75尿的形成示意图)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入血液中。

3、尿的分泌:重新吸收后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沿肾小管逐渐汇聚到肾盂。

四、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五、排尿的意义

1、排出体内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等废物。

2、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重点:人的眼球、耳的基本结构,视觉和听觉的形成

一、眼球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

(一)眼球的结构(p79)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

1、眼球壁由外膜(角膜、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和内膜(视网膜)构成。

2、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3、虹膜能调节瞳孔的大小,以控制进光量,虹膜内有色素能遮光;睫状体能调节晶状体曲度,使外界光线正好折射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脉络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营养作用;有色素细胞,有遮光作用。晶状体像凸透镜,能折射光线,使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觉光的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神经信息)。

(二)视觉的形成:

1、视觉的形成

(1)外界的反射光线经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晶状体折射和玻璃体传递到视网膜,形成清晰的物像。

(2)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形成神经冲动(神经信息)。

(3)神经冲动(神经信息)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近视眼

(1)近视眼是由于不正确用眼,使晶状体过度变凸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不能恢复原状,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而形成的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症状。

(2)矫正:配戴凹透镜

二、耳与听觉

(一)耳的结构(p84)

耳由外耳(耳郭、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和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构成。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二)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神经信息)沿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听觉中枢,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三、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各种感觉中枢都在大脑里)

1、眼感知物像形成视觉;2、耳感知声音形成听觉;

3、舌能感知味道形成味觉;4、鼻能感知气味形成嗅觉;

5、皮肤能感受外界环境的冷、热、痛、触、压等刺激。

6.2神经系统的组成

重点:神经系统与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p88)

1、身体各部位能够协调一致,默契配合,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2、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也称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也称周围神经系统)。

3、脑。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大部分。

(1)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

(2)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3)脑干内具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4、脊髓

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所以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二、神经元(p90)

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由细胞体(里面有细胞核)和突起组成。短的突起叫树突,长的突起叫轴突。树突主要用于接受信息,轴突主要用于传出信息。

(1)长的突起和外表套的鞘组成神经纤维;(2)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叫神经末梢。(3)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3、神经元的突起末端与另外的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是人体内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

6.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重点:反射及反射弧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区分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

一、反射: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二、反射弧(p92-93)

1、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完成,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2、反射弧的结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三、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

1、有的反射是只要刺激出现,正常的人体都会做出的相应的反应,这种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是简单反射。(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以下的神经器官里)。

2、有的反射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才能形成的,这类反射是复杂反射。(复杂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3、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复杂反射。

4、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反应。

6.4激素调节

重点: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名称及功能。几种激素失常的病。

一、激素(p97)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二、人体几种内分泌腺比较表

1、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

2、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3、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4、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5、胰岛:分泌胰岛素

6、性腺:男: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女:卵巢:分泌雌性激素

三、几种主要激素的作用

1、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幼年缺乏→患侏儒症(智力正常、矮小)

幼年过多→患巨人症

成年人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2、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幼年时分泌过少→患呆小症(智力低下、矮小)

分泌过多→患甲亢病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食物中缺碘,甲状腺会肿大(大脖子病)]

3、胰岛素: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分泌不足——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

四、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7.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一、人口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2、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3、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4、我国现行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是指比法定婚龄晚2—3年结婚,晚育是婚后推迟2—3年生育。

二、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植被破坏:

1.滥砍乱伐森林;2.草原过度放牧;3开荒种地;

结果:①植物、动物种类和数量减少,②水土严重流失;③加速土壤沙化、沙漠化;④引发沙尘暴。

办法:①改变森林管理办法,大力植树造林种草;②草原计划放牧或生畜圈养③退耕还林。

(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

结果:动物种类和数量减少甚至灭亡。

办法:①建各种野生动物保护区。②与偷猎野生动物的行为作斗争。③自觉树立不捕猎、不吃野生动物的行为意识。

(三)、环境污染

1、工厂、各种运输工具产生的废气排入空中。结果:空气质量恶化。

办法:改进设备增加科技含量,达到无污染排放或达标排放。

2、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随意排放到环境。

结果:土壤污染、水污染。

办法:工厂化回收处理垃圾。

(四)、生物入侵。是指异地生物通过一定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如“植物杀手”南美洲薇甘菊进入我国南方泛滥成灾。

三、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例:人工防护林、救治野生动物、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

人类活动即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

7.2、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一、酸雨

1、雨水有较强的酸性时称为酸雨。

任何溶液都有一定的PH值。PH值=7的溶液呈中性,PH值<7的溶液呈酸性。正常雨水的PH值约为5.6,酸雨的PH值小于5.6。

2、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二氧化硫+水蒸气→酸雨”。

3、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

二、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1、电池里面的汞、银、镉等重金属在电池销蚀的过程中会污染环境。例:日本发生过的“水俣病”是由于居民长期食用富含汞的鱼虾造成的,“痛痛病”是含镉污水灌溉水稻,进而由水稻进入人体而造成的。

三、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是指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入空中,使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璧山区正兴初级中学校









7







宫内膜



植入子



分裂







胃液



肠液、胰液



小肠



肠液、胰液



口腔



唾液







小肠



肠液、胰液



胆汁



小肠







小肠



肺部

毛细

血管



组织外的毛细血管



组织

细胞









氧、养料





二氧化碳

等废物



细胞



组织





肺泡



氧气





二氧化碳



暂时储存尿液



形成的尿液







献花(0)
+1
(本文系学习亦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