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黄疸 黄疸亦称黄瘅,有阳黄、阴黄和急黄之分。主要病因为时气疫毒、湿热、 寒湿之邪侵袭,或酒食不节、劳倦内伤以致肝胆脾胃功能失调。寒湿阻遏、 湿热蕴蒸、气机郁滞,肝失疏泄,胆液渗溢于肌肤而发为黄疸。本病相当于 西医的黄疸型肝炎、胆道梗阻类疾病。 诊断要点:①临床以面、目、身肤熏黄,胁痛,小便黄赤,大便灰白为 特征;②发病前多见时气疫毒、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或酒食不节,素日身 体虚弱;③发病初期不出现黄疸及其它体征,而是发热、纳差、恶心、呕吐、 腹胀、四肢无力;④咏弦或浮弦,舌质红,苔黄腻或少腻;⑤以综合性诊断 方法为主,包括接触史,症状体征及发病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参考黄疸指数。 一、吹鼻法 方一退黄散 【组成】瓜蒂3克母丁香3克赤小豆1.5克 【操作】上药共为细末,每晨取少许药末吹入鼻内,连用5天,流出黄 水为妙。 【适应症】黄疸型肝炎。 【出处】《百病奇效良方妙法精选》 方二苦丁香散 【组成】苦丁香、白胡椒、白丁香各等份 【操作】将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少许吹入鼻中,以流出黄 水为度。隔时1次,10次为1疗程,病愈停用。 【适应症】急性黄疸型肝炎。 【注意】吹药入鼻中时,可口含水,以防药误入气道。若用后刺激性强, 使病情加重者停用。用药后若发鼻干,可涂芝麻油润之。 【出处】《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 二、塞鼻法 处方苦素丹粉 【组成】苦素丹(甜瓜蒂)适量 【操作】取上药适量研为细末,过筛。取0.1克分6包。先以两包深深 地吸入两鼻孔,隔40分钟清洁鼻腔;再吸入两包,每隔40分钟清洁鼻腔, 又吸入两包。共分3次吸完。间隔7~10天依上法,再吸0.1克,以此类推, 吸完0.4克为1疗程。即先后共吸4次,大约要间隔10天。急性期1个疗程, 慢性期2个疗程即可见效。 【适应症】黄疸(阳黄证)。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三、口服法 方一活血解毒汤 【组成】泽兰15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桃仁15克虎杖20克白茅根20 克栀子12克贯众12克生大黄9克 【操作】水煎服,1日1剂。黄疸重加茵陈、金钱草;纳差甚加草蔻、 焦楂、神曲、麦芽;恶心较重加藿香、竹茹;腹胀明显加莱菔子、佛手、厚 朴;肝脾肿大加三棱、莪术、鳖甲、牡蛎等。 【适应症】急性黄疸型肝炎。 【出处】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9;13(3):20 方二金茵六一散 【组成】金钱草10~20克茵陈30~60克滑石20~30克甘草5~10克枳 壳3~6克 【操作】水煎1日1剂,分3次服。湿热重加黄柏;便秘加大黄;食滞 加山楂、炒莱菔子。 【适应症】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用本方治疗100例,均获痊愈(临床 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疗程最短10天;最长16天。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1986;(2):18 方三健胃和肝汤 【组成】茵陈、茯苓、黑山栀、赤小豆各9克制苍术、制半夏、小温中 丸(分两次吞)各6克黄柏4.5克炒米仁12克青陈皮各4.5佛手花3克 【操作】水煎服,日1剂。 【适应症】黄疸性肝炎、胁下隐痛,面目萎黄,乏力,脉细弦。 【出处】《上海老中医经验》 方四茵陈解毒汤 【组成】茵陈15克栀子10克龙胆草6克银花12~15克板蓝根、金钱草 各10~15克 【操作】水煎服,每日1剂,胁痛加柴胡10克,郁金10克;腹胀重者 加厚朴6~10克,山楂10~12克。 【适应症】湿热内蕴之黄疸,身目皮肤黄如柏色,口干喜冷饮,腹胀胁 痛,纳呆厌油,大便干燥色灰,脉弦滑或弦数,苔黄腻。 【出处】《翁维良等,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 方五清热利胆方 【组成】茵陈、酒芩、土茯苓、赤芍、藕节、泽兰、车前子各6克郁金、 藿香、橘红各3克杏仁3.5克 【操作】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为小儿用量,成人须酌加量。 【适应症】粘液性不全性阻塞性黄疸。 【出处】《余瀛鳌,等。现代名中医类案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