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内科胆囊炎
2018-01-15 | 阅:  转:  |  分享 
  
内科胆囊炎 胆囊炎有急、慢性之分。可以是原发的,即不伴有胆囊结石;也可以是 继发的,即继胆囊结石而后发生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 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临床特征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有明显的腹肌 强直和触痛。慢性胆囊炎常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或因胆固醇的代谢紊乱 而引起,可伴有或不伴有胆囊结石,常有上腹部不适和消化不良,时或伴有 急性发作。相当于中医学“胁痛”、“结胸”、“黄疸”等病证范畴。 诊断要点:急性胆囊炎:①多以进油腻晚餐为诱因;②突发右上腹持续 性剧烈疼痛伴阵发性加重,可向左肩肿部放射,常有恶心、呕吐和发热,一 般无寒战;③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墨菲氏征阳性,有时可触及肿大之胆囊。 有压痛。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轻度黄疸;④化验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细胞计数 增高;⑤超声检查及X线平片可协助诊断。慢性胆囊炎:①上腹或右季胁部 隐痛,胀痛或腰背不适。可有餐后上腹饱胀,嗳气打呃、消化不良等。多在 进油腻食物后症状明显,可有胆绞痛及急性胆囊炎发作史;②胆囊区可有压 痛,可扪及肿大之胆囊;③胆囊造影、超声检查及十二指肠引流等,可协助 诊断。 一、灌肠法 处方承气利胆液 【组成】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或地胆头、穿心莲、银 花藤适量 【操作】上方任选一种,水煎约200毫升,温度以手背能耐受为宜。令 病人取左侧卧位,抬高床尾,应用小号导尿管插入肛门至乙状结肠(约30 公分),高位保留灌肠。灌肠高度以高床60公分、每分钟50滴为宜。每日 1次,7~10日为1疗程。 【适应症】胆囊炎湿热蕴结型。 【出处】《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 二、口服法 方一清热利胆汤 【组成】银花30克公英30~50克连翘、茵陈、赤芍各30克柴胡、黄芩、 姜半夏、川军各10克生甘草9克 【操作】水煎,1日1剂,分2次服;病重疼甚者1日2剂,每6小时 服药1次。10天为1疗程,一般3~4疗程。内热盛者加黄连、栀子;肝胆 实热者加龙胆草、芦荟、栀子;腹满燥实者加川朴、枳实、皮硝;大便干燥 者加皮硝;痛甚将赤芍改为白芍,再加九香虫、元胡;湿偏重者加苍术、苡 米;气虚去川军加黄芪、潞党参;血虚去川军加当归。 【适应症】急性胆囊炎。治疗250例,服药4个疗程,治愈96例,显效 106例,好转3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6%。胆石症并发胆囊炎108例, 其中经治疗排去结石者38例。 【出处】中西医结合结志1988;8(2):112 方二利胆活血汤 【组成】柴胡、枳实、陈皮、三棱各10克郁金、香附、川楝子、白芍、 赤芍各15克丹参、蒲公英各20克 【操作】水煎,l日1剂,分2次服。发热甚者加败酱草、黄芩;呕吐 者加茯芩、半夏或淡竹茹;大便干结加生大黄、当归;疼痛明显加元胡、姜 黄、佛手。 【适应症】慢性胆囊炎。治疗34例,治愈29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 100%。 【注意】治疗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之物。 【出处】河北中医1989;11(6):22 方三牛胆散 【组成】鲜黑牛胆1枚黑豆100克郁金、半夏、枳壳、木香、白术各30 克 【操作】将上药装入牛胆内封口,待胆汁将药浸透后,置瓦上焙干,研 末过筛,装胶囊备用。每次服2粒;1日3次。1料药为1疗程。症状消失后 继服1料。 【适应症】慢性胆囊炎。 【出处】新中医1988;20(5):54 方四疏肝利胆汤 【组成】柴胡、元胡各12克白芍20克枳壳、木香各10克川楝子15克 菌陈、金钱草、麦芽各30克大黄(后入)、甘草各6克 【操作】每日1剂,水煎服。急性发作伴高热者,白芍易赤芍15克,重 用大黄15克,加金银花,败酱草各30克,胆草15克;恶心呕吐者加半夏、 陈皮各10克,竹茹15克;右胁刺痛舌有瘀斑者加郁金12克,丹参30克; 病久阴伤舌红少苔者去木香、金钱草、大黄、加麦冬、沙参各15克、枸杞子 12克;伴结石者加地龙15克,内金10克,重用金钱草60克。 【适应症】急慢性胆囊炎。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1988;(6):22 方五加减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赤芍、黄芩各15克半夏、枳壳、大黄(后下)、郁金各 9克茵陈、蒲公英、瓜萎各30克川金钱草60克 【操作】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胆石症加鸡内金9克、芒硝9克, 以消石化坚;胆道感染加五味子9克,山豆根30克以解毒;胆囊炎加生牡蛎 30克以软坚消肿。 【适应症】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等疾患,凡见身目俱黄、右胁胀 痛拒按,院腹胀满、大便干结、苔黄腻、脉弦数者。 【出处】《中医内科新论》 方六泻热利胆汤 【组成】柴胡、枳实各6克大黄3克黄芩、半夏、郁金、杏仁、香附各 10克 【操作】每日1~2剂,水煎2~4次分服。 【适应症】胆囊炎急性发作期。 【出处】中医杂志1986;27(5):4

献花(0)
+1
(本文系保姆要尽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