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控制目标到底以哪个为准?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一对亲兄弟——与同龄人相比,高血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至少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毫无疑问, 在佑道君看来,为了避免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有效控制血压是王道。然而近年来,相关中外指南频频问世,血压控制目标有 所变更,但争议未曾间断。控制目标为啥变来变去?究竟以谁为准?在作出回答前,有必要梳理一下国内外指南关于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的变迁 历史,如图一:注:JNC: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联合委员会;ESH/ESC: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CHEP:加拿 大高血压教育计划;ADA:美国糖尿病学会;CDS: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AHA:美国高血压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学会。CDS 推出的201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进一步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放宽,并提出分层管理建议。如果患者不仅合并高血压,还兼有糖 尿病肾病,部分指南推荐控制目标和仅合并高血压者一样(如图1中的JNC8、AHA/ACC、ADA、2013CDS指南)。“严、松、严 ”,变化背后的思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更高的心血管风险,从JNC7开始,包括我国在内的国内外多种权威指南均建议对糖尿病患者进行 严格的血压控制(<130/80mmHg),但未获得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直到2010年,ACCORDBP研究告诉我们,SBP控制 至<120mmHg较控制至<140mmHg并没有显著降低心血管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而且,强化降压组更容易出现严不良 反应。与此类似,INVEST研究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亚组分析显示,严格控制组(SBP<130mmHg)与普通控制组(SBP<130 -139mmHg)主要终点无差异,同时前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荟萃分析表明,当DBP≥90mmHg时开始降压治疗并将DBP降低 到<90mmHg,能够使患者获益。HOT研究比较了目标DBP≤90mmHg与≤80mmHg的作用。糖尿病亚组较低的目标血压 与心血管复合终点的减少相关,但是这是一个小亚组(8%)的事后分析,并不是预先设定的,证据的级别较低。因此,进一步降低DBP不能证明 可获益。基于这些证据,以JNC8、ADA、ESH等欧美国家主要指南均将控制目标值放宽到<140/85-90mmHg。然而,201 5年发表的SPRINT研究证实,强化降压(SBP<120mmHg)使CVD事件风险显著降低25%,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27%。虽 然SPRINT研究未纳入糖尿病患者,关于糖尿病患者降压目标的设定却又起波澜。深入分析ACCORDBP研究,强化降压组卒中发生率仍 显著下降41%,另一项纳入73913例糖尿病患者的Mate分析也提示强化降压(<130mmHg)使卒中风险下降39%,其它最近的 Mate分析也证实强化降压确实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大获益。AHA/ACC在其2017年指南中又推荐严格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亦不足为奇。CDS指南也作出调整,与之呼应。血压控制目标,以国内最新指南为准,肯定没有错。纵观从严到松再到严的血压控制,似乎在向 我们强调糖尿病患者强化降压的重要性。这不是血压目标变化的另一层含义吗?个体化治疗,以不变应万变ADA在2017年和2018年糖尿病 指南中均加入个体化治疗的篇幅:患者应参与血压目标的制定,制定目标时需考虑预期寿命、心血管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低血压等)、经济成本 等多因素。如患者具有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尤其是卒中)、蛋白尿等因素,对强化降压控制目标耐受且无不良反应,可以强化治疗,如患者合并多种 并发症、身体功能受限等,可适当放宽血压目标。CDS在2017年糖尿病指南中将血压控制目标,亦分人群设定(一般人、老年人、合并严重冠 心病者)。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无论目标怎么变,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降压治疗,才是以不变应万变。(文章转载自:http://www.sohu.com/a/211991414_744935) |
|