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彭伉与宜春贞元诗人
2018-01-18 | 阅:  转:  |  分享 
  
彭伉与宜春贞元诗人

宜春的诗歌创作,有唐以来蔚为大观,热闹非凡。史籍所载,得以流传后世的,多是科场仕途中的文人所作的诗。以宜春文人论,东汉袁京是最早的了,但憾无诗文传世。汉晋南北朝近八百年的察举制取士,古邑宜春仅有陈重一人,然仍无诗文见于后世。最先涉及宜春的诗歌,是晋代陆机的《送顾贞观为宜春县令》。唐初刘长卿、李华、李白等也有给仕宦于宜春的友人的赠别诗,但这些人是否来过本地,没有确论。李嘉祐是最早留下诗作的袁州刺史,其诗题材也不仅限于题赠,涉及到袁州风物。真正代表宜春本阜诗歌创作崛起的是唐贞元年间以彭伉为代表的诗人,而这与科举考试紧密相关。

彭伉(772-839)字维嵩。唐代宜春县(今袁州区)人。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他辞亲北上,到京都长安应考。站在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街上,19岁的彭伉既有青年的踌躇满志,又有在京都举目无亲的茫然。从家世来看,他的曾祖父彭景值曾是状元,祖父彭构云曾经被玄宗三召而名满京华。但时过境迁,往事成尘,现在没有谁认得你抬举你,如果你没有才学的话,门第都是浮云。

《唐詩紀事》卷三五:“伉貞元七年杜黃裳下試《青雲干呂》詩登第。”其意是说,彭伉于唐德宗贞元七年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是大臣杜黃裳,考的体裁是写诗,题目就是“青云干吕”,而彭伉就是凭借这一首诗登第。其诗为:

青云干吕

??祥辉上干吕,郁郁又纷纷。远示无为化,将明至道君。??势凝千里静,色向九霄分。已见从龙意,宁知触石文。??状烟殊散漫,捧日更氛氲。自使来宾国,西瞻仰瑞云。??圣布中区化,祥符异域云。含春初应吕,晕碧已成文。??东起随风暖,西流共日曛。升时嘉异月,为庆等凝汾。??轻与晴烟比,高将晓雾分。飘飘如可致,愿此翊明君。

?唐人科举试律诗,诗题取用《文选》原句或李善注解。由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可知。该书卷182省试三,计三题六首。《青云干吕》四首,为林藻、令狐楚、王履贞、彭伉作,取自李善注解。陆倕《新刻漏铭(并序)》:“河海夷宴,风云律吕。”李注:“《礼斗威仪》曰:若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河溓海夷。《十洲记》曰:天汉三年,西国王使献灵胶四两,吉光毛裘,受以付库。使者曰:常占”《礼斗威仪》和《十洲记》非唐人常见之书,故要明白“青云干吕”,首先是要借助《文选》李善注。依此可知,诗题定调,本诗意在歌颂国政太平,君王有道。

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彭伉告别宜春父老赴长安应试。路阻关山,不便同行,妻子张氏只能家中翘首期盼。秋闱揭榜,彭伉考中进士。消息传来,举家欢欣。因为是宜春本土考上的第一位进士,刺史知县,都来道贺。可是,彭伉本人却一去经年,耽于候职,没有回家。张氏再也按捺不住,在一方锦缎上写了两首诗《寄夫》:

???????久无音信到罗帷,??路远迢迢遣问谁???闻君折得东堂桂,?折罢那能不暂归!????????驿使明朝过五湖,?殷勤为我报狂夫:??从来夸有龙泉剑,??试割相思得断无?

不久,彭伉收到妻子的诗后,百感交集,也回了一首诗《寄妻》:

莫讶相如献赋迟,锦书谁道泪沾衣。不须化作山头石,待我堂前折桂枝。

在诗中,彭伉借司马相如献赋始得汉武帝赏识的事迹,表达了对仕途艰难的感慨。同时,看到家书(妻诗)后泪落沾衣,感情复杂:有对终能及第为官的宽慰,有为自己久未归家而对妻子的思念和愧疚,也有对不久就能回家团聚的期许和欢欣。

这是文学史上一段佳话,由于《唐摭言》《唐诗纪事》《太平广记》的记载而在海内广为传播。尤其是张氏的诗,“从来夸有龙泉剑,??试割相思得断无?”已经成了表达爱情相思的千古名句。迄今,凡研究古代夫妻诗、闺阁诗者,很少有不提到她的。

相传,张氏在来往宜春城途中,忽报彭伉及第,认为丈夫可能马上回来,就在湛郎桥边小山麓振衣打叠。后人就在此处建钟秀阁纪念。宋人王云写了《题张氏钟秀阁》一诗:

卜筑类郊扉,登临野趣宜。鸥边春浪阔,草外碧云低。

画忆王摩诘,诗惭杜拾遗。徘徊半楼月,残夜水明时。

???诗中说张氏“画忆王摩诘,诗惭杜拾遗”,把她的诗画与杜甫、王维相提并论,可见张氏确是古代一位难得的才女。



献花(0)
+1
(本文系湖山云藏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