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社区康复学》
2018-01-22 | 阅:  转:  |  分享 
  
铅山(城东)社区惠民康复中心员工岗前培训教案《社区康复学》了解:1,社区康复的产生和发展;2,我国社区康复的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3,我国社
区康复的社会化工作体系;4,我国二十多年社区康复工作的基本经验。熟悉:1,社区康复基本知识(定义、特点);2,社区康复基本原则;3
,社区康复工作内容与方法;4,社区康复站工作要求;5,社区康复评估的主要内容。掌握:1,康复服务的主要内容;2,调查社区康复资源和
残疾人的康复需求;3,康复训练与服务;4,社区康复站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具体内容。一、了解:1,社区康复的产生和发展:“康复
”的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初始阶段的康复仅仅是为残疾人在一些小型的康复机构中提供护理照顾、救助服务,残疾人有可能终生在这些机构中度日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香港和菲律宾举办了“现代康复原则、计划与管理”研讨班,为我国培训了十余名社区康复骨干;同年我国专业人
员将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在社区中训练残疾人》手册翻译成中文出版发行;年底,国家卫生部在山东、吉林、广东、内蒙古四省(区)城乡开展了
社区康复试点。与此同时,国家民政部倡导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在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的系列的服务中包含了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2,我国社区
康复的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1),起步阶段(1986~1990年)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香港和菲律宾举办了“现代康复原则、
计划与管理”研讨班,为我国培训了十余名社区康复骨干;同年我国专业人员将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在社区中训练残疾人》手册翻译成中文出版发
行;年底,国家卫生部在山东、吉林、广东、内蒙古四省(区)城乡开展了社区康复试点。2),2.试点阶段(1991~1995年)国家制定
了“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等国家计划。“八五”期间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进
行社区康复试点,已经搞了试点的要进一步扩大试点,并及时总结经验。3),推广阶段自“九五”(1996~2000)年开始,中国残疾人
的社区康复工作进入了采取社会化方式推进的阶段。4),发展新阶段《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将社区康复实施方案再次调整为各
项康复工作的龙头方案,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迈入新的发展阶段。3,我国社区康复的社会化工作体系:1).明确部门职责、实行目标管理——
(1)卫生部门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通过“六位一体”提供直接服务;培训人员,提高社区卫生服务
机构人员的康复知识和技能水平;普及康复知识,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业务指导和基层服务;抓好早期发现,预防残疾。(2)民政部门将残疾人社
区康复工作纳入社区服务工作计划;开辟场所直接提供服务或转介服务;制定优惠政策,补助贫困康复对象;组织志愿者康复助残。(3)教育部门
开展在学校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指导社区和家庭开展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培训人员,普及知识,教育家长。(4)计生委发挥工作网络
和基层工作队伍的优势,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做好病残儿童鉴定;普及知识,预防先天残疾。(5)妇联参与残疾妇女、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
;组织康复助残活动;普及知识,宣传教育。(6)残联组织制定并协调实施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建立技术指导组,督导检查,统计汇总,推
广经验,管理经费;组织康复需求调查;组织使用社区康复工作用表和康复训练档案、评估标准;组织人员培训,建立工作队伍;提供直接服务或转
介服务;指导残联康复机构建设;普及康复知识,提残疾人自我康复意识。4,我国二十多年社区康复工作的基本经验: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
,共同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坚持社会化工作方式,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坚持“低投入、广覆盖”,推广适宜康复技
术,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组织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复习题:1我
国社区康复的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2我国社区康复的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二、熟悉:1,社区康复基本知识(定义、特点):随着社区
康复在全球的不断深入开展,其定义也在不断地更新、完善,各国结合实际情况对社区康复的定义及内涵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
织,曾多次对社区康复定义进行修订,以适应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和全球社区康复发展现状。我国根据国际上对社区康复所下定义,结合我国国情和社
区康复实践,定义为——社区康复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支持,残疾人极其亲友积极参
与,争取社会化方式,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全面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2,社区康复基本原则:1),社会化所
谓社会化的工作原则是相对于封闭、孤立、一家包揽的工作方式而提出的,具体是指: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挖
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残疾人及其亲友的与,共同推进工作的原则;2),社区为本以社区为本,就是社区康复服务的生存
与发展必须从社会实际出发,必须立足于社区内部的力量,使社区康复服务做到社区组织、社区参与、社区支持、社区受益;3),低成本、广覆盖
低成本、广覆盖是我国卫生工作改革的一个原则,也是社区康复服务应遵循的原则,是指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使大多数服务对象
能够享有服务,即获得较大的服务覆盖面。具体地说,在社区康复服务中,以较少的投入,保障康复对象的基本康复需求,使大多数康复对象享有基
本的康复服务;4,因地制宜社区康复服务既适合于发达国家,也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其目的是使大多数的康复对象享有全方位的康复服务。由于
我国各地在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康复技术及资源、康复对象的康复需求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
本地区的社区康复服务方法,才能解决当地的康复问题;5),技术实用现代复杂康复技术向简单、实用化方向转化,即机构康复技术向基层社
区、家庭方向转化,城市康复技术向广大农村方向转化,外来的康复技术向适用于本地的传统康复技术转化;6),康复对象主动参与,即康复对象
要树立自我康复意识,积极配合康复训练,要参与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劳动技能,自食其力、贡献社会。3,社区康复工
作内容与方法:社区康复工作需要多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残疾人和其他康复对象能否得到全面有效的康复服务,取决于各项计划和
服务是否能切实落实。做好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关键在于把握好各项工作环节和衔接,有序地开展工作。工作流程大体为:建立社会化工作体系→
制定工作计划→培训人员→调查社区康复资源和残疾人康复需求→组织实施→检查评估。4,社区康复站工作要求:有规章制度;有专兼职康复人
员;有固定的训练场所;组织残疾人在社区、家庭开展训练,做好记录;对配发的器具进行登记造册、能维护保养;建立规范化的社区康复工作档案
。5,社区康复站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具体内容:,掌握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康复治疗、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和健康知识等需求,纳入居
民健康档案。,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及基层卫生机构的职能、条件,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社区康复服务——(1)为偏瘫、截瘫、脑瘫、小儿麻痹后遗
症、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和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治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做好训练记
录;(2),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采取家庭治疗、定期门诊等方式,依托社区内工疗、农疗和娱疗站等机构,对
康复期的精神病人进行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服药,监护随访病人,规范填写表卡,预防病情复发,对重度急性期和复发的病人及时转诊。,
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鼓励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积极参与社区康复活动。,在有条
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早期发现低视力者,开具转介证明,转介到相应的眼科专科诊疗单位,及时随诊,掌握诊
疗情况,指导患者到康复服务专门机构就医;将白内障患者转介到条件具备的医疗单位,接受相关咨询、治疗。,对聋儿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转介到
有关部门,监测聋儿病情发展、变化,指导聋儿使用助听器,协助康复服务专门机构指导家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并接受相关咨询。,做好儿童生
长发育测评,指导家长开展训练,做好记录,进行评估。6,社区康复评估的主要内容:社区康复的评估是指参照一定的标准,以检查社区康复服务
规划目标、策略、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康复对象的康复效果为依据,对社区康复服务的各项工作和康复对象进行客观、科学的鉴定,它包括目标评
估、实施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三部分内容。对社区、村评估社区康复工作的主要内容——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有专(兼)职人员管理社区康
复工作,要求职责明确,有工作制度和工作记录;对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调查,建立康复服务档案,要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掌握;根据残疾
人的康复需求,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康复服务并如实做好记录;依托社区、村卫生站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要求有工作职责和工作
制度,备有所需的康复知识普及读物;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填写并保存《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中的“康复需求登记表”和“康复服务记录
表”。复习题:1社区康复基本原则;2社区康复站工作要求;3社区康复站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具体内容。三、掌握:1,
康复服务的主要内容:康复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用品用具服务和咨询转介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1),
康复医疗服务:根据残疾人的功能障碍状况、康复需求及家庭经济条件,依托康复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有条件的农村乡镇卫生
院、村卫生室,采取直接服务、家庭病床和入户指导等形式,为残疾人提供低偿或无偿的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和转诊服务等。2)
,训练指导服务:在康复医疗机构、基层康复站或残疾人家庭,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制订训练计划、传授训练方法、指导使用矫形器和制
作简易训练器具、评估训练效果。3),心理疏导服务:通过了解、分析、劝说、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
.4),知识普及服务: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普及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残疾人亲友理
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5),用品用具服务: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提供用品用具信息、选购、租赁、使用指导和维修等服务。6)
,咨询转介服务:掌握当地康复资源,根据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的不同康复需求,联系有关机构和人员,提供
有针对性的咨询转介,做好登记,进行跟踪服务。2,开展调查社区康复资源: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的地区,要了解和掌握当地现有的康复资源,包括
隶属各部门和社会兴办的医院、康复机构、特教学校、幼儿园、心理咨询部门、福利院所和用品用具等单位的数量、分布、业务范围、设备设施、技
术人员等情况,以有效利用资源,满足残疾人和其他康复对象对康复训练服务的实际需要。3,开展调查社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社区康复服务的主
要对象是残疾人、老年人和慢性病人,因此,掌握他们的状况以及家庭、社会对其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姓名、性别、
年龄、民族、住址、监护人、姓名以及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残疾人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致残原因、生活自理程度等;康复需求包括在康复
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心理服务、知识普及以及全面康复所需求的专介服务等方面的需求。4,开展康复训练工作的具体内容:1),进行初
次功能评估,制定康复计划——由康复人员在训练前对康复对象进行一般体格验查,各项功能检查,以及必要的专项会诊和检查,确定康复对象的功
能水平和生活自理、学习、劳动、社会生活等能力,并以此为据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社区中提供的康复训练项目不
是对每一位康复对象都适用,而应当因人而异地选择一种或几种康复训练项目,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指导进行康复训练——由基层康复员指导和帮
助康复对象进行康复训练并做好记录。训练时要充分调动残疾人和康复对象的主动积极性,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还应力求使训练项目活泼、新颖,注
意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少到多,循序渐进。通常可把一个繁杂动作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动作,分阶段完成。其中提供的康复训练项目不是对每一位
康复对象都适用,而应当因人而异地选择一种或几种康复训练项目,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定期的康复评定——对康复训练的定期评定(通常为一个
月)是康复训练中很重要的一步。通过评定,了解训练项目是否适合、是否有效、康复对象对训练的态度等。根据评定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必要时
对康复计划予以修改。在社区康复服务中,应采取实用、易操作的方法对康复对象进行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同时还应强调,康复训练的评估,主要
依据生活自理能力、活动能力、上学、劳动、交往以及参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变化程度。5,开展康复服务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康复医疗
、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用品用具服务和咨询转介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1)康复医疗服务:根据残疾人的功能障碍状况、康复需求及
家庭经济条件,依托康复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有条件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采取直接服务、家庭病床和入户指导等形
式,为残疾人提供低偿或无偿的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和转诊服务等。(2)训练指导服务:在康复医疗机构、基层康复站或残疾
人家庭,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制订训练计划、传授训练方法、指导使用矫形器和制作简易训练器具、评估训练效果。(3)心理疏导服务:
通过了解、分析、劝说、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4)知识普及服务: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
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普及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5)用品用具
服务: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提供用品用具信息、选购、租赁、使用指导和维修等服务。(6)咨询转介服务:掌握当地康复资源,根据残疾人在康复
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的不同康复需求,联系有关机构和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转介,做好登记,进行跟踪服务。6,社
区康复站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具体内容:1)掌握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康复治疗、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和健康知识等需求,纳入居民健康
档案;2)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及基层卫生机构的职能、条件,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社区康复服务——为偏瘫、截瘫、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骨关节
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和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治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做好训练;3),提供
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采取家庭治疗、定期门诊等方式,依托社区内工疗、农疗和娱疗站等机构,对康复期的精神病人进行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服药,监护随访病人,规范填写表卡,预防病情复发,对重度急性期和复发的病人及时转诊。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鼓励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积极参与社区康复活动;4),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早期发现低视力者,开具转介证明,转介到相应的眼科专科诊疗单位,及时随诊,掌握诊疗情况,指导患者到康复服务专门机构就医;将白内障患者转介到条件具备的医疗单位,接受相关咨询、治疗;5),对聋儿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监测聋儿病情发展、变化,指导聋儿使用助听器,协助康复服务专门机构指导家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并接受相关咨询;6),做好儿童生长发育测评,指导家长开展训练,做好记录,进行评估。复习题:1开展康复服务的主要内容;2社区康复站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具体内容。1
献花(0)
+1
(本文系杭州诠民健...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