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方法
2018-01-16 | 阅:  转:  |  分享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方法修辞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又称辞格、辞式。修辞格就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有的修辞格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有的则在表达功能上独具特色。一、比喻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1)共产党像太阳。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如:(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如:(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二、比拟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如:(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硬币正悄然“退休”。(二)拟物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三、借代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四、夸张

【注意】在复习修辞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辨明容易混淆的几种辞格:

一、比喻中的“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喻体和本体同时出现,且常用比喻词连接二者,使人有一目了然之感。如“春天(本体)像(比喻词)小姑娘(喻体)”。暗喻则把本体直接说成喻体,本体与喻体虽同时出现,但关系比明喻更紧密。明喻指明本、喻相似,暗喻却当作相同,这是二者的明显区别。暗喻的喻词常用“是”“成为”等。如:“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借喻,其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出现,因此它与前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如:“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喻体),就省去了本体“瀑布”和比喻词“像”。

二、“比喻”和“比拟”。从意义上来说,比喻的重点是“喻”,它非常注意并尽力突出事物的的相似点;而比拟的重点却在“拟”上,也就是说它干脆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比喻;“山在欢呼水在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是比拟。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身份出现,而比拟里的主要成分则是描述性的,即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词语。如上面举例子中的“花朵”是名词性的,而“欢呼”就是动词性的了。另外,比拟的本体与拟体结合得十分紧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而比喻则不同,无论哪种比喻,喻体总是比较明确的。

三、“借喻”和“借代”:第一点:借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有相似性,借代中的借体与本体之间有相关性。“船随山势左一变,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中,“风景画”是比喻巫山水景色的,二者有相似性。而“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中的“花白胡子”是用来指代人的,“花白胡子”是这个人的特征,二者有相关性。第二点:借喻如果补出本体和喻词,就可以构成明喻,借代却是不能的。如“猫要是高兴……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一句中的“小梅花”可以补成“猫踩在稿纸上的脚印象小梅花”。而“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中的“袁世凯”指的是银元上的袁世凯的头像,以此指代这种银元而不是指“这种银元像袁世凯”。

四、对偶与对比: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来说是对比,就形式来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方法的兼类现象。



九、拈连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例如:(1)你别看耳朵聋,可的心不聋。(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双关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比如:(1)夜正长,路也正长,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映衬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移就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1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十、仿词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风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如:(1)都江堰市拍卖超标“官宅”。(2)搞四个现代化,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十、辞格辨析(一)比喻与比拟两者都是用另外一个事物描写本体。不同处主要是:无论哪种形式的比喻,喻体必须出现,比拟则不能出现拟体。如果一个句子中既出现喻体,也有比拟特征,一般将它看作比喻。如:猎犬像战士一样站在那儿,似乎要与老虎决一死战。(二)对偶和映衬两者都是将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容易混淆的是映衬与对偶中的正对。不同处是:对偶不仅要注意意义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要求形式上要绝对整齐。而映衬没有形式上的要求。(三)借喻与借代两者都是用一个与本体有关系的代体来描写本体。不同处是:第一,构成基础不同:借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是相似关系,两者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借代的两个部分则是相关关系,不是两个事物,代体多为本体的一个部分,或是本体的某个属性、特征。第二,作用不同:借喻的价值在引导接受者去联想,使表达形象性增强;借代则旨在突出事物的特征,没有联想价值。第三,转换结果不同:借喻能转换成明喻,借代则无法转换。十三、修辞格的综合运用表达中很多时候单独使用修辞格。但是,修辞格也可以综合起来用。所谓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就是指在一个句子中使用两个以上的修辞格的行为。根据修辞格的结合方式,分为:(一)辞格兼用即一句话中同时表达两个辞格,两者无法分开。如:(1)此时,积压在心底的仇恨,就像沉埋在地下几千年的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一泻千里。该例使用了比喻和夸张辞格。(二)辞格套用即整个句子有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整个句子用了一种辞格,其中某个分句也用了一个辞格,形成套式表达。如:(2)激情,你是灵感的火花,你是创作的动力,你又是爱情的试金石。该例整个句子构成了排比辞格,但其中三个分句,又各构成一个比喻。(三)辞格连用指几个分句分别使用了一个以上的辞格。如:(3)家是幸福的摇篮,家也是鱼船远航归来的港湾。该例连用了两个比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2.“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的后边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B、像从什么仙境飘浮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

13.填入下文空缺的横线上的一个恰当的比喻句是:()

A、像一块红头巾,鲜红一片。B、像殷红的鲜血,溶为一体。

C、像一块黄金,金光灿烂。D、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

早霞渐渐变浓变深,粉红的颜色,渐渐变成橘红,以后又变成鲜红了,而大海和天

空就在此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的远方,在那闪烁着片片火焰似的波光的大海里,一轮红得耀眼光芒四射的太阳,冉冉地升腾起来。

14.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暝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唐,无可《秋季从兄贾岛》)

————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

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

15、(2002春北京卷)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16.(2005夏辽宁卷)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17.(2005夏浙江卷)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练习参答:

1、B(“踩在棉花上”不可能有“轻快”的感觉)2、C(表比较)

3、C(“垃圾”是比喻,ABD中都用借代)4、A(“庭院深深深几许?”是设问,后面作了回答。)5、A(“合”是连接在一起,“斜”是个描述青山形象的形容词,说它们有人的感情,是不符合实际的。此句解说错误,没有拟人。)B句“雨”能“知”,是拟人、人格化了;“潜”是“偷偷地”也把“雨”人格化,有了知觉,有了灵性,拟人方法很清楚。B项解说正确。C句的修辞方法解说的也对,气能把“云梦泽”都“蒸腾”起来,洞庭之波能将岳阳城撼动,实在太夸张了。D句羌笛能“怨”,这当然是拟人,羌笛不能怨,人能怨。所以此句修辞方法,解说的也对。6、D(非借代)

7、B8、B(“雨后春笋”喻事物的大量涌现和蓬勃发展,非“接二连三”)9、B

10、B(“词典”能喻为“书山”,而不可喻为“樵夫”。)11、D(找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

12、B(注意相似点)13、D(A项形状不相似;B项意境不相称;C项色彩不相似)

14.C(不是对比,也不能说是“彻夜听雨”,因为诗中只是表明一夜未眠)

15、B(应是: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人)

16、B(此项通过比拟手法的运用,对静态的长城进行动态的描写,语言既生动婉转又新奇鲜活,并非“直截了当”。)

17、C(此项比拟修辞手法不对,考查语境,“面对风暴的欺凌”,江河怎会“寂然无语”,分析事物的特征,应是“愤怒咆哮”。)

























1









献花(0)
+1
(本文系月满空山花...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