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3种偏方调治小儿夜啼
2018-01-22 | 阅:  转:  |  分享 
  
13种偏方调治小儿夜啼



偏方一、姜米粥

配方: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干姜、高良姜煎煮取汁,去渣,再加入粳米同煮为粥。

功效:用于脾虚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

用法:每日1次,连服1周



偏方二、茱萸饼

配方:吴茱萸10克。

制法:焙干研末。

功效:用于脾寒型夜啼。

用法:每晚睡前用蛋清调成2个小饼,敷于两足心,用布带包裹,早上除去。



偏方三、米醋茱萸膏

配方:吴茱萸适量,米醋适量。

制法:吴茱萸焙干研末,加入适量米醋调成糊状。

功效:脾胃虚寒及脏热心烦所致夜啼皆可。

用法:将药膏贴在放在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每晚1次,连续2~3天。

偏方四、防己散

配方:防己1.5克

制法:研末。

功效:祛风止痛。

用法:水煎温服,不宜常服。



偏方五、葱姜膏

配方:花椒15克,干姜30克,葱白一段,酒适量。

制法:将花椒、干姜、葱白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炒边加酒至炒熟。

功效:用于脾寒型夜啼。

用法: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



偏方六、牛蒡膏

配方:牛蒡子3克。

制法:焙干研末,制成膏状。

功效:疏散风热。

用法:将药膏贴于脐中。



偏方七、车前散

配方:车前草头10根

制法:整草煎煮。

功效:适用于热症夜啼。

用法:每日2次,每次以3~4根量。



偏方八、莲心甘草茶

配方: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

制法:上述材料开水冲泡。

功效:用于心火炽盛所致的小儿夜啼。

用法:可做茶饮。



偏方九、黄连乳

配方: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糖15克。

制法: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调入乳汁中,加糖。

功效:用于小儿心经又热,夜啼不安。

用法:每日1次。



偏方十、粳米竹叶汤

配方:淡竹叶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入粳米、冰糖,煮粥。

功效:适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用法:一日2次,温热服用。



偏方十一、甘草钩藤茶

配方:蝉蜕6(去足),钩藤6节,甘草、薄荷各0.5克,生龙牡2克。

制法:上述材料开水煎煮。

功效:宣散风热。

用法:可做茶饮,每日5~6次。



偏方十二、大枣小麦汤

配方:小麦45克,大枣60克,甘草5克。

制法:上述材料开水煎煮。

功效:用于心热型夜啼。

用法:每剂分3日,可代茶饮。



偏方十三、朱砂白芷膏

配方:朱砂3克,白芷1块。

制法:将白芷一端切平,次将朱砂方粗瓷碗底上,滴清水数滴,用白芷平面将朱砂磨成糊状。

功效:清心镇惊。

用法:每晚临睡前用朱砂糊涂于患儿鸠尾穴(即心窝处)及两手心和两足心。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