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语文六年级上《回顾·拓展一》课件
2018-01-21 | 阅:  转:  |  分享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
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日积月累1、
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
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
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⑴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
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新雷(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
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6)菊花(元稹):秋丛绕舍
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学生自由吟诵。尝试理解。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
背背原诗。趣味语文1、自由读故事。2、同桌自己的理解。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在烟波浩淼的碧波之上,远远只见
一渔舟荡浆而来,渔翁手持钓钩,钓得鱼来满心欢喜。真是碧空如洗,皓月当头,秋色满江。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位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
笑,一江明月一江秋。妙在错落有致,含义不俗,有“独”、“一”、“满”、“全”等多种意思。每个“一”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写人状物
,绘声绘色,很有诗情画意。巩固练习将以前学过的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再重温一遍,看看诗人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是什
么?词语盘点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静谧追随小巷
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
匆读读写写读读记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恶作剧奇妙无比不拘一格
年过花甲回顾·拓展一《观潮》《桂林山水》都是写实、写景。重点描写了景点的美丽景色。而《山中访友》《山雨》是把自己也写进文章中
,写进大自然中,大量运用了想象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人物一体,物人一体。《观潮》《桂林山水》是以游记的形式,而《山中访友》《山雨》
是以散文的形式,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意思。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
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造物即造物者,指天。整句诗的意思为:天没有言语却有情意,每当寒冷过去便让我们觉得春天已来
临。(3)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今天晚上,我格外地感觉到了春天
温暖的气息,还听到透过绿色窗纱传来的春虫的叫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
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
地的美好联想。讲了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用笛子吹奏的《折杨柳》的曲调,于是感慨到: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
的家乡和亲人呢?这是陈与义从汴京去襄邑途中作的诗句。意思是:躺在船上看满天的云没有动,殊不知,云和我一起往东飘去。全写坐船行
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
里却用得很别致。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
“两岸”与“船”,都被“红”光所笼罩。不是偏爱菊花,是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雪,菊花开过,大自然中再没有其他花开
放了。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
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写景抒情的古诗春日朝代:宋代作者: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
紫千红总是春。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
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
“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
哲理诗。写景抒情的古诗天净沙·秋思朝代:元代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
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歌的艺术特征。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
境。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三、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
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写景抒情的古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
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写景抒情的古诗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
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
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课外数字诗词一去二三里或山村咏怀宋——邵
康杰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古谣唐——王建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霞。一来一去道上客,一
颠一倒池中麻。雪清——郑板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题秋江独钓图清——王
士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一字诗清——何佩玉一花一枝一矶石,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寺中,一林黄叶一僧归。重逢流沙河一阵敲门一阵风,一声姓名一旧容。一番迟疑一番懵,一番握手一番疯。解放前,重庆一
报社刊登了一位中学教师的数字诗,反映了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三餐吃不饱,四季常皱眉,五更就起床,六堂
要你吹,七天一星期,八方逛几回,九天不发饷,十家皆断炊。有一个经典的故事,说是几经周折,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终成眷属,
回到成都。不久,汉武帝下诏来召,相如与文君依依暂别。岁月如流,不觉过了五年。文君朝思暮想,盼望丈夫的家书。万没料到盼来的却是写着“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的家书。文君反复看信,明白丈夫的意思。数字中无“亿”,表明已对她无
“意”。卓文君既悲痛又愤恨,当即复信叫来人带回。信的内容是这样写的:“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
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对这首用数字连成的诗一连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感到惭愧,越觉得对不起对自己一片痴情的妻子。终于用驷马高车,亲自回乡,把文君接往长安。
献花(0)
+1
(本文系竹本养心居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