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锣打鼓,高声喊叫,以壮声势。摸不着头脑的燕兵吓得争相而逃。结果被杀得丢盔弃甲, 齐国大获全胜。司马迁虽着墨不多,可“火牛阵”就如一幅图画一般浮现于读者的脑海中。 司马迁还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比如,司马迁描写刘邦入关时与民众 约法三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风度。而刘邦同样也具有好谩骂的流氓习气和随机应 变的性格。有一回,韩信给刘邦写信,要求封自己为假齐王。刘邦非常生气,刚想发作,张 良却在一旁暗示他别发作,他立即转过口风说:“大丈夫平定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 假王呢?”这里用字也不多,却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刘邦善于随机应变和玩弄权术的性格。 司马迁在书中的叙述语言不仅非常生动,而且人物形象鲜明。他广泛采用口头流传的谚 语、成语、歌谣,而且不圃避方言土语。他的语言是一种接近口语的“方言”,通常叙述和人 物对话和谐一致,虽明快但含蓄,话外有音,值得寻味;繁复而简洁,不拘一格,各得其 所,一般都为人物特征的描写而服务。他刻画人物说话口吻的描写最令人寻味充分表现出了 人物的精神态度。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他还常常适当地强调、夸张。比如,《高祖本纪》 (五年)正月,诸侯及将相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 便,便国家。”这一段写汉高祖让帝位的话,是直接模拟当时的口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刘 邦惺惺作态的样子,读完不禁觉得刘邦说话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再者,司马迁使用古史资 料时,一般以当时通用语翻译古语。如《五帝本纪》写尧舜的事迹,取材于今文《尚书·尧 典》,把书中的“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允厘百工,庶绩咸熙”等语,翻译 为“百姓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信饬百官,众功皆兴”等,译文与原文相比较,就会 发现更易读懂。《史记》的人物传马迁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分不开的。 一个人在遭到无辜的迫害之后,通常有两种选择:要么悲观消沉,要么发愤图强。而司 马迁选择了后一条路。他秉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自己心中所有的“愤”全部倾注到《史 记》的创作中去。司马迁独创了中国历史著作的纪传体体裁,开创了史学方法上传、纪为形 式,以社会为中心记载历史,为后人展示了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 学史上,司马迁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他实事求是,不阿谀奉承的人格力量,永垂不 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