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新三板投研生态将变?券商:抱歉,我还没有看到面包
2018-01-17 | 阅:  转:  |  分享 
  
新三板投研生态将变?券商:抱歉,我还没有看到面包来自:三板富2018-01-11



近期,股转官网又发布了重磅公告。

2017年1月5日,新三板券商执业评价规则正式出炉。

整体来看,这份规则对原有评价体系作了较多调整,结构上更加合理。

最为关键的是,评价体系首次引入了券商新三板投研业务奖励机制!具体如下:

从新规来看,投研业务加点持平挂牌、重组、督导业务。

股转公司副总经理曾公开表示,新三板的投研状况很不乐观,资本市场是一个信息市场,投资服务如果缺失,就会提升市场的运行成本尤其是投资决策成本,影响投资人参与市场的程度。

据东财choice不完全统计,虽然新三板公司数量远超A股,但2017年全年卖方研报数量4500份左右,远低于A股五万份的量级。关键是,新三板研报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日报等简报。

从某个角度来说,新规的出台能缓解新三板研报供给不足问题,但作用大不大,还真不好说。

原因很简单,新规没有推动卖方研究盈利模式形成,想要调动券商投研积极性很难。

混迹资本市场多年的老江湖们都知道,对于卖方研究机构来说,买方机构的佣金返点是长久以来传统的收入方式。但是,为何新三板投研业务赚不到钱呢?

一券商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三板投资者以私募基金为主,公募投入占比不到6%,由于新三板投研期限存在严重错配,新三板很难建立起类似A股的分仓佣金模式。

直到今天,新三板投研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实际意义的收入激励模式,不少券商也开始淡出了新三板投研市场。

据一财报道,部分券商在2017年伊始裁撤了新三板投研部门,部分员工转战A股、港股投研工作。更有甚者,有券商为了节约成本把新三板投研业务砍掉了。可惜的是,一财未披露券商具体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年未发布一篇公司研报的券商有中国银河、国元、国联、广发、光大、渤海等,招商、光大等只发了一篇。

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有不少券商正在投研路上积极需求变局,利用新媒体手段运营的新三板研究团队,比如中泰、安信、联讯、东兴等等。但还是没能有效解决盈利这个问题。

还要啰嗦一句,目前少量做新三板研究的券商也是名存实亡,研报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复制粘贴,或者只写盘面单日总结等简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

不得不说,新三板市场有深度且客观的研报实在是太少了。就目前来看,这个局面短时间内还很难破冰。

那么,新规对于主办券商投研积极性毫无帮助吗?

也不是。

1、新规显示,评分结果将是股转对主办券商实行差异化制度安排、新业务或新产品的优先试点顺序的依据;

2、年度评价结果还将报送证监会,供监管机构在证券公司日常监管中参考使用。

这样看来,券商在新三板的评分结果还是很重要的。

从加分项来看,投研业务分数较高,且操作空间较大,券商可以多发日报等简报以及口水研报来满足研报数量的要求。

很多人关心的是,评分结果会不会与券商分类评价挂钩?这才是关乎身家性命的问题。

新规提到,股转对主办券商采取的自律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报送证监会作为分类评价扣分项。

就在刚刚,即2018年1月10日晚间,股转官网发布主办券商执业质量月度评价结果(2017年12月)。

排名前五:中信建投、中泰证券、招商证券、方正证券、广发证券倒数前五:华菁证券、中天证券、华宝证券、长城证券、银泰证券

值得期待的是,评分新规在2018年2月1日正式上线后,主办券商座次会不会发生大变动?部分券商会不会重拾投研业务?亟需突围的中小券商又会通过哪种途径冲顶?

献花(0)
+1
(本文系聚贤小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