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七上年级生物第一单元
2018-01-12 | 阅:  转:  |  分享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

单项选择题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

A.生长现象B.繁殖现象C.变异现象D.遗传现象

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光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种下豌豆,并设计如下实验。在该实验中,你认为应该改正之处是()

花盆 温度 水 向阳处 20℃ 充足 30℃ 充足

A.阳光 B.水 C.温度 D.害虫

4.乌潭铺是漳浦县城著名的蔬菜基地,菜农在早春播种后用地膜或草进行覆盖,其目的是()

A.加快种子吸收无机盐B.防止种子霉变腐烂

C.保温保湿,利于种子萌发D.防止虫子咬坏种子

5.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珊瑚虫B.恐龙蛋化石C.灵芝D.转基因番茄

6.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因为它能()

A.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B.消耗有机物,贮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保证物质循环D.使人和动、植物被感染而得病

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蚯蚓能疏松土壤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8.城市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消费者是()

A.人B.绿色植物C.汽车D动物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群绵羊B.一片森林C.一块农田D.一个水潭

10.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是()

A.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B.作出假设-→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C.进行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

D.提出问题-→得出结论-→作出假设-→验证实验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B.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不会遭到破坏

D.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2.下列正确的一条食物链是()

A.太阳→青草→昆虫→蛙→蛇B.青草→昆虫→蛙→蛇

C.青草→昆虫→蛙→蛇→真菌D.昆虫→蛙→蛇

13.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从该实验可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 甲 向阳处 20℃ 充?足 乙 向阳处 20℃ 不充足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分,它们都能正常地生长,可是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的时候,经过16天,其中的一种全部死亡,而另一种却仍然生长正常,这种现象属于()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1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16.某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他将小麦种子分为等量的两组,给予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暗透气的纸盒里,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A、水分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B、光照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C、空气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D、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17.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①淡水中的衣藻②高山上的油松③土壤中的细菌④朽木上的蘑菇⑤树上的麻雀⑥河边的青蛙⑦土壤中的蚯蚓⑧树叶上的毛毛虫⑨池塘里的蠕虫⑩鲜艳的大丽花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⑥⑨ D.③④⑦

18.校学生要开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活动,你认为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

A、生态系统存活时间的长短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正确

19.在某生态系统中生存的生物,其体内存留的有机物汞(有毒物质)如下表,由这些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残留量 0.07 8 0.5 64 0.35



A、D→B→C→E→AB、D→E→B→C→A

C、A→C→E→B→DD、A→E→C→B→D

20.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

A.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D.人工控制的结果

2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

A.相互制约B.多种多样C.不断进化D.谁也离不开谁

22.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A.光温度水空气)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森林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恒定不变的

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度的

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B.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8中能正确说明红蜘蛛和捕食螨数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是(注:——表示红蜘蛛,……表示捕食螨)()



二、非选择题

1.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画“√”,错的在括号内画“×”)。

(1)“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意思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机器人、钟乳石、珊瑚、落叶都不是生物。()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条生动的食物链。()

(4)生物的生活环境就是指生物周围的非生物因素。()

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的底部,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的“立足点”;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生态系统,制造氧气最多的是生态系统。

3.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是;如果右图的中纵(Y)轴表示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相对数量,则这条食物链

4.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图中所表示的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

(2)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链:。

(3)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青蛙与蜘蛛之间是

和关系。

(4)为了消灭老鼠,牧民向草原喷施农药,几年之后发现动物的体内农药含量最高;农药并没有破坏整个的生态系统,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

的;秋天的草原一片枯黄干燥,只要一把火就可以点燃整个草原,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力是的。

(5)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包括图中的生物外,还必需有部分和者。

5.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吗?

作出假设:。

实验设计: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

放入清水;②如图,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20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4)实验结果:甲烧杯中的孑孓,乙烧杯中的孑孓正常生活。(5)得出结论: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

(6)分析讨论:①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②甲、乙两烧杯分别放入20只孑孓,而不用1只是为了;

③实验设计的①③步是为了控制变量。

献花(0)
+1
(本文系学习亦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