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人生
“人生”二字,一直是困扰人们心中的疑窦。每个人的理解、体悟各不相同。也正由于此,故而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存在很大差异,俗话说“各人有各人的活法”。而人的一辈子如何真正过得有价值,也基于对“人生”二字的体悟,因人而异。
什么是人生?是不是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哭声中结束的这一区间?或许是。我说“或许是”,是因为人生太过复杂,也太过单纯,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
人毕竟不是一般动物,精神和肉体有着密切关系,这个道理一般人都懂。但精神到底怎样影响肉体,却是人类至今尚未完全破解的迷。所谓“人生”,始终离不开“精神”与“肉体”两者的联系。对于当代许多追求成功的人士来说,他们常常好像吃力地跳着一副担子,前面筐里装着“成功”,后面筐里装置“疾病”。用透支生命换取成功,现代人疾病缠身或英年早逝,可能根本没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这种人生,于己于国又有何益?
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的意义是至高无上的。只有健康地活着,才能完成你一个完成的任务,也只有健康的体魄,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而一些人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刚刚过了退休年龄,便萎靡不振,总认为这一生就此谢幕。可是,用前瞻的眼光看,却完全不是怎么回事。站在积极乐观的高度,科学地看待人生。我最近看到一篇资料这样介绍:‘有一种说法是:“人生七十方开始’这句话并不是随便说的。由于医药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家都注意营养和运动,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已大为延长。欧美许多医学家都说,人类的“天寿”,即自然死亡的年龄已达125岁以上。又根据西方科学家的长期统计和分析,认为人的智慧,要到65岁以后才完全成熟,也才是人类潜能发挥的巅峰时代。以往许多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到了六七十岁以后,才完成他们毕生最成功的作品。”如此说来,过去我国的古谚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以及美国人说“人生自四十开始”,这两句话都已不切事实,应该改为“人生七十今后多”和“人生七十方开始”。
我退休前一直从事电力事业,一辈子搞的是技术,对所从事的专业情有独钟,也作出了一定的成绩,被同行公认为是当时的佼佼者。因多种原因退休后没有继续原来的工作,却一头扎进了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干老年社团工作,在一无办公场所,二无资金支撑的困难基础上,依靠群策群力,团结有志于该工作的骨干力量,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办出自己的特色。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打开局面,在系统中名列前茅,所做出的贡献为领导和群众一致肯定,获得了一项项荣誉。事实说明退休以后只要能坚持退休不退志,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力所能及发挥余热,依然可以大有作为,实现人生的第二春天。我始终认为,人活着就要对社会,对他人有用,尽量成为社会和他人所需要的人,这就体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