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话说作协
2018-01-12 | 阅:  转:  |  分享 
  
话说作协

2009年,作协主席找我,邀请我加入作协。说像我这样辛勤耕作,在网络上“有影响力”的人,完全可以进“作协”,为文学创作及本土文化做点事。作协主席问我出版过多少作品,我率直地告诉他,一本作品也没出版过,但我写过许多文章,好多网站都有我的。他对我说,非常好!不久,递给我一份申请表。不久,他又来找我,问我填好表沒?我说,没出版过实体书,还不够资格加入“作协”。他说,你的文章在国家刊物发表过,就可加入。在他的再三鼓励和劝说下,我填了表,加入了作协。

说老实话,没接触“作协”之前,我还以为“作协”是架通文学爱好者走向成功的桥梁。接触之后,“作协”原来只是一个注重形式的机构,一个文学创作的“成品仓库”。外观上看,“作协”好像设制了一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实际上只要你能携带几件“成品”,不管是否自费,品质如何,都能顺理成章进入里面,成为所谓的“作协”会员。“作协”对文学创作及文学爱好者所起的作用,在我心里大打折扣。我对“作协”失去了兴趣,我对自己说,你可以认为我不够资格,我不能停止奋斗,能不能加入“作协”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不能继续保持坚强的毅力、恒心、斗志,写出更多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我觉得人的灵感不一定靠“作协”的身份得来,好的作品也不一定非“作协”的人才能写出来。有时候,“作协”反而让不少人的写作生涯画上了句号,成为他们文学创作的终点站。一个文学爱好者的成功,并不在于他是否“作协”会员,而在于他的勤奋努力,在于他对自己的认知和对人生的执着。也许有人认为我进不了“作协”,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认为进不了“作协”,对我来说是件好事,至少我能够从另一种角度看通看透“作协”。对于“作协”,我一直用十分平常的心态去看它,我不会因进不了“作协”而受到任何影响,我每天依然不懈地耕耘在我的文字里,在很多人都喜欢往自己的著作里打上某市、某省,甚至国家“作协”会员衔头时,我希望有朝一日功成名就时,能够在我的作品里骄傲地写上:“非任何作协会员”几个字,我要用事实告诉大家,进不了“作协”的人一样能够成功!当人们已经习惯用计算机写作的时候,“作协”是否该改变“爬方格子”的旧观念?“作协”不应该是以老卖老的地方,“作协”需要打破传统的“终身制”,淘汰一些浪得虚名、混入里面的滥竽;“作协”应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打造一个吸纳、培养、成就文学新人的平台,打破面临的断层局面,让更多的文学青年成为主心骨,“作协”再也不能成为文坛的“敬老院”。随着信息产业的突飞猛进,“作协”一定要充分认识网络对文学创作所起的作用,要明白网络文学的影响力绝对不比实体书差。“作协”一定要跟得上形势,要将盯在实体书上的老眼光,转移到具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学上来,要多关注一些好的网络写手,将网络文学提升到新的台阶,让网络文学朝规范的方向发展,及时改变“作协”的陈旧落后观念,使“作协”成为与时俱进的文学新舞台。

献花(0)
+1
(本文系入荣境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